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菜包子(冬菜包子来今雨轩)

最近有很多老铁对冬菜包子充满疑问。还有朋友想知道冬菜包子来今雨轩。对此,碳百科准备了相关的内容,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只见这包子外形与普通包子大相径庭,呈现“高帮”的鸟笼状,也被称为“鸟笼包”,寓意着老北京提笼架鸟的悠久文化。现场的厨师介绍,每个包子都均匀地拥有26个褶,重量在二两左右,用的是没有任何添加剂的老肥面。揉面、切剂子、包馅儿、打褶,经过厨师的巧手,不到两分钟,一个造型别致的包子就成形了。观众们纷纷掏出手机记录“鸟笼包”的制作过程。

这冬菜包子还与鲁迅先生有着深厚的渊源,是当年鲁迅先生钟爱的美食。原来,根据《鲁迅日记》记载,鲁迅先生曾经82次来到中山公园,60次亲临来今雨轩翻译写作、品茗就餐、赏花会友。其中,1926年7月6日至8月13日连续39天,鲁迅在来今雨轩完成了《小约翰》的翻译工作。鲁迅的学生许钦文在1979年撰文《来今雨轩》,曾详细描述了鲁迅先生请他到来今雨轩吃包子、喝茶的故事。鲁迅先生对饮食是极其挑剔的,他曾经说:“这里的包子,可以吃。”其实,他所说的“可以吃”换成白话文就是“很值得一吃”,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他把对学生的关爱体贴都融进了这一盘冬菜包子里。

更有趣的是,鲁迅先生请许钦文吃包子的场景,也被画进了来今雨轩新推出的文创笔记本《我与来今雨轩》中。漫画里,师生二人就着一盘冬菜包子、一壶茶,互相交流着。笔记本中还夹着一张明信片,画的正是鲁迅先生在来今雨轩一手拿着冬菜包子、一手翻看《小约翰》的画面。

据了解,这冬菜包子每一只都是手工制作,还继承了老店的制作工艺,从发面、炒馅到包制,都保持传统,大家现在吃到的包子跟鲁迅先生当年吃过的是一个味儿,这也是中山公园来今雨轩的网红产品。“这包子能品尝吗?怎么买呀?”观众纷纷跃跃欲试想要品尝,工作人员扯着嗓子吆喝:“现场扫码下单,直接快递到家!”只消按着说明书加热,就能品尝鲁迅先生当年吃过的美食了。也许鲁迅先生也不曾想到,百年后,当年的冬菜包子不仅“可以吃”,更是受到了当代市民的热捧。

文/本报记者 蒋若静

摄影/本报记者 崔峻

本文地址: https://www.tanjiaoyicn.com/n/2017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部分来源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或其他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殳受葱
    七八十年代没事就到中山公园吃冬菜包
  • 萧亚
    小时候(上世纪七十年代)跟奶奶经常到那里买冬菜包吃…[爱慕]
  • 廉培摧
    不怕血压高么?
  • 莫洛副
    冬菜包还是中山公园的好吃

    联系我们

    9384018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baban38@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