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中冬菜(资中冬菜尖贵吗)

最近有很多朋友都在问资中冬菜这个问题。还有其他网友关心资中冬菜尖贵吗。对此,碳百科收集了相关的教程,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下饭,是四川人给予一道菜的最高认可。

四川下饭菜很多,麻婆豆腐、水煮肉片、鱼香肉丝、烂肉豇豆... ...随便碰上哪一道,米饭都得遭殃。

但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这么多下饭菜,不是每一个四川人都吃过,也不是每一个四川人都爱吃。大鱼大肉之外,时令生鲜之后,普及最广,国民度最高的下饭菜,还得是那一缸子粗糙质朴的咸菜。

图片来源/站酷 摄/青蛙丸子

咸菜的出现,巧妙地填充了物产与口腹之间的断层。先祖们以盐入菜,再与时间一起封存在那口笨重古朴的瓦缸。自此盐与蔬菜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肴。

咸菜源起何时不得而知,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从“咸”字猜个五六七八。

人类自古便是味觉动物。早先以甘为美,弃肉之腥燥,植物之苦涩。后来,盐的出现取代了甘之至上之位,人类惊叹于盐与味的调和,田园蔬菜、野味大豆、鸡鸭鱼蛋、生冷海鲜,只要有了盐的参与,都能将食材之味驯化地恰到好处。

盐为食物留住了时间 图片来源/内部拍摄

如今,赤贫年代拿咸菜下饭饱肚的日子早已过去,那一味咸香背后系着的,是忙碌时的便捷,是清粥小菜的淡雅,更是离家千里也无法释怀的家乡味道。

又到一年末,归途渐近,你最想重逢的家乡味里,有那一碟咸香吗?


宜宾芽菜谁能不爱?

宜宾燃面里有一撮咸菜碎,混着肉臊粒粒分明地挂在面条上,吸溜一口,天下再无面。梅菜扣肉里也有这么一味,铺在碗底沾了肉的油润,酱的浓香,下饭一绝!

这些细细碎碎、香嫩脆鲜的咸菜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宜宾芽菜。

咸烧白下垫着的,就是宜宾芽菜 图片来源/微博 摄/成都超级小猪

长在人类味觉审美点上的芽菜,其实是由芥菜的嫩茎滑丝腌制而成。取4月根条柔嫩而富有韧性的二平桩,再借来宜宾当地温和湿润的气候,之后的一切,都要交给时间了。菌群的生长赋予了芽菜鲜甜脆嫩的口感,让蔬菜在水灵鲜活以外,有了另一种让人着迷的味蕾质感。

对于宜宾芽菜来说,绝佳搭配是和面条一起。

吃罢宜宾燃面,天下再无面 图片来源/小红书 摄/蛋黄

除了宜宾本地的燃面,在担担面和小面中,芽菜都是不可或缺的一味。

四川面条的精髓在臊子而不在汤底,且臊子的搭配毫无章法,讲究一个自在又随心。就燃面、担担面和小面而言,这些被四川人玩出了花样的面臊里,必定会有一味来自宜宾的芽菜。

成都担担面里也有宜宾燃面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摄/枫小影

爽滑的面条混着香脆的芽菜在舌尖纠缠,才是成就一碗好面的点睛之笔。


万物皆可泡

鱼香肉丝、酸菜鱼、烂肉豇豆、火爆腰花... ...川菜下饭的秘诀,大半得归功于泡菜。

在四川,一口大肚坛可泡万物。萝卜片、莴笋条、芹菜、豆角、叶类蔬菜、辣椒、生姜、蒜瓣... ...想吃什么就泡什么,且泡什么都是酸爽脆嫩。这些在泡菜坛里滚过一遭的食材,佐粥下饭时开胃爽口,入菜后则鲜香四溢。

泡豇豆在四川农家几乎家家都有 图片来源/站酷

四川泡菜按用途分为“调味菜”和“下饭菜”,按泡制时间长短则可分为“深水菜”和“跳水菜”。调味菜如炮姜、泡椒、泡蒜,多用于烹饪调味,是众多川菜一尝便难以忘怀的最佳记忆点;下饭菜如泡笋、泡萝卜,入菜佐粥两相宜。

但调味也好下饭也罢,老盐水都是成就川味泡菜酸爽脆嫩的幕后英雄。

老盐水相当于发面时的酵母,是成功孕育出第一坛泡菜的“温床”。

它自带传承的仪式感,从最初一坛清水几袋盐开始,蔬菜皆过客。不断更换,不断封存,酸甜辛香一遍遍叠加,最终成了包罗万象的酸盐水。

水和盐是调制酸盐水的唯二讲究。水必须得是山泉水,盐则以自贡产的井盐为最佳。

自贡井盐由海水转化而来,在漫长的海陆演变中,海水中的氯化钠经自然提纯而缓慢结晶。因着杂质少、咸味醇正爽口等特点,自贡井盐成了蜀地人家制作地道泡菜时心照不宣的默契。

自贡燊海井里的手工制盐灶房 图片来源/内部拍摄

除了闻则口舌生津的独特风味,泡菜也因其高可塑性而被称为川菜之魂。

川菜24种味型中的酸辣味,以及香辣咸爽的盐帮菜系,都离不开四川泡菜的加持。那一坛子吸收了蜀地之精华的泡菜,在时间的发酵下,只需要那么一小勺,就可以让一盘菜打上“很四川”的烙印。


腌菜是餐桌上的灵魂

说起腌菜就不得不提冬菜

冬菜都讲究摘尖,南充冬菜如此,资中冬菜亦是如此。

南充冬菜又名顺庆冬菜,取冬至前后10天内的芥菜嫩尖,独特配料,繁复工序,传承的是老百姓世世代代的生存智慧。

由芥菜至冬菜的转化 图片来源/网络

新鲜的芥菜尖和盐揉搓,直至盐粒消散,菜叶软缩。装坛密封后,各类风味物质在时间的催化下,正在慢慢积蓄力量。

腌制三年后开坛,原本鲜绿的芥菜已成酱紫色,芥菜本身的香酯物质与各种香料渗透融合,酿出透彻、酣畅,令人猝不及防而又无法自拔的香。

加了南充冬菜的面条,尝一口才知惊艳 图片来源/微博

资中冬菜则由当地特产的“枇杷叶”和“齐头黄”窖储发酵而成,腌制手法与南充冬菜大同小异,但胜在香气更浓,出名更早。

据《资州志》记载,清康熙二十六年,资中的冬菜便已远销湖北、上海、北京等地,比南充冬菜还要早上百余年之久。

与此同时,民间更是有“百里闻香不是花,酱醋麻辣冬菜芽”的说法,经自然发酵后的冬菜风味悠长而绵密,堪称咸菜界的香氛代言人。

资中冬菜,开坛则十里闻香 图片来源/网络

即便是向来重口味的四川人,也不会将冬菜直接食用。一来太咸,二来也不符合四川人对风味极致追求的性子。和烙过皮的五花肉一起上锅蒸,和肉末翻炒后入粉面,或者塞进面团里充当包子、饼子馅... ...在热力的作用下,联手各类食材上演蜀地风味故事和滚烫的烟火人间。

咸烧白,能吃下去两大碗米饭 图片来源/地道风物

时间本是食物的死敌,但一旦有了盐的参与,便成了与鲜食截然不同,有时甚至更加醇厚鲜美的味道。这些充满想象力的转化,与人与家乡一起,构成了生活中最平凡却又最不可缺少的味觉记忆。

本文地址: https://www.tanjiaoyicn.com/n/2040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部分来源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或其他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联系我们

    9384018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baban38@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