萨其玛(沙琪玛是油炸的吗)

最近有很多朋友都在问萨其玛这个问题。还有其他网友想弄明白沙琪玛是油炸的吗。对此,碳百科整理了相关的攻略,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软糯糯的粘豆包

酥松绵软的萨其玛

清香四溢的苏子叶饽饽

最衬托雨天气质的满族火锅

你知道吗,这些日常美食

竟然都是传承于东北地区的满族小吃

快跟着小吉逐一“品尝”一番吧!


01

满族火锅

下雨天和什么最配,当然是火锅。火锅是满族名馔,满族人原称为“野意火锅”。早在金代,满族先人女真人就有在野外狩猎时架火烧陶罐,用鸡汤煮食鹿、狍肉片的饮食风俗。

满族火锅至今仍保持其传统大沿铜锅炭火,锅内汤中加入酸菜丝、切得薄薄的肉片,用麻酱、腐乳、韭菜花等调配成蘸料,众人围坐而食,四季皆宜。


02

粘豆包

满族人大多爱吃“粘”食。用黏米(大黄米,小黄米)面制成的豆包,凉糕,切糕等,统称为粘饽饽。粘豆包不但营养均衡,更包含了古老的文化传承,是粗粮细作的先河

而这道黏黏糯糯的美食,早已经成为东北人日常食用的小吃,无论什么季节,想吃就能吃到。馅料虽然都是豆馅的,但是已经不局限于黄米,用江米制作的白色粘豆包一样好吃,喜欢甜口的可以蘸着白糖吃,更有一番风味。


03

酸菜炖白肉血肠

东北的冬天有冬储白菜的习俗,因此腌制酸菜是东北地区冬天的主要菜品之一,而酸菜炖白肉血肠,是满族传统食品,过去属于春节期间宴请亲友的一道主菜。

这道菜是把片好的白肉和切好的血肠,加酸菜丝,下到肉汤或鸡汤中,调好烹熟即成。做法简单,口感鲜美,吃起来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因为现在酸菜并不是冬天才能吃到,这道美食早已经成为一年四季皆可食用的地方菜。


04

苏子叶饽饽

苏子叶饽饽,俗称粘耗子,是满族人喜爱吃的粘食之一。就像南方人爱吃青团一样,这道软糯的小吃,属于季节性美食。

每到夏季,人们将糯米浸泡后磨成面,经过揉搓按成圆饼,就像做豆包一样,内里包上豆馅,外面裹上新鲜的苏子叶,放到蒸屉上蒸熟。经过慢火蒸熏,苏子叶的香气已经渗透进饽饽里,食用时去叶或带叶食用全看个人喜好,这道带有清香味的满族小吃你尝过吗?


05

二米饭(龙虎斗)

二米饭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只是没想到这竟然是一道满族小吃吧。满族人喜欢把大米和小米放在一起煮饭,所以叫二米饭。

用大米,小米再加些小豆煮的饭,叫龙虎斗。“斗”即“豆”谐音,大米、小米喻之龙、虎,故称“龙虎斗”。


06

萨其玛(糖缠)

萨其玛是满族传统风味糕点,“萨其玛”是满语,汉语叫金丝糕、蛋条糕。在清代,满族人将萨其玛当做贡品,可见对其的重视和喜爱程度。

这道美食的做法是用水和鸡蛋(或奶油)把白面和好,擀成薄片,切成细条,用油炸熟。再用砂糖或冰糖熬成糖稀与之搅拌,再倒入事先铺好芝麻,青红丝,瓜子仁的木槽内,将其压平。然后取出切成方块即可食用,味道香甜可口。


07

酸汤子

酸汤子,又称汤子、馇子,是一种发酵玉米制品,这是满族人夏季最喜爱吃的一种食品

做法是将玉米泡开,磨成面,发酵后即可制作。将发好的玉米面挤进“汤筒”,使之成面条状漏入沸腾的水锅中,煮熟后捞入碗中,再加点作料即可食用,汤子味香而微酸,顺滑爽口,吃起来很开胃口


08

豆面卷子

豆面卷子,俗称驴打滚,是满族人喜欢吃的粘食之一。做法是将糯米面入锅蒸熟,擀成薄餅,再将炒熟的黄豆面均匀地撒在上面,也可加上芝麻盐,卷成长卷,切成一至二寸长,即可食用。

小吉曾经尝试过制作这道软糯的小吃,建议在蒸之前于碗的底部刷上一层橄榄油,这样会很好脱模,蒸熟后的糯米面也不要马上制作,一是揉搓起来烫手,最主要的是会将黄豆面打湿,不利于后期制作,影响口感,小伙伴学会了吗?


09

小窝头

关于窝窝头还有过一段民间传说,据说慈禧太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吃到了玉米面窝窝头,感觉很好吃,于是,小窝窝头就成了当时的宫廷点心。

小窝窝头一般由小米面、敉子面、玉米面、栗子面混合而成,做成圆锥形,每个底部都有一个圆洞,小巧玲珑,蒸熟后呈金黄色。而在当时,一般老百姓吃的,主要用玉米面制作而成,个子更大一些。

而现在还有形似小窝窝头的杂粮包,可以在圆洞里加入一些小菜,增添了不一样的吃法。


10

皮冻

肉皮冻是东北年夜饭不可或缺的一道菜肴,更是夏日里人们佐酒消暑的小吃,肉皮冻是满族人的一大发明

制作前先将肉皮切成小块加水熬煮,直到肉皮与水合成一体,成流体状,再盛入方形的容器里,等待凝固后切成小块食用,具有韧性好,色、香、味、口感俱佳的特点。看着简单的做法,却很讲究火候和水量配比,具体放多少水是有一定比例的,小吉听说是1:6,如果不对只能按照大厨的说法“适量”,慢慢尝试。


如需转载本文请注明来源悠游吉林

本文地址: https://www.tanjiaoyicn.com/n/1951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部分来源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或其他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19条)
  • 崔派
    兔脑丸子、掐不齐酱、野鸡肉炒瓜劲儿、葫芦条子干炖咸肉、秫米水饭、山菜盒子、炖猪血羹……真正的满族菜,猜作者连听都没听说过。不要拿东北菜来冒充满族菜!!
  • 上官啥升
    除了沙琪玛等少数是满族的,大部分是东北原住汉族或其他民族的。因为汉族是最先进入农耕文明的民族,而且红山文化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黍即小米和大黄米的,在高粱、玉米和水稻传入北方之前,这两种作物就是东北乃至整个北方汉族的主食,比如发生在邯郸的黄粱一梦的黄粱就是大黄米。而高粱和玉米也是由汉族传入东北并取代小米成为主食的,尤其高粱以前在东北原住汉族的餐桌上处于绝对的地位,就像歌里唱的,过去东北是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至于满族的祖先在中古(唐宋时期)之前一直在黑龙江流域渔猎为生,而且虽然在唐朝灭了高句丽,使肃慎系的靺鞨和(金)女真得以南下接触和学习先进的汉族文化并建立了政权,但留在黑龙江流域的部族还是穴居渔猎为生。即使到了近现代,黑龙江流域的一些少数民族也仍然以渔猎为主,一首乌苏里船歌就是明显的例证。随后建州女真也在明初南下依附明朝,进化到半渔猎半农耕阶段,但仍然远远落后于辽东的汉族。 所以绝大多数东北美食尤其是农业产品的都是汉族最先发明的,比如粘豆包(也有用粘高粱做的)、正宗的驴打滚(北京地区甚至传说是汉代时发明的)都是用大黄米(黍)和大豆或红小豆做的,而这些都是东北汉族的传统食物。 汉族也是世界上最早驯化野猪的民族,而且饲养家禽家畜也是定居的农耕民族的主要副业,而居无定所的游牧渔猎民族或者不养或者很晚甚至要相对稳定下来(进入到半农耕社会)才可能饲养。所以无论是酸菜白肉血肠还是皮冻也都是汉族尤其是东北原住汉族发明的,而且皮冻的正确做法也不是熬而是蒸。 至于火锅则是游牧民族的东胡系后裔鲜卑-契丹-蒙古族发明的,不养肉用牛尤其羊的女真-满族凭什么发明涮羊肉?而打猎时用瓦罐煮肉和涮肉根本不是一回事,这种做法更接近炖肉。
  • 桓赦醚
    涮羊肉明明是蒙古族的,非说成是满族。
  • 赵兆领
    感觉满族菜跟东北菜差不多!
  • 韩厕
    这些东西都吃过,满族正蓝旗
  • 元常方
    @HCCsy
  • 路南
    汤子和馇子还是有区别的,原料一样,但是发酵的程度不一样,我们那里叫:酸汤子,臭馇子,夏天的时候喜欢吃酸汤子、冬天的时候吃炒馇子
  • 万俟永
    我家的窝头都是尖的,我家常做二米饭,我至今对小米喜欢,都是我那没见过面的姥姥的遗传啊
  • 暨供
    真实,真话,没有瞎话和胡说。点赞
  • 仲卢照
    游牧民族的美食不就那几种嘛!!
  • 柯吟情
    粘豆包也叫指纹包
  • 逑虚
    萨其马可不是满族人的食品!满族人的食品是大块糖,还有用黄米做的酸茶,又甜又酸!
  • 匡侵
    酸汤子我的最爱[爱慕][爱慕][爱慕]
  • 利构甩
    满族镶黄旗
  • 郝暂
    这些都是我爱吃的。
  • 宿沥
    皮冻1:3
  • 宁倪丙
    无法考证是不是满族人的饮食。
  • 梁丘炙瑶
    没一个爱吃的~
  • 乐正莹
    北京几乎都有

    联系我们

    9384018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baban38@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