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商行的未来趋势怎么样(农商银行未来发展方向)

最近有很多朋友对农商行的未来趋势怎么样充满疑问。还有一部分人想了解农商银行未来发展方向。对此,碳百科整理了相关的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导 读

新技术迅猛发展,新冠肺炎疫情下数字化革命骤然提速,为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按下“快进键”。转型中处于“跟随”状态的农商行,在平台搭建、渠道创新、风险防控、产品突围、生态构建等方面取得较大进步,推动服务优化和管理增效;同时,仍面临顶层设计缺失、组织架构固化、复合人才短缺、科技投入不足、数据能力薄弱等难题。

《2021农商银行转型趋势报告》(点击了解详情)认为,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与困难,农商行也迎来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数字经济加速发展、新技术广泛应用等机遇。2022年,农商行数字化转型将呈现六大趋势,包括新策略:建立“强后台+大中台+敏前台”技术架构;新组织:构建“敏捷组织+灵活团队+复合人才”组织体系;新生态:搭建触达“C端+B端+G端+F端”的多场景、开放式生态圈;新应用:实现“精准营销-批量获客-客户洞察-客户分层-智能风控-匹配产品-精细管理”全流程的数字化、智能化;新管理:变“经验决策”为“数据决策”;新业态:探索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


作 者丨中华合作时报记者 蔡 靓

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下半场”,比预想中来得快一些。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5G通信等新技术迅猛发展,加之新冠肺炎疫情下数字化革命骤然提速,为银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按下了“快进键”。

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2020年中国银行业服务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离柜交易达3708.72亿笔,同比增长14.59%;离柜交易总额达2308.36万亿元,同比增长12.18%;行业平均电子渠道分流率为90.88%。

一些大型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头部中小银行已经开启以“智慧、敏捷、开放、共享”为核心的“数智化”转型。

然而与此同时,以农商行、农信社为代表的农村中小银行(以下简称“农商行”),在数字化转型进程中仍处于“跟随”状态,尚未推动全流程的数字化转型。

在《中华合作时报》记者此前进行的行业调研中,大部分受访者有两点共识:其一,数字化转型,不仅是农商行转型发展的“必答题”,更是处于转型战略的“C位”;其二,农商行的数字化转型“下半场”,远未开始。

那么,农商行目前正如何解答这道“必答题”?在解题中有哪些困境?未来将如何答好这道“必答题”?

在本篇报告中,或许能找到答案。


分化与重构:
压力下的图存求新


经济下行、疫情影响、利差收窄、大行下沉等多重挑战与压力之下,不少农商行把加快数字化转型作为提升竞争力的“利器”。在这一进程中,分化态势愈发明显:



对于前两类农商行来说,数字化转型已经取得显著成绩,在一定程度上重构了业务模式、服务场景、管理方式,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平台搭建:“大平台+小法人”作用凸显

农信机构独有的“大平台+小法人”体制机制,在数字化转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方面,省联社搭建核心系统等大型金融科技平台,能为法人行社省去大量的人财物投入,帮助后者解决“想做做不了、做了做不好、做了不实惠”的难题。此外,省联社与金融科技公司、部门、同业机构等搭建“总对总”的合作平台,有利于法人行社在金融科技、构建生态等方面从外部借力;另一方面,“小法人”具有人熟地熟、船小好调头等优势,在数字化转型中则体现为可敏锐捕捉客户需求,决策链条短、调整快等特点。


案例:福建农信打造53880科技服务体系
(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


同时,业内亦有关于省联社应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响应能力、响应速度,以及为法人行社开放部分端口、实现数据交互的呼声。如何提升服务法人行社的能力?如何统筹兼顾好“保持技术架构和业务架构的整体、统一”和“满足辖内不同行社的差异化需求”二者的关系?仍将是“大平台”需要着力之处。


案例:浙江农信统筹协调“大平台”与“小银行”的关系


○ 省联社“大平台”提供多重支撑

浙江省联社秉承“省县两级统分结合”的原则,打造“小银行、大平台”,通过服务转型、行社帮扶、项目敏捷管理、实践创新等机制,提升对行社系统建设需求的响应效率。

推进需求服务转型。立足行社特色业务,安排专人参与行社特色中间业务需求的对接和分析,提高行社特色业务的开发质量和效率。

加强行社信息窗口的建设。开通OA办公系统和“浙江农信人”APP渠道窗口,及时更新已受理需求、开发进度状态,增加信息透明度。

建设统一外部数据接入平台。通过持续引入各类地方特色数据,兼顾小法人个化业务的发展需要,助力其数字普惠金融深度及广度的持续拓展。

○ 兼顾“小法人”个化的数字化转型发展需求

建立“集中为主、明确分工、分级开发”的省县两级系统建设模式。浙江省联社牵头建设标准化产品、服务、渠道系统和IT基础应用平台;各行社在IT规划基础上,充分利用大平台支撑能力强的优势和参数化配置的特点,自主开发个化特色业务和管理系统,实现省县两级分工协作,共同发展的目标。

强化省县两级沟通机制,大力建设运维、需求、技术三大响应渠道,以及完善科技联系行机制。通过点对点收集业务需求、征求科技信息工作建议、定期举行科技交流会和试点新业务新系统等方式方法,在支撑重点行社发展的同时,以点带面,促进全系统行社的科技创新和协调进步。

采用项目需求分层分类管理策略。省联社科技部门每年底向各业务部门和行社发通知,统一征集业务需求,并就收集到的年度新业务需求充分沟通讨论,尤其针对差异化需求,提炼共、兼顾个,为行社特色业务发展提供科技系统支持,最终在理事会审批通过后,向全省公开发布。


(二)渠道创新:“线下+线上”双线出击

对于长期扎根农村金融市场、拥有人熟地熟等优势的农商行来说,要在强化线下优势的基础上,以线下反攻线上,最终实现线下线上融合。围绕“线下+线上”的渠道创新,农商行做出了积极探索。

上,手机银行、微信银行、远程银行普及开来,东部地区一些农商行的电子渠道分流率达到95%以上;下,数字化驱动的网点转型正在推进,智慧柜员机、自助回单机、智能填单系统等智能设备和智能化运营系统推广使用,同时,融合“金融服务+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民生服务”的村级综合服务点和社区银行,正以燎原之势在农村地区和社区生根发芽,例如,浙江农信“丰收驿站”、福建农信“福农驿站”、安徽农金“金农信e家”、新疆农信“普惠金融驿站”等,为广大农村、社区居民打通了综合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三)风险防控:智能水平显著提高

目前,风险防控是农商行大数据运用最为普及的领域之一。反欺诈系统、客户风险画像系统、客户风险预警系统等大数据风控系统的建立,有效协助业务人员全面深入地了解客户,全时监控、及时预警,为信贷全流程提供了决策辅助和管理抓手,推动风险防控从“人工风控”到“数字风控”,乃至“智能风控”转变。例如,苏州农商银行从对公信贷客户风险画像切入,打造客户风险画像系统。该系统以客户为核心,整合行内跨条线、跨系统的业务及流程数据,引入多机构、多维度的外部数据,将传统的风控经验和量化模型相结合,全景展示客户的风险特征,形成客户风险画像报告及风险评分。同时,对风险画像报告中的负面信号进行解析和提炼,在信贷全流程中将严重负面的信号推送给客户经理与审批人。

(四)产品突围:“爆款产品”亮点频现

数字化转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些农商行通过大处(战略)着眼、小处(产品)着手,在细分领域、特色领域找准数字化转型的突破口,在大数据风控的基础上,推出了一些数字化“主打产品”,例如,浙江农信“浙里贷”、安徽亳州都农商银行“金农易贷”、吉林榆树农商银行“榆农快贷”等纯线上小额贷款产品,实现了“数据多跑腿”、客户一趟都不用跑,其方便、快捷的用户体验受到农户、市民、小微企业欢迎,成为“爆款产品”。


案例:安徽亳州都农商银行“金农易贷”
(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


(五)生态构建:“小生态圈”逐步形成


在场景、服务和技术驱动的当下,构建起农商行自己的生态体系,为客户提供无处不在的场景化金融服务,已成为业内共识。依托点多面广、人熟地熟、政银关系紧密等优势,农商行在场景金融、社区金融、供应链金融等方面开展跨界创新,将金融服务嵌入生活、生产、商业、政务等场景,形成了一系列具有本土特色的小型“生态圈”。


例如,场景金融方面,不少农商行打造了智慧菜市场、智慧停车场、智慧医疗“银医通”等;在社区金融方面,杭州余杭农商银行加强与部门、社区服务联盟、社区管理组织、社会机构合作,建设“社区大管家”平台,还为社区管理组织、居民提供资金监管、建立专项帮扶基金、各项便民金融服务及民生服务;在供应链金融方面,安徽亳州都农商银行、山东昌邑农商银行等打通当地中材、生姜等特色产业、核心客户及上下游客户的资金链、物流链、信息链和价值链,创新推出“金农信e链”“畅e智慧生姜管理平台”等供应链金融平台。


案例:杭州余杭农商银行融入城市社区治理体系
(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



壁垒与困境:
转型中的待解难题


相较于大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农商行受限于规模偏小、科技实力不强等因素,在数字化转型中面临更多困境。综合来看,主要有以下颇具共的难题:

(一)顶层设计缺失

数字化转型对于银行来说,是“一盘棋”系统工程,农商行应该将其上升到发展战略层面、融入整体的高质量发展中,制定明确的数字化转型战略,从战略规划、组织架构、资金投入、人员配置、激励机制等多方面做出统筹与规划,自上而下推动战略落地。目前大部分农商行因为理念、战略的不足,缺乏数字化转型的顶层设计,多为局部创新,资源投入分散、效果欠佳。

(二)组织架构固化

虽然大多数省联社、农商行已设立单独的金融科技一级部门,但传统组织体系中多为以职能为中心的组织架构,条线、部门各自为政、壁垒明显,业务和科技部门融合不够,协同效率低、成本高,难以形成创新合力。同时,传统“竖井”式的组织架构内部流程较长、环节较多,影响了数字化转型的效率。此外,数字化转型需要创新、开放、包容的企业文化,以及有效的容错、试错机制,这种新的文化环境也是农商行急须建立的。

(三)复合人才短缺

“科技人员不懂业务,业务人员不懂科技”,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短缺是农商行的一大“痛点”。理想的复合型人才,是既了解银行业务,又兼具技术分析能力,能够敏锐捕捉客户需求,快速组织开发出适合的新产品,或准确地将原有产品调整升级的人才。而目前农商行在人才市场上竞争力不强,自主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周期长、难度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数字化转型的进程。

(四)科技投入不足

数字化转型的竞争,本质是资本、人才、科技等因素下的综合实力竞争。与大行、股份行相比,农商行的科技投入和科技人员占比偏低。数据显示,2020年,大行、股份行的金融科技投入占营收比重普遍为2%-4%,科技人才占比大部分为3%-10%,而不管是在省联社层面,还是农商行层面,科技投入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都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五)数据能力薄弱

数据资产,是金融业的战略资产、生产要素。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运用数据、管理数据的能力,是数字化转型的基础。目前大部分省联社、农商行在这方面明显能力不足,数据价值挖掘不充分、数据资产管理不规范,难以对数据资源进行全口径、全周期的有效管理;数据应用割裂,产品、场景较为单一。此外,一些农商行存在过度依赖省联社、科技公司的问题,自身数据能力、创新能力较弱。

开放与融合:
破局中的六大趋势


后疫情时代,亦是大转型时代。虽然面临着诸多挑战与困难,但同时,农商行也迎来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数字经济加速发展、新技术广泛应用等机遇,数字化转型将迎来更为深刻的转型创新。

(一)新策略:建立“强后台+大中台+敏前台”技术架构

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是通过应用技术和数据,重新定义和细化对外服务、对内管理的要素与流程,实现方便客户、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为此,一些省联社和农商行开始筹划调整后台、中台、前台的构架,“强后台+大中台+敏前台”的模式成为大势所趋。



案例:广东农信打造“四横八纵”金融科技服务体系
(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


案例:浙江农信建设数据、管理、风控三大中台


2017年,浙江农信提出中台理念,规划逐步形成“大中台-小前台”组织架构和决策机制。2019年,浙江农信提出中台战略,基于全省农信系统省县二级法人的组织架构,启动建设数据、管理、风控三大中台,通过标准化机制建设,明确业务规范和流程,形成统一、集约的管理服务模式,全面降低沟通成本,协同效率,提升数字化管理和服务能力。


数据中台:基于省级数据仓库和大数据平台,针对省县两级服务架构,搭建客户、产品、渠道、运营、营销、风险等多主题数据集市,支持各级机构数据分析和建模专业人员对业务数据进行多维自助分析、挖掘和建模,最终形成可视化数据视图,为管理和经营提供数据支撑。


管理中台:在数据中台的基础上,集成涵盖客户中台、产品中台、运营中台、营销中台、风险中台等资源和功能,以数据实时挖掘和分析为基础,对前台的运营和营销活动进行实时、持续、精准的指挥、分析、评估、考核和督导,快速敏捷地适应市场变化,成为客户经理、大堂经理、财富经理、商户服务团队等前台部门的强力支撑和决策枢纽。


风控中台:基于客户交易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组建扁平化、集约化、专业化的远程风控团队,采用远程呼叫、远程视频、智能语音、生物识别等技术,以“人工+AI”双轮驱动开展7×24小时证件识别、客户核身、交易授权、信贷审批、风险预警等,建立省县协同的风险联防联控机制,全面提升风控能力。


(二)新组织:构建“敏捷组织+灵活团队+复合人才”组织体系

敏捷组织,即以客户为中心,能够对客户需求变化做出迅速反应的企业组织。对于农商行来说,要确保数字化转型战略落地,需要打破部门壁垒,改变传统“竖井”式的组织架构,发挥“决策链条短、船小好调头”的优势,构建跨部门的“敏捷组织+灵活团队+复合人才”组织体系。

一方面,可建立金融科技委员会、大数据中心等跨部门的组织,统筹数字化转型,并建立灵活的项目推进小组;同时,赋予敏捷组织、灵活团队更多决策权和资源支配权,由传统的“命令+执行”的管理模式,转变为“授权+赋能”的管理模式。例如,浙江义乌农商银行成立“大数据中心”,并打破原有组织架构,围绕经营决策层、风险管理层、客户营销层、业务产品层、基础数据层,设立了“数据治理”“风控数字化”“行政管理数字化”“考核评价管理数字化”“营销数字化”五个项目推进小组,负责数字化转型具体项目的实施推进。推进小组每月召开一次会议,对数字化转型项目进行分析和评估,找到问题、差距,明确下一步工作目标、推进措施等。

另一方面,通过自主培养人才、外部引进人才、推动产学研融合等方式,打造既懂金融又懂科技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例如,安徽亳州都农商银行采取“自主培养、边干边学”的方法,业务部门和科技部门员工从小系统、小项目做起,全程参与提需求、写说明、出方案、画原形图、调模型等项目研发环节,逐步锻炼出复合型人才队伍,该行“金农易贷”上线的前三年共优化300多次,都由该行员工策划执行、自主完成。再如,浙江禾城农商银行强化数字化队伍建设,以业务模块小组的形式,加强学习讨论,打破各条线人员间的知识壁垒,营造“科技人员懂业务流程、业务人员有数字理念”的学习氛围,形成全员看数据、懂数据、用数据的数字转型文化。

(三)新生态:搭建触达“C端+B端+G端+F端”的多场景、开放式生态圈

移动互联时代,农商行可通过“金融服务+非金融服务”融合,进一步融入生活场景、商业场景、社区治理等,实现金融数据与政务数据、商业数据的互联互通、跨界融合、开放共享,打破信息孤岛,形成触达“C端(个人)+B端(企业)+G端()+F端(同业)”的多场景、开放式生态圈,构筑起竞争中的“护城河”。例如,浙江农信陆续建设了“9朵云”,即政务、社保、医保、健康、交通、校园、园区、社区、商户等云服务平台,为5000多万零售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


案例:浙江农信“9朵云”
(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



案例:福建农信创建“福农综合服务平台”


福建农信正在创建集资产信息登记、融资需求对接、政策信息发布、普惠宣传推广、农村要素流转“五位一体”的支农支小服务载体——“福农综合服务平台”,以期实现主体多元化、产品多样化、渠道平台化、服务场景化、信用价值化、政银协同化的“六化”工作目标,推动综合金融服务、支农惠企利民政策、资源资产信息、配套服务机制、农民行为记录、要素登记流转、参与主体协同联建等“七个上平台”。

截至2021年11月末,福建农信“福农综合服务平台”一期12个子系统中,6个子系统已经投产上线并在法人行社试点,包括:村务管理平台、资金综合管理平台、宅基地管理信息系统、大数据分析处理平台、事务(合同、招投标)管理、产权制度改革系统。

例如,已在龙岩市永定区试点的子系统“产权制度改革系统”,串联起所有相关主管部门,实现了村集体股权质押贷款全流程申请、受理、审批功能,为当地农户提供了方便快捷、流程规范的线上融资服务。截至2021年11月末,龙岩市永定区农信联社通过该系统已累计为农户办理“福股贷”股权质押贷款327笔、1529.18万元。


(四)新应用:实现“精准营销-批量获客-客户洞察-客户分层-智能风控-匹配产品-精细管理”全流程的数字化、智能化

目前大部分农商行对大数据的运用集中在业务“点”上,尚未形成由点到面、全流程、系统的数字化转型。而运用数字化思维对农商行业务和管理进行流程再造,才是真正实现了数字化转型。一方面,这意味着客户体验的全面提升——客户能够享受到随时随地、无处不在的方便、快捷、精准的金融服务;另一方面,这更是运营模式的转变——IT系统真正成为了员工的助手和业务的助力。

例如,浙江德清农商银行通过全流程数字化转型,实现智能化的客户洞察、客户分层、渠道分流、产品匹配、精准营销,并根据客户分层维护体系,建立更为高效、精准的服务渠道网络。扬州农商银行在全流程数字化管理中,依托大数据产生的客户分布图、热力图,不但实现了客户区域分析,更是为业务各环节人员对接客户提供了便利。安徽亳州都农商银行共有190位客户经理,在数字化转型的赋能之下,每人管户达到1900户左右。

而数字化转型走在前列的农商行,已经开始使用数字员工,即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为业务和管理赋能。例如,苏州农商银行数字员工团队建设项目初见成效,已完成平台部署及全行各业务条线数字员工岗位配置,设置了外管查询岗、报表查询岗、外汇价监控岗、日终票据清算检查岗、零售条线邮件批量处理岗、企业数据申报辅助岗、营销月报及班后练兵报表统计岗、学生缴费数据报送岗、监管条线公函邮件处理岗、公文管理岗等,在节省人力资源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五)新管理:变“经验决策”为“数据决策”

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银行内部管理、经营决策往往以“经验决策”为主。伴随着数字化转型的逐步推进,一些农商行加强对经营数据、员工行为数据等大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应用于经营决策、内部风控、薪酬激励、降低成本等方面,变“经验决策”为“数据决策”,实现科学决策、精细化管理。

例如,浙江东阳农商银行开发了“员工行为管理系统”,具有员工信息“全覆盖”、监督渠道“全方位”、异常行为“全掌握”的特点。该系统针对员工的日常行为表现,给其贴上红、黄、绿三种标签:红色是重点关注对象,是次重点关注对象,绿色是一般关注对象,实现了员工行为精细化管理,提高了管理效能。2020年以来,该系统基础模块建设已在浙江农信系统推广使用。

再如,山东昌邑农商银行为解决总行机关工作量化难、考核难的问题,研发员工积分管理系统,对员工行为进行全方位展现,并通过积分形式予以量化。根据积分高低,对机关人员进行分类、分层、分档,与薪酬考核、评先评优、职位晋升相挂钩,切实提升机关整体运行效能。

(六)新业态:探索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

2022年,省联社改革终于迎来“破冰”。据悉,最先落地的改革方案为联合银行模式,这将为申请金融科技子公司等新的资质照创造更便利的条件。公开信息显示,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信联社已于2020年末探索成立了金融科技子公司“桂盛金科”,在全国银行业,目前已至少成立了16家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

省级联社(联合银行)成立独立法人的金融科技子公司,一方面,有助于以市场化的方式提升科技实力、吸引科技人才、激励科技创新,增强为法人行社数字化转型赋能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在对内赋能的基础上对外输出,向金融同业、部门、企业等输出平台系统、产品与服务,实现商业可持续发展。

以我国第一家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兴业银行旗下的兴业数金为例。截至2020年末,兴业数金“兴业云”已与395家中小金融机构签约,累计上线实施241家;兴业数金打造的“福建金服云平台”连接部门、中小微企业和金融机构,截至2021年12月中旬,注册用户超16万户,福建省内110家金融机构入驻,近500款金融产品上线,已解决各类融资需求近3万笔、金额突破1000亿元。


图表:全国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成立情况



大转型时代,未来需要更多的想象力和更大的勇气。


毫无疑问,数字化转型,是银行提升转型发展效率的一部“电梯”。对于农商行而言,目前的关键是尽快搭上这部“电梯”,进而突出重围,形成差异化发展的竞争优势。


2022,农商行数字化转型值得期待。



《2021农商银行转型趋势报告》课题组

组 长:刘小萃

副组长:蔡 靓
成 员:陈清民、晏国祥、段治龙、耿 斌、闫 冬、胡宏开、洪 嵩、钟国为、贾丹丹、马 悦、李 博、岳乙琳、吕国旺

智力支持:华益咨询、天维信息、天泽网络科技

版权声明

《2021农商银行转型趋势报告》由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农金商学院联合推出。所有发布的相关内容之知识产权为中华合作时报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百万读者都在看

年度报告①丨热盼省联社改革“第一单”!2021农信社合并重组趋势加剧


年度报告②|战略必须落地!农商行战略执行“三驾马车”:组织、机制、人才


零售占比越高越好?农商行零售转型“资产、负债、中收”应有机联动!丨年度报告③


经营客户!“客户价值转型”带给农商行的新考验丨年度报告④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农村金融

主编/刘小萃 作/岳乙琳

本文地址: https://www.tanjiaoyicn.com/n/758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部分来源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或其他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薄狱闯
    文章写的超级好
  • 梅似仆
    转发了
  • 佟贪泰
    转发了
  • 吉将
    农商银行网点多.普遍乡镇为民服务.体现人性化。

    联系我们

    9384018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baban38@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