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西大枣(完美厄运仇恨联动)

锦西大枣?最近有很多老铁都在搜这个问题。还有少部分人关心完美厄运仇恨联动。对此,碳百科准备了相关的教程,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文 • 玄英

图 • 网络

清末民初,一户来自广汉的丰殷人家,在锦城水西门外购置了一片僻静之地,砌石造景、曲径通幽,作为家族先辈长眠之仙府,世人以其族姓称之“戴家花园”,而这戴家花园的主人,就是追随国父致力投身革命的中国国民党元老——戴季陶。戴母逝世下葬之后,戴季陶亲手植枣与母亲墓旁,以慰“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的赤诚孝心。

青年时期戴季陶

岁月更迭,光阴如梭,1949年成都解放前夕戴季陶魂归故里时,此地已枣树成荫,郁郁葱葱,一派春华秋实、恬静悠然的田园好风光。新中国成立后,成都沧桑巨变,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社会主义学院、四川省地矿局物探队等科研机构汇聚与此,层楼叠榭鳞次栉比,卓尔英才汇聚于此 ,熙来攘往,终成枣子巷。

1993年11月27日,戴季陶墓迁往昭觉寺

枣子巷

《诗经·国风·豳风·七月》曰:“八月剥枣,十月获稻。”有着“在实为美果,论材又良木”美誉的枣,广布于中原大地之上,自上古鸿蒙之始,在饮食起居之中俯拾即是、杵臼笼匣之内甘蜜润芳、高枝密叶之下阆苑村家、笔墨丹青之间传情铭志。

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的枣核化石,印证了早在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华夏大地的先民们已将枣作为日常食用的食物。战国早期的曾侯乙墓、西汉初期的马王堆墓、晋唐时期的阿斯塔那古墓群,皆有枣核和干枣遗迹出土。

诗意自然

作为最常见的果树,枣子树广布于崇山峻岭之中、江河溪流之畔、乡间田野之间、厅堂楼榭之侧,先贤大家观之有感、啖之得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吟咏性情,讽颂古今。

历代诗词歌赋之中,言枣者约有两千首。其中最早言枣的诗篇就是《豳风·七月》: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豳风七月》南宋图卷

先秦采诗官以朴实的诗文倾诉着农耕不歇的辛劳忙苦和摘枣酿酒的生活智慧。汉乐府古辞《古咄唶歌》继《诗经》之遗风,以比兴之手法,描述硕果累累的枣树之繁华,借以感慨人情世态之冷暖:

枣下何攒攒!荣华各有时。枣欲初赤时,人从四边来。枣适今日赐,谁当仰视之?

自此之后,采风咏景、抒情言志者比比皆是。其中最知名者要算白居易《杏园中枣树》和王安石《赋枣》:

人言百果中,唯枣凡且鄙。皮皴似龟手,叶小如鼠耳。

胡为不自知,生花此园里。岂宜遇攀玩,幸免遭伤毁……(白居易《杏园中枣树》)

种桃昔所传,种枣予所欲。在实为美果,论材又良木……(王安石《赋枣》)

有意思的是,枣与桃是最常见的诗词对韵之一,如李昶《陪驾幸终南山诗》“东枣羞朝座,西桃献夜宫”,庾信《道士步虚词》“汉帝看桃核,齐侯问枣花”,元稹《和乐天赠吴丹》“冥搜方朔桃,结念安期枣”等。这不仅是诗歌韵律的经验结晶,更有深层次的文化底蕴:枣子成为与蟠桃并驾齐驱的果实,皆因其丰富的医药功用和奇幻的神话传说。

良药仙果

“轩辕问岐伯,医道济万民。”中华民族法天地之道、处阴阳之和,“谷肉果菜,食养尽之”,创立了“药食同源”这一悠长厚重、富有哲思的医药养生文化。作为日常饮食果物的枣,以其“性平无毒”的特性和丰富的营养元素,成为中医中和调理、养生延寿的常用药物。而中医之学“起于易,隐于道,显于医”,枣以“久服轻身延年”的特性,故有“蓬莱巨枣”“腾飞之药”等神秘飘渺的仙家神话。

关于蓬莱巨枣的记载,首见《史记·封禅书》:汉武帝晚年急求长生,方士李少君曾进言,在东海蓬莱仙岛之上有长生不死的仙人,名为安期生,“食巨枣,大如瓜”。

南朝著名道士陶弘景在《真诰·运象二》中亦称枣为飞升仙药:“玉醴金浆,交梨火枣,此则腾飞之药,不比於金丹也。”“近世无人知火枣,当年有客得蟠桃。”

千百年来,仙枣与蟠桃齐名,成为“羽化成仙”“寿与天齐”等仙道文化重要载体之一。

作为中药材的枣

微信号:cdfzjn

金牛区数字方志馆

本文地址: https://www.tanjiaoyicn.com/n/2171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部分来源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或其他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联系我们

    9384018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baban38@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