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登记多少钱(彩礼18.8万,女方陪嫁多少)

结婚登记多少钱?最近有很多热心观众对这个问题干到困惑。还有一部分人关心彩礼18.8万,女方陪嫁多少。对此,碳百科整理了相关的攻略,希望能为你解除疑惑。

这两天,全中国甜度拉满。

由于“520”“521”两个日期谐音“我爱你”,多地婚姻登记处“为爱加班”,单日接待人数甚至创下今年以来的新高。同时,就在这个甜蜜的婚礼季,相关的“彩礼”话题也频频冲上热搜

“因为30万彩礼和男朋友分手了”“给不起彩礼却买了20万的车”“多地探索彩礼限高标准”……有网友感慨,“现在年轻人结个婚真是太难了!”

持有结婚证的新人。图源视觉中国

彩礼,一个个人话题,近年来却屡受国家关注。今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点名“高价彩礼”,将其归为重点领域突出问题。潮新闻记者发现,这也是继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出现“天价彩礼”一词后,第4次对农村彩礼问题进行点名。

当个人的婚礼成了公共的话题,还关系到社会风尚、公序良俗,成为观察社会治理的一个窗口。不禁要问:当代年轻人结婚,是不是真的需要彩礼?高价彩礼难根治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一本证,两个人。但结婚,自古以来就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

自西周时期起,民间礼仪中就规定缔结婚姻要遵循“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其中,纳征是很关键的一步,也就是今天的彩礼。据《礼记·士昏礼》记载,“纳征者,纳聘财也。征,成也。先纳聘财而后婚成。”女家一旦接受男家所送财物, 就意味着同意了婚事,即“订婚”之意。

此后,无论是宋以后简化的“四礼”,还是元代的礼制“七条”,纳征始终是决定婚姻成立的必经程序。可见,彩礼最初可被视为婚约正式确立的重要信物,具有很强的仪式性。

中国古典婚礼元素。图源视觉中国

那么,古人的彩礼都送什么?

早期,人们更注重彩礼的美好寓意。如周朝、先秦时期的玉帛俪皮。到了汉朝,彩礼的价值提升,以黄金为主, 宋朝甚至还有“三金”的说法……尽管种类不同,却都是当时较为宝贵的材料,含有对婚姻的尊重之意。

可以说,经历了漫长历史变迁而积淀下来的彩礼习俗,从文化角度看,依然有其合理性。或许在中国人的内心深处,彩礼不仅是婚姻流程中的必备一环,更是一个婚约缔结的神圣仪式、一种对美好婚姻生活的期许。

但是,由于在封建社会,结婚对象的选择并非基于情感,而是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因此,彩礼始终包含“对女方家庭劳动力丧失的补偿”这一底层逻辑,其财产属性也会被放大,甚至会被明码标价视为婚姻市场的交易品。

到了现代社会,在夫妻平等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的当下,传统婚姻中彩礼对婚姻成立的担保价值显然无法适配。当古老风俗与现代社会发生碰撞,关于彩礼的合理性争论也因此越来越多。

如今在一些地方,彩礼的物质含义被过分放大,并且随着生产力的提升而“水涨船高”。此前曾有媒体专门进行调研,发现2016年到2020年期间全国各地的平均彩礼增长了2-5倍。

彩礼过重,往往爱情也会失重。摆脱将婚姻作为利益交换的行为,让彩礼回归其仪式感的价值定位,才是“遏制高价彩礼”的题中之义。

一份彩礼,两方家庭。收不收彩礼,究竟是私事还是公事?

近年来,多地出台政策对彩礼进行“限高”。2020年,浙江省民政厅发布的《关于推动家宴移风易俗操作细则》明确提到“摒弃天价彩礼、铺张浪费、低俗婚闹、大操大办”。此外,不少地方还将“低彩礼”“零彩礼”写进村规民约。

台州市三门县善岙杨村,将倡导节俭婚仪写进村规民约。

一些网友表示不解,彩礼本是你情我愿的事,为什么要政府出手加以引导?

首先要明确的是,无论是民政部推出高价彩礼相关规定,还是村规民约中提倡的低彩礼,并不是禁止彩礼,而是强调了彩礼应有合理范围。

也就是说,彩礼真正的痛点,在于部分地方居高不下的礼金。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作为一个在人口社会经济转型与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社会现象,“高价彩礼”早已不再是一项个人选择,其背后隐藏着一系列需要破解的社会问题。

比如,性别结构失衡导致彩礼坐地起价。近年来,高额彩礼引发的民事纠纷屡见不鲜。在一些大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中,比如《欢乐颂》、《幸福到万家》等,彩礼经常被掺进城乡差距、农村男性的婚姻挤压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中。

农村的婚礼。图源视觉中国

文艺作品是现实的影子。当我们透过彩礼这面“镜子”,看到的是在经济分化、人口流动带来的性别失衡影响下,大量农村男青年因能力和收入限制很难走出农村。继而引发的男性对稀缺的可婚配女性资源竞争加剧,才是助推彩礼上涨的深层原因。

又比如,传统观念下“经济补偿”的基本逻辑。根据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加里·贝克尔的观点,男女结婚的主要动因在于,利用双方在能力和资源上的互补性产生更大的收益。由于双方结婚后在家庭内部的收益可能偏离各自在市场上的收益,此时高价彩礼会被作为对感情弱势方的保障。也因此,很多父母将彩礼视作多年养育女儿的经济补偿,导致女方家庭待价而沽互相攀比的现象不可避免。

再比如,消费主义日益盛行抬高结婚成本。随着城镇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加剧了年轻人结婚的经济压力,婚姻被过度物化。当“高彩礼”与“有面子”划上等号,也刺激了彩礼价格进一步上涨。

由此可见,高价彩礼难根治,背后有深层次的文化、经济等原因。显然,它所引发的一系列社会后果,不利于可持续发展。于是,国家对高价彩礼的治理势在必行。

一桌喜宴,多种风向。遏制民间高价彩礼,是一道社会治理的考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进入新时代,礼仪之于社会治理的教化作用同样重要。移风易俗非一日能成,婚俗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久久为功,引导形成社会认同?对此,笔者认为,可以从答好三道题开始。

如何为高价彩礼“降温”,让年轻人不再感慨“结不起婚”?要从政策引导、创新婚礼形式等多方面入手,形成问题化解合力。比如,多地将婚丧礼俗规定普遍纳入村规民约,用政策对彩礼“限高”;还有,通过集体颁证、集体婚礼等创意活动,倡导抵制高价彩礼。刚刚过去的“520”,安徽合肥就有202对新人在骆岗中央公园举行集体婚礼;河北省河间市自2021年4月至今年1月,共办理新婚登记4726对,其中“零彩礼”“低彩礼”占比88%。

新人们在三门栖心谷开展“相约百年•与爱同行”集体婚礼活动。图片由三门民政局提供

彩礼、婚宴等“甜蜜负担”减轻了,婚礼“仪式感”如何满足?一方面,推动传统的“轻登记、重婚宴”理念逐步向“重登记、轻婚宴”转变。比如,台州市三门县在浙江省内首创的“县长颁证日”,通过前置仪式降低“婚礼”承担的重量,推动降低婚宴花销;全国各地还涌现了一批5A级婚姻登记机关,各具特色的装潢,也让领证环节充满“仪式感”。另一方面,将现代方法和传统仪式相结合,例如引入“云直播”,以低成本共享婚礼喜悦。

三门县婚姻登记处颁证大厅内,为新人进行婚姻辅导。图片由三门民政局提供

放眼全社会,如何营造文明健康的婚礼新风尚?这就要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传统相适应,充分考虑群众接受程度,从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中寻找切入点。例如在社会关系相对稳定、以“熟人社会”为特征的农村社区,就要让村干部带头,改变攀比风气,才能自然而然地形成婚事新办简办的氛围。

早在2016年,台州市三门县就在村里成立红白理事会,将文明节俭办婚丧喜庆事宜列入村规民约,由村两委干部或老人协会干部带头,自觉抵制天价彩礼、大操大办。目前,村庄的婚宴桌数大多已从四五十桌降至二十桌左右,2021年,三门县也被列入32个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

让爱情回归本心,让婚姻回归本质,这不仅是每对恋人的诉求,也是社会的真实关切。当代年轻人,面对彩礼的结,要用情感来解,在传统习俗中找寻其文化内涵和精神意义;也要靠理智来化,摒弃将爱情视为买卖,让彩礼不再成为“爱情的难以承受之重”。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地址: https://www.tanjiaoyicn.com/n/2520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部分来源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或其他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联系我们

    9384018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baban38@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