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是金是什么意思(你发财了吗沉默是金是什么意思)

沉默是金是什么意思?最近有很多热心观众都在问这个问题。还有其他网友想弄明白你发财了吗沉默是金是什么意思。对此,碳百科准备了相关的攻略,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作者陈继儒(1558~1639),字仲醇,号眉公,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 陈继儒自幼颖异,博学多通,尤工诗善文,书法苏米,兼能绘事,名重一时。二十几岁时,绝意科举,隐居于小昆山,后筑室东佘山,闭门著述。屡奉诏征用,皆以疾辞。

《小窗幽记》为陈继儒编著的修身处世格言,条条都是人生的回味和处世的领悟。体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积极人生态度,又兼容了佛家超凡脱俗和道家清静无为的智慧,历来被称为修身养、自我提升的佳作。

要处理好读书与人生的关系。书籍本身不可能改变世界,但是读书可以改变人生,人可以改变世界。读书关系到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修养,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

集情篇

一、当为情死,不当为情怨

情语云:当为情死,不当为情怨。关乎情者,原可死而不可怨者也。虽然既云情矣,此身已为情有,又何忍死耶?然不死终不透彻耳。君平之柳,崔护之花,汉宫之流叶,蜀女之飘梧,令后世有情之人咨嗟想慕,托之语言,寄之歌咏。而奴无昆仑,客无黄衫,知己无押衙,同志无虞侯,则虽盟在海棠,终是陌路萧郎耳。

[译文]

有人说:“应当为情而死,却不当因情而生怨。有关于感情的事,原本就是可为对方而死,不当生怨心的。虽然这么说,但既然身在情中,又怎么忍心去死呢?然而,不死总不见情爱的深刻。韩君平的章之柳,崔护的人面桃花,发生在宫廷御沟的红叶题诗,以及因梧页夫妻再见的故事,都使后世有情的人欢息羡慕。这种羡慕小儿情景,或者写成文字记载下来,或者表现在歌曲咏叹当中。然而,既无能飞檐走壁的昆仑奴,又无身著黄衫的豪客,没有如古押衙一般的知己,又无像虞侯一般的同志,那么,即使以海棠作为誓约,终免不了要分离的命运。

[评语]

情之为物,知者难言,不知者默然。自古言情爱事,或见于诗歌传奇,或见于小说戏曲,而不及录者不知凡几。

有情而有众生,无情则不复为众生矣。佛以箭喻爱,而以为众生堪悲悯者,实属确然。《出曜经第五爱品》云:“伐树不尽根,虽伐犹复生;伐爱不尽本,数数复生苦。犹如自造箭,还自伤其身;内箭亦如是,爱箭伤众生。”

世上能以慈悲筏出相思海者又有几人?人人都愿有情人执恩爱梯,弃离恨天。然而,情因虽重,情缘难遇,终不免含恨而别。

但思情至怨,不如无情,情而至死,更当逐之,不知情人以为然否?料此语不免遭天下有情人同声反对吧!



二、缩不尽相思地,补不完离恨天

费长房缩不尽相思地,女娲氏补不完离恨天。

[译文]

费长房的缩地术,无法将相思的距离缩尽;女娲的五色石,也无法将离人破碎的情天补全。

[评语]

世上难解者,惟相思二字。胡适先生有诗云:“也想不相思,可免相思苦,几次细思量,情愿相思苦。”相思之为病,岂是不想便能治得?正是“不想相思亦相思,若想相思思更苦。”费长房纵有缩地之术,有岂能为天下男女尽缩其地?有男女处便有相思,若欲尽缩相思地,直须将天下人共纳一枕方得,至如幽冥异路,天人永隔,又岂能奈何?

女娲能补天,却难补离恨天,天以石补,情岂能为之?天本无恨,离人心自有恨。天本无缺,离人心自有缺。宝玉虽为顽石,难补绛珠魂归之恨,石本无情,竟而为人,却又牵扯出许多幽情缠绵,伤心恨事。这情天到底是补得还是补不得?女娲补天到底是补竟还是未补竟?也惟有情人知道了。

三、枕边梦去心亦去

枕边梦去心亦去,醒后梦还心不还。

[译文]

一入梦中,心便随着梦境到达他的身边,醒来之时,心却没有随着梦而回来。

[评语]

相思之人,经常茶饭不思,魂牵梦绕,失魂落魄,形容枯槁。既然身不能相随,只有魂梦相随,梦中虽能相随,醒来毕竟是梦。魂梦虽然归来,心却留在对方身边。

唐人陈玄佑写《离魂记》,大意是衡州张镒之女倩娘,自幼与表兄王宙情深意浓,镒竟不察而许之他人,宙乃悲恸情别。临别上船,才行数里,却见倩娘跣足而至,宙惊喜若狂,乃携之入蜀,五年而生二子。后因倩娘思家,乃回衡州,却见家中有一倩娘久病闺中。方骇怪间,两倩娘合而为一,方知共处五年,竟是魂魄来依。事虽玄异,作者却是解情,若真能如此,怕天下有情人不皆要分身两处,形如病而魂相随了。

然而“倩女离魂”,毕竟是幻想,是小说家慰藉情人的说辞,就因为它是幻想,所以有情之人终要备受相思煎熬,失魂落魄犹不得解。

四、我幸在不痴不慧中

阮籍邻家少妇,有美色当垆沽酒,籍常诣饮,醉便卧其侧。隔帘闻坠钗声,而不动念者,此人不痴则慧,我幸在不痴不慧中。

[译文]

阮籍邻家有个十分美貌的少妇,当垆卖酒,阮籍常去饮酒,醉了便睡在她的身旁。遇到这种情形,若是隔着帘子听到玉钗落地的声音,而心中不起邪念的,这个人不是痴人便是绝顶聪明的人,我幸亏是不痴也不慧的人。

[评语]

阮嗣宗生当魏晋不平之世,每以青白眼待人,其性至真,虽言行任诞,实是绝顶聪明的人,途穷而哭,只为有心,终日沉醉,乃是无奈。他的沉醉,实是不愿见此世间种种丑态,醉翁之意,但图一醉,又何关乎美人?

至若玉钗坠地,醉人固不关情,痴人亦不解情,解情者惟不痴不醉者。佛家说慧剑斩情丝,没有慧剑的人,只有任情丝缠绕,无止无尽了。所以非阮籍等绝慧的人,必不敢卧于妇侧,若换了个不痴不慧的人,不要说玉钗落地,仅睹背影,怕就要惹出万种情念。彼时彼刻,能言“幸在不痴不慧中”的,怕也只有亦痴亦慧的人吧!



五、慈悲筏济人出相思海

慈悲筏济人出相思海,恩爱梯接人下离恨天。

[译文]

以慈悲作筏,渡人出这相思形成的大海;以恩爱为梯子,接人走下这满布离恨的天空。

[评语]

相思而成海,其深广辽阔可知。既能成海,必无涸时,情泪所成,其味必苦,凡俗之躯,怎堪消磨,不如出之。

爱者与所爱,本是脓血聚,百年成白骨,到底何可爱?爱者与所爱,本是梦中影,梦过幻影空,到底谁可爱?爱者与所爱,如泡暂恋影,泡灭影散后,能爱又是谁?若能解此,相思海竭,离恨天尽,爱所爱空,无量悲现。若不解此,终不能出离恨天,慈悲出不得的,只有恩爱能下得了。恩爱梯不在离恨天下,却在有情人手中,有情人若不来,痴情人只好永远苦恼了。

六、花柳深藏淑女居

花柳深藏淑女居,何殊三千弱水;雨云不入襄王梦,空忆十二巫山。

[译文]

幽静而美好的女子,她的深闺锁在花丛柳荫的深处,就好像蓬莱之外三千里的弱水。有谁能渡?行云行雨的神女,不来襄王的梦里,就算空想巫山十二峰,又有什么用呢?

[评语]

弱水三千,非飞仙女不可渡,古代女子幽居深闺,对有情人而言,又何异于蓬莱仙居?花柳重重,围墙高锁,也只有魂梦可达了。若能入梦,倒也罢了,偏偏“云雨不入襄王梦”,便是梦也不得时,情何以堪?

蓬莱弱水,云雨巫山,毕竟是神话的产物。而今论情,又岂在围墙高锁?所谓弱水三千,无非是伊人胸怀,渡得渡不得,飞仙也难以逆料。情之为字,毕竟难以捉摸,即使神女入梦,终有醒时,醒来又能如何?

七、天若有情天亦老

黄叶无风自落,秋云不雨长阴。天若有情天亦老,摇摇幽恨难禁。惆怅旧欢如梦,觉来无处追寻。

[译文]

黄叶会在无风时独自飘零,秋日虽不下雨,却总为云所覆盖而显得阴沉。天如果有感情,也会因情愁而日渐衰老,这种在心中无所附着的幽怨真是难以承受啊!回想旧日的欢乐,仿佛在梦中一般,更添人无限的愁绪,梦醒来后又要到何处找回往日的欢乐呢?

[评语]

天本无情,所以不老,人为情苦,如何不老?情愁便似黄叶无风自落,飘扫之不尽。去之不绝,更哪堪秋风频催,断人弦肠。梦里哪知身是客,恣情贪欢,哪晓得,无限欢情,翻作无穷苦因。

不能追寻,偏要追众,人情矛盾至此。往日欢乐,恰似一梦,而今才知,欢乐是苦。觉来却似未觉,午醉醒来,愁还未醒。未醒之际,辗转留连,如丝之未尽,如藕之未断,却是更深的梦了。天何不老?天本无梦。



八、吴妖小玉飞作烟

吴妖小玉飞作烟,越艳西施化为土。

[译文]

吴宫妖冶的小玉已经化作飞烟,就是越国美艳的西施也已成为尘土。

[评语]

为情而死,化作飞烟,韩重得心,终究不能得人;美艳倾国,终为尘土,夫差得人,到底不得其心,得人得心,于今看来,无非是飞烟尘土。

情爱的真相原是飞烟与尘土,一时风起,烟尘缠绕,一时风止,烟散尘落。但在烟尘弥漫中,却总要寻他千百度,任自己五指不辨,仍然紧抓伊人不放,如烟之逐尘,入尘之追烟。

韩童不为烟,必为尘,夫差不为尘。必为烟。如今在情爱中的,他日又哪能不为烟尘呢?情爱原是烟尘中事啊!

九、几条杨柳,沾来多少啼痕

几条杨柳,沾来多少啼痕;三叠阳关,唱彻古今离恨。

[译文]

几条柳枝,沾上了多少离人的泪水;反复的阳关曲,唱尽了古今分离时的幽怨。

[评语]

杨柳无情,离人自有情,杨柳无泪,离人自有泪。别情依依,更那堪春深,折柳送别,分不清是泪是雨。《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但不知今日折柳送别,来日还能见否,怕只怕雨雪覆地,故人再不见,若问昔日杨柳,除非再寻送别时。

阳光三叠,教人休寻烦恼,举杯歌来,虽是强颜笑,不忍见干!《阳春白雪》中以“大石调”唱之:“渭城朝雨,一霎裹轻尘。更洒遍客舍青青,弄柔凝,千缕柳色新;更洒遍客舍青青,千缕柳色新。休烦恼!劝君更尽一杯酒,人生会少,自古功名富贵有定分,莫谴容仪瘦损。休烦恼!劝君更尽一杯酒,,只恐西出阳关,旧游如梦,眼前无故人!只恐怕西出阳关,眼前无故人。”虽说莫谴容仪瘦损,却已容仪瘦损,欢会之少,待到觉时,却只有劝余杯,含泪强欢。

一○、弄柳拈花,尽是销魂之处

弄绿绮之琴,焉得文君之听;濡彩毫之笔,难描京兆之眉;瞻云望月,无非凄怆之声;弄柳拈花,尽是销魂之处。

[译文]

拨弄着诉爱的琴,如何能得到像文君一般解音的女子来聆听?濡湿了画眉的彩笔,却难得到像张敞那般温柔恩爱的人儿,来为她画眉。抬头望见浮云明月,耳中所闻的无非是悲伤的声音,攀柳摘花,处处是魂梦无依的地方。

[评语]

琴名“绿绮”,所弹无非求凰之曲,惟有情人能解。“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知音难遇,情人难求,情人又是知音,岂非难上加难?情人若非知音,弹来又与谁听,不如没有的好。

为人画眉,所画是情非眉,若无情郎如张敞,画眉深浅谁与看?《子夜歌》云:“自从别欢来,奁器了不开;头乱不敢理,粉拂生黄衣。”只怕明镜照来容颜损,眉黛不肯解情愁。

何况明月偏照孤单影,又被浮云来遮掩,柳枝堪攀花堪折,芳华无人与共,却屈指西风几时来,只恐流年暗中换,怎不令人心神凄惋,魂魄傍徨。



一一、豆蔻不消心上恨

豆蔻不消心上恨,丁香空结雨中愁。

[译文]

少女心中的幽恨难解,为的是那丁香花在雨中徒然愁怨地开着。

[评语]

李伯玉《浣溪沙》云:“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丁香为结,已是不该轻负,更何况正是“娉娉弱弱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的梦样年华。这般年龄,本是不该空解愁滋味,却为初春的气息所染,而对雨中空结的丁香生起气来。若是那人得知,怎忍轻负信约,辜负这无限春光?若是那人不知,则不知该怎么办才好?雨中的丁香还是空自馆着同心结,这初来的恋情滋味,却是苦涩而难当啊!

一二、截住巫山不放云

填平湘岸都栽竹,截住巫山不放云。

[译文]

应将湘水的两岸填平,种满了斑竹,更应把巫山的云截下,永远都不放走。

[评语]

情语自是痴话,痴话听来会见情意真切。湘妃泪洒斑竹,有情人竟至于此。二妃之泪,实为天下有情人共流之泪,一死苍梧,一沉湘水,又岂舜与二妃如此?故天下有情人处,无竹不斑,便湘岸都栽下竹林,仍然挥洒不尽。

云岂可截?又是痴话。留云不如留梦,留梦实为留人,而人呢?不管留不留,总是不放,不放人,不放梦,连云也不放。不放又能奈何?截云留梦,只截得千丝雨,万丝愁。

一三、那忍重看娃鬓绿

那忍重看娃鬓绿终期一过客衫黄。

[译文]

哪忍在镜前反复地赏玩这青春的美貌和乌黑光亮的秀发,只希望能像小玉一般遇到黄衫的毫士,将那负情的人带回。

[评语]

在李十郎与霍小玉的传奇中,若非黄衫客强抱十郎至小玉寓所,小玉至死终不能再见负心郎一面,十郎的负情便成为当然的事。

然而相见争如不见。小玉含泪执手谓李生曰:“我为女子,薄命如斯,君是丈夫,负心若此,韶颜稚齿,饮恨而终……我死之后,必为魔鬼,使君妻妾,终日不安!”情而至此,夫复何言?然而,“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黄衫客为小玉所伸者,是恨而不是情。娃鬓岂堪玩味,韶颜稚齿,无非是怨恨。

晏同叔《木兰花》云:“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时尽,只有相思无尽处。”识得此中苦,苦情人儿怎能不休?客衫虽黄,终非负心之人。



一四、千古空闺之感,顿令薄幸惊魂

幽情化而石立,怨风结而冢青;千古空闺之感,顿令薄幸惊魂。

[译文]

深情化为望夫石,幽风凝成坟上草,千古以来独守空闺的怨恨,真令负心的男子为之心惊。

[评语]

因情化石,虽令人惊,然而,便是双眼望出血泪,良人终不得归。陈陶《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又如孟姜女哭杞梁,长城崩而白骨出,若此犹有寻处。至于薄幸如李十郎、陈世美者,就是望到天衰地毁,又有何益?便化作石,也会心碎为粉,随风吹去。

昭君自恃貌美,独不与韩延寿,遂不得见元帝。后匈奴来朝,上以昭君行,貌为后宫第一。帝悔之,穷按其事,韩延寿因而弃市。其实韩延寿弃市是多余的,怎知后宫就没有其他无怨的昭君呢?昭君出使匈奴,方为帝所省识,至于未和番的佳丽,难道就没有终生未见帝面者吗?由此看来,古来冢青何止笺笺少数。

一五、良缘易合,知己难投

良缘易合,红叶亦可为媒;知己难投,白壁未能获主。

[译文]

美满的姻缘容易结合时,即使是红叶都可以成为媒人;然而逢到知己难以投合时,即使抱着美玉,也难得到赏识的人。

[评语]

人世一切无非因缘而聚,缘尽而散,何况红叶为媒,流水相通。一颦一笑,莫非前定,一憎一恼,无非夙因。“虽仇敌之家,贵贱悬隔,天涯从宦,吴楚异乡,此绳一系,终不可弃。”黛玉之还宝玉以一生之眼泪,情缘真是难偿,能明好了之理,红楼到底是梦。

抱壁而哭,岂只卞和?不刖足而刖心者,自古多矣!情之如璞玉,有谁能识?有情虽石亦为玉,无情虽玉亦为石,所以,荆山之哭,我不为也。

一六、蝶憩香风,尚多芳梦

蝶憩香风,尚多芳梦;鸟沾红雨,不任娇啼。

[译文]

当蝴蝶还能在春日的香风中憩息时,青春的梦境还是芬芳而美好的;一旦鸟的羽毛沾上吹落花瓣时,那时的啼声便凄切而不忍卒听了。

[评语]

蝶憩香风,青春无限,繁花似锦,心神已醉。然而,庄生梦蝶,何其短也,待得“雨横风狂三月暮”,耳际惟闻杜鹃泣血,回思初春景,真是芳梦,繁花与粉蝶,俱是造化欺。此时的心境只有“当时惘然”而已。

春光难留,却每为人所负,芳梦易寻,总是缠绵难尽。杜鹃不忍闻,掩耳不改春残景象,花落不堪看,遮不去万千情愁。毕竟要叹:“既知如今,何必当初。”

一七、无端饮却相思水

无端饮却相思水,不信相思想杀人。

[译文]

无缘无故地饮下了相思之水,不相信真会教人想念至死。

[评语]

多少事无理可说,无端识得那人,无端心系那人,无端饮下相思,无端自苦不已,一切都是无端的。有端之事尚有道理可循,尚有结尾可待,无端之事既无道理,又无结尾,岂不令人愁肠寸断。

偏偏当初不信,如今遍尝苦果。这种相思之水似酒非酒,饮之无解,才饮一滴,便要纠缠一生。而年少好奇,只当玩笑,一口饮尽,还称豪气。如今识得,泪眼婆娑,惟有说此水不好喝。



一八、多情成恋,薄命何嗟

陌上繁华,两岸春风轻柳絮;闺中寂寞,一窗夜雨瘦梨花。芳草归迟,青驹别易;多情成恋,薄命何嗟。要亦人各有心,非关女德善怨。

[译文]

路旁的花都已开遍,河畔的春风吹起柳絮,深闺中的寂寞,就如一夜风雨的梨花,使人迅速消瘦。骑着马儿分别是何等容易的事,但望断芳草路途,人儿却迟迟不归。就因为多情而致依依不舍,命运乖违嗟叹又有何用?因为人的心中各自怀有情意,并不是女人天生就善于怨恨啊!

[评语]冯延已《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忘却归来,不道春将暮!”然而行云本是无心,却是人儿有意。无心则青驹易别,芳草归迟,有意则多情成恋,薄命何嗟!奈何以有意对无心,有情付无情,命薄又能奈何?

春愁如絮,不因风起,却因雨。情之为物,既是如此,女德又何必善怨?男德也未必不卒,要在有心无意耳!

一九、虚窗夜朗,明月不减故人

幽堂昼深,清风忽来好伴;虚窗夜朗,明月不减故人。

[译文]

幽静的厅堂,白昼显得特别深长,忽然吹来一阵清风,仿佛是我的友伴一般亲切。打开的窗子,显出夜色的清朗,明月的容颜,如同故人的情意一般丝毫不减。

[评语]

情之所寄,天地有情,风雅意发,清风亦为良伴。人间情意难尽,良朋益友终不能长久相随,此意惟有转托于清风,天涯与我相伴。

明月何其多情,夜夜来照窗前,仿佛故人容貌,一样对我开颜。明月照我也照他,天涯两人共一镜,夜夜当开床前窗,梦到广寒看看他。

二○、初弹如珠后如缕

初弹如珠后如缕,一声两声落花雨;诉尽平生云水心,尽是春花秋月语。

[译文]

落花时节所下的雨,初打在花瓣上听来仿佛珠落玉盘,再听却是细丝不坠,似乎在倾诉一生如云似水的心情,听来无非都是良辰美时的情话。

[评语]

要能听得春花秋月语,必先识得如云似水心。云水心是落花雨,落花雨便是春花秋月语,但有几人识会得其中的含义呢?

曼殊大师《寄调笋人》诗:“禅心一任娥眉妒,佛说原来怨是亲;雨笠烟蓑归去也,与人无爱亦无嗔。其中“佛说原来怨是亲”一句,我不爱其悟,而怜其不悟。李义山《北菁萝》诗:“独敲初夜磐,闲倚一枝藤;时节微尘里,吾宁爱与憎!”此中已有云水之微悟。岂知义山为春蚕无题之语后犹复能为此语。


集峭篇

一、封疆缩地,中庭歌舞犹喧

峭今天下皆妇人矣。封疆缩其地,而中庭之歌舞犹喧;战血枯其人,而满座貂婵之自若。我辈书生,既无诛乱讨贼之柄,而一片报国之忱,惟于楮尺字间见之。使天下之须眉面妇人者,亦耸然有起色。

[译文]

今日天下还有哪个男儿可称得上是大丈夫呢?无非都是一些妇人罢了,眼看着国土逐渐为敌人侵吞,然而厅堂中仍是一片笙歌,战士的血都因流尽而枯干了,朝廷中的官员却仿佛无事一般。我们读书人,既没有诛平乱事讨伐贼人的权柄,只有报效国家的赤忱,在文字上加以表现,使天下枉为男子汉的人,因惊动而有所改进。

[评语]

天下皆妇人,是一句极沉痛的话。古时的妇人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通常没受什么教育,是无能力和无知识的代表。天下皆妇人,实已是天下男人连妇人都不如了,因为男人至少力气比妇人大,受教育的机会也比妇人多。若到了像花蕊夫人诗中所形容的“十四万人齐解甲”的地步那不仅是可耻,而是可悲到了极点。

疆土是我们生长的地方,子孙延续的所在,一旦失去,就如无根的浮萍一般,处处容身,却无处可以安身。封疆缩地,战血枯人,而歌舞犹喧,貂婵自若,这是亡国时才会出现的情景。凡是有眼睛、有人性的人都不会如此。更何况朝廷中的文武官员,身负兴亡的重任,岂能终日沉沦于温柔乡中,不知死期将至,那真的是连妇人都不如了!

历史的殷鉴总是血泪斑斑,人性的善忘却是千载如一,需要时时去提醒才不致重蹈覆辙。因此,严厉的文字是必要的,因为,它能刺激人们的心灵使它常保清醒而不致睡去。书生的贡献虽然并不仅止于此,但这却是他表达一片赤忱最直接而有力的方式。

二、士不晓廉耻,衣冠狗彘

人不通古今,襟裾马牛;士不晓廉耻,衣冠狗彘。

[译文]

人如果不知通达古今的道理,就如同穿着衣服的牛马一般;读书人如果不明白廉耻,就像穿衣戴帽的猪狗一样。

[评语]

所谓通达古今的道理,无非是指做人的道理而言。中国自古以来,最重要做人的道理,先圣先贤留下来的格言,都在教导我们如何做人,才不致失去了人的正道。即使是历史给予我们的教训,也是教我们如何做千古的人。所谓千古的人并不是指流芳万世,而是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如何为自己定位,如何对生命有个交代。如果这些道理都不明白,一生只知吃饭、工作、睡觉,那么与牛马又有什么分别呢?人生并不仅止于此,然而,大部分人却如此过了。并不是要做些轰轰烈烈的事才算懂得做人,大事也并非每个人都做得来的,但至少要不违背做人的本意,心眼不要如马牛一般,只看眼前的一把粮草,而看不到天的辽阔,世界的无涯。当你认为自己是马牛的时候,你就是马牛,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人,你做的便该是人做的事。

至于知识分子,更应该懂得做人的道理,偏偏历史上,乃至于现今的社会中,有许多读书人做的却是不知廉耻的事,这便是穿着衣做畜牲的事,这种人外表的形象是人,其实内在已经猪狗不如了。

三、君子宁以风霜自挟,毋为鱼鸟亲人

苍蝇附骥,捷则捷矣,难辞处后之羞。茑萝依松,高则高矣,未免仰扳之耻。所以君子宁以风霜自挟,毋为鱼鸟亲人。

[译文]

苍蝇依附在马的尾巴上,速度固然快极了,但却洗不去黏在马屁股后面的羞愧;茑萝绕着松树生长,固然可以爬得很高,但也免不了攀附依赖的耻辱。所以,君子宁愿挟风霜以自励,也不要像缸中鱼、笼中鸟一般,涎着脸亲附于人。

[评语]

蝇附骥尾,一去千里,不过是个逐臭之夫,马尾一挥,性命尚且难保,又有何益?茑萝依松,爬得再高,到底是个软骨头,虽能低头看人,心却低贱,众人嘴里虽然不说,心中却十分明白。

君子立身处世,不在地位的高低,不在富贵荣华,而在自立与否。即使身处风霜之中,也不可成为缸鱼笼鸟,避于人下,因为那已完全失去做为一个人的真性情,连最基本的一点人格也化为逐臭和低贱的奴性了。

四、仕夫贪财好货,乃有爵之乞丐

平民种德施惠,是无位之公卿;仕夫贪财好货,乃有爵之乞丐。

[译文]

一般的百姓若能多做善事,施惠与人,虽然并无官位,其心却可比公卿。在朝的官员若贪污图利,虽有地位,其心却如同乞丐一般。

[评语]

人性的高贵并不在于地位的高低,生命的价值也不在官位的有无。为官而行可耻的事,不如为民而行可敬的事。富是能将多余的给人,贵是站在上面帮助别人。有的人虽然拥有了全世界,却拿不出一块石子给人,这种人便是最穷的人;有的人虽已站在最高处,却不肯伸出一只手来扶助跌倒的人,这种人便是最贱的人。

什么叫做乞丐?乞丐是永远不足的人。人心如果贪婪无尽,永不知足,即使富如国王,也会贫如乞丐。人在吃饱之后很少会想到别人还饿着,这便是在富贵中的人缺乏同情心的原因。人在声色和欲望的追逐中往往不能满足,因此,便像夸父逐日一般愈逐愈渴,虽长江大海犹不能解其渴,所以,富人之心常如乞丐。



五、一失脚为千古恨

一失脚为千古恨,再回头是百年人。

[译文]

一时不慎而犯下的错误会造成终身的遗憾,等到发觉而后悔时,已是事过年衰,无可挽回了。

[评语]

人生有多少错误可犯?又有多少时光可以蹉跎?有多少错误是可以挽救的?又有多少错误是无法挽救的?童年时跌交算不得什么,父母师长总是要你爬起来,拍一拍就好了,以后走路要小心。成年后跌交有谁跟你讲呢?讲了你又肯听吗?

会跑跳的人不相信自己不会走路,而成年人也不相信自己的判断会错误,在我们眼中所看到的成年人,有多少是愚昧无知的呢?小孩子只会在平地跌倒,成年人却因为脚力强健,常由高山悬崖摔下。小孩子摔伤了,不过是皮肉之伤,很快就会痊愈。成年人的失足,却伤及筋骨性命,要爬起来不知要耗费多少时间与精力。有形的跌倒,会感觉到疼,知道自己犯了错误才会如此。无形的深渊,孩童不敢走,成年人却因自信而不知不觉地走下去,等到发现到达的是一个暗无天日的地方,想要再走回去,却已发白体衰,生命已不再给他机会了。

生命虽短,歧路却多,失足有时不仅带来肉体的疼痛,还会带来心灵上的悲伤。因此,年轻时要多看看自己的脚下,不要尽顾着瞻望远方,更要先看看自己的心,有时脚走的方向并不是心想的方向,而心却是会欺骗人的。

六、圣贤不白之衷,托之日月

圣贤不白之衷,托之日月;天地不平之气,托之风雷。

[译文]

圣贤所不曾表明的心意,已托付日月。天地间因不平而生的怒气,却表现在风雷上。

[评语]

日月亘古不变,总予人间光明。圣贤的心境也是如此,要人们都能弃黑暗而行于光明,使人间常欢喜而无悲愁。言语有辞穷处,心意有难表时,然而,此心却昭昭如日月,经行不殆,永远为人们的幸福着想。

人间有不平的事,天地有不平的气。不平则鸣,因此产生革命,革命是人间的风雷。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侠客不平之气;生灵涂炭,志士起义,为圣贤不平之气。高下相倾,天地犹生怒气,何况是人,因此,历史上的暴君鲜有善终的。因为,不仅百姓不拥戴他,天地也要诛杀他,才能保有天地的祥和之气。每见狂风骤雨后的天地,仿佛被洗涤过一遍,清爽明亮,便是这个道理。

七、士大夫爱钱,书香化为铜臭

亲兄弟折著,璧合翻作瓜分;士大夫爱钱,书香化为铜臭。

[译文]

亲如手足的兄弟如果不团结,即使原本如同美玉一般有价值,分开也如瓜果一般不值钱。读书人太过于爱财,书中的道理也会化为金钱的臭味。

[评语]

人们喻兄弟之情如手足,似骨肉,合在一起恰如美玉。有一个故事是说有个老人临终时,儿子想分家产,老人要他们每人折一枝筷子,并让他们明白一枝筷子容易折断,多枝合在一起却不容易折断的道理。

兄弟之间不仅有友情,更有亲情,照理说较朋友的关系更为深刻,但兄弟之间若失去了这份情感,却连朋友都不如。朋友以利而害,兄弟也往往因利相伤,原为璧合而后瓜分,实在令人伤感,更莫说有煮豆燃箕的那种无情了。虎豹尚且不伤手足,何况是人呢?

读书人当以明理为务,期能一展胸中的理想和抱负,如果太过于爱财,而堕落丧志,书中所学的道理也会因此忘得一干二净。书并没有香气,书中的道理使读书人的心志馨香;钱并没有臭味,钱使人忘却了做人的道理而变得庸俗丑陋,这才是其臭味的所在。



八、心为形役,尘世马牛

心为形役,尘世马牛;身被名牵,樊笼鸡骛。

[译文]

人心如果成为形体的奴隶,那么就如同牛马一般活在世上。倘若身心为声名所束缚,那么就如同关在笼中的鸡鸭一样了。

[评语]

心是人的主宰,人与禽兽最大的不同处,便是人有心,会思想。马牛是不会思想的,它们奔波劳碌,方才换得一把粮草,终其一生,都是为了粮草而活。人如果为了衣食而奔波,役使自己去做不乐意的事,岂不是同马牛一样了吗?然而,世上有许多衣食无虑的人,却心甘情愿地做为马牛,仅为了口体之养而放弃自己的思想,践踏自己的心灵,这岂不较没有思想的马牛更为可悲吗?

名是一种空洞的声音,人却是有形的物体,偏偏许多有形体的人却被一些空洞的声音所束缚,岂不是很可笑。名声能满足的只是虚荣感,虚荣感就像没有实体的花朵一般,得了再多又有何用?而为了这些虚荣所付出的代价却往往十分可观。名声是一种限定,使身心都不得自在。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要逃避名声,以免为名声所累。

九、待人留不尽之恩,维系无厌人心

待人而留有余不尽之恩,可以维系无厌之人心;御事而留有余不尽之智,可以提防不测之事变。

[译文]

对待他人要留一些多余而不竭尽的恩惠,这样才可以维系永远不会满足的人心。处理事情要保留多余而不会竭尽的智慧,这样才可以预防无法预测的变故。

[评语]

恩惠对于君子而言,并不是最重要的,但在一般人的交往中却很受重视。因为并非每个人都能以心相交,以义留之,既然非亲非故,又非要不可,只好以恩惠留之了。人心是不能满足的,因此,恩惠也不可断绝,方足以维系无厌的人心。至于知心相交,则要留有余不尽的情义,方足以论交。

处事的时候,智不可以尽使,若有不足的地方,要尽快充实起来,惟有以游刃有余的心来处理事情,方有余力应不测的变化。否则,力以使尽,智已用光,一旦事情发生变化,就再也没有心力加以应付了,而导致前功尽弃,岂不是可惜!

一○、宇宙内事,要担当,又要善摆脱

宇宙内事,要担当,又要善摆脱,不担当,则无经世之事业;不摆脱,则无出世之襟期。

[译文]

世间的事,既要能够承当担负,又要善于解脱牵绊。若是不能承担,便无法有改善世间的事业;如果不善于解脱牵绊,则无法有超出世间的胸怀。

[评语]

人既然生到这个世界,便要有所作为。这个世界很不完美,因此,这个世界有许多事需要改善,明显的如战争和人类种种痛苦的解决,而根本做法则在于人心的改善,这些都必须借助有担当的人才能去做。

但是,人世间有许多事情会使这些有担当的人迷惑,也有许多牵缠,使原本有志的青年改变了方向与初衷。因此,一颗智慧而超脱的心,乃是必要的。梁启超先生曾说,一个有改善世界心志的人,“一生之中,不可无数年住世界外之世界;在一年之中,不可无数月住世界外之世界;在一日之中,不可无数刻住世界外之世界。”否则,“其所负荷之事,愈多愈重,久而久之,将为寻常人所染,而渐与之同化,脑髓也将炙涸,而智慧日损。”所谓世界外之世界即指心中无染无着的方寸之地。那是一片极为宁静的净土,在人世的生活中,不可无这片清明之地,这就是永不干涸的智慧泉源和自由心境。

一一、极有见识,看得假认不得真

任他极有见识,看得假认不得真;随你极有聪明,卖得巧藏不得拙。

[译文]

任凭他对事物有多少见解,却常常只看到假处,看不到真处。不管你多么机警聪明,往往只能表现出巧妙之处,而藏不住背后的笨拙。

[评语]

生命中,有多少事是虚假的?就算你有再多的学识,也未必能认清这点。因为,学识是外来的,若以妄心去追求学问,所得仍然早班妄。这是智慧的问题,而非知识的问题,知识并不等于智慧。许多极有知识的人,克服不了自己的妄想和欲望,徒然追求虚假,始终看不透。

巧和拙是一体的两面,可以说是孪生兄弟;巧的另一面是拙,拙的另一面是巧。许多极聪明的人,常会做出极笨的事而浑然不觉;许多看来愚拙的人,却活得比自认为聪明的人有智慧。智慧不一定是巧妙的东西,刀背虽钝,却比刀刃不易受损,而且具有成为刀刃的潜力。什么是聪明呢?自认为聪明的人往往是最笨的人。真正聪明的人,至少会看到自己的愚笨之处。



一二、量晴较雨,弄月嘲风

种两顷附郭田,量晴较雨;寻几个知心友,弄月嘲风。

[译文]

在城郊种几块田地,计算着晴雨和气候的变化。交几个知心朋友,玩赏明月清风,欣赏彼此的文章。

[评语]

若想过自得其乐的生活,这不失为一个好方法。种田则衣食无忧,有知心则心不寂寞。弄风嘲月,是一种游戏的态度,如果抱着游戏的态度去种田,自然可以自得其乐。

这种游戏的态度并非随便或荒怠,而是一种不执着、轻松的心情。以这种心情交朋友,欣赏几篇美妙的文章,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反之,如果以紧张的心情,去推算气候的变化和讨论文章,那么,种田和看文章都成为苦事,而明月清风反成为累人的东西了。

趣味往往建立在距离上,如果利害心少了,距离便不那么紧迫,就可以用一种艺术的态度去生活,因而趣味盎然。

一三、放得仙佛心下,方名为得道

放得俗人心下,方可为丈夫;放得丈夫心下,方名为仙佛;放得仙佛心下,方名为得道。

[译文]

能放得下世俗之心,方能成为真正的大丈夫;能放得下大丈夫之心,方能称为仙佛;能放得下成成佛之心,方能彻悟宇宙的真相。

[评语]

所谓“放下”,主要是指心放下。世俗之心放不下,就会与人争名夺利,得之便骄傲,失之便气馁,富贵则改节,潦倒则失志,这就称不上是大丈夫。大丈夫所以能成就大事业,在其能不为俗情所转,而能扭转俗情。

古来英雄豪杰所不能勘破的,便是成大功立大业的心。若是功业不成,大丈夫也要嗟叹懊恼了。然而,在仙佛的眼中看来,世间的种种功业,无非是梦幻泡影。因此,仙佛世间的事业,也如同梦幻一般。

所谓得道,简单地说,便是彻底了解宇宙的真相。这个真相已是没有“可不可得”这种意识上的见解了,因此,凡是在心中还有佛可以证得这识见的,就还不明白这个真相,因为,佛本是无得无证的。宇宙的真相亦是如此。

一四、执拗者福轻

执拗者福轻,而圆融之人其禄必厚;操切者寿夭,而宽厚之士其年必长。故君子不言命,养性即所以立命;亦不言天,尽人自可以回天。

[译文]

性情固执乖戾的人福气很少,而性情圆满融通的人禄命十分丰厚。做事急躁的人寿命短促,而性情宽容沉厚的人寿命长远。所以,君子不谈论命运,修养心性便足以安身立命,亦不讨论天意,以为,尽人事便足以改变天意。

[评语]

一个人的福分禄命,往往决定在他的性情。什么叫做福分呢?并非能吃喝玩乐便是有福分,因为,吃喝玩乐的另一面常空虚、无聊、堕落,那是苦,不是乐。福气是一个人精神上能经常保持愉悦,这就不是性情执拗的人所能保持的态度了。因为性格太执拗了,只要稍有违逆之事,他便雷霆大怒,如何能常保持精神的愉快呢?凡事若能退一步想,乐于接受他人的建议,做人做事都会愉快顺利得多。

同样地,一个人如果一天到晚操心很多事情,又很性急,就算不得心脏病,也会罹患肠胃病,怎么可能长寿呢?有时性急反而解决不了问题,不如让心情保持冷静,不要让事情因操之过急而乱成一团,也许会发现许多事根本不成问题。即使有事,内心也是清楚明白的,不会被世事折磨得精神不济。

通达生命之道的君子,不会谈论命运,因为,他明白培养美好的心性,便能拥有美好的生命。他也不去揣测天意,因为,天意是由人做的事是否正确、是否尽全力来决定的。



一五、达人撒手悬崖

达人撒手悬崖,俗子沉身苦海。

[译文]

通达生命之道的人能够在极危险的境地放手离去,凡夫俗子则沉没在世间的种种苦恼中难以脱离。

[评语]

悬崖和苦海都是一种比喻。生命中有许多境地看来十分危险急迫,例如,濒临破产的边缘,或遭遇恶人的陷害和排挤等。在一般人觉来,就好像一只手攀在悬崖上,一松手就会跌下万丈深渊似的。而在通达生命真相的人眼中看来,生命不过短短数十年,不论成功或失败,百年后尽成云烟,只要掌握住内心,不使自己坠入痛苦的深渊,那么,走在生命中的任何阶段,都能如覆平地,安然渡过。

但是,对于一般人而言,他们心中的悬崖处处是人,一旦被挤下去,便掉入无边无际的苦海中。事实上,崖上崖下都是苦恼的大海啊!怕掉下去的人早已沉溺在无边的大海中了。

一六、身世浮名余以梦蝶视之

身世浮名余以梦蝶视之,断不受肉眼相看。

[译文]

人世的虚浮声名,我把它当作有如庄周梦蝶一般,只是事物的变幻,绝不会去看它一眼。

[评语]

庄周梦蝶的寓言,经常被人用来说明生命的非真实性,因为,庄子既然可以梦见自己成为蝴蝶,而且感受又如此真实。那么,又如何知道我们这一生,不是另一个更真实的自己所作的梦呢?梦总会醒,即使梦中的一切再真实,却是虚无的。就像人总会死,生命中的种种情境,在当时曾经血泪交织的事实,乃至于誓死相随的欢爱,日后回想起来,都是一场梦。而生命中的虚累声名,更是梦中之梦了。为梦中的赞美而沾沾自喜,岂不可笑?

一七、有百折不回之真心

士人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才有万变不穷之妙用。

[译文]

一个人对任何事具有百折不挠的坚贞心志,逢到任何变化才有应付裕如的运用力。

[评语]

俗话说:“熟能生巧”。若凡事只做了一下,遇到困难,便畏难而不思克服,索性放弃,必定一事无成。就好像绿豆,它又称为“铁豆”,很不容易煮烂,必须用火耐心地煮很久才会烂,滋味才会逐渐出来。你想,没有煮烂的绿豆吃起来是什么滋味?

任何事情在处理的过程中,必定有它的困难处,等困难一一克服了,就是平坦大道。譬如走钢索,一旦将心理和生理的种种困难克服了,再加上熟练的技巧,便能在钢索上做出种种奇妙的动作。这妙用难道凭空便可随手拈来吗?妙用是将困难都克服以后,才能显现出来的啊!

一八、立业建功,要从实地着脚

立业建功,事事要从实地着脚;若少慕声闻,便成伪果。讲道修德,念念要从处处立基;若稍计功效,便落尘情。

[译文]

创立事业,建立功绩,都要踏实地做,如果稍为有羡慕声名的想法,便会使原有的成果变得虚假不实。究究道理,修养德性,时时都要从安身立命之处下工夫,如果稍为有计较功效的念头,便落入了世俗的尘垢之念。

[评语]

醉心名誉声闻的人,即使立业建功,也是为己,而非真心为人。不是真心去做的事,究竟是虚为之事,必随声名而改变心志。就如射箭,本欲射靶,却一心以为鸿鹄将至,还能专心射箭吗?真有鸿鹄飞来,心便逐鸟而去了。

至于讲道修德,最重要的是为了涵养自己的德性,不是为了他人的眼光,也不是为了得到什么好处。若是为了他人眼光而做圣贤样,只是个蹩脚的戏子,不但辛苦,更是可笑。在道德上真正有所得的人,根本不计较他人对自己的看法。计较他人的看法,便是落在世俗尘垢之念上了,道德也就失去了。



一九、有假兢业的心思

学者有假兢业的心思,又要有假潇洒的趣味。

[译文]

求学的人应该既要有认真对待学业的心情,又要有不拘泥,不迂腐的态度。

[评语]

这里所说的“假”,并不是虚假的意思,而是一种趣味性和自我收束。对于学问、事业,抱着兢兢业业的态度固然不错,然而变成紧张就不好了。如果学者通达生命的真实与非真实性,便可知事情并无绝对的严重。因此,所谓的兢业,无非是在悠然之中假借的一种戒慎态度,不但不会使我们的精神过度紧张,反而可以适当地激励自己,使学问、事业有所增进。


所谓超逸绝俗,有时只是基于对世俗的憎恶,以为绝俗方有真实,而实际上却是一种逃避,这就是另一种严重的心态了。因为,那样便失去了幽默感和趣味性。没有什么真正可憎,也没有什么能真正脱离世间独自存在,生命应在不严重与不放逸中,才是最佳的状态。

二○、无事如有事,时提防

无事如有事,时提防,可以弭意外之变。有事如无事,时镇定,可以销局中之危。

[译文]

在平安无事时,要有所预防,好像随时都会发生事情一般,这样才能消弭意外发生的变化。在发生危机时,要保持镇定的态度,好像没有发生事情一样,才能化险为夷。

[评语]

人在安定之中,往往不能看到危急之时;而危急之时,心思又被眼前的危机所震慑,不能定下心来思考解决之道。这都是由于只看到眼前,而不能考虑到另一面的缘故。人的眼光应常常看到事情的相反面,才能考虑得较为周全,“防患于未然”,“既来之,则安之”。前人的告诫,值得我们深思。

二一、穷通之境未遭,主持之局已定

穷通之境未遭,主持之局已定,老病之势未催,生死之关先破。求之今人,谁堪语此?

[译文]

在还未遭受贫穷或显达的境遇时,便先确立自我生命的方向;在还未受到年老和疾病的折磨时,预先看破生死的道理。在现今的社会上,能和谁谈论这些呢?

[评语]

一般人总要经过种种波折后,才能看透生命的真相,对自己该怎么活才是最好的方式,才会有某种体任。然而,到了有这种体悟的时候,已是中年以上的人了。青春不再,而错误早已铸成。只能在午夜梦回时,顿足长叹:“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低迷,红泪偷垂。”有的人一生就在不经意中度过,过得懵懵懂懂,不知不觉。

其实,每个人都有智慧,只是大多数人都不敢确认罢了。因此,随戏迷情,终要悲叹于白发衰鬓,而对生命有种种悔恨,死犹不甘的大有人在。这些人倒该想想“亡羊补牢未为晚矣!”

二二、枝头秋叶,将落犹然恋树

枝头秋叶,将落犹然恋树;檐前野鸟,除死方得离笼。人之处世,可怜如此。

[译文]

秋天树枝上黄叶,即使将要落下,仍然眷恋着枝头。屋檐下的野鸟,除非死去,否则不肯离开它的巢。人生在世,就像这秋叶与野鸟一般可怜。

[评语]

秋叶和野鸟着一“恋”字,所以可怜。黄将落不落,在秋风中颤抖摇曳,令人望之酸苦。野鸟一饮一啄,死守旧巢;飞既不及数里,生也不过数年。老鸟死去,幼鸟又如此终其一生。反观大多数人的生命,何尝不是如此呢?

谁能视生命如浮云,无所留恋?谁又能像浮云,以天为家?而谁又能阻止生命不像浮云一般消逝?云本无心而出岫,人却有情相挽留。一个要走,一个要留;一个短暂,一个却要长久。生命的可怜与无奈就在这里。然而,又是谁在可怜呢?无非是人让自己可怜罢了!



二三、刚强,终不胜柔弱

舌存,常见齿亡;刚强,终不胜柔弱。户朽,未闻枢蠹;偏执,岂及乎圆融。

[译文]

舌头还存在的时候,往往牙齿都已掉光了,可见刚强总是胜不过柔弱。当门户已朽败时,却不见门轴为蠹虫所侵毁,可见偏执总是比不上圆融。

[评语]

老子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这说明了柔弱中的生意,以及刚强中的死意。牙齿极坚硬,我们用它来咀嚼食物,然而它却很容易毁损。舌头虽柔软,却受牙齿的保护,发挥味觉的功能。滴水可以穿石,却依然是水。由此可知,柔能克刚。因此,老子力主“柔弱胜刚强。”

门之易损,在其不动;而枢之不蠹,在其常动。因为不动,蠹虫才有机可乘;因为常动,蠹虫才无法入侵。枢因为圆,所以仅损磨擦的表面,且能照应各面;门因为方,所以两面皆损,而只能照应一方。偏执与圆融的差别就在此。行事刚强偏执的人应引为借鉴。

二四、声应气求之夫

声应气求之夫,决不在于寻行数墨之士;风行水上之文,决不在于一句一字之奇。

[译文]

心意相投的好友,绝不必经由文字斟酌才能互相了解。自然天成的文章,不在于一句或一字的晦涩奇特。

[评语]

心意相投的两人,绝不在寻行数墨上了解,因为,文字所能表达的非常有限。有时一个眼神,或一个手势,就能使双方尽在不言中。我们说两个人声应气求,等于说他们的频率很接近一样,好像是同一个电台似的。别人怎么拨都找不到那个频道,如同寻行数墨一样,就算找到了,声音也不清楚,甚至根本听不懂呢!

以“风行水上”来形容文章,可见是出乎自然,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至于“拈断数茎须”之句,虽然不乏警字奇句,但大多有些苦涩之味,若是刻意推敲一字一句之奇,所以文章必忸怩造作之态,终不能成风行水上之文。所谓风行水上之为,大概要像苏东坡所说的:“常行于所当行,而止于不可不止。?那样的文章才堪当吧!

二五、才智英敏者,宜以学问摄其躁

才智英敏者,宜以学问摄其躁;气节激昂者,当以德性融其偏。

[译文]

才华和智慧敏捷出众的人,最好能用学问来收摄浮躁之气。志气和节操过于激烈高亢的人,应当修养德性来融合个性偏激的地方。

[评语]

才智英敏的人反应很快,由于天资聪颖,对事情可能不爱多加考虑。但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往往他们所作的决定显得操切或浮躁。因为自恃聪明才智,在追求学问上,可能较为偷懒,不肯脚踏实地学习,反而变得志大才疏。这并不是说他们不是良材,只是没有好好琢磨而已。如果他们肯努力在学问上脚踏实地扎根,而不那么急切地想跑想飞的话,成就一定会比许多人都要大。

志节激昂的人嫉恶如仇,对社会的看法,往往是正反黑白过于分明。他们如果得不到社会的共鸣和支持,很容易走上偏激的道路。他们对人性需要有更多的了解和宽恕之情。因此,只有通过本身的修养和对生命有更深一层的认识,才能缓和个性中过于激昂的部分。

二六、居轩冕之中,有山林气味

居轩冕之中,要有山林的气味;处林泉之下,常怀廊庙的经纶。

[译文]

在朝为官显达之时,必须要山间隐士那股清高的志趣。闲居在野的处士和隐者,也应怀抱治理国家的长才,不可忽略国家大事。

[评语]

所谓“山林的气味”,是指达官显贵的人,在胸臆中应保有一点天地的清气。因为富贵荣华易使人迷失本心。而沾染上许多物恋。若名利的欲望太重身心不得自在,就很难保证不会假公济私,做出危害国家利益的事来。

难道隐居山林的人是最“清高”的吗?倒也未必。因为,他们只能独善其身,而无法兼善天下。隐士中如吕尚、诸葛亮者,可说是能处林泉而怀廊庙经纶的人了。他们即使居轩冕之中,也不失其山林气味,因此,既能不老死于山林,徒然过一生,也能不沉溺于轩冕,完成志业。



二七、少言语以当贵,多著述以当富

少言语以当贵,多著述以当富,载清名以当车,咀英华以当肉。

[译文]

以少说话为贵。多著书立说为富有;把极好的清名当作车,美好的文章当作肉。

[评语]

贵是一种自尊。我们说沉默是金,其实,言语何尝不是金?多言就如钱币贬值一般,使言语成为破铜烂铁,一文不值。反之,如果是经过心灵的酝酿,生活的体验和学问的熔铸,将所要讲的话化为文字而著书立说,那么,将是字字珠玑,启人心灵。这难道不是精神上的富翁吗?

有清名的人即使布衣草履,也能使人尊敬;有恶名的人即使乘坐最名贵的轿车,仍然令人厌弃。想要在众人心中的马路上开车奔驰,是不容易的。除非车上载的是清名美誉。至于论到美味,肉的滋味不过一时,而且又太厚腻,吃多了反而伤肠胃。只有美好的文章,才是心灵的丰盛飨宴,耐人寻味,不会使人神昏气怠。所谓“开卷有益”,还是多读书吧!

二八、要做男子,须负刚肠

要做男子,须负刚肠;欲学古人,当坚苦志。

[译文]

要做个真正的大丈夫,必须有一副刚毅不阿的心肠。想要学习古人,应当坚定吃苦耐劳的志向。

[评语]

什么叫做刚肠?就是一种充满正气,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心志;要为人间伸张正义,要有为世人打抱不平的抱负。“刚”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不阿谀,不逢迎。世间男子都应如此。

孔子说:“古之学者为人,今之学者为己。”又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古人讲求的志气和节操,以及生命的价值观,对许多现代人来说,似乎是很难做到的事。大部分人都认为,像古人那样活得太辛苦了。这就是由于物质的发达,使人忽略了精神生命使然。同时,也是因为人性的懦弱和怕吃苦。我们可以发现,古人在物质方面或许没有我们丰富,然而,在精神方面我们却贫乏极了。要学古人并非不可能,但是,要看我们有没有勇气改变价值尺度。若真能如此,古道就不远了。

二九、柔玉温香,观想可成白骨

荷钱榆荚,飞来都作青蚨;柔玉温香,观想可成白骨。

[译文]

荷叶和榆荚,就是我囊中的金钱。柔美的女子,通过时空的想象,不过是白骨一堆。

[评语]

金钱和美女,人见人爱。对于金钱,甚至想象有一种叫做“青蚨”的昆虫,只要用它的血来涂钱,便能让使用出去的钱自动回来,真是痴心妄想。不如把荷叶和榆荚当作钱,这就很有趣了。把大自然当作自己的财富,胸中丘壑,不言可谕。

倾国倾城的美女令人如痴如醉,却不过是时空中的幻相。假以三十年,花容即以老去,再假以三十年,全成了累累白骨。事实上,凡是我们眼所观、耳所闻、手所触、鼻所嗅、心所想,都是时空中的幻影。明白这点,就能从无尽的贪爱痴缠中解脱出来。然而,凡夫俗子总是放不下。

三○、烦恼场空,身住清凉世界

烦恼场空,身住清凉世界;营求念绝,心归自在乾坤。

[译文]

将烦恼的世界看破了,此身便能安住在清凉无比的世界里;营营求取的念头断绝了,此心便能在天地间获得自在。

[评语]

日本的快川和尚在诸侯织田信长纵火焚烧寺庙时,仍与全体僧众静静打坐。在火堆里,他临终开示徒众两句偈语:“安禅何必需山水,灭却心头火亦凉。”当我们烦恼时,好像处在极热的火堆里,一刻都不能安住;而有一些厌世者,极度厌恶这个世界,甚至走上自杀之路。事实上,若能了解一切烦恼的本质其实是空的,也就不会被这些烦恼所干扰了。能如此想,所谓的清凉世界就在心中。像快川和尚在火堆中仍能保有清凉的心境,那是何等的彻悟和定力啊!

我们的心本来是自在的,却因种种营求的念头,才把心束缚住了。追求金钱的,他的心就被金钱所束缚;渴望美人的,他的心就被美色所束缚。许多人的心从来没有自由自在过。其实,内心若无非分之想,不论何时何地,我们都是自在的。


喜欢请点关注,

免责声明:文章素材和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同时文章仅代表本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 https://www.tanjiaoyicn.com/n/3219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部分来源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或其他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12条)
  • 路配悲
    喜欢请点关注!
  • 凌科
    每天都在看。
  • 祖查筑
    转发了
  • 何伴
    转发了
  • 公孙潮
    转发了
  • 卜紊
    转发了
  • 欧贬
    转发了
  • 令狐焚
    转发了
  • 戈远节
    转发了
  • 廖战
    转发了
  • 白杨睡
    转发了
  • 庞友则
    转发了

    联系我们

    9384018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baban38@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