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米豆腐干(虾米豆腐干炒酱)

最近有很多朋友都十分关心虾米豆腐干这个问题。还有其他网友想弄明白虾米豆腐干炒酱。对此,碳百科收集了相关的教程,希望能为你解除疑惑。

中国是豆腐的故乡。中国豆腐天下闻名。

在悠悠数千载形成的中华饮食文化中,豆腐以其独特的色香味及价廉养丰,成为寻常百姓家餐桌上的一道美食。

“生日”‍

关于豆腐的“生日”,其说不一。如果按照《事物原会》一书中孔子“不食”豆腐的记载来推算,少说也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而大多数人则沿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上的说法:“豆腐之法,始于淮南王刘安。”也有人不同意此说,理由是遍查《淮南王》一书并无关于制作豆腐的记载,也不见豆腐的别名“黎祁”或“米其”。姑且不论李时珍所说根据何来,但在11世纪宋朝人寇宗奭所著《本草衍义》一书,却明明白白写道:“生大豆……又可硙(音wéi,石磨)为腐,食之。”由此可以推断,豆腐最晚“生”于宋朝是料无异议的了。苏轼笔下的“煮豆为乳脂为酥”和陆游的诗注“蜀人名豆腐曰黎祁”,均可作为佐证。宋以后,有关豆腐的记载散见于诸多书籍。较有影响的是元朝人虞集写的《豆腐赞》,笔墨生动,相传至今。

其实,任何一种美食的发明和制作,无不是经劳动人民之手,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完成的。豆腐的确切“生日”尚有待考证,但有一点毋容置疑,那就是早在千年以前我们的先人便懂得怎样提炼植物蛋白,认识到豆腐“盖与饮食相终始”的营养价值,足见其智慧和创造力何其非凡和伟大。

文思豆腐

逸闻

据传,南宋名将岳飞特别爱吃豆腐,并美其名曰“君子不忘其本”。连吃什么都想到洁身自好,着实令人起敬。也有不吃豆腐的,宋代大儒朱熹算得上是个代表。不爱吃什么本是平常事,可这位满腹理学的老夫子还有理论根据。他认为做豆腐“用豆若干,水若干,杂料若干,合秤之,其重若干,及造成,往往溢于原秤之数,格其理而不得,故不食。”原来是豆腐的重量为何会超过所用豆、水及盐卤的重量,使朱老夫子百思不得其解,所以他从不吃豆腐或者说不敢吃豆腐。

在鄱阳湖边的石钟山下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东晋时,陶渊明在彭泽做了81天县令,吃了81顿豆腐。之后,陶令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不做,退隐山林。当地百姓为了表达对这位父母官的敬爱之情,家家磨豆腐,竟在石钟山下摆了一里路长的豆腐摊为他饯行。陶令无以回赠,当即挥毫写下了一首五言绝句,诗曰:“种豆豆苦青,力竭心已苦;琼浆凝白玉,冰心报农夫。”人们为了怀念他,在石钟山下修建了一座“归去亭”,并刻诗其上。自此,当地百姓便把豆腐视为圣洁吉祥之物,以至逢年过节,迎亲送友,没有豆腐不成宴席。就连女儿坐月子,娘家妈都要专程送去一碗鲜豆腐,图个母子平安。

豆腐汤

佳话

日本豆腐行供奉的祖师爷不是别人,而是中国唐朝的鉴真和尚。正如中村新太郎在《日中两千年》一书中所说:“做豆腐的人们都把鉴真和尚作为自己的始祖,尊崇备至。”连豆腐干的包装袋都印有“唐传豆腐干,黄山御门前,淮南堂制”字样。史载,唐天宝二年(公元743年),扬州大明寺的高僧鉴真应邀赴日讲授佛法,由于航运工具和风急浪大等原因,他十几年中五次出海受阻,以至第五次出海时受热致使双目失明。但鉴真东渡之心不死,终于在天宝十二年抵达扶桑。鉴真大师除讲经布道外,还把医药、书画、建筑及烹调等方面的知识传授给日本民众。其中做豆腐的方法,就是鉴真大师带到日本的,堪称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

如今,中国豆腐及各种豆制品在西方各国也十分走俏。拿美国来说,仅制作豆腐的公司就有二百多家,而且其销量以每年15%的速度递增。麻州的一家报纸上有一标题赫然写道:“中国豆腐走向世界,美国老板大发豆腐财”。几年前,美烹饪学院院长梅茨曾预言“中国豆腐将比让人腻味的汉堡包流行得更为广泛”。今日看来,果然被他言中。美《经济展望》杂志上说:“未来十年,最成功最有市场潜力的,并非汽车、电视或电子产品,而是中国豆腐。”事实上,豆腐及其制品走俏的原因除了味美价廉外,更重要的是它的无可替代的高营养价值。

麻婆豆腐

“国菜”

把豆腐烹调出来的菜称誉为“国菜”,绝非夸大其词、信口雌黄。1954年,周总理出席日内瓦会议并设宴招待各国政要,没想到川菜名厨范后康的绝活之一——口袋豆腐,艺惊四座。某宾客大呼:“此乃中国‘国菜’,美味终生难忘!”

1961年,还是在日内瓦,由陈毅宴请外国友人。当他们品尝到鲜嫩可口、荤素搭配的一品豆腐和莲蓬豆腐后,无不啧啧称道,赞不绝口。1972年,日本的“中国名菜品尝团”访华。在遍尝中华美味佳肴之后,他们最欣赏最爱吃的不是南北大菜,而是麻婆豆腐。日本美食家认为,此菜中包含麻、辣、烫、鲜、香、嫩、酥等7种风味,余香饶舌,久久不去。从此,麻婆豆腐在日本大行其道,电视台以介绍其烹调之法吸引观众,餐馆争相打其招牌招揽顾客,家庭主妇以学习麻婆豆腐为荣,日本报纸则称麻婆豆腐为“中国第一菜”。

仿膳范亮亮大师制作——口袋豆腐

北京豆腐和徽州豆腐

元代大戏剧家关汉卿是大都(今北京)人,他在杂剧中描述京都人“闲时磨豆腐,忙时做面筋”。与此相印证的是,当时北京的不少胡同是以豆腐或其制作者命名的,如豆腐巷、豆腐闸、豆腐斜街、豆腐陈胡同。可见元、明、清三代北京的豆腐业是何等红火,真称得上是“万户磨琼浆”了。明万历年间,京都一百三十二行中独有豆腐行免纳税银。这也许是因其关乎到千家万户的生计,希图稳定而出台的一种优惠政策吧。

北京豆腐属于北豆腐,用盐卤点制而成。做出来的豆腐紧实,炖、炸、烩、熘皆宜,与石膏点成的白嫩、适于凉拌的南豆腐,在形象和做法上不尽相同。北豆腐除豆腐外,还有豆腐丝、豆腐干、熏干、酱豆腐、臭豆腐等品种。清光绪年间,“京师以延寿街王致和家(豆)腐干最著名。”而后来最出风头且久负盛名的当数王致和的臭豆腐,称得上是“一臭万家,香遍万家”,遐迩闻名,至今仍为北京食品一绝。

过去,北京豆腐之所以味美,除制作技术上的原因外,主要是选料考究。其原料大豆,有北京近郊的伏豆、张家口等地产的口豆,以及关外所产的东豆。民间做豆腐多取自甜水井,而宫廷做豆腐非得是玉泉山的水不可。

人们都知道四川的麻婆豆腐有名,其实徽菜中的豆腐也颇有特色,如三鲜瓤豆腐。仅说说它的做法便叫人馋涎欲滴。将豆腐切成12块,每块中间挖一圆洞,把虾米、鱼肉、香菇及葱、姜调制成馅放入其中,再在每块豆腐上盖上一片水发香菇;然后逐块裹上一层鸡蛋清,用猪油煎炸,待外层变橙黄色并起一层薄壳时,加入鸡汤及适量食盐烩焖即成,色香味俱佳。另外像徽州的焐豆腐、虎皮毛豆腐、火烧豆腐以及兰花豆腐干、虾米豆腐干,都是遐迩闻名的美食。

三鲜瓤豆腐

“无骨肉”

豆腐由大豆制成,它不仅含有大豆的全部营养成分,诸如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钙、磷、铁和B族维生素等,而且所含的钙比大豆还多,其脂肪的含量也比大豆低六分之一左右,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难怪人们称豆腐为“无骨肉”或“植物肉”。

豆腐的消化吸收率之所以高达95%,是因为大豆内不易消化的纤维残留在豆渣里。实验表明,两小块豆腐即可满足一个人一天钙的需要量。俗话说“豆腐白菜保平安”,是很有科学道理的。众所周知,万病皆从体液中毒始,只有体液保持弱碱性的人才能健康无恙。豆腐正是属于碱性食物,常吃能中和体内不断产生的酸性物质,从而使机体保持旺盛的活力。像盛产大豆的随州地区所以长寿老人多,正是因为该地区的人每天都少不了吃豆腐或喝豆浆。需要提醒的是,凡食物均有宜忌,常吃并不等于多食。豆腐亦如是。如若过食则伤阳,生寒动气,并易生疮疖,易致头风头痛。

豆腐不仅营养丰富,还有益气散血、生津润燥、清热解毒之功效。以醋煎白豆腐,常服可治休息痢;热豆腐切片,贴身上可治饮酒过度引起的遍身红紫;常食豆腐,可宽肠降浊、疏通肠道;喝酒时吃点豆腐,还有助于肝脏氧化分解酒精。《食物本草》一书中写道:“凡人初到地方,水土不服,先食豆腐,则渐渐调妥。”真没想到极平常的豆腐,其价值和功效却非比寻常呵!

文|舒培华

【文章来源:《北京纪事》12月刊】

本文地址: https://www.tanjiaoyicn.com/n/2038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部分来源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或其他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1条)
  • 闾丘诚
    转发了

    联系我们

    9384018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baban38@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