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外楼菜馆(楼外楼菜馆菜单价目表)

楼外楼菜馆?最近有很多热心观众对这个问题干到困惑。还有其他网友关心楼外楼菜馆菜单价目表。对此,碳百科收集了相关的教程,希望能帮助到你。

美国著名的外交家基辛格在他撰写的《论中国》一书中,曾这样评价周恩来总理:“他是我在60年来的公职生涯中遇到过的最有魅力的人。”

身为一个大国的总理,周总理日积顽疾、殚精竭虑,在外交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兢兢业业、如履薄冰,周旋在各个国家之间,一次又一次地挡下了不怀好意者的唇枪舌剑,为新中国的外交发展立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几乎每一个和周总理接触过的外宾,都被周总理那种伟大的精神气魄和宽广的胸怀所折服,就连前美国总统尼克松也称赞周总理是“一位杰出的外交家”。

而一心为国的周总理也心系人民,虽身在高位,在百姓面前却没有一点当领导的架子,留下数不尽的美谈。

曾有一次宴请外宾时发生了一个小意外,事后周总理不仅亲自找到厨师道歉,还自费宴请全体工作人员以表感谢和歉意。

究竟发生了什么,让周总理如此重视,亲自和厨师道歉呢?

宴请国宾突发意外

在美丽西湖的孤山脚下,坐落着一家闻名中外的名餐馆:楼外楼菜馆。

楼外楼的创始人叫洪瑞堂,本是浙江绍兴的一落第秀才,自认科举无望后干脆与妻子辗转来到西湖边上白手起家,开了一家小酒馆,起名“楼外楼”。

经过洪氏三代的苦心经营,楼外楼打响了名号,在烹制鲜鱼活虾方面算得上是一绝,西湖醋鱼、宋嫂鱼羹、龙井虾仁等都是楼外楼的招牌名菜。

历史上也有许多名人光顾:孙中山、宋庆龄、宋美龄、鲁迅等大批名流都曾慕名而来,均对楼外楼的手艺赞不绝口。

50年代初至60年代,楼外楼一直是宴请国宾的重要场所之一,周总理把楼外楼作为对外宣传的窗口,让外国友人欣赏美丽的西湖风光后,还能品尝和了解中华民族古老而灿烂的饮食文化,也就有了“周总理九上楼外楼”的相关记载。

1957年4月,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亲率代表团出访中国,毛主席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自到南苑机场迎接。

在日程安排中,就有一项是到楼外楼设宴款待伏罗希洛夫主席,为了给外国友人留下良好印象,周总理带着伏罗希洛夫主席游览了西湖美景,楼外楼的主厨们反复推敲的菜单后经由周总理点头才定下,从选材到制作,每一个步骤都反复确认,保证绝不出错。

宴席上,随着一道又一道精美的菜品呈上餐桌,外宾的眼中都满是好奇,当菜肴入口后,每个人的脸上都浮现出了微笑和惊奇。

伏罗希洛夫主席当时已是八旬高龄,对这一桌精心准备的菜品同样赞不绝口,他尤其喜爱其中的一道菜,里面有南方常见的豆制品“素儿”。

新奇的口感和让人口舌生津的美味让他欲罢不能,一定要弄明白这到底是什么东西。

这下可把翻译给难住了,因为当时俄罗斯语言里没有“豆腐”一类豆制品的词汇,而且负责做翻译的这位工作人员是地地道道的北方人,也不是很清楚这些豆制品的制作工序,一时间找不到词汇来解释。

但他一下子想到,俄语里有一种奶渣做的块状制品,音译“斯尔”,于是就用这个词给伏罗希洛夫主席解释了一番。

伏罗希洛夫主席一边品尝美食,一边听得津津有味,还风趣地说:“这次访问中国的重大收获之一就是吃到了大豆做的‘斯尔’。”

一顿饭吃得宾主尽欢,楼外楼也充分地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后来也多次成为宴请国宾的场所之一。

不过谨慎如楼外楼,也在重要的宴请国宾场合上出过一个“小意外”。

那是1957年秋天,楼外楼的工作人员接到通知,周总理将在这里宴请外宾,务必做好准备。

刚好在不久前,楼外楼就曾操办过款待伏罗希洛夫主席的宴席,有过一次经验后,这次楼外楼的工作人员们显得游刃有余,但依旧不敢掉以轻心,生怕出了什么差错。

为了提供一个良好的就餐环境,餐馆的主管向周总理请示要在举行宴会的这一天,停止二楼餐厅的对外营业,避免被一些就餐的食客打扰。

但周总理想也没想就否决了:“餐馆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我们怎么可以搞特殊呢?”

预定的日子很快就到了,这天周总理刚陪同外宾走上二楼,几乎所有正在用餐的顾客都停止了用餐,伸直了脖子往那边张望。

发现是周总理后,有大胆的顾客大声地打起招呼:“周总理!周总理好!”

周总理听到后转过头来,笑着挥了挥手,得到回应后其他人也来了劲,霎时间所有人都站了起来,餐馆里响起了一阵阵掌声,还夹杂着问好。

周总理向着大家挥挥手,又往下压了压,温柔的示意大家不要鼓掌,并请大家坐下,他还拉过了身边的陈毅同志介绍给大家,然后两人一起走到每一张的餐桌前,和顾客们亲切地握手交谈,照顾到了每一个人,好一阵子才离开前往宴会厅。

一旁的外宾见到周总理和群众们一家亲的动人画面,感到十分惊奇,心中对于周总理的钦佩之情又多了几分。

宴会进行得很顺利,席间周总理不停地给外宾布菜,清晰而温柔地解答着一个又一个的疑问,看到外宾的杯子已经空了,还接过酒壶给外宾添满。

精美的菜品一道接着一道地上,精致的外形和难得一见的美味俘获了每一位外宾的味蕾,有几位外宾忍不住连声称赞。

就在这时,一道“双脆味梅”摆到了餐桌上,周总理先是给在座的每一位外宾和首长都夹了一份,最后才夹了一份给自己,放进口中缓慢地咀嚼起来。

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周总理嚼了几下后突然听到“咔嚓”一声脆响,声音很小,周边的外宾都暂时没有注意到。

周总理不动声色地拿起小盘子,把口中的菜肴吐了出来。

旁边的人见了,小声地问:“总理,怎么了?”

周总理神色自然地回答道:“没事,没事,一粒小砂子。”

其他人信以为真,继续投入到了宴会之中。

一旁的周总理虽面上风轻云淡,但心里已经忍不住担忧起来,因为他刚才吃到的并不是什么砂子,而是一块体积不小的异物!

宴请国宾这么重要的场合里,饭菜中居然吃出了异物!如果是被外宾吃到的话,那可不得了,于是周总理唤来了服务员,把小盘子递过去说明了情况,然后又让服务员找了个理由把每张饭桌上的同款菜品全部换了下去。

菜品换下去后,周总理一边招待外宾,一边时刻注意着还有没有外宾吃到异物,直到宴会圆满结束后,他悬着的心才放下。

周总理知道楼外楼的全体工作人员为了准备这次宴会有多辛苦,知道出现异物也不是故意的,所以宴会结束后他并没有提及这件事,也没有做什么惩罚,把这件事轻轻揭了过去。

周总理和外宾离开后,楼外楼的内部却炸开了锅。

全体工作人员头顶上阴云密布,主管阴沉着脸走来走去:“给我查!一定要查清楚这东西从哪来的!”

一颗碎牙,让周总理牵肠挂肚

几位工作人员小心地扒开食物残渣,看到了那小块异物:米白色,带些黄,一时看不出来是什么东西。

因为事关重大,主管把这块异物送到了公安处检验,结果是半颗金属镶牙的碎片。

既然是金属镶牙,那肯定是镶牙的人不小心,厨师和服务员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担任接待工作的老服务员姜松林抖着腿站了出来。

工作人员中几乎没人镶牙,还要有机会接触到菜品,想来想去只有老姜一个人。

“老姜,你的镶牙有没有脱落过?”

姜师傅伸手摸了摸自己的牙齿,一时有些说不准,又摸了摸,好像是有些松动:“好像,是有点问题。”

虽然组织上没有明确说要惩罚他,可姜师傅的内心充满了煎熬,他曾两次参加招待外宾的宴会,组织上把这么重要的工作交给他,却出了这么大的纰漏,让老姜觉得自己对不起一起工作的同事,对不起领导的信任,更对不起总理。

于是老姜主动承认了错误,还恳请领导给自己处分,任何处分他都愿意接受。

可老姜等了好几天,都不见领导来找他,这件事似乎一下子没了下文。

正当他忐忑不安之时,公安局的局长找到了他:“老姜啊,周总理要我们来看看你,向你表示道歉。”

“怎么回事?总理为什么要跟我道歉?”老姜一下子被这个消息砸得有些闷,经过对方的解释,这才弄清楚了事情的经过。

原来,在得知菜里的异物是一块镶牙并且已经找到犯错的人后,这件事就被报告给了周总理。

周总理听完后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镶牙,发现缺了一块!

“不对,那块镶牙应该是我的,我们错怪姜松林同志了!”

这件在旁人看起来算不了什么的小事,却是让周总理寝食难安的大事,为了不让老姜受委屈,工作繁忙、实在走不开的他马上指示秘书发电报给省公安厅,让他们派人到楼外楼告知实情,并代替他向老姜致歉,并表示慰问。

对方一直没有回复,周总理又催秘书再发了一份电报。

听完这些,老姜的眼泪再也控制不住,扑簌簌地落了下来,他怎么也没想到,周总理居然把这件小事放在了心上,也决不允许任何一个人受到委屈,哪怕再繁忙,也不忘派人来慰问、致歉。

这还不算完,一个多月后,周总理风尘仆仆地赶到了楼外楼,找到了姜松林:“姜师傅,你好呀!”

周总理迈着大步,上前握住老姜的手,脸上满是自责:“那天,我不知道自己的镶牙掉了,飞机上才发现,真是抱歉得很!你可受到委屈了?”

边说边把人拉上了三楼,在饭桌前坐下:“你不要走了,今天我请你吃饭!”

老姜受宠若惊,他怎么也没想到周总理居然百忙之中专程来到楼外楼,只为了和他当面致歉。

老姜紧张极了:“总理,这使不得,我怎么能和您坐在一张桌子上。”

周总理却笑眯眯地让他坐下:“今天你是我的客人,我是主人,要听我指挥!”

饭桌上的菜肴很简单,有汤有菜,还有一壶总理喜欢的绍兴酒,周总理笑呵呵地给老姜布菜、倒酒,酒过三巡,两人就像是久别重逢的老友一般拉起了家常,聊起了家里的事情,工作和生活上的一些困难。

此刻的周总理褪去了身上的所有光环,只是一个温柔儒雅的普通人,却依旧带着温暖的光。

桌上的菜慢慢见了底,一位负责招待的同事小声地问老姜能不能和总理提一提,其他同事们也很想见见周总理。

还没等老姜回答,一旁的周总理就听到了,当即表示让大家伙都进来,和大家亲切地聊天,一一询问名字,做什么工作,生活得怎么样。

得知每个人都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过上了还算无忧的生活,周总理欣慰地点了点头,但很快他表示现在大家伙的工资水平都不算高,国家已经在努力,要进一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这次见面因为不在工作安排表上,周总理并没有停留太长时间,但他离开的时候,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出门欢送,每个人的脸上都是不舍。

不搞特殊,三付饭钱

自那以后,楼外楼的工作人员们一直都期盼着能够再见到周总理,周总理也曾几次陪同外宾前来。

可周总理日理万机,后来还重病缠身,当他再一次来到楼外楼时,距离上一次已经过去了近10年了。

1973年,周总理陪同法国总统蓬皮杜来到杭州,游览了西湖美景,还乘游艇观鱼、三潭印月。

结束后,周总理和几位首长、同事们来到楼外楼就餐,老姜依旧在这里工作,尽管已经过去了十年,周总理还是一眼就认出了老姜,还记得他的名字:“姜师傅,你好!好多年没见到你了!”

周围的首长们见两人这么亲热,有些奇怪,周总理就拉着老姜说起了当年的那半颗镶牙的事情。

首长们听得津津有味,还十分高兴地上前和老姜握手。

周总理没有点太多菜:“今天我请几位同志吃饭,又要麻烦你们,你随便办几个菜吧。”

因为工作繁忙,周总理和首长们很快就用餐完毕,收拾文件准备离开。

临走前,总理让秘书来结账,大家伙头对着头商量了下,最后只收了10元。

总理在一旁听到了,怎么都不同意,坚持要按照原价付钱:“这么多菜10元钱怎么够呢?一定要按牌价收足!”

没办法,经理和厨师又商量了,又再加了5元。

周总理有些生气:“谁请客吃饭谁付钱,总理请客吃饭,也要和一般顾客一样付钱嘛!”

没办法,经理又收了5元钱,这样总共收了20元,总理这才满意地离开。

结果没过多久,笕桥机场给楼外楼经理打来了电话,说是周总理又留下了10元钱,用来付饭钱。

原来上飞机前,周总理想来想去都觉得楼外楼肯定还是收少了,于是让秘书再取出10元来,托付给机场工作人员,务必交到楼外楼的经理手中。

如此执着而又廉洁奉公的周总理再次感动了所有的楼外楼工作人员,经理又和厨师一起,把所有的荤素菜一笔笔算清楚,列了一份详细的清单,算出这顿饭一共是19元5角。

经理给周总理写了份详细的报告,和清单、多余的10元5角一起寄到了北京国务院周总理办公室。

周总理收到后仔细核对了清单,确认无误后才把钱收了下来。

周恩来总理就是这样,时刻把人民放在心里,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一生廉洁奉公,两袖清风,处处彰显了一代伟人公而去私的爱民情怀。

向我们最敬爱的周总理致敬!


本文地址: https://www.tanjiaoyicn.com/n/2020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部分来源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或其他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1条)
  • 殳里
    [流泪]永远怀念您

    联系我们

    9384018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baban38@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