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镇花红(红花镇在哪里)

清镇花红?最近有很多热心观众对这个问题干到困惑。还有网友关心红花镇在哪里。对此,碳百科收集了相关的内容,希望能为你解除疑惑。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甚至八十年代,站在清镇城任何一个稍高的地方向南面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青翠巍峨的青龙山。

青龙山位于清镇市城南,因山形峻朗,林木蓊郁,紧靠城区,自古就是清镇人茶余饭后喜欢登临的地方。

据《清镇县志稿》记载,青龙山“原名火焰山,形家谓为县城来脉,具文明象。惟焰高气雄,宜种树以压之。前人因多植树,并易今名。”青龙山原名叫火焰山,因城中经常失火,懂风水的人考察了清镇失火的原因后,认为是因为青龙山“焰高气雄,宜种树以压之。”使荒凉的青龙山绿树成荫,因其高大雄伟,如龙头高昂,其后山势奔腾逶迤,如龙身蜿蜒,才有了“青龙山”的名字。

八眼井是清镇最有特色的古井,至今仍在使用

又《安顺府志》云:“火焰山在城南门外炎帝宫后,形如覆釜,凝重崔巍,万木丛杂。山脉至此折而入城结县治,为圣庙祖山。山腰有文明洞。洞中有天生普陀岩,玲珑巧幻。”

炎帝宫即今粮食局。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建中山公园,游人进公园即可登山。文明洞为青龙山山腰的一天然洞穴,上世纪七十年代,洞内每天炮声隆隆,据说是要将洞府扩大作蓄水用,一说是作炸药库。后无果而终。洞内景观荡然无存。洞口上方有“仰之弥高”石刻,系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典史杨逢贞题。

仅存的清镇黑泥哨古驿道,以前是贵阳通往清镇的必经之道,更是通往云南、四川的咽喉要道

青龙山后山向东南方向蜿蜒而北,与天马山、文笔山形成一条小小山脉,环抱于清镇城东南,是不可多得的清幽之地。至文笔山止,围出了一片形如坐椅的地方,从山脚至杨家井,既是清镇重要的蔬菜产地,又是著名的清镇花红的产地之一。以前,这里地理偏僻,乱坟林立,虽地处城郊,除有土地在此的农户耕作时到此外,一般人很少涉足此地。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农户居民逐渐在此择地建房,因无统一规划,显得杂乱无章,随着大片沃土的消失,清镇花红现已难觅踪影。

八眼井前的小巷,依稀可见当年石板路的痕迹,这样的小巷在清镇已经不多了

文笔山是清镇古“八景”之一,名“笔峰叠翠”。《清镇县志稿》:“笔山耸峙城东,每遇晨曦初上,翠雅宜人,秀色如画。”《安顺府志》文笔山:“在城东门外,居孔道旁,与火焰、天马二山平列,透出云端。山形周正,四面望之皆如笔锋挺峙。”文笔山与青龙山若即若离,脉断意连,一峰独秀,恰如巨龙摆尾。

青龙山文明洞上方的摩崖石刻“仰之弥高”,系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典史杨逢贞题

从正面望,青龙山孤峰高耸,如青狮蹬伏,俯视城区,春夏秋三季林木葱郁,青翠欲滴;冬天,枝干遒劲异常,直指苍穹。上世纪八十年代,青龙山改建成青龙公园,除建了一条水泥梯道和在山顶建有一座观景亭外,再无其他设施。远处望之,翼然欲飞。山下登山处刻有“青龙公园”,青龙山有公园之名而无公园之实。登上山顶俯视全城,但见大街小巷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就连远处的红枫湖也尽收眼底。每遇周末节气,青龙山游人众多。特别是端午节,青龙山更是游人如云,众多“游百病”的人将山道挤得水泄不通。

登山处的“青龙公园”石刻

青龙山下的杨家井,是清镇有名的水井之一,距今已有近600年历史。有自来水前,是清镇城东南居民的主要饮用水源。井极深,泉水甘洌,冬暖夏凉,四季涌流不断。传说此井原为杨姓人家所凿,后因惠及一方,杨姓人家走后,人们遂称此井为杨家井,有“吃水不忘挖井人”之意。龙是离不开水的。杨家井的泉水,是“龙泉”,是青龙山的画龙点睛之笔。

现在,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建设速度的加快,清镇早已今非昔比,数十层的高楼今天一栋,明天一栋,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在城中已经很难看见青龙山的全貌了。

来源:黔中书

本文地址: https://www.tanjiaoyicn.com/n/2073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部分来源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或其他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联系我们

    9384018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baban38@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