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干黄芽茶(莫干黄芽茶保质期多久)

最近有很多老铁都在问莫干黄芽茶这个问题。还有其他网友想知道莫干黄芽茶保质期多久。对此,碳百科准备了相关的教程,希望能帮助到你。


【百年莫干】第十期


“那儿的黄茶不错,莫干黄芽。喝过吗?”


▲莫干黄芽


莫干山,真是一个适合观察人的生活和寻找情感记忆的理想地。美国人范约翰当年在莫干山买的就是一处山顶茶叶种植园,后在茶园里建起避暑别墅,提起莫干山消夏,就很容易联想到“莫干黄芽”。山水优养,历史文化孕育,加上茶农创造性转化,最终成就了这款“名茶中之佳品”。新的一年春茶已至,品茶论史,请上莫干山。

茶史



武康产茶虽然在唐代《茶经》中就已出现,但只笼统地提及“浙西,以湖州上”,并注“生安吉、武康山谷”,引出南朝武康小山寺僧法瑶饭所饮茶故事。小山寺,又名翠峰寺,始建于晋太康三年(282),历一千七百余年矣,南朝宋元嘉中,法瑶任小山寺住持,既寿而康。故其寺地虽偏僻,借《茶经》得扬名遐迩。宋武康县令毛滂曾慕名数访小山寺。翻阅宋李心传撰宋高宗朝编年史《建炎以来系年要录》里有武康园户买茶引,僧人买茶钞的记载,可见宋代武康人从事茶行业已蔚然成风。今武康人称茶为“茶酿”,好像仍是宋人遗韵。


明初莫干剑池虽已入“武康八景”之一,然而明末武康知县们尤爱登临莫干山东面的高峰山、双髻山,清初本地文人们则开始游历莫干山西面的天泉山与南面的黄回山——莫干山避暑地的发现乃拱手让于佛礼甲。


曾任双髻庵住持的明代诗僧圆信有诗云:“帘卷春风啼晚鸦,闲情无过是吾家。青山个个伸头看,看我庵中吃苦茶。”在苍灵山群中,拥得一襟山岚,又觉得山甚有情,齐来伴我,伴我吃盏苦茶。这是很中国诗化的生活。丰子恺先生就很称赏此诗,曾数绘诗意画。


▲丰子恺“看我庵中吃苦茶”诗意画


同生活于明代的诗僧秋潭写过一首《咏茶》诗:“峰头云湿皆含雨,溪口泉香尽带花。正是天池谷雨后,松荫十里卖茶家。”堪称莫干山地区茶诗之祖。“雨前茶”虽不能与“明前茶”同日而语,皆属优质茶。


在莫干山避暑地开辟前,天泉山绝对是莫干山地区第一山,无论海拔,还是沃壤。天泉山顶平田顷亩,四时流水,昔人引为沟渠,注为陂池,插禾艺黍,隙地植茶、桑之属。山麓为后坞村,烟火百余家,清初邑人唐靖有即事诗云,“少妇揉茶夜不眠”。唐靖在村中问茶而作《采茶谣》:“朝上天泉山,日暮采茶还。挼来若个细,赛过两银环。青是幽兰叶,香是幽兰花……”


东沈村依傍黄回山,古名小桃源,清邑人蔡思铨《东沈村即事》诗云,“珠蕾焙头纲”。头纲,是对清明前制成的首批贡茶的称呼。清邑人徐熊飞《前溪风土词》有“头纲细焙拣银钗,山下茶烟处处皆”句,可为之注。“东沈红”贡茶之说,或源于此。


高峰山也罢,天泉山也罢,黄回山也罢,甚或横岭也罢,若给莫干山茶主要产地画一个方位图,中心即塔山。清道光《武康县志》载:“茶产塔山者尤佳,寺僧种植其上,茶吸云雾,其芳烈十倍恒等。”周庆云之子周延礽续补《莫干山志》“茶之属”:“塔山西首之六宿台,近有种茶树者。”六宿台,俗称大雷山,亦莫干山支峰,顶有望月亭,地颇平衍,宜种莳。清末民初的莫干山明信片中,就有一枚“MoKanshan——Tea Plantation”,画面上几位茶农正在茶园劳作。


▲莫干山茶园


1956年春,有一位浙江农学院教授,赴莫干山避暑休养,见荫山街有妇人卖山芽茶,询问产于何处,妇人笑而不答。推想可能是野生茶,遂买来品饮,觉得气味不差,可与其他名茶媲美,因而赋诗一首:“试把黄芽泉水烹,香清味美不虚名。塔山古产今何在,卖者何来实未明。”


茶话



莫干山确有佳茗,不逊于长兴紫笋、安吉白茶,若以清冽之泉水烹之,味厚而香尤烈,诚山中佳品。避暑之人多购之,用以赠友。诗人冯梦华特为周庆云纂《莫干山志》题辞:“闻道莫干有佳茗,愿从陆羽补丛编。”此句经常被今人引用,给了莫干山茶很多发展空间。


《莫干山志》“本山茶”引清《前溪逸志》:“凡茶,二月而茁,三月而荣,四月而采。采之日,老稚男女毕出,筐之筥之,邻里强以相助也。夜篝火彻曙,岸斧而积薪。炙之,以柔其性也;挼之,以敛其质也;焙之,以烈其气也;汰之,以存其精也。乃盛以筥,乃鬻于市,千树茶比千户侯矣……山乡鲜蚕麦之利,茶虽工繁利薄,然业此者每借为恒产云。”古法所谓炙之、挼之、焙之、汰之,即今日莫干山制茶工艺中的杀青、揉捻、烘闷和拣剔,古今可谓一脉相承。


茶农称四月而采的茶曰“芽茶”,五月再摘曰“梅尖”,六月摘曰“秋白”,十月摘曰“小春”,足以说明茶在莫干山是一个悠久且成熟的产业,早有先进之初。并不像其他茶区,有采秋茶之禁。


这里不能不提1948年夏,蒋公上莫干山,至黄膺白故宅白云山馆小憩,白云山馆的看屋人江腾财用芦花荡泉水冲泡了一杯莫干山芽茶待客,令莫干山芽茶身价倍涨,且享有殊荣。


直至1949年后,莫干山中仍有野生茶树存在,这些野生茶树常年在林荫覆盖之下,日照不强,茶树生长的新梢细嫩浓绿,附近山民采来制成珍贵的芽茶。旧时山乡风俗,每到新茶季,只有未嫁姑娘才能采摘头茶嫩芽,后由炒茶师傅通宵赶制,于是山村夜间灯火通明。


改革开放的春潮推了一把莫干黄芽。庄晚芳教授再到莫干山,感到莫干山芽茶具有黄茶的特征,倡议加以开发利用,为其命名为“莫干黄芽”。黄茶,较之绿茶,多了一道攸关茶品的闷黄工序,边烘边闷,固质挥香。浙江农业大学茶叶系师生在实地考察了梅皋坞、横岭、双桥、碧坞、福水等几个高山茶场后,和茶农们一起加快了恢复和统一黄茶加工工艺。凭借着内质优良,做工精细,1982年5月,“莫干黄芽”获浙江省首批一类名茶,与西湖龙井、余杭径山茶同列。


▲莫干黄芽名茶证书


1984年,时任浙江省诗词学会会长戴盟作《莫干黄芽》诗:“山间竹里人家,细香嫩蕊黄芽。莫干清凉世界,竹阴十里卖茶。”


▲戴盟题莫干黄芽诗


1987年,浙江省茶叶进出口公司租莫干山216号皇后饭店,取名莫干山茶人山庄。庄晚芳教授应邀至莫干山茶人山庄小住,欣然为莫干黄芽题词:“泉水沏黄芽,清香诱客家。”并盛誉莫干黄芽为“名茶中之佳品”。其间,戴盟至茶人山庄访庄老,归后《咏莫干黄芽》:“山里清泉竹里茶,莫干云雾育黄芽。剑池分得丝丝绿,化作清凉润万家。”不难发现,莫干黄芽是含着诗味的茶。


▲费新我题莫干山茶人山庄


2003年起,德清县开始举行莫干黄芽茶王赛,今已升级为具有开放性、专业性、趣味性和体验性的综合型茶事活动。随着2009年莫干黄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正式注册,2017年申报地标时深挖产地特色,提出“莫干黄芽——是采自竹林中的茶”为宣传语,并为莫干黄芽黄茶品质定性为:外形细紧略曲、嫩黄显毫,汤色嫩黄明亮,香气清甜,滋味甘醇,叶底嫩匀嫩黄明亮。这意味着莫干黄芽这一品牌不仅具有经济价值,而且代表了德清县的一种文化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如果说春秋剑文化、南朝佛教文化、晚清民国建筑文化是研究莫干山千百年社会生活史的三个维度,那么,茶文化则可以说是抽象的剑、生活的禅与作为避暑别墅地基的种植园,从这个意义上说,莫干山茶文化本身就是一部通史,在莫干山文化中是有席位的。


著名茶文化活动家王旭烽曾于一个狂风暴雨、雷电交加的下午,上莫干山,出席茶叶研讨会,见到久违的莫干黄芽,并为茶人写上寄语:“热血铸剑,热茶润人,莫干黄芽,心向往之。”多年后,在波兰华沙大街办的一场和平茶会上,王旭烽拿出了被她视为“珍贵的好茶”的莫干黄芽,赠予华沙世界语总部的义工。这令莫干黄芽又多了一种象征,也使人们对莫干黄芽多了一种期望。


▲王旭烽为莫干黄芽题词


-END-


作 者:朱 炜

编 辑:陈羽然

执行主编:归李喆


分享一段故事!

本文地址: https://www.tanjiaoyicn.com/n/1939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部分来源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或其他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联系我们

    9384018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baban38@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