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裹蒸(肇庆裹蒸粽的制作过程)

最近有很多兄弟都在搜肇庆裹蒸这个问题。还有少部分人想了解肇庆裹蒸粽的制作过程。对此,碳百科准备了相关的攻略,希望能为你解除疑惑。

视频加载中...

肇庆裹蒸 起锅啦!

“肇庆裹蒸,起锅了!”随着大锅掀盖,袅袅升腾的水蒸气夹杂着一股柊叶香气,人称“肥仔伟”的梁伟明面带笑容,两手拿着一把裹蒸说,“今年是很特别的一年,裹蒸也寓意着来年蒸蒸日上,身体健康!”

梁伟明展示着刚出锅的裹蒸。 南方+ 卢舒曼 拍摄

1月3日上午,在端州区二塔路肥仔伟裹蒸旗舰店,肇庆市举行迎新春裹蒸制作技艺展示活动,向市民展示手工包裹蒸、砖炉煮裹蒸的全过程,并邀请市民前来参与制作,一起寻找肇庆年味。

工人们现场展示手工包裹蒸。 南方+ 卢舒曼 拍摄

清洗干净柊叶;把绿豆打磨去壳;提前半小时浸泡糯米,加入食盐、花生油调味;用盐腌制猪肉,加入芝麻蓉、五香粉……工人们介绍,蒸煮裹蒸需要至少提前一天晚上准备配料,凌晨开始下锅,用柴火最佳,需用大火蒸煮11-12个小时,一锅锅美味的裹蒸才算“合格”出炉。

“裹蒸最靓的是里面的五花肉。”肇庆端州区塘尾村居民施女士做了十几年裹蒸,对裹蒸制作工艺已烂熟于心。只见她一勺糯米,一勺绿豆,一勺五花肉,三两下就把一个四角山包型裹蒸包好,再用一根草绳捆扎而成,只等上锅蒸煮。

裹蒸至少需要蒸煮十多个小时才算“合格”。 南方+ 卢舒曼 拍摄

“除夕浓烟笼紫陌,家家尘甑裹蒸香。”从汉代开始,肇庆西江两岸居民就有了在春节包裹蒸的习俗。对肇庆人来说,裹蒸不是粽,它是春节探亲拜年的必备礼品,寓意着丰衣足食和来年好运。它不仅拨动着大家的味蕾,还代表着送礼者美好的祝福和收礼者对家乡的思念。

端州区塘尾村居民李慧静是端州媳妇,她在塘尾村成家已七年。在她眼中,每年春节前,裹蒸飘香就意味着游子归家的信号,对家庭来说是一种传承的味道。

“裹蒸外面的柊叶,一层一层地包裹着食物,就像一个长辈,保护着家庭里的小孩,这是家的味道。”李慧静说。

裹蒸飘香代表“年到了”。 南方+ 卢舒曼 拍摄

在肇庆,裹蒸出锅,就是新年到了。新春将至,大街小巷里,都能看到熊熊的柴火烘托炉灶,架起大锅飘出袅袅白烟。一家人围桌吃裹蒸,是每年最温馨的时光。

为了传承裹蒸制作手艺,让市民重温传统年味,肇庆市肥仔伟食品有限公司从1月3日至20日,在肇庆裹蒸民俗博物馆(肥仔伟裹蒸旗舰店)举办裹蒸制作技艺展示活动,欢迎市民前来体验裹蒸制作,设计定制裹蒸。

肇庆裹蒸制作技艺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 南方+ 卢舒曼 拍摄

肇庆市文化馆馆长赵金强表示,肇庆裹蒸制作技艺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肥仔伟食品有限公司建立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裹蒸工艺传承基地。肇庆将充分利用这个文化空间打造非遗体验场景,搭建产学研一体化体验式基地,让更多市民游客体验到肇庆裹蒸传承和发展,营造一种浓厚的节庆氛围。

近年来,肇庆着力做活“古色”文章,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挖掘、传承和发展,推动“非遗”项目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农村、进景区等,打造了省级非遗传承基地、非遗工坊、非遗旅游景点,推出非遗文化产品。接下来,肇庆还将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完善“非遗”体系建设,打造市级非遗传承基地,挖掘市级非遗项目,引入市场化机构,发挥社会化运营手段,全面激活非遗文化价值和生命力,落实非遗文化保护实践。

【撰文】卢舒曼

【视频】卢逸轩

【通讯员】梁学俭

【作者】 卢舒曼;卢逸轩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本文地址: https://www.tanjiaoyicn.com/n/1930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部分来源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或其他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联系我们

    9384018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baban38@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