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超对接发展前景如何(农超对接的好处和不足)

最近有很多网友都在问农超对接发展前景如何这个问题。还有网友关心农超对接的好处和不足。对此,碳百科收集了相关的教程,希望能帮助到你。

摘要:在目前农产品流通模式变革、农超对接等新型流通模式兴起的背景下, 结合对物美、家乐福以及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研, 详细分析了现有农产品流通模式存在的问题, 提出农超对接发展的优势与关键环节, 指出应重视发展生产组织、理顺流通中的利益分配、挖掘农超对接的商业价值以及加快信息平台建设。未来发展趋势应以全国统一的信息平台为支撑, 农产品流通渠道将逐渐趋于纵向扁平化, 流通环节的减少是必然趋势, “农超对接”将会成为与农产品批发市场流通并行的一种新型模式。

1 农产品流通研究的意义

从农产品流通的宏观层面来看, 随着农业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 农业生产与流通的矛盾日益突出, 农产品信息流与物流传递的不匹配以及信息技术、检测技术等先进技术应用的滞后, 使得信息孤岛、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问题十分突出。在农产品流通微观层面, 农产品供应链核心企业普遍遇到农产品流通环节多、成本高、损耗大, 生产环节难以控制、产品质量难以追溯等难题。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 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步演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农产品供应链竞争力的提高对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的中共中央“一号文件”都把农产品流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加大力度支持重点产区和集散地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等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大型粮食物流节点、农产品冷链系统和生鲜农产品配送中心建设。

农产品流通研究对推进产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及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都是十分必要的, 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也因此受到许多国内外学者的关注。Ziggers和Trienekens认为企业在农产品流通中的竞争力取决于发展长期合作关系的能力, 更高的资产专用性以及出入壁垒会提高农产品供应链的稳定性, 而质量保证体系则是赢得竞争优势的一个促进因素[1]。Manthou, Matopoulos和Vlachopoulou通过调查希腊罐头制造业, 发现农业企业对电子商务的应用很有限, 仅将互联网当作一种通讯工具, 对于网络技术在农产品流通领域的广泛应用, 政府的推动和支持是必要的[2]。也有部分学者对中国的农产品流通进行了分析。赵洁、冯华提出了两类供应链管理下的中国农产品流通模式, 即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农产品流通模式以及以超市为核心的农产品流通模式[3]。

针对农产品流通现状, 围绕解决高效流通模式、关键服务技术和服务机制等问题, 国家“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提出要发展农产品协议流通模式, 加快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所谓协议流通是指农产品供应链中各利益相关主体以某种协议的形式明确各自分工, 统一协调上下游的供应商和客户, 运用生产风险、流通风险分担和利益分配机制, 解决农产品交易信息不对称和流通成本高等问题, 形成供应链整体长期交易关系, 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农产品无序的传统流通模式向有序的协议流通模式转变是农产品流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果蔬类农产品供应链的角度, 提出基于供应链的果蔬类农产品协议流通的四种典型模式:连锁集团主导型、批发市场服务拓展型、中间企业供应链组织型和零售企业定点型。目前的农超对接模式就是协议流通中连锁集团主导型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

2 现有农产品流通模式存在的问题

中国现有农产品流通模式是随着农产品流通和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但同时也有一些与农产品流通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下面分别从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的角度分析现有农产品流通模式存在的问题。

图1 现有农产品流通模式 (以果蔬为例)

2.1 物流分析

流通环节过多是农产品物流的主要问题。以果蔬为例 (图1) , 从农户到消费者中间最少要经过4道环节, 为不失一般性, 还有一些环节图中并未显示, 如由销地批发市场到小型果蔬便利店中间还可能出现一道批发环节。由流通环节过多所引起的问题如下:

2.1.1 终端采购成本较高

环节过多的直接结果就是层层加价, 导致终端采购成本较高。据测算果蔬流通中每增加一道环节, 约加价5%。2006年, 中国农副加工行业、农产品批发行业以及食品等零售行业的农产品物流费用率分别为13.12%、7.44%和14.1%, 其中农副加工行业与食品等零售行业的农产品物流费用率较高 (表1) 。

2.1.2 农产品损耗增大

一般情况下, 每经过一道环节就需要进行相应的装卸、搬运及配送等物流作业, 每一次作业都会导致损耗的发生, 那么由物流环节过多所导致的损耗也就不可避免地增大。

表1 农产品物流费用率

2.1.3 农产品质量安全无法保证

农产品在经历多次转手之后, 一旦在消费终端出现问题, 将很难找到生产源头, 农产品质量追溯将很难实施, 质量安全无法保证。

2.2 信息流分析

现有流通模式信息流方面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供给信息与需求信息分别为单向传递;二是信息传递的纵向环节多, 横向联系少。该问题会产生以下结果:

2.2.1 信息滞后与失真

供给信息和需求信息为单向传递会导致信息滞后和信息失真, 不可避免地产生牛鞭效应, 将市场风险放大。如信息流从消费终端向生产端传递时, 由于无法有效地实现信息共享, 使得信息扭曲, 导致需求信息随传递次数的增多而逐渐放大。近几年, 中国农产品价格出现大幅波动, 流通环节的信息滞后与失真是重要原因之一。

2.2.2 易产生信息孤岛现象

信息传递的纵向环节多、横向联系少将导致信息孤岛的产生。如:经过升级改造, 目前农产品批发市场多数具备信息收集和发布功能, 但仅限于服务本批发市场, 批发市场信息系统的标准与接口各不相同, 导致信息很难共享。由于没有统一的公共信息平台, 想查询到合适的供给对象, 理论上需要对所有批发市场的信息平台进行信息搜集。这将大大提高信息搜寻成本与交易费用。

2.3 资金流分析

传统流通模式资金流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资金结算手段落后, 资金结算方式不利于供应链上游企业, 金融服务不配套。

2.3.1 资金结算手段落后问题普遍存在

目前生产与消费两端均是以现金结算为主, 很少使用电子结算。在流通中间环节, 尽管政府鼓励电子结算, 并在批发市场建设电子结算中心, 但电子结算的使用率仍然偏低, 很多批发市场仍然以现金结算为主。即使一些拥有现代化信息系统与结算系统的大型连锁超市, 在产地有时也不得不采用现金结算。如:北京物美集团的直采人员, 带着大量现金到田间地头收购农产品, 与农民直接进行现金交易。

2.3.2 资金结算方式不利于供应链上游企业

连锁超市普遍采用30~60天账期, 导致农产品供应商资金周转速度下降, 盈利能力降低。超市从农民合作社手里拿走货物后要过一段时间才能支付货款, 这已经成为影响“农超对接”发展的一个主要障碍因素。

2.3.3 农产品流通领域的金融服务欠缺

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仍缺乏资金支持, 小额信贷与微型金融服务还不普遍, 如某些地区仓储设施建设需要资金, 流通企业存在资金不足等困难, 尚无通畅的渠道来提供金融贷款服务。

3 农超对接流通模式前景

3.1 农超对接的优势与前景

农超对接始自2008年的迅猛发展, 已逐步走出一条崭新的农产品流通的发展路径。农超对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通过市场拉动和连锁零售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使当地种植业有了稳定的出路, 解决了政府引导农民进行优质放心农产品种植的市场销售瓶颈;二是在与连锁超市集团的合作中, 逐渐打造当地特色农产品产地在大城市市民中的优质形象, 利用农超对接平台打造地域农产品品牌;三是激发了优质生产资料、物流运输业从业者的就业积极性,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四是带动了当地农业合作社和其他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正规化、规范化建设, 提高了农产品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保障水平。

目前农超对接发展较快的连锁集团有物美、家乐福、沃尔玛等。家乐福与物美的农超对接模式并不一致。家乐福采取的是在全国范围内筛选合作社, 找到优秀的合作社与之合作, 但这种方式的搜寻成本较高, 供给的持续性较差。物美超市则采取两种对接模式, 一是与山东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对接是通过中间组织———山东供销合作总社进行的, 这种模式能很快组织起一批符合超市要求的专业合作社, 能保证持续、高质量的供给。二是对规模农户与合作社通过直采员或经纪人进行直采。物美的合作模式已取得初步成功:一是在山东蔬菜商品的销售中获得销售量和销售额的增长;二是由于果蔬商品从采收到进店不超过24小时, 避免了过去依赖供应商拿货环节过多导致的多重延误和商品损耗, 更保证了北京超市蔬果销售形象的明显提升;三是直接采购果蔬进京, 采购物流成本会逐渐下降, 中间环节费用下降, 有更大的空间让利给城市终端消费者;四是改善了与现有供应商之间的零供关系, 使他们去专心经营其擅长的品项, 发展其更熟悉和强势的农产品基地, 而不是勉为其难地满足超市一味降价的压力。

3.2 发展农超对接的关键环节

3.2.1 农超对接中的组织对接

农超对接的双方不可能是规模化的超市与小规模分散的种植户, 大型连锁超市对接的对象是有一定要求的, 如规模、组织化程度等要求。一方面分散的农户的农产品数量少、无法形成超市要求的规模;二是农户无法开具正规发票, 很难直接与超市对接;三是分散的农户加大了连锁超市的搜寻成本, 导致连锁超市很难找到足够的产品质量、数量都合适的卖家。

产地组织一方面可以由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生产组织单位, 另一方面产地经纪人也担当了重要的角色, 将地域接近且符合条件的农户组织起来共同为超市供货, 达到了规模化生产的效果。我们在调研中还发现, 一些地方虽然没有合作社进行组织, 但由于产品品种规划较好, 同一区域种植的品种相同或相近, 这些农户就可以通过经纪人组织起来达到超市对供货规模的要求进而与超市进行对接。

3.2.2 农超对接中的利益分配

在农超对接中, 农民增收、超市获利、消费者得实惠, 三方受益是农超对接的优势所在。然而, 合作中的信息与地位并不对称, 相对于合作社等生产者来说, 超市具备雄厚的实力;另一方面, 超市直接面对市场, 掌握信息充分。因此在农超对接的合作中连锁超市发挥主导作用。如果超市能维持市场公平交易的规则, 那么合作的持续性将有保证;如果合作社在合作中受损严重, 那么合作很难继续下去。因此, 超市在农超对接中将必然处于主导地位, 其利益分配策略与发展战略将决定合作的持续与否。

3.2.3 农超对接的商业价值

连锁超市不仅是一个销售渠道, 还是一个具备商业价值的平台。区域农产品能在全国知名的大型连锁超市中销售, 本身就是一种品牌宣传和示范效应, 而且超市还有很多可利用的商业机会, 比如, 物美超市免费为农超对接生产者提供的宣传展板、POP等宣传物。农民专业合作社不应仅仅满足于找到一条直接的销售渠道, 将农产品销售出去, 而应利用这一高品质的终端平台, 推广自己的农产品品牌, 将商业价值最大化。在这一过程中, 应首先对品牌做好差异化定位, 提炼品牌核心理念, 并在这一流通变革的形势中充分利用政府和媒体资源宣传和推广品牌, 并最终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品牌的形象和位置。因此, 可见农超对接不仅是一种便捷的销售渠道更是一种具备商业价值的推广平台。

3.2.4 农超对接的信息平台建设

农超对接如何从个别超市的分散行为向全国范围推广, 这将有赖于全国农产品流通信息平台的建设。目前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中的农产品协议流通平台建设正在进行相关尝试, 这一平台的建设将整合全国范围内的合作社、经纪人、规模种植户与超市对接的基本资料、交易记录及信用记录等信息, 其他超市及生产者可以通过这些信息来判断交易方的价值以及信用水平, 将大大减少对接双方的搜寻成本及交易费用。

3.3 农超对接发展趋势

目前, 连锁零售企业面临激烈竞争, 农产品是超市门店吸引消费者、增加人气的主要商品, 零售企业必然要求控制农产品的采购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以增强竞争力。从产地直接采购农产品就成为超市低价格采购高质量农产品的必然选择。在这一过程中分散经营的农户增加了零售企业的交易成本, 不利于“农超对接”的发展。但是随着农产品经纪人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产地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 超市的直接采购成本会不断下降, 农产品直采所占的比例也会越来越大。但是, 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导的流通模式在目前来看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还不能被完全替代。可以预见, 未来以全国统一的信息平台为支撑, 农产品流通渠道将逐渐趋于纵向扁平化, 流通环节的减少是必然趋势, “农超对接”将会成为与农产品批发市场流通并行的一种新型模式。

作者:张浩 安玉发

来源:农业展望2010年01期

本文地址: https://www.tanjiaoyicn.com/n/1433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部分来源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或其他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联系我们

    9384018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baban38@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