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隐斋堂(灵隐斋饭)

灵隐斋堂?最近有很多老铁都在搜这个问题。还有一部分人关心灵隐斋饭。对此,碳百科整理了相关的攻略,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楹联观景|杭州西湖楹联·灵隐寺



灵隐寺大雄宝殿

灵隐寺位于杭州城区西北北高峰与飞来峰之间,系中国佛教禅宗十刹之一,始建于东晋咸和三年(公元328年)。五代吴越国时,高僧永明延寿主持扩建,建石塔、石幢各二座,有九楼十八阁七十三殿,房一千二百间,僧人三千。今天王殿内韦驮像由整块香樟木雕成,系南宋遗物;天王殿前东西石经幢和大雄宝殿前东西石塔均建于北宋初,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王殿(一)

鹫峰从天竺飞来,乃生成佛地;

鹿苑弘泉唐施济,为汲引圣湖。

(王震 题)

【解析】鹫峰:飞来峰。天竺:印度古称。鹿苑:鹿野苑,亦作鹿野园,在天竺波罗奈国,为释迦牟尼始说法之所。《续高僧传·大唐三藏圣教序》:“双林八水,味道餐风;鹿苑鹫峰,瞻奇仰异。”泉唐:即钱唐、钱塘,古县名,秦时始置,属会稽郡,汉属吴郡,明清时为浙江省治、杭州府治,位于今杭州市境内。旧治今灵隐山麓。施:散布,给予。济:救助,接济。汲引:引进。圣湖:即明圣湖,西湖的别称。

天王殿(二)

天王殿(二)

峰峦或再有飞来,坐山门老等;

泉水已渐生暖意,放笑脸相迎。

(张载阳 撰书)

【解析】此联以灵隐寺弥勒佛之口吻就飞来峰与冷泉生发成句。上联说“ 坐山门老等”的目的就是要看看再“飞来”一个飞来峰;下联说之所以“放笑脸相迎”,是因为冷泉“已渐生暖意”,化冷为暖,予众生以温暖。全联字句通俗,语意诙谐,颇似一幅幽默画。

天王殿(三)

自离兜率天宫, 只因扩演宗风,瑜伽论说传东土;

指点善财童子, 若要参寻佛果,毗卢楼阁在南中。

(佚名)

【解析】兜率天宫:佛教语,即兜率天,为欲界六天的第四层天。据《弥勒上生经》载,弥勒上生于此天内院。扩演:推广传布。宗风:指佛教各宗系特有的风格、传统,多用于禅宗。瑜伽:佛教修行的一种方法,传自古印度,有别于现代人所称的瑜伽练习法。传说古印度弥勒曾口述《瑜伽师地论》,唐玄奘译文传入东土中国。善财童子:佛教菩萨名,据《华严经》载,善财为福城长者的五百童子之一,后受文殊菩萨教化,南行参访五十三位名师,其中之一便是观世音菩萨,故禅宗寺院多在观世音像左边置善财像,最后遇普贤菩萨而实现成佛“行愿”。参寻:参悟寻访。佛果:佛教认为成佛是持久修行所得之果,故名。毗卢:佛名,毗卢遮那的省称。南中:泛指南方,中国南部地区。

天王殿(四)

本来妙好威仪, 幻成珠饰双缨,庄严法相;

如此娑婆世界, 仗着金刚一杵,扫荡群魔。

(佚名)

【解析】威仪:庄严的容貌举止,佛教以行、住、坐、卧为四威仪。《法华经·序品》:“又见具戒,威仪无缺。”娑婆世界:佛教语,指释迦牟尼进行教化的世界,即现实世界。“娑婆”为梵语音译,亦作索诃、娑诃,意为堪忍,故又意译为忍土、忍界。“娑婆”与“妙好”为叠韵对,“庄严”“扫荡”皆句中自对。金刚一杵:金刚杵,佛教用为护法摧魔的法器,用金属或硬木制成。此指韦驮菩萨的法器,金刚杵拄地,说明灵隐寺不接受外来僧人挂单。

天王殿(五)

峰从天外飞来,见一线光明,万壑松涛开觉路;

泉自石边流出,悟三生因果,十方华藏证根源。

(王念题)

【解析】峰:此指飞来峰。见一线光明:本指飞来峰下的一线天景点,引申为人的思维忽然开悟之意。觉路:佛教语,指成佛正觉的道路。泉:此指冷泉。三生因果:佛教语,即三世因果,指的是“前世造因,今世受果;今世造因,来世受果”的佛理。十方:佛教谓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十个方位,亦泛指各处。华藏:佛教语,莲华藏世界(或华藏世界)的略称。证:佛教语,参悟的意思。

天王殿(六)

天王殿(六)

立定脚跟,背后山头飞不去;

执持手印,眼前佛面即如来。

(张载阳撰书)

【解析】手印:佛教语,密宗修持以“ 三密相应”为主,手印指配合所修的本尊而作出的各种手形。此联有两大巧处:一是从天王殿里的韦驮佛像岿然挺立的样子,关联到附近飞来峰的岿然耸立, 再也不能飞走;二是字面对仗之工巧, 以“ 山头”对“佛面”,以“不去”对“如来”,俱见精妙。尤其是“如来”本为佛名,在意义上并不与“不去”对仗,但从字面词性上说,却又对得极工,这是借义对,是此联的一大特色。

大雄宝殿(一)

大雄宝殿(一)

合三百六十古精庐,此云祖山,应得殊胜,利益安乐;

积无量千万诸善根, 故名佛国,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汪嵚 撰 胡宗成 书)

【解析】精庐:佛寺,僧舍。祖山:犹言祖庭,指佛教宗祖布教传法之处。利益安乐:即利乐有情之意,佛教语。利是利益,乐是快乐,有情是指一切有生命有灵魂的生物,包括人、神、动物、鬼等。意思是要利益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快乐。善根:佛教语,指人所以为善的根性。善根指身、口、意三业之善法而言,善能生妙果,故谓之根。

大雄宝殿(二)

古德此安禅,似岳镇西湖,看庭前树老、陌上花新,衲僧莫道闲机境;

林神常奉足,喜法流东土,任狮子嚬呻、象王蹴踏,游人只认好溪山。

(马一浮 题)

【解析】古德:佛教徒对年高有道的高僧的尊称。《景德传灯录·诸方广语》:“先贤古德,硕学高人,博达古今,洞明教网。”安禅:佛教语,指静坐入定,俗称打坐。岳:高大的山,以五岳最为著名。衲僧:和尚,僧人。衲,本是僧衣,代指僧人。林神:佛教中有蓝毗尼林神。狮子嚬呻:佛教中有狮子吼之说,比喻佛菩萨说法时震慑一切外道邪说的神威。嚬呻,一作“颦呻”,忧愁叹息,这里带有调侃的味道。象王蹴踏:象王指象中之王,佛经中常用以比喻佛的进退威仪。《法苑珠林》:“佛有八十种好相,进止如象王,行步如鹅王,容仪如师子王。”蹴踏,踩踏,这里也带有调侃的味道。

大雄宝殿(三)

入殿参三世释迦, 不须问过去、未来,仗现在一尊,微笑拈花,指点群迷登觉岸;

开山是东晋惠理, 无论为云门、临济,均禅宗嫡派,顶香持戒,永传家法守丛林。

(张宗祥 撰书)

【解析】三世释迦:即竖三世佛,指过去佛燃灯佛、现在佛释迦牟尼佛、未来佛弥勒佛。觉岸:佛教语,指由迷惘而到觉悟的境界。微笑拈花:即拈花微笑,佛教典故。相传释迦牟尼在灵山会上说法,大梵天献上金色波罗花,佛即拈花示众,众不解,唯有摩诃迦叶破颜微笑,佛便将不立文字的教外别传法门付与迦叶,故后世禅宗尊迦叶为始祖。惠理:一作“慧理”,东晋时高僧,来自西印度,是灵隐寺的开山祖师。云门、临济:即云门宗、临济宗,均源出禅宗六祖慧能。丛林:众多僧人聚居修行的处所,泛指大寺院。

药师殿

药师殿

灵隐腾辉,西湖环秀,暮鼓晨钟护古寺;

飞峰拥翠,冷泉奔流,慈云法雨济群生。

(潘景郑 撰 陈从周 书)

【解析】暮鼓晨钟:佛寺中晚击鼓,早撞钟,以报时间,并劝人精进修持。飞峰:即飞来峰。慈云:佛教语,比喻慈悲心怀如云之广。法雨:佛教语,比喻佛法普度众生,如雨之润泽万物。


灵隐寺

药师殿(一)

药师殿(一)

药师如来,大愿发十二,教循遵礼,苦行修善果;

琉璃世界,尊经诵卌九,虔诚念拜,誓求得再生。

(旧联 姜亮夫 书)

【解析】大愿发十二:佛教中有药师佛十二大愿、观世音菩萨十二大愿等,讲的是佛教修行的一些誓言和愿望。卌(xì)九:四十九。《药师经》:“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读诵此经四十九遍。”

药师殿(二)

药师殿(二)

十二药叉荷负有情,渐修梵行,光辉一心一世界;

七千眷属盛陈大愿,护念神力,证得三藐三菩提。

(陈训慈 撰 商向前 书)

【解析】十二药叉、七千眷属出自《药师经》:“尔时众中,有十二药叉大将,俱在会座……此十二药叉大将,一一各有七千药叉,以为眷属。”均为守护诵持《药师经》的护法神将。梵行:佛教语,谓清净除欲之行。一心一世界:佛教中相似说法还有“一花一世界”“一沙一世界”等,即见微知著之意。护念:佛教语,令外恶不入为护,内善得生为念。神力:佛教语,指无所不能之力。三藐三菩提:佛教语,即阿耨(nòu)多罗三藐三菩提,指佛陀所悟证的“无上正等正觉”,被认为是能觉知佛教一切“真理”,并能“如实”知晓一切事物,从而达到无所不知的一种智慧。

药师殿(三)

药师殿(三)

发十二誓愿起沉疴,广济良方,尘界均沾法雨;

阅千六春秋逢盛世,重兴净土,灵山复现慈云。

(张学理 撰 武中奇 书)

【解析】十二誓愿:意同前解析“大愿发十二”。起沉疴:治好久治不愈的病。广济:广泛地救助。千六春秋:指灵隐寺自东晋咸和年间始建,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历史。灵山:本指灵鹫山,佛祖释迦牟尼说法和居住的圣地。此指有灵应的佛教名山。上联言药师佛的典故,下联言药师殿重建于1991年,落成后的壬申年(1992)撰书此联,故云“重兴”“复现”。

藏经楼

如来说法,狮吼象鸣声震地;

天女吹华,龙飞凤舞气冲霄。

(释木鱼 撰 书)

【解析】如来:即如来佛。狮吼象鸣:比喻佛、菩萨说法时震慑一切外道邪说的神威。天女吹华:即佛经中天女散花的典故,《维摩诘经·观众生品》:“时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大人闻所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花散诸菩萨、大弟子上。花至诸菩萨即皆坠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坠。”元释大䜣《宿牛头庵》诗:“天女吹华龙象舞,风水夜作蛟鼍(tuó)惊。”华,同“花”。

斋堂

客聚南北同餐共食僧家素;

缘结东西合种无上菩提因。

(旧联,周国成书)

【解析】僧家素: 僧家的素斋。无上菩提: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指无出其上的最高觉悟境界。因:能产生结果的原因。佛教讲求因果报应,只有种下至高觉悟之因,才能得到彻悟之果。

韬光寺(一)

韬光寺(一)

楼观沧海日;

门对浙江潮。

(宋之问 诗句 舒同 书)

【解析】韬光寺为唐代名僧韬光禅师所建,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8年)吴越王重建。1982年毁于大火,后改建为一座敞厅,名“白云深处”。

联句出自初唐诗人宋之问《灵隐寺》诗,对仗工稳,气势雄伟。据《唐才子传》载,宋之问月夜游灵隐寺,吟诗曰:“鹫岭郁岧峣,龙宫隐寂寥。”未得下句。有老僧燃灯坐禅, 对曰:“何不道‘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 宋之问得以终篇:“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云薄霜初下,冰轻叶未凋。待入天台寺,看余渡石桥。”僧一联为篇中警策。至天明访之,已不见。老僧即骆宾王。

韬光寺(二)

韬光寺(二)

松声、竹声、钟磬声,声声自应;

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

(吴忠礼 撰 李骆公 书)

【解析】此联结构仿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暗用苏轼“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诗意,切题切景。

本文地址: https://www.tanjiaoyicn.com/n/1925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部分来源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或其他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尤赵
    转发了
  • 权待
    转发了
  • 潘鼎釉
    转发了
  • 黄邦熬
    转发了

    联系我们

    9384018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baban38@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