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交通运输业发展的趋势有哪些

简述交通运输业发展的趋势有哪些?最近有很多兄弟都十分关心这个问题。还有网友想搞清楚。对此,碳百科准备了相关的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





德会高速公路。


一部四川公路水运史就是一部它的改革创新史。

从单一的水运工程设计院发展为综合性交通勘察设计单位,到以水运、公路工程勘察设计为主,规划、咨询、监理、检测等专业齐头并进的综合性勘察设计单位,再到开启建设全国一流现代工程咨询企业的新征程。可以说,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四川交通设计院公司)的每一次蜕变、每一次转身,都能看到改革的“身影”。

作为巴蜀大地交通发展的先行者、参与者、见证者,刚刚过完65岁生日的四川交通设计院公司,一路成长伴随着新中国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伴随着四川交通从“蜀道难”变“蜀道通”迈向“蜀道畅”的辉煌成就,它在3次转型的历史进程中奋楫争先、砥砺深耕,不断书写改革创新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和交通强省贡献智慧力量。




峥嵘岁月 光辉历程


一条航道,是发展的脉动,更是渴望连接与沟通的时代注脚。


1957年11月,一支不足百人的水运技术队伍在重庆千厮门誓师,成立四川省交通厅航道工程队,次年迁址成都,成为中国西部地区较早一批水运专业技术队伍。


从一片荒滩蹒跚起步,一群拓荒者在蜀道山水间激荡青春与热情。


20世纪60年代,航道工程队不断充实壮大,跃升为四川省交通厅内河规划测设队,负责全川内河航道、港口码头工程的规划测设工作。


随着浩浩荡荡的三线建设拉开序幕,四川着力对长江干流航道以及嘉陵江、乌江、金沙江等重要支流进行大规模整治,内河规划测设队先后承担了四川10余条江河的滩险测量和航道整治工作,并作为主力军参加了交通部组织的金沙江1021公里河道测量大会战,有力支援了国家战略实施。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其承担的渠江渠化工程是新中国首个内河渠化项目,依托此工程总结出版的《渠化工程》已作为国家出版发行的技术指导书,对全国山区河流渠化发挥重要指导作用。


时间来到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春风吹遍巴蜀大地,经济社会活力逐步释放,百业复兴、生机盎然。由于当时西部地区陆路交通基础设施较为薄弱,长江干支流水运成为保障大宗货物运输,沟通东西、接济南北的交通主动脉。


内河规划测设队的技术人员走遍“巴山蜀水”,勘察了全川大小河流上百条,先后完成航道港口码头勘测设计任务190余项,成功征服了一批“老大难”险滩,为改善全省通航条件作出了积极贡献。


水运业务的兴盛,将这支内河规划测设队升级为四川省交通厅内河勘察规划设计院(简称四川内河院),成为当时全国最早一批、为数不多的水运甲级勘察设计单位。四川内河院的品牌开始在全国水运行业广泛传播。




三次转型 再启征程


改革是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从跟跑、并跑到领跑。四川交通设计院公司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词是“转型”。


“坚守是必要的,但转型又是企业不得不直面的挑战,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要开一个新赛道,而且这个新赛道能够支撑我们现有业务的发展,并能形成第二发展曲线。”四川交通设计院公司总经理王屹说。


20世纪90年代,四川内河院跳出内河勘察设计,向公路勘察设计业务拓展,向“水陆并举”转型发展,1992年成立公路测设队。


沿着充满光荣与梦想的漫漫来路,在广袤的巴蜀大地上,四川九黄机场专用公路、317国道和318国道川藏公路改造提升工程、213国道川主寺至郎木寺公路等一批国省干线公路重点项目相继完成。2004年,四川内河院在取得公路设计甲级资质后,正式更名为四川省交通运输厅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由单一的水运工程设计院逐渐发展为综合性交通勘察设计单位,成功完成第一次转型蝶变。


有了从0到1的经验,2012年到2019年,四川省交通运输厅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在这乘风破浪、奋楫扬帆的时期内,随着全国交通投资逐年攀升,各地交通运输事业蓬勃发展,也给该院带来了良好的外部机遇。围绕交通运输打造全产业链技术咨询服务,该院从传统的勘察设计向水运、公路工程全寿命周期技术咨询转型发展,成为以水运、公路工程勘察设计为主,规划、咨询、监理、检测等专业齐头并进的综合性勘察设计单位,再一次实现自我跃升,完成第二次转型跨越。


大潮既起,势不可挡。在四川交通设计院公司党委副书记任康秀看来:“抓住人才和创新,为单位的第三次转型升级创造了良机。而优化管理模式,提升经营品质,则为单位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该院全力推进产业优化工程、人才培养工程、科技创新工程、科学管理工程和设计精品工程“五大工程”,进一步改革人事和分配制度,优化管理体系,加强市场经营,以获得资源应用效益最大化……在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组合拳”下,2019年3月,该院完成转企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体系和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开启建设全国一流现代工程咨询企业的第三次转型升级。




砥砺深耕 履践致远


时间是开拓者前行的刻度,也是奋斗者筑梦的见证。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交通设计院公司凭借一支骁勇善战的团队,挥动科技创新的如椽之笔,企业发展一步步走向“高光”时刻。


仙乃日、央迈勇、夏诺多吉,三座神山在山谷湖泊中的倒影,像一幅圣洁油画在游人眼眸中流动。带你走进稻城亚丁并成为这幅油画中一抹点缀的,便是获得交通运输部2016年度公路交通优秀设计一等奖、被评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公路精品工程的理塘至稻城亚丁公路(简称理亚路)。


理塘至稻城亚丁公路。


“全线海拔3600米至4000米,途经海子山、亚丁国家自然保护区,难度可想而知。”如今,回想起理亚路的勘察设计过程,作为项目负责人,四川交通设计院公司分院副总工程师唐晓波仍然感慨良多。


要设计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相融无痕的“天路”,考验的不仅是设计单位的技术服务能力,更重要的是如何顺其自然、因势利导。


项目在设计中特别注重工程措施与绿化措施相结合,使沿线设施与道路系统融为一体,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对开挖范围内的植被先进行移栽保护,再进行工程建设;在路基清表前先对原地表草皮进行揭除并统一堆放、养护,在边坡开挖成型后及时进行草皮回铺,做到路基成型一段,生态恢复一段。同时,通过合理规划停车区,有效减少占道停车引发的道路堵塞,确保道路畅通;在不影响排水功能的前提下,对全线的水沟采用“宽容设计”的原则,设置浅碟形绿化土边沟及宽坦L形混凝土排水沟;对过场镇路段采用加设水沟盖板,确保行车安全。


同样通过建设重大工程,从而掌握核心技术、加快“科技树”攀升速度、掌握创新和发展主动权的是,获评首届“四川土木工程李冰奖”的巴中麻柳湾大桥。


巴中麻柳湾大桥。


该项目桥面板采用分段浇筑并后浇剪力钉群预留孔洞的方式,有效地对混凝土桥面板施加预应力。同时,混凝土桥面板对钢梁受压翼缘的约束作用,使得钢梁强度也得到了充分发挥,在城市桥梁建设中拥有广阔推广应用前景。


久久为功,持续在工程技术领域实现技术突破,铸就了发展优势。技术创新与项目建设可以形成强大的生产力,二者之间相互“反哺”,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四川交通设计院公司依托四川省唯一的交通运输部BIM技术应用行业研发中心,围绕交通基础设施全寿命周期创新开展BIM+GIS数字化应用,研发“经天路图”国产自主可控设计软件,推动实现勘察设计无纸化,大幅提高设计精度和效率,科技成果取得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2022年,在“经天路图”上已有66家注册企业,170个在线项目联通2000余人次参与,888条路线将在未来编织起四通八达的坦途,2673张调查表单推动实现外业调查全流程无纸化作业。BIM+GIS数字化技术成果在德昌至会理高速勘察设计阶段试点应用,通过优化线路方案,降低桥隧比5%,全线近80公里高速公路累计减少桥梁3.3公里和隧道0.7公里,实现综合减碳12.8万吨。


据介绍,近年来,四川交通设计院公司参与组建天府实验室“四川低碳交通研究中心”,完成“路面结构研究中心”“川渝内河港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两个企业级研发平台组建。依托研发平台和科研项目初步形成BIM技术、特殊桥梁、高原隧道、路面结构、内河港航、绿色低碳6支科研团队,汇聚形成高原山区公路设计建造技术、内河港航工程技术、BIM+GIS应用与绿色低碳公路等3个“传统+新兴领域”的核心竞争优势和突破方向,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科学技术奖26项,逐步形成四川交通设计院公司特色创新技术体系。


助力四川由“蜀道难”到“蜀道通”再到“蜀道畅”的历史蝶变。近10年来,四川交通设计院公司完成各类各级规划项目70余项,代部、代厅等咨询审查重点项目200余个;承担沿江高速、西昌至香格里拉等3000余公里高速公路前期和勘察设计项目,新川九路、理塘至稻城亚丁等5000余公里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前期和勘察设计项目,岷江犍为航电枢纽、嘉陵江航运配套工程等380余个水运项目前期及勘察设计工作;开展监理项目1150余个,试验检测项目1600余个。荣获省部级咨询奖一等奖13项、勘察奖一等奖8项、设计奖一等奖13项、标准奖一等奖4项。


岷江犍为航电枢纽。


一个个项目,高耸云端,气壮山河;一个个荣誉,金光闪闪,璨灿星空。如今,四川交通设计院公司持有公路、水运行业等18项甲级资质,以及市政、建筑、水利、环境等16项乙级资质。党的十八大以来,营业收入和资产规模从2013年的4.39亿元、5.84亿元,跃升至2022年的9.39亿元、12.54亿元,实现大幅跨越。在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同时,四川交通设计院公司在应对重大自然灾害、防控新冠疫情、服务脱贫攻坚等方面干在实处,积极践行国企担当。


回首峥嵘岁月,四川交通设计院公司首席设计师蹇依不禁感叹:“公司生于贫瘠、长于忧患、立于奋斗、成于创新,每一步前行都凝聚着全体干部职工的艰辛与奋进,每一次改革跨越都见证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站在新征程的时间轴上,我们将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在改革发展中将波澜壮阔的新篇章谱写在大江大河、大山大海,奋力实现公司改革创新高质量发展新辉煌!”


争创全国一流现代工程咨询企业


访四川交通设计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四昌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国有企业如何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近日,四川交通设计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四昌接受本报记者专访,畅谈公司如何持续为推动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和交通项目实施运营贡献智慧。


记者

企业发展方向明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扬帆而上、迸发澎湃活力,公司近年来实现跨越式发展,得益于哪些战略规划的制定实施?

刘四昌:为全面适应市场化运营,2019年公司转企改制。按照现代企业发展模式,公司第一届党委和董事会制定《发展战略规划(2019—2032)》,提出“一体、两核心、三拓、五驱动”的发展战略,明确到2022年、2027年、2032年分别建成省内、西部、全国一流现代工程咨询企业的“三步走”安排,配套制定《发展战略规划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对3年发展进行精心部署。

当前,我们已经完成了三年行动计划各项既定目标任务,综合实力迈入四川交通勘察设计行业第一梯队,为开启新征程、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接下来,我们将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着力塑造“一流产品服务、一流科技创新、一流人才队伍、一流企业治理、一流党建引领”,计划到2027年,水运、公路交通领域集成服务模式基本成形,水环境、市政等业务板块市场占比明显提升,建成西部一流工程咨询企业。

到2032年,我们将形成水运、公路、市政、环保并驾齐驱的业务结构,技术服务特色鲜明,市场影响全国知名,业主口碑行业领先,初步建成全国一流现代工程咨询企业。


记者

2022年是建企65周年,也是公司实施3年行动计划、完成发展战略规划“第一步”的收官之年。通过3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形成了哪些代表性成果?

刘四昌:3年来,公司党委领导班子、董事会成员、经营管理层各司其职、通力协作,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日臻完善,建立健全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生产经营、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各项工作业绩均创历史新高,在公司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凝聚了新动能,展现了新作为。

3年来,公司围绕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和四川交通强省战略部署,不断提升技术服务能力,在项目业绩积累方面取得较大提升。在四川高速路网建设中,参与了成都至汶川高速、天府新区经眉山至乐山高速等一批服务四川“五区共兴”重点项目,遂渝扩容、泸州至永川高速等一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点项目,以及沿江高速、西昌至香格里拉高速等一批构建西部陆海新通道重点项目,为打造现代综合立体交通体系贡献力量。同时,发挥水运技术专长,参与了嘉陵江全江复航、岷江和渠江高等级航道建设、金沙江航运开发等一批重点水运工程项目建设,助力四川水运振兴。此外,我们积极走向省外,承担了广西平陆运河设计咨询文件审查、贺田高速巴田段,沪昆高速云南富源至麒麟段、怒江航道整治等一批重点公路水运项目前期工作,积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3年来,我们努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依托交通运输部BIM技术应用行业研发中心这个平台,大力推进BIM技术在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应用,在推进正向设计研发、推动数字化交付、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等方面深度发力,取得了较好进展,也涌现出了像“经天路图”这样应用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拳头产品。依托系列重大交通建设项目,我们持续强化科技攻关,在争取政府和社会科技奖励、参与各类规范标准编制、申报专利知识产权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记者

“十四五”期发展主题是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培育形成企业核心竞争优势,公司“十四五”期制定了怎样的发展思路?

刘四昌: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2023年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加快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期,公司制定了“一、二、六”的总体思路。

“一”是咬定一个目标不动摇。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进一步推进全国一流现代工程咨询企业目标建设。

“二”是坚持双向发力不懈怠。我们坚定不移地实施“深耕四川、开拓西部、放眼全国、关注海外的”经营方针,铺开网络抓经营,主动出击拓市场,努力做大企业规模,提升发展能级。把提升服务品质作为争取优质业务的重要支撑,把品牌创建作为扩大行业影响力的关键举措,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力队伍作为推动发展的第一资源,把管理创新作为转型升级的坚实保障,努力做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内部势能。

“六”是聚焦六个重点不松劲。我们着力在经营能力、服务品质、品牌创建、科技创新、人力资源、治理能力6个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为加快实现公司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


来源|记者 王俊峰 通讯员 张涛 徐荣耀

图片丨四川交通设计院公司

编辑丨郭莹 廖芊

审核丨马珊珊

监制丨孙英利


投稿邮箱:xww@zgjtb.com
商务:010-65293624


本文地址: https://www.tanjiaoyicn.com/n/1473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部分来源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或其他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联系我们

    9384018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baban38@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