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市场规模什么意思(会展规模怎么写)

最近有很多老铁都在问会展市场规模什么意思这个问题。还有朋友想弄明白会展规模怎么写。对此,碳百科准备了相关的内容,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报告出品方/作者:东亚前海证券,汪玲,贺晓涵)

1.公司概况:疫后快速复苏的会展行业龙头

1.1.发展历程:十余年深耕成就会展行业龙头

米奥会展成立于 2010 年,主营境外会展策划、组织、推广及运营服 务,致力于服务“中国制造”拓展全球市场,特别是“一带一路”市场, 为国内会展行业龙头企业。公司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2010-2014 年:从代理展到自办展,积累核心优势:米奥会展初创于 2010 年,早期主营境外代理展(系国际知名展会的经销商),积累了充分 的市场调研数据、丰富的境外办展经验以及大量展商和买家资源。在此基 础上,公司逐步探索自办展业务,2012 年公司自办境外展会约旦展成为国 内首个且唯一获得 UFI 认证的境外展会,2014 年公司自办展营收占比突破 50%,并于新三板挂牌上市。

2015 年-2019 年:推进自办展品牌建设,夯实龙头壁垒:基于前期的 资源优势和项目经验,公司在“一带一路”境外自办展市场迅速扩大规模 优势, 2019 年度公司境外自办展规模达 22.7 万平方米,参展企业达 4282 家,同年 10 月于深交所上市,成为 A 股“会展服务第一股”。 2020 年-至今:疫情致业绩承压,蓄内力待修复拐点:新冠疫情之后, 公司线下展会近乎停滞,业绩持续承压。公司把握行业底部机会,内生外 延并举加速品类拓展和区域布局,进一步夯实品牌壁垒。2021 年公司上线 “双线双展”业务模式,引领行业数字化创新,驱动公司业绩快速复苏。

1.2.业务分析:以自办展为主体,疫后布局数字化转型

1.2.1.业务结构:聚焦自办展,延伸布局数字展

公司聚焦境外自办展品牌建设,2012-2019 年公司自办展营收从 0.9 亿 元稳步提升 3.8 亿元,CAGR 为 23%,营收占比由 2012 年的 40%稳步提升 至 90%左右。2020 年全球线下展览市场受疫情冲击近乎停滞,公司转向发 展数字展业务,2021 年公司在该板块实现收入 1.5 亿元,实现毛利率 61.9%,高于公司自办展业务毛利率,2020/2021 年公司数字展业务营收占 比分别为 87.4%/85.1%。

自办展:从品类分布来看,公司境外自办展主题包括 Homelife 及 Machinex 两类,其中 Homelife 系列展主要面向中国品牌家居行业企业 (涵盖家具、家电及消费电子、家居用品等);Machinex 系列展主要针对 工业机械类行业企业(涵盖塑料机械、印刷包装、食品加工等)。此外, 公司自 21 年起先后收购深圳华富 51%股权和中纺广告 60%股权,新增 CEET 教育装备展和 AFF 纺织服装展,开启专业展元年。从地区分布来看, 公司境外展主要集中在“一带一路”及“金砖国家”新兴市场。 数字展:为了更好地满足参展商及买家需求,顺应行业数字化趋势, 公司先后推出“China Homelife 247”、“网展贸 MAX”、“网展贸 Meta(双 线双展)”创新产品,实现会展的线上化、数字化,助力公司在出入境受 限的背景下实现业绩的快速修复。

1.2.2.销售模式:以直销为主,代销模式持续收缩

2016-2018,公司直销模式营收占比保持在 60%以上, 2019 年上半年 直销模式营收占比达 74.7%。得益于公司展商资源的积累、营销网络的完 善以及自办展品牌影响力的扩大,代销模式营收占比从 2016 年的 21.6%稳 步降至 1H19 的 0.8%。

1.3.财务分析:业绩受疫情扰动明显,2022Q3拐点确立

疫情扰动导致业绩承压,2022Q3 基本面拐点确立。疫情前公司营收 及利润稳健增长,2012-2019 年间,公司收入规模从 2.32 亿元增长至 4.26 亿元,对应 CAGR 为 9.1%;归母净利润从 0.18 亿元增长至 0.66 亿元,对 应 CAGR 为 20.6%。2020 年受疫情影响,公司营收及利润下滑明显,公司 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业绩开始逐步修复,2021 年营收、利润分别同比 +92.5%/+10.8%。2022 年伴随海外疫情缓解,公司双线展稳步放量, 2022Q2、Q3 连续两个季度扭亏,基本面拐点确立。

疫情前利润率稳步提升,费用投入前置,关注后续业绩释放。公司持 续深耕境外自办展市场、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疫情前毛利率、净利率趋 势上行,2019 年分别实现 46.3%、15.5%。疫情后,公司发力数字化建设+ 人员拓展,费用率显著提升,伴随公司人员储备完成,产品研发周期进入 尾声,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及研发费用率有所回落,2022Q1-Q3 三项 费用率分别为 42.0%/17.2%/7.7%,我们认为后续业绩增长有望摊薄费用率, 优化公司盈利能力。

前瞻指标维持高位,戴维斯双击进行时。公司一般在开展前 6-9 个月 开始销售展位,并形成资产负债表中的合同负债,因此 2022Q3 合同负债 是次年参展商出展意愿的重要前瞻指标。公司 2022 年三季度末合同负债 1.5 亿元,相较于年初增长 107.2%,环比增长 49.7%,增幅显著高于国内 办展的其他会展企业。我们认为,当前预付款高增幅主要受益于海外疫情 缓解、下游需求回升的背景下,公司双线展产品放量。后续伴随国内疫情 防控政策优化,商务出入境放开,或将强化会展行业整体业绩高增长逻辑,抬升估值中枢,Alpha+Beta 叠加下迎来“戴维斯双击”的投资机会。

1.4.公司治理:深厚行业积累,助力长远发展

公司实际控制人是潘建军、方欢胜和姚宗宪先生,三人为一致行动人, 截至 2022Q3 合计控制公司 57.25%股份。董事长潘建军先生曾任阿联酋中 国商品交易中心驻华首席代表,上海国际广告展览公司董事长,现兼任中 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兼统计工作委员会主任,上海进出口商会副会长 等职位,连续十年编著《年度中国展览业数据统计报告》,在会展经济领 域具有深厚影响力。潘建军和姚宗宪先生也在会展领域深耕多年,拥有丰 富的行业经验和资源,为米奥的发展保驾护航。

2.会展行业:长坡厚雪的优质赛道

2.1.市场概览:亚太会展行业方兴未艾,中国会展市场空间广阔

据《中国展览经济发展报告 2018》,2018 年全球会展市场规模约 355 亿美元,2013-2018 年 CAGR 为 5.2%,其中亚太、中东及非洲等新兴市场 规模增速较快,展馆建设持续扩容。欧洲、北美会展市场发展较为成熟, 展馆容量趋稳,市场规模增速低于亚太、中东及非洲等地区。我国拥有最大的会展面积以及会展数量,我国会展市场相较国外市场 规模更大。2022 年我国会展场地面积合计 1021.67 万平米,会展场地数量213 个,包括 20 个大型场馆,132 个中型场馆,61 个小型场馆,占全球可 用会展场地面积的 25.2%,占亚洲的可用会展场地面积的 78.6%。

我国拥有多个超大面积单馆,在全球会展场馆面积中排名领先。其中 上海青浦区的国家会展中心,占地面积 404400 平方米排名第一。深圳国 际会展中心面积 400000 平方米,另有广州国际会展中心、昆明滇池国际 会展中心、青岛世界博览城等多个规模超过 20 万平方米的展馆。国内展览以国内企业为主导,国内会展企业享有全球最大的办展空间。 疫情影响下,国外公司在中国办展的总数微幅下降。2021 年,全国 16 家 国际展览企业在国内共举办了 126 场展览,占全国展览项目总数的 3.5%, 占全国展览总面积的 10.99%。我国国内办展规模前十企业中,国际会展企 业 5 家,其数量占比/规模占比分别为 50%/46.34%,显著高于行业整体数 据。说明我国本土企业办展规模较小,国内会展行业的规模化发展潜力较 大,待行业龙头企业进行资源整合、规模拓展后,国内龙头会展品牌有望 诞生。

2.2.赛道分析:优质赛道,壁垒高、粘性强、格局好

会展产业链主要由三个环节构成:1)上游场馆租赁方及配套服务机 构:场馆租赁方在产业链中属于稀缺资源,拥有较强的议价权,各会展企 业通常会力求与其签署长期合作协议,保障展会稳定性。会展配套服务包 括展位搭建、展具租赁、票务、酒店、物流等,由于产品同质化,行业竞 争激烈,议价能力较弱。2)中游会展经营企业:会展活动的发起者、主 办者,工作涵盖了会展活动的策划与发起、宣传推广、招商、政府产业协 调等。3)下游参展企业和参展观众:展会精准定位目标市场的下游买家, 且参展观众事先具有购买需求,成交效率较高,因此下游行业对优质展会 存在一定的需求刚性。据 UFI 在 2016-2017 年对全球 13000 多家参展企业 的调研数据显示,39%/44%/34%/43%的企业认为展会是其维护客户网络/ 购买或销售产品/跟踪行业动态/挖掘创新趋势最重要的渠道。在此基础上, 展会公司定价权凸显,头部会展品牌可以通过提价缓解上游行业成本提升 的压力。

会展行业具备强网络效应和高客户粘性,行业门槛较高,头部品牌壁 垒深厚。 1)网络效应强。展会的目的在于聚合买卖双方,提高撮合成交效率。 头部品牌能够更好地整合当地上下游资源(包括展馆、参展商和参展观众、 交通/食宿/物流等众多服务机构),帮助参展商触达更多优质买家(反之亦 然),提高交易成交效率,从而形成网络效应,筑高龙头公司竞争壁垒, 实现强者愈强。据 UFI 在 2020 年的调研数据显示,62%/80%的参展企业 认为参展人数/参展商质量对其是否参展的决策有较大影响。UFI 还发现展 会品牌忠诚度会随着展会规模的增加而增加。

2)客户粘性高。展会质量直接影响出展销售效率和当季销售 KPI,在 网络效应的作用下,头部企业构筑了强商业壁垒的品牌护城河,拥有较高 的用户粘性,新进入者难以通过价格战等方式将原有客户从现有的展会项 目处争取过去。UFI调研数据显示,超6成的参展企业具有较高的复购意 愿,在针对企业是否参展的决策因素调查中,复购的影响力远超展位价格。

从竞争格局来看,一方面,由于会展行业存在一定的区域经济属性, 整体较为分散。据 AMR 数据,2019 年全球会展市场前十大参与者占据20%的市场份额,且均为海外龙头,英富曼、励展、法兰克福位列市场份额前 三。另一方面,受益于会展行业的强网络效应和高客户粘性,细分市场相 对集中。单个地区细分主题展会通常由1-2个会展品牌主导,以中国会展 市场为例,2019 年太阳能光伏、轮胎等二类行业TOP3项目展览面积占比 可达 80%以上。

2.3.公司发展:国际会展龙头通过并购方式实现规模扩张

回顾国际会展龙头公司的发展历程,其均有通过不断并购的方式拓展 市场,提高市场份额的情况。全球的头部会展公司包括励讯集团(RELX Group)、博闻(UBM)、塔苏斯(Tarsus)、英富曼(Informa)、翡翠展览 (EEX)、艾盛集团(Ascential Plc)、ITE 等。 英富曼通过收购方式快速发展,博闻、塔苏斯均在 2018 年被英富曼 收购,励讯集团也通过收购方式不断扩充会展业务范围。艾盛集团在 2020-2021 年完成了 8 次收购,包括一面数据、多准数据和 4kmiles 等。 ITE 在 2018 年收购了 Ascential Events Limited。以下主要按照时间顺序梳 理英富曼、励讯的并购历史。

英富曼是全球最大的会展服务商之一,公司通过并购扩张方式实现会 展行业份额的提升。 英富曼先后收购了 Datamonitor、MMPI、上海百文、 英国维珍、Hanley Wood、YPI 以及博闻集团等多个企业,以快速拓展展览 业务中的各领域。目前,英富曼的展会业务遍及全球共计 40 多个国家和 地区,500 多个全球展会和品牌,涉及制药、食品、医疗技术和基础设施 等十余个垂直细分行业。

公司迅速并购以拓宽行业面,为未来发展蓄能。2005 年,英富曼会展 集团以 17.68 亿英镑的现金支付和 3.11 亿英镑的费用净额进行配股,收购 了 IIR Holdings。英富曼从 2007 年收购信息和研究集团 Datamonitor 开始, 通过不断并购扩张实现多领域覆盖,为进入会展行业奠定基础。公司先后 收购了加拿大流行文化展会 Hobby Star Marketing 和中国美容化妆品业展 览会上海百文等企业,实现垂直市场多领域覆盖。 重点并购强竞争力的会展企业,发力跑马圈地式扩张。2015 年英富曼 收购美国医疗器械专业展览会 FIME,2016 年公司先后收购展会和专业信 息服务集团 Penton 以及中国第三大美容博览会成都美博会,其中 Penton 是美国领先的展会和专业信息服务集团,拥有 30 个展会和 20 个垂直行业 的数据品牌。收购 Penton 为公司大幅扩容了展览会品牌,实现各会展领域 全覆盖,加深了专业服务纵深。

2018 年收购巨头公司博闻,行业格局重塑。博闻拥有逾 400 个展览品 牌和近 300 个会议品牌,公司于 2018 年对其进行收购。此举可使得公司 在提升市占率的同时,向细分领域专业化方向发展。收购博闻以后,英富 曼 2018、2019 年会展业务营收 YoY 分别同增 59.9%、45.3%,超越励展成 为会展行业全球第一。疫后并购进程再起,重磅并购事项频出。2022 年 7 月,英富曼以 3.89 亿美元收购了 B2B 数字内容平台 Industry Dive。其为 B2B 领域专业数字内 容的领先企业,公司可通过收购整合线下展会、线上视频以及专业研究等 资源,在前瞻布局线上内容方面更进一步。2023 年,公司收购国际 B2B 集团 Tarsus。其运营 160 多个主要的国际直播和点播 B2B 活动品牌,是世 界领先的专业 B2B 活动组织者,此次收购有利于公司继续向亚洲、中东和 美洲市场渗透。

励展博览集团为励讯集团旗下会展公司,是全球头部的展览及会议主 办机构,拥有 40 年的发展历史,在全球 30 多个国家举办 500 多个展会项 目,覆盖 43 个行业部门 。在大中华区,励展博览集团每年主办约 70 场展 会,展位总面积超过 200 万平方米,吸引来自中国和全球的 3 万余家展商和上百万名观众参与。励展博览集团不仅提供面对面的商务交流平台,还 利用数据和数字工具为客户提供市场洞察、产品寻源和交易完成等服务。

在其发展历程中,励展博览集团通过多次收购,不断扩大其业务范围 和市场影响力。自 2014 年起,励展博览集团先后多次在全球收购多家企 业,涵盖了工业、建筑、医疗、旅游、电子制造、家居装饰、礼品文具、 智能交通、数据分析等多个领域。通过收购,励展博览集团不仅扩大了自 身规模和影响力,也为其客户提供了更多样化、更高质量、更有价值的贸 易平台和服务。2014 年,励展博览集团收购了墨西哥的展会主办商 Fidalex,从而进 入了拉美市场,并在墨西哥城、瓜达拉哈拉、蒙特雷等地运营 20 个展会 品牌,涉及工业、建筑、医疗、旅游等领域。2016 年,励展博览集团收购了韩国的四个重要贸易展,包括电子制造 关连展(EMK)和家居装饰艺术展(HTD),增强了其在亚洲市场的竞争 力,并为其全球的电子制造和家居装饰展会组合增添了新的元素。

2019 年,励展博览集团收购了英国老牌的工业展览公司 Mack Brooks, 拓宽了其在包装、塑料、印刷等行业的版图,并继承了 Mack Brooks 在全 球 14 个国家 30 多个知名品牌的优质资源。同年,励展博览集团还收购了 印度最大的礼品文具类展会 India Big7,开拓了印度这一充满潜力的新兴 市场,并将其纳入其全球 500 多个展会蓝图中。 2020 年,励展博览集团收购了美国智能交通协会(ITS America)旗下 的两个智能交通类项目——北美世界智能交通大会和年度会议,通过结合 会议和出行,为其安全、交通、生活方式等领域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机遇。 2022 年,励展博览集团收购了英国最大的企业数据及分析类项目 BigData London(伦敦),进军新增长领域,并为企业提供最前沿的数据技 术和解决方案。

米奥与行业龙头企业经营范围同为世界各国会展,但其一,公司会展 业务的营收体量较小,疫情前 2019 年励展、英富曼会展营收分别为 19.7、 16.6 亿美元,公司仅营收 4 亿余元人民币;其二,公司的并购进度相较另 两家处于较为初期阶段,未来享有较大的行业整合空间。其三,公司在覆 盖国家、覆盖行业等方面均有提升完善空间。因此公司可对标海外会展龙 头企业,通过不断并购方式提升自身的行业覆盖面与全球区位优势,赢得 未来进一步的发展空间,以此提升营收规模。

2.4.米奥特色:卡位中国境外展,与海外龙头错位竞争

疫情前,中国境外自办展数量稳中有升。据《2021 年中国展览数据统 计报告》,2019 年中国境外自办展数量达 137 场,展览面积达 67.9 万平方 米,2014-2019 年展览面积 CAGR 为 20.4%。①从展会主题来看,自办展 主题以房产家居、纺织服饰、工业机械为主,2019 年三者展馆面积之和占 专业展总展馆面积的 90%;②从展会举办地来看,2018 年中国境外自办展 目的地集中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砖国家”等新兴市场,与海外 龙头(展览地主要集中在北美、欧洲等成熟市场)形成一定的差异化竞争。

公司在国外展上具有较大优势。公司拥有自主产权、自主品牌、独立 运营的互联网展览平台,可以为参展企业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数字营销 方案。公司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开拓了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 打造了多个覆盖全球的专业展会,涵盖了建材、家居、消费品等多个领域, 为参展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公司具有丰富的境外会展经验和资 源,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机构、行业协会、媒体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 关系,能够为参展商提供优质的服务和支持。

在境外展规模方面,公司相较其他组展机构具有绝对优势。疫情前看, 2019 年在境外办展数量中,公司独立办展 23 场,占总体办展数量的 29.11%。虽然疫情以后中国主办的境外展览规模下降较快,但公司仍有多 场高规格、大面积的展览出海。在 2021 年中国出境自主办展中,公司办 展总面积 1.02 万平方米,办展总面占比 43%,公司在墨西哥、阿联酋、波 兰等国举办的中国贸易博览会中展览面积均较大。2022 年,米奥兰特以创 新的双线展新模式举办了 14 场展会,覆盖了阿联酋、波兰、墨西哥等外 贸热门市场,以及包含印尼、越南、日本等国家的 RCEP 市场。共有超 2800+企业参与,对接全球 8 万多位精准买家,意向成交金额高达 8.1 亿人 民币。

依托管理层对“中国制造”“走出去”需求的敏锐洞察,公司前瞻性 布局“一带一路”、“金砖五国”市场,在中国境外展市场份额逐年提升且 保持绝对领先。我们认为,海外龙头在北美、欧洲等成熟市场的领先市场 份额难以低成本的拓展至“一带一路”等新兴市场,米奥有望凭借在新兴 市场的先发优势与海外龙头错位竞争。公司 2023 年筹备展会较多,在纺织服装、消费电子、工业机械、建 材五金、汽车摩托车零配件、家居礼品、家用电器、美容美发等多个方向 多国计划布展。其中今年 AFF 展位快速售罄,再一次证明市场对其看好程 度,预计今年 AFF 展仍将成为行业聚焦重点。

3.核心竞争力:运营、资源、品牌共筑优势壁垒

基于前文对会展赛道属性的分析,我们认为会展行业进入门槛较高, 领先同业的拓展布局使得公司在运营端、资源端构筑起强大的先发优势, 叠加品牌效应带来的较高溢价,或将保障公司长期盈利能力。

3.1.运营层:业务流程标准化、可复制构筑核心竞争壁垒

可复制流程+精细化分工,打造行业运营标杆,助力业务规模扩张。 公司是国内境外展市场的先行者,基于 10 余年办展经验,打造了“会展 策划发起-会展项目实施-展中运营-展后服务”的标准化展会流程,实现业 务框架可复制。在此基础上,公司实行以业务为导向,平台式的组织管理 架构,形成从组委会、市场部、营销中心、对外合作部到服务中心的办展 流水线。

公司 UFI 认证展会数量持续领跑行业,展现公司高超运营能力。UFI (全球展览业协会)是世界展览业最重要的国际性组织,其可对国际性展 会进行认证。UFI 对申请加入的展览会的规模、办展历史、国外参展商比 例、国外观众的比例等都有较严格的要求。国内 UFI 认证情况较分散,北 京振威、山东新丞华、英富曼上海等公司的境内 UFI 展览数为 7/7/5 个, 但在国内 UFI 展览中占比均较小。公司重点开拓国外市场,在国外展会 UFI 认证规模上有绝对优势。在中国境外自办展览方面,2021 年共有 14 个展览通过了 UFI 认证,其中公司主办的展览占 10 个,另有 3 个由浙江 远大主办、1 个由广东潮域主办。公司凭借中国贸易博览会项目,牢牢在 境外自办展侧占据优势。

我们认为,一方面,相较于国内多数会展企业广泛采用的项目制,平 台式组织架构能够促进跨展会项目的业务协同、资源共享和能力复用,降 低对于项目经理个人的依赖,确保客户参展体验,2017-2021 年公司旗下 获得 UFI (国际展览联盟)认证的展会数量领跑行业,展会运营能力持续 验证。另一方面,基于可复制的业务流程和精细化的业务分工,公司展会 业务有望实现快速规模化扩张,抢占更多市场份额。

3.2.资源层:领先同业的拓展布局构筑资源端先发优势

产业链资源丰富,线上线下双向赋能。会展品牌在产业链上下游的口 碑积累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一旦形成网络效应,就具有较强的客户粘性, 因此易形成资源储备的先发优势。公司较早切入境外自办展市场,积累了 大量优质客户资源,拥有超过 150 万条境内展商数据和 180 万条历届展会 观众数据,同时与当地展馆、政府机构和行业协会均建立了紧密的联系。 此外,公司已经建立起线上线下双向赋能的客户网络,截至 2022 年,数 字展览平台拥有 14 亿+海关提单买家数据,30 万+年度预注册买家数据。 我们认为,数字化客户网络的建立一方面助力参展商在传统展会的基础上 多渠道触达更多买家,实现有效贸易撮合;另一方面帮助公司在疫情期间 与客户维持稳定的联系,避免由于线下展会停滞造成的客户流失,伴随商 务出入境逐步放开,公司有望迅速承接市场需求,实现业绩的快速修复。

3.3.品牌层:品牌建设成效显著,保障长期盈利能力

品牌效应日益凸显,带来较高溢价水平。公司成功打造两大展会品牌 Homelife(品牌家居行业)和 Machinex(工业机械行业),得益于多年积 累的品牌影响力,公司自办展业务拥有较高的溢价水平。横向对比来看, 2016-2019 年公司毛利率在 40%-46%,位于同行可比公司中较高水平, 2021 年公司顺应新冠疫情推出“网展贸 Meta”,盈利水平进一步优化。纵 向对比来看,持续验证的展会运营能力和较高的品牌壁垒使公司自办展业 务脱离价格战的泥淖,2016-2019 年展位价格趋势上行的同时展位销售面 积也稳步增长。

4.成长驱动力:短期需求快速回补,中长期多因素驱动业绩持续增长

4.1.短期:疫情扰动减弱,政策放开驱动需求快速回补

我国会展行业受疫情影响短暂受损。2014-2019 年,会展行业呈现稳 步增长态势,展览面积、办展机构和展览数量均有所提升,其中 2016 年 和 2017 年最高。2020 年,由于新冠疫情的爆发,会展行业遭受较大影响, 展览面积、办展机构和展览数量都有一定降幅,仅为 2019 年的 2.47%、 6.90%、1.46%。2021 年,国内会展行业有所复苏,但仍未及疫情前水平。

Informa 业绩快速修复,行业韧性显现。Informa 作为全球最大的会展 龙头,业务集中在北美地区,其展览业务收入情况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会 展行业随疫情政策调整的修复节奏。2021 年3月至今,伴随美国疫情防控 政策全面放松,Informa 公司展览业务业绩自 2021 年下半年起出现明显反 弹,2H21/1H22 展览业务收入分别为 36.9/35.4 亿元,YoY+74%/+110%, 经调整营业利润分别为 9.6/6.4 亿元,YoY+381.9%/+267.6%,实现业绩的 快速修复。据 AMR Globex 预测,2024 年全球会展市场规模将恢复至 2019 年的 97%左右。

公司逆势布局抢占先机,同时具备β和α的投资价值。①从行业出发, 此前中国企业由于出境方面的行动限制,与海外客户、市场的交流活动较少,我们预计伴随国内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优化,积压的参展需求爆发力 更强,会展行业整体景气度回升,以米奥为代表的头部企业或将复制海外 会展龙头的快速修复势头。②从公司自身出发,疫情期间,公司把握行业 底部机会扩充团队规模,同时加大研发投入拓展数字化业务。截至 2021 年底,公司共获得授权软著 38 项、授权专利 4 项,数字化创新服务模式 “网展贸”入选 2020 年国务院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 销售团队从 250 多人增加至 350 多人。我们认为,目前公司前置费用投入 结束,有望依托领先的数字化能力、充足的人员储备在行业恢复期快速增 长,提升市场份额。

4.2.长期:政策支持、制造出海、市场拓展共振,打开中长期成长天花板

4.2.1.政策支持,引导行业快速发展

政策驱动市场需求,境外自办展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展会是获取外 贸订单的重要手段,商务部、国务院、发改委等部门近期出台一系列稳外 贸政策,注重支持中国境外展市场的发展。从政策落实来看,各地方政府 纷纷加大对赴海外参展的企业的补贴,积极响应国家“各地要用好外经贸 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中小微企业参加境外展会”的指导。我们认为政策的 出台一方面有利于释放国内企业出海参展的需求,另一方面促使会展龙头 加快数字化建设、扩大海外办展规模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在此基础上,以 米奥为代表的研发实力领先、先发优势突出、品牌壁垒深厚的会展龙头有 望加速脱颖而出。

4.2.2.制造出海,供给侧优势支撑境外展会需求

疫情后中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有所提升。疫情后中国内 地绝大部分细分行业出口份额提升,主要替代欧盟、美国等部分市场。我 们认为背后的原因在于后疫情时代供应链自主性和成本是参与全球竞争的 关键因素:1)从供应链自主性考虑,疫情冲击下全球产业链面临较大不 确定性,相较于发达国家以效率为主导的全球化供应链,中国国内供应链 完备,拥有较强的自主性和可控性。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分类标准, 中国是唯一拥有全部大、中、小工业门类的国家,对海外供应链的依赖度 较低,以德国为例,中国各行业的供应链自主性(国内中间投入占整体中间投入的比重)都更高。2)从成本因素考虑,虽然近年来中国低劳动力 成本的比较优势相对于某些新兴市场经济体已经有所消退,但是相对于发 达国家仍尤为明显。

我们认为由于国内成熟产业链带来安全和成本的优势,1)虽然短期 内外需有所承压,但中国制造的全球竞争力,尤其是相对于欧洲、美国的 竞争力有所提升,有望对冲外需下行的压力,稳定出口增速,支撑境外展 会需求;2)2023年公司存量展会品牌(Homelife 及 Machinex)新拓美国、 德国两大市场,有望凭借中国制造的出口竞争力攫取成熟会展市场份额。

4.2.3.市场拓展,并购驱动品类、区域扩张

并购加速品类拓展和区域布局,夯实中长期成长潜力。由于会展行业 具有较高的品牌壁垒,内生孵化自有 IP 切入新的行业或地区需要较长的培 育周期,由于培育期内客户尚未稳定,新的自有 IP 可能存在招展不达预期,无法收回成本或收益相对较低的情况,进而拖累公司毛利率水平及经营业 绩 。公司通过外延并购中纺、华富等细分龙头,依托其长期积累的品牌影 响力及展商/观众资源,进一步丰富展会覆盖品类,加码 RCEP 境外展市场, 同时开始布局国内展览市场,打开公司中长期成长空间。

公司于 2022 年 3 月收购中纺广告 60%股权,中纺旗下 AFF 展会是日 本规模最大的纺织服装 OEM/ODM 展会,自 2003 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 过 35 届,展会撮合成交的订单占日本纺织服装进口额的 15%以上,展商 展位的预订欢迎度最高。AFF 展会在业内拥有良好的口碑:1)展会复购 率较高,72%的参展商为连续参展商;2)展商资源优质,5 年以上外贸经 验的参展商占比达 80%以上;3)客户质量优,成交效率高:每家参展企 业意向客户超 50 家,新客户比例超 60%,成交比例约 90%。我们认为公 司并购整合中纺 AFF 展会后,公司原有的多元市场布局与 AFF 展会较强 的品牌影响力和优质展商资源相互赋能,助力公司快速切入纺织服装专业 展市场,并在此基础上拓展新的国家和地区。2023 年 AFF 展会已布局印 尼、墨西哥、越南等地区,预计能为公司带来可观的收入增量。

公司于 2021 年 8 月收购深圳华富 51%股权,集团旗下拥有知名专业 展览 CEET 创教展,展会覆盖深圳、四川等六个省市,年度展览面积超 10 万平方米,参展观众超过 20 万人次。疫情前国内会展市场由政府机构和 英富曼等海外知名展览公司主导,新冠疫情使得国内展会的举办近乎停滞, 业内对于内展市场的悲观预期为公司创造了并购的发展契机。从中长期角 度看,我们认为公司有望借助此次并购在内展市场迅速建立影响力,为未 来公司拓展国内展会奠定坚实基础。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本文地址: https://www.tanjiaoyicn.com/n/1816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部分来源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或其他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联系我们

    9384018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baban38@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