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油塔(金钱油塔是什么面)

最近有很多热心观众对金钱油塔充满疑问。还有网友关心金钱油塔是什么面。对此,碳百科整理了相关的教程,希望能帮助到你。

三原金钱油塔

金线油塔是陕西三原地区的一种名贵的传统小吃。它层多丝细、松绵不腻,其形状“提起似金线,放下像松塔”,故而得名。它的制法,在清代的《素食说略》中有详细记载。据传是唐代做过丞相的段文昌家中的一位厨娘创制,原名“油塌”,清代时有了改进,选用上等面粉、猪板油等原料,增加油饼层次,把饼状改为塔形,将烙制改为蒸制,名称也由“油塌”改为“金线油塔”,成为上乘美点。油塔蒸好下笼食用时,用手略加拍折抖松,放在盘里,佐以葱节、甜面酱等,别有风味。

金钱油塔历史渊源

金线油塔历史悠久,早在1400多年前的唐代就有了。当时,称为“油塌”。相传,唐代段文昌丞相家里一老女仆擅长制作此品。据《清异录》记载,唐穆宗时,宰相段文昌家里有一号称“膳祖”的老女仆擅长制作这种油塔,且技艺精湛。在40多年的时间里,她曾将此技艺传授给100多名女婢。据说,得其真传的只有9个女仆。西安民间传说,真正能够继承段丞相家老女仆制作“油塌”技艺的,只有一人,足见其此制作技艺不易掌握。

后来,这种食品传入市肆。唐天授年间,长安城里就有这种“油塌”。《朝野佥载》说,当时有一位名叫张衡的官员,位至四品。武则天决定加一品,升他为三品官。一日退朝归来,路过街市,忽觉香气扑鼻,下马一看,原来是刚出笼的热“油塌”。张衡垂涎欲滴,便悄悄地买了一个在马背上就食,被御史弹劾,因而丢了乌纱帽。可见这种“油塌”吸引力之大,已经到了“闻香下马”的程度。

及至清代末叶,咸阳附近文化经济比较发达的三原县,其县城两家油饼铺“悦丰和”、“永丰亭”的店东彭占魁和杨丁海师傅,在继承唐代“油塌”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他们严格选用白、细、绵、软的上等面粉和用粮食喂养的生猪板油及网油,使油饼层次增多,并改饼状为塔状,改烙为蒸,名称也由“油塌”改为“金线油塔”。油塔蒸好下笼食用时,用手略加拍折抖松,放在盘里,佐以葱节、甜面酱等,别有风味。因而,招来八方来客,成为达官贵人、巨富商贾款待嘉宾的上乘美食。

19世纪30年代,西安南院门第一市场福记饭馆的马振贤师傅得其真传,制作的“金线油塔”,驰名三秦。从那时起,直到50年代初,尽管饭馆地址迁移到西大街迎祥观巷口,并改名为“同福楼”,但金线油塔一直是“看家名点”,慕名而来的食客络绎不绝,每天接待酒席不断。由于“油塔”供不应求,时有顾客事先来店“占号”预约。1979年,在陕西省饮食业风味食品展销会上,金线油塔受到中外观众、客商的高度赞赏。

1997年12月,首届全国“中华名小吃”认定活动中,西安饭庄的“金线油塔”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其风味特点是:外形似缕缕金丝盘绕,入口松润绵软,油而不腻,营养丰富。

金钱油塔的做法

金钱油塔又称千层油饼,俗称抹布串油饼,制作工艺十分讲究,第一道工序便是和面,和面时边搓边揉,让面团逐渐变软,筋力适中。第二道工序为醒面,一般需要两个小时。

第三道工序是加工大油,将上好的猪板油切成米粒形状,按比例放置自配的调料,搅拌均匀。第四道工序为摊面,将醒好的面摊成四方形状,铺平,将大油抹将上去,卷成圆筒状,切成小块,压扁切成丝,卷成小把,将每把捋长,用手抹平,卷成一个一个的油饼。

最后一道工序便是上笼,为保持油饼形状,要擀成两个面被,一个放置笼底,一个覆盖在油饼上,然后上笼用旺火蒸30分钟即可。

三原金钱油塔以老黄家,老赵家尤为有名,

老黄家地址在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政府街东口。

老赵家地址在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城隍庙广场

本文地址: https://www.tanjiaoyicn.com/n/2008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部分来源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或其他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10条)
  • 祁赃梳
    “提起似金线,放下像松塔”
  • 蒙评
    转发了
  • 艾阁
    口感很好
  • 糜脱声
    这个,必须尝尝,看着就好吃。
  • 浦顶猾
    我喜欢吃这个[害羞]
  • 谯瓢凯
    图文并茂,很详细
  • 厉养焊
    乡党 标题写错了
  • 颜伍
    吃了几次。和水盆羊肉差了点!
  • 杭孺
    [赞][赞][赞]
  • 皮宿胰
    一般般

    联系我们

    9384018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baban38@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