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鱼钩是在哪里发现(中国最早的鱼钩是在哪里发现出来的)

最近有很多网友都在问中国最早的鱼钩是在哪里发现这个问题。还有一部分人关心中国最早的鱼钩是在哪里发现出来的。对此,碳百科准备了相关的教程,希望能为你解除疑惑。

李淮,国内最早做自己鱼钩品的人之一。在今年以前,他都是低调的,因为从1998年面市以来,千秋鱼钩一路长驱直入,几乎没遇到过什么困难。

从来都是别人追着他要钩子,欠账免谈,货到付款免谈,先付款再发货,这些都是李淮的规矩,他说:“我卖钩子就是这么傲。”

听起来确实狂傲,没有生意场上的通达圆融,可是当李淮在你面前亲口说出来的时候,除了傲气,你感受更多的是他的自信,对专业的自信,对原材料的自信,对工艺的自信,对产品的自信,然后你会有一种感觉——这些都是他应得的。

“拉直一把,我赔5包!”

1989年之前,李淮只是一个热爱钓鱼的人。1989年之后,他变成了一个渔具商人。开渔具店10年,他对市场有了独立的判断,他蠢蠢欲动,一直在寻找机会创业。

他将目标锁定在鱼钩。虽然鱼钩的利润并不是最高的,比不上鱼竿、鱼线,但是鱼钩的市场需求量极其庞大。当时市场上的消费主流几乎都是日本品,欧娜、伽玛卡兹、哈雅布萨、土肥富几乎瓜分了中国市场。

然而,日本钩价钱高,有的钩型并不适合中国市场,但是消费者别无选择。李淮一直在售卖日本的散钩,他很自信,他相信自己能做出同样品质的日本鱼钩,当然价格更便宜,更贴近中国市场的需求。他只是需要一个契机。

1998年,机会终于来临。在当时《海峡钓鱼》的牵线搭桥下,李淮结识了日本的鱼钩厂家——森源,并渐渐和日本的很多鱼钩厂家都建立了联系。

李淮很快就确定了自己的创业路径:按照自己的要求和标准从日本订购散钩,回国后打上自己品的烙印,推向市场。千秋鱼钩这个独立的品就此诞生。

与市场上的日本鱼钩相比,千秋鱼钩的优势在于:在原材料和工艺上保留了纯正的日本血统,但是在钩型设计上更符合中国的水情鱼情,价格也远低于日本品。

为配合鱼钩上市,李淮做了一次营销尝试,跨度长达5年。他打出“拉直一把赔5包”的口号,只要将被鱼拉直的钩子寄回,就可以得到5包鱼钩。那段时间,李淮寄的挂号信用麻袋装,他印信封,都是5000封起印,前后光邮资就花了好几万。

每一封来信他都认真拆开看,每一个钩子他都仔细检查。赔付之后,有人专门写信来,明确告知之前寄回钩子就是为了试探他的诚信,并不是为了那5包钩子。收到寄回的钩子,他说以后首选千秋。

李淮数万枚钩子赢得了信任,也赢得了市场,“赔的越多的地方千秋卖得越好!”当时日本共有14个鱼钩厂家,其中有10家都向李淮供过货。钩子的订货量更是三年翻了N翻,导致厂家都不敢贸然接单,生怕一旦有变出现巨大库存积压。因为鱼钩的生产周期特别长,常规需要2年,最快也要1年。2年的时间,市场存在着太多变数。

经过长期的磨合,如今有4家工厂仍常年稳定、滚动地向千秋供货。其中有一家是当年日本最小的鱼钩工厂,李淮初次去探访的时候只是一个破烂不堪的小作坊,连厂房都没有。几年合作下来,工厂买了部分机器,李淮也参与投资,先后购买了17台机器放在工厂,并出资购买原材料。

“虽然厂小,但是能接受我的观点,做的钩子符合中国硬度更高的要求,日本钩子软的好,中国钩子硬的好,但也不能太硬,过硬会脆,要恰到好处,既有硬度又有韧,这种钩很难做。”这里现在几乎成为李淮的鱼钩生产基地。

45度角就是我的核心竞争力”

以前的李淮如果说只是个渔具商人,那现在的李淮可以算得上鱼钩专家了。

他上百度,泡论坛,冶金论坛、电镀论坛都是他经常流连学习的地方。

他还有一个三人智囊团,他们是李淮最钦佩、最感激的三个人。

一位是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热处理系的工程师莫之光。他是中国第一代台钓人,是台钓大师廖心阳的第一批学员,也是中国第一批钓鱼大师,今年62岁,人称“老莫”。“只要提到老莫,钓具界没人不知道的。”

老莫以前是航天工业部的工程师,对钩子的冶金处理非常内行,李淮很多关于冶金知识都受益于他。他还曾经把日本老板请到杭州,到老莫的渔具店当面请教、交流热处理问题。热处理有多重要?李淮说:钩子最关键的一是原材料,二就是热处理。

第二位是郑州老板王振东,他以前是中国最大电缆厂的冶金调度员,对冶金知识如数家珍。

“冶金的知识我都是从他们两位身上学来的,有不懂的就打电话问,每次渔具展我们在展位上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交流学习,他们是我最好的老师。”

第三位是上海渔川渔具的老板韩志国,“他对鱼钩的认识非常深刻,研究得比我还细,我们几乎每天微信不断,拿起手机一打就是四五十分钟。有的时候没话找话,聊着聊着灵感就来了。”韩志国还承担了部分帮李淮检验样品的工作。日本工厂将尚未电镀的样品寄给李淮,他检验一半,剩下的寄给韩志国。韩志国会用微距镜头拍下钩尖,哪些饱满,哪些磨得太薄了,一清二楚。

除了这个智囊团以外,日本的老板和一线的工人也是李淮汲取专业知识的来源。“我每年都会去几趟日本,和他们在办公室谈,在饭桌上谈,泡温泉的时候也在谈,全是围绕加工工艺和热处理。他们是实实在在的行家,但没有上升到理论层次,我把每个老板的经验总结出来,与老莫、老王教我的知识融合起来,提炼出精华转化成我的理论,再指导日本工厂生产。”

李淮提出了45度角的理论,得到业界肯定,即让鱼钩在45度角附近能被拉开最好,拉到五六十度断是好钩,如果在40度以内就被拉断,那说明钩子太脆,如果拉到90度还不断,说明钩子太软。

李淮说:能做出45度角的100C钩子,这就是他的核心竞争力。

所谓100C,是指含碳量百分之一,含碳量越高,钩子越硬。市面上最常见的钩子一般是80C,含碳量0.8%,中国钩一般以70C居多。“十多年前,我在中国首次推出100C钩子,此后全国跟风,到处都是100C,还出现了110C、120C,那是假的,目前日本的材料只有100C。”

100C鱼钩是李淮的骄傲,让他更骄傲的钓鱼名人们对千秋鱼钩的赞赏。

“老莫、李喜东、刘林、吕中胜、李大毛……他们都用我的钩子。”李淮细数着这些钓鱼圈里如雷贯耳的名字,“他们很多都是主动到展位上来找我的,其中吕中胜用了我800个钩子,只有1个被拉开了,还是因为挂上了一条5斤多的鲤鱼,拔河之后,鱼上来了,钩子也被拉开了。”

“别人进一步,我要进两步”

从今年开始,在市场中一直处于优越地位的李淮感觉到了危机,从来都是供不应求的千秋鱼钩出现有了积压,这传递了一个危险的信号。

原因有很多个,比如日本的4家工厂开足马力生产,但国内需求却过剩了,其中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国产制钩工艺的水平大幅提升。

“以前中国原材料差,工艺不行,制造机械的精密度远远不够,一枚钩子拿到手上,一眼就能辨别出是国产还是日本产。日本的鱼钩1000枚钩子1个样,中国的鱼钩常常是10枚钩子11个样。”如今,国产钩和日本钩的成品已经非常接近,“80C的钩子区别很细微,已经很难靠肉眼分辨了。”

加上国内现在流行黑坑钓,不讲究鱼钩的轻巧灵敏,相反要求钩粗,能把鱼拉上来就行。千秋鱼钩去年出的新品阿酷多号偏小,很难满足钓黑坑的需求。

面对市场变化,李淮也正在做出改变。除了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外,他还准备投放海钓钩。

“我和王振东拿着地图从钦州沿海一路跑到葫芦岛,只要看到地图上有铁锚的标志就跑去找,我们在码头采集第一手资料。我们还去了嵊泗、舟山列岛,并开发了几款新的海钓钩。这些钩是专门针对中国市场的,做了特殊的防锈处理,在海水里泡一个星期都不会生锈。现在已经在日照、连云港等地方卖开了。”

“别人进一步,我要进两步。”这是李淮的名言,也是千秋鱼钩过去和将来的强劲动力。

本文地址: https://www.tanjiaoyicn.com/n/88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部分来源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或其他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2条)
  • 沙秩
    产址在那里
  • 哈趁
    为李老师工匠精神点赞,支持千秋

    联系我们

    9384018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baban38@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