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脚是什么(己亥杂诗的韵脚是什么)

韵脚是什么?最近有很多老铁都想得到回答。还有朋友想了解己亥杂诗的韵脚是什么。对此,碳百科整理了相关的攻略,希望能为你解除疑惑。

在随情用韵的手法中,除了将韵脚的声调配合诗情及把握住韵部与诗情的相应关系外,诗人还常常借助韵脚的疏或密来加强所表达的感情气氛。如《诗经·邶风·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诗共两章十句,句句用韵,故而词气紧凑、节奏短促、情调急迫,充分表达出服劳役者的苦痛心情以及他们日益增强的背弃暴政的决心。

又如《诗经·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蒉其实。子之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全诗共三章,每章都隔句用韵,在节奏上很疏缓,配合了少女结婚时愉快的心情和舒坦的气氛。

韵脚的或疏或密,通常只适宜表现略显单一的感情,如上面所举两例,《式微》句句用韵,表现感情的急切;《桃天》隔句用韵,表现感情的舒缓。有时诗人为了表现出感情的起伏变化,往往会借助时疏时密的韵脚以作配合。

试看岑参的《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诗: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李锳评云:“前十四句,句句用韵,两韵一转,节拍甚紧。后一韵衍作四句,以舒其气,声调悠扬有余音矣。”(《诗法易简录》)前面句句用韵,节奏急促,正切战斗的紧张气氛。后面四句一韵,节奏宽缓,恰合奏捷的愉快心情。

再看杜甫的《魏将军歌》:

将军昔著从事衫,铁马驰突重两衔。

披坚执锐略西极,昆仑月窟东崭岩。

君门羽林万猛士,恶若哮虎子所监。

五年起家列霜戟,一日过海收风帆。

平生流辈徒蠢蠢,长安少年气欲尽。

魏侯骨耸精爽紧,华岳峰尖见秋隼。

星缠宝校金盘陀,夜骑天驷超天河。

槐枪荧惑不敢动,翠蕤云旓相荡摩。

吾为子起歌都护,酒阑插剑肝胆露。

钩陈苍苍风玄武,万岁千秋奉明主,

临江节士安足数。

何焯曾称此诗“用韵可学”(《义门读书记》)。其可学之外,就在韵脚的疏密配合了诗的感情气氛。全诗共二十一句,前十六句颂魏将军之立功西陲,归领禁军,气岸精爽,威能弭患,隔句用韵,转韵三次,语气相对舒缓;后五句称其忠勇可以大用,句句用韵,转韵两次,语气显得遒劲。

仇兆鳌云:“此歌前用八句转韵,中间各四句转,末则三句两句叠韵,盖歌中音调,取其繁声促节也。”(《杜诗详注》)以“繁声促节”加强魏将军的忠勇气概,正是诗人随情用韵艺术匠心的充分体现。

近体诗的用韵就没这么随便。在一首诗中,不仅韵脚的疏密与转换是被禁止的,而且如上举《诗经·邶风·式微》的韵脚的复出也不允许。在此不妨就这个问题说几句。

韵脚复出被指为诗病自唐宋始。唐宋之前对此并不避忌。如曹植《美女篇》诗押二“难”字,阮籍《咏怀》诗押二“归”字,陆机《拟行行重行行》诗押二“音”字,谢灵运《田南树园激流植援》诗押二“同”字,等等。

唐宋以来才逐渐严格,如《孔毅夫杂记》批评韩愈诗说:“退之诗好押狭韵累句以示工,而不知重叠用韵之为病也。《双鸟》诗押两“头”字,《杏花》诗押两“花”字。”所以王世懋便将“重押”列入“诗有古人所不忌,而今人以为病者”(《艺圃撷余》)之一。

不过,唐宋对重韵的避忌因诗体不同而宽严有别,古风与排律一般不拘,如杜甫《北征》诗,一篇押二“日”字;《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诗,一篇押二“万”字;《寄岳州贾司马巴州严使君》诗,一篇押二“骞”字;《赠李八秘书别三十韵》诗,篇押二“虚”字。

但宋代对此也严了起来,如苏轼《送江公著知吉州》诗,有“方将华省起弹冠,忽忆钓台归洗耳”及“簿书期会得余闲,亦念人生行乐耳”二联,为避时人启疑,其自注云:“二“耳'义不同,故得重用。”

至于近体(除排律),则唐宋人皆把重韵悬为厉禁的。这是因为五言律仅四十字,七言律仅五十六字,如果首句入韵的话,全诗不过五个韵脚,若连这五个韵脚都避不了重复,则完全就是诗人的不肯用心或才思窘俭了。

宋代被称为“苏门四学士”的张耒便是这样一个诗人,他的五七言律诗,韵脚复出不时有见。试看两首:

辞爵浮云外,安民反手中。

山林独往意,衮绣太平公。

布被终身俭,貂冠一命崇。

他年两行泪,碑下泣羊公。

(《故仆射司马文正公挽词四首》之二)

当道朱门白昼扃,高堂歌吹久无声。

古窗雨积昏残画,朽树经阴长寄生。

门下老人时洒扫,旧时来客叹平生。

艳姬骄马知何处,独有庭花春正荣。

(《京师废宅》)

前一首韵脚二用“公”字,后一首韵脚二用“生”字,从内容看,并非无此重复就不足以传其情,无此重复就不足以达其意,诗人只要下些功夫琢磨,完全可以避免此失。

张耒五律的《次韵赵伯坚二首》之二的押二“望”字,《近清明二首》之二的押二“斜”字;七律的《耒将之临淮泊泗上病作》的押二“东”字,《夏日三首》之三的押二“凉”字,均属此种情况。

张耒曾云:“以声律作诗,其未流也,而唐至今诗人谨守之。”(《苕溪渔隐丛话》引)作诗固不能以律害辞,但不讲声律,又何可言诗?显然他想借此来掩饰自己作诗时的偷懒。

#诗词#

本文地址: https://www.tanjiaoyicn.com/n/2521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部分来源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或其他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祝彩
    支持好友[玫瑰][玫瑰][玫瑰][赞][赞][赞]
  • 尚吠酝
    老师辛苦,受教学习了![赞][赞][赞]
  • 楚牟
    [赞]
  • 仲孙冬
    [赞][赞][赞]

    联系我们

    9384018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baban38@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