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教辅书算什么行业(出教辅书流程)

出教辅书算什么行业?最近有很多热心观众对这个问题充满疑问。还有一部分人关心出教辅书流程。对此,碳百科准备了相关的教程,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作者:朱末

树欲静而风不止,“双减令”落地后的首个开学季,看似波澜无惊,实则暗流涌动。

虽然各路教培机构接连熄火,但“鸡娃”之心并未因此而破灭。斗志昂扬的家长们将希望押到了教辅书上,恨不能将奥数、作文、英语练习册等全数买回家。

有东方新闻的记者为了宣传政策效果,特意挑周末前往上海书城,没想到冷清的场面非但没有出现,教辅专区反倒是人头攒动,热闹异常。店方提供的数据表示,仅近三天的教辅书销量,比去年同比增长13%。

作为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法宝,教辅行业日渐庞大的同时,也实现了日进斗金的“跨越式”发展。相关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在读约1.7亿中小学生,若按每人平均每年在教辅书上的花费为300元计算,得到的无疑是个天文数字。

如此钱景无限的“大蛋糕”,自然有前赴后继者争相分食。截至2020年9月,我国共有近万家教辅相关企业,其中安徽省以1749家排名第一,占全国总量的17.5%,广东、山东分列二、三名。

然而,不断膨胀的教辅市场下,事情的走向却开始渐渐变味。2010年,“安徽教辅书暴利”事件曝光,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书店、学校、出版商均有参与、共同分肥,引起轩然大波。

往下深挖,教辅书市场的灰色交易地带几乎无处不在,只要善于把握和操纵,便可扶摇直上,在某些乡镇,教辅经营甚至成了创收的“支柱产业”。

环环相扣的利益链,最终形成了一座密不透风的高墙。墙内,每一个参与者彼此心照不宣,沆瀣一气;墙外,消费终端的家长们趋之若鹜,掏空钱包。

私欲横流,乱象丛生,这种畸形的吸血产业链,早该斩断了。

01

靠抄袭拼凑编成书

捞钱无所不用其极

卖教辅到底有多赚钱?答案足以令人倒吸一口凉气。

来看直观数据。拿2015年新三板上市的世纪天鸿来说,其以“志鸿优化”为核心品推出了包括《优化设计》、《十年高考》在内的多本教辅书籍。

2020年的财报显示,世纪天鸿的当年的营业收入为3.57亿元,其中主营业务图书出版的收入占近9成,毛利率为26.81%,秒杀众多制造企业及热门互联网公司。

靠“教材全解”系列打出名堂的薛金星,则已迈向更宽广的致富路。

爱企查信息显示,在2001年注册成立北京金星书业文化发展之后,薛金星又在2006年成立金星国际教育集团并担任董事长,目前下设12家子公司,其个人名下的投资涉及酒业、传媒、通信技术等领域,身家之丰可想而知。

有业内人员测算,教辅书至少为整个出版业带来了60%的利润。而不为人知的另一个真相是,70%以上的教辅书都是由民营企业策划发行的,其中又有2/3的书出自非教育类出版社。简单来说,这些书全部是由书商一手操办的,里面多的是想不到的弯弯绕绕。

书商正式启动的开端,是从出版社购买发行书号。具体的付费标准有两种,其一是出版社按2.8~3折的超低折扣,从书商手中回购3000至5000册,再以6折出售,净赚一笔;其二,则由书商一次付给出版社数万元书号费,具体金额视出版社大小而定,大出版社要价为2万元以上,小出版社则在5000~10000元之间。

买到书号后,书商们就可以“大展拳脚”了,整个印制、发行、售卖的各项步骤皆在掌控之中。

正常情况下,出版一本教辅书要找优秀作者,除了稿酬、印刷费,还有会务等各项开支。为压缩成本,民营出版商们会找兼职的大学生来选题、做题和校对,内容多是抄袭拼凑而来,有的书前后章节调换下,就变成了修订版,为了赶时间,最快一周就得炮制出一本书来。

此前,上海市教委教研室曾花2万多元购买了1564本教辅书,专门组织了各学科的30多位专家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错漏百出,超标离本现象严重。

按照规定,书开印时,出版社的相关人员必须在印刷厂全程监印,但现实里,极少有出版社履行这一职责,导致的结果是,书商到底在印刷厂印什么,印了多少,根本无从查证。

利用漏洞,书商愈发肆无忌惮。即便新闻出版总署明令禁止,但多本书共用一个书号的现象仍比比皆是,书商们会隐蔽地把套书的总定价拆开,因为这样能省不少钱。

不但如此,书商还会在版权页上动手脚。首先是印数,把印数写得比实际低很多,从而逃掉大量应缴税款。

其次是CIP(图书在版编目数据),本应由中国版本图书馆数据中心统一发放的数据,被不法书商滥用,借此混入市场。

到这里,围绕教辅书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受益群体。以南京为例,大概有近30家民营公司“买书号”出版教辅书,一年所出的教辅书数量在80套左右,接近1000种书,其中有两家规模较大的公司,年营业额均在2亿左右。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攫取暴利的关键最终还要落到“流通”上,这才是真正的主战场。

02

书商学校暗通款曲

腐败事件屡见不鲜

圈内有匿名人士曾道破天机:“通常教辅书的批发价在30%左右,10元钱的书,其实成本只有3元,其余70%都是各个环节中的利润。”

书商做的教辅书,要想顺利打入学校,少不了各个“关节”的打点,因此滋生出的腐败现象屡见不鲜。

▲剥开统一选购的层级,多到足以媲美洋葱皮 图/出版商务周报

2010年,《经济参考报》的记者在安徽调查时发现,各个学校都在对教辅书进行“统一征订”,名义上遵循自愿原则,但据家长反映,老师会用教辅书布置作业,不买就无法完成作业,并没有商量的空间。

在深入走访中,记者了解到,有恃无恐的背后竟有行政力量的推动。起因在于,安徽省教育厅会定期向全省公布《安徽中小学学生作业目录》,各市、县(区)教育局必须在此目录范围内自主选用,目录外的教辅资料一律不得进校。

本是出于选择更优质教辅书的初衷,但在实际操作中,书商为了挤进目录,不得不加大公关,趁机利用职务之便敛财者大有人在。

记者算了笔账,按单个县100万人口算,中小学学生预计有15万人,若路子走通,按照学生人手一册教辅来算,书商一次就能赚上几百万。

暗箱操作下,书店也在轻而易举的享受着高额利润。按照对外公布的数据显示,2006 年、2007年、2008年连续三年,安徽省各级新华书店进校统一征订教辅图书的总金额分别是3.18亿元、5.10亿元、7.40亿元,平均每年递增2亿多元人民币。

▲图/中国江苏网

值得注意的是,其进校统一征订教辅图书的比例从2006年的48.6%上升到2008年的86.6%,也就是说,门市部零售图书的比例越来越小,进校统一征订的教辅比例越来越大。

这里面还涉及到另一层“内幕”。安徽省新华书店拿到50%的发行折扣之后,会分出大约25%左右的折扣利润给各地市、县区教育局及乡镇学校三级教育部门(地市约为5%,县区约为5%,乡镇学校约为15%)作为发行宣传费,在达到让各级部门帮助推广的同时,还能让彼此绑定为利益共同体。

事实上,早在2001年6月,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就禁止将一切形式的教辅材料编入《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此后,几乎每年都要联合其他部位下发一次相关禁令。

但在暴利驱动下,潜规则依然大行其道。2018年,河北邯郸市中小学下发通知,要求学生订购课外教辅材料若干,没有购买者就无法听讲,家长们有苦难言。

2020年9月,河南南阳西峡县被曝学生必须到指定书店购买教辅的情况,家长白天黑夜排起百米长队,当地教体局接到举报后紧急叫停,并成立调查组,对涉事的四所学校负责人给予了内警告处分。

无独有偶,今年3月,江西九江市的家长们纷纷接到交钱买教材的信息,即便知道学校的做法不合理,也只能照单全收。

▲图/上游新闻

欲盖弥彰的教辅书乱象,让原本干净的义务教育产业,面临被蚕食的巨大危机,全面整顿刻不容缓。

03

雷霆政策打击牟利

症结源头还在父母

从2012年秋学期开始,国家对中小学使用的主要教辅材料开始实行指导价管理,大部分教辅材料价格比目前市场价降低近40%~50%,杜绝价格虚高。

2015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牵头修订《中小学教辅材料管理办法》,要求省级教辅材料的评议公告结果必须报教育部备案,同时抄送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纠风办。

此外,近年来,各级教委也在通过行政手段对学校收费进行公示并强制实行一费制,坚决打击利用教辅牟利行为。

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书商们并不会坐以待毙。为了披上“合法化”外衣,书商会将编好的教辅,拿给学校的老师“斧正”,再将主编、副主编署以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名字,老师得名又得利,不仅可以于评职称、评优、涨工资中占得先机,更重要的是,这笔钱是正规的“稿费”,学校和老师自然乐见其成。

还有书商会打进学校周边的小书店,让老师拿着教辅书进课堂,有意无意让学生看见,考试测验卷也摘抄其中的题目,这种化整为零的销售方式虽不及人手一册的派发方式,但中间的利润也是相当可观的。

手段更高的,会动用身边的资源,联合举办具颇具含金量的比赛,比如“全国中小学生优秀征文”,按照学校的参赛人数保底获奖名额,相关老师可获得辅导奖、园丁奖,获奖作品由老师写上“点评”,再顺利成章地进行出版,一本《全国中(小)学生优秀作文选》就这样诞生了。

这种书的好处显而易见,获奖的老师和学生极其愿意推销,对于出版的书商来说,既不用支付稿费,也无须营销队伍,市场还具有可预测,无风险、高回报,简直是一举几得。

阳光照不到的地方,总有阴影无声蔓延。教辅书进校征订能够实现严厉管控,但市场行为却无法“一刀切”,学生和家长还是可以通过书店或网络自行购买教辅书,从结果看,各地销售仍然火爆。

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没有需求就没有供给。事实上,没有任何家长,愿意放弃可能对孩子成绩有帮助的机会,尤其是在以分数、学历、文凭等指标组成的人才评价体系环境下,关心则乱,明知有猫腻,却孤注一掷的家长们,既是受害者,也是助推者。

需要厘清的是,孩子的未来如何,绝不会靠区区几本教辅书就能定乾坤,想通这点,或许一切症结就能迎刃而解。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参考资料:

1.经济参考报《安徽教辅书暴利产业链揭秘:学生被强迫自愿购买》

2.市场报《教辅书籍暴利内幕揭秘,定价20元成本只有5.6元》

3.瑞亚和石狮《掀起“天书”的盖头来——教辅揭秘》

本文地址: https://www.tanjiaoyicn.com/n/1183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部分来源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或其他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20条)
  • 松亚
    最大的垄断不就是新华书店,教材独家,不打折。
  • 吴登
    别说其他书商了,就连新华书店不也是如此?本学期交了300多元教辅资料钱,今天书到了,我看了下,总共12本书,其中包括一本语文写字一本数学口算,语数英试卷合一套,语文同步作文字词句各一本还有一些课外读物跟本地地方读物,再就是寒假会发寒假作业,以往还会配发语数英各一套练习册,今年因为双减也没了
  • 桓孙扼
    屡禁不止,现在还是一样,孩子才开学就让买,回扣太厉害
  • 仇究
    教辅资料是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罪魁祸首之一!除了统发的课本和作业本外,强烈建议取消其它各种教辅资料,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减轻孩子的学习负担!
  • 宓灾茂
    不买教辅是不可能的,就课本那些习题,学生做完参加中高考,绝对落榜。也不可能每节课都由教师编题打印。怎样买教辅,看不同的学校。我们学校都是老师指定一种教辅,由家委会找书商谈价,我们不拿任何回扣。
  • 家苔
    商人的眼光早就瞄向学校。什么校服呀教辅呀直饮水呀研学旅行呀各种形式比赛呀。尤其是在高三各种大量的像衡水中学秘卷呀都是商人们发财的机会。
  • 项讫
    大部分教辅资料是请老师用剪刀 胶水粘合而成,否则高中资料没有1.5折的低价,小学、初中一般是2.5~3.5折,很多定价是校长与不法书商商定,图书批发市场拿不到货的教辅都是与各校领导协商好的,放哪间书店出售或是家委会统一购买。
  • 东方榨
    进入学校的教辅,保险,校服都是无底洞。
  • 法颁萍
    主要是书商,相关的领导和班主任有利益关系,与科任老师没有多大的联系。
  • 蔡近步
    教辅资料价格严重虚估,高标!家长痛心疾首,出版商、个体书商、新华书店等赚得盆满钵满。
  • 翟向搅
    统计的比较靠谱,教辅书的利润那是肥得流油啊,做好一季就房子车子都齐了
  • 郁蹬
    是的。每学期书商新华文轩就把订书目录通过学校发到学生手上,家长不订也得订,说是自愿,但是老师要求都要订,不管有用没用。教育部应该严厉整治这种歪风邪气,订书只订用得上。
  • 禄腕禽
    随便一本教辅书售价少则二十多,多则四五十元,价格出奇的贵。
  • 盖徐咏
    教材加校服
  • 田穴暇
    这个领域终于有人关注了,
  • 桓僚
    书商与学校结成利益链,学生懵懂,按价出钱,事后老师根据本班学生购买数量获取回扣。
  • 蔡属趟
    好的教辅资料越来越少!东拼西凑的多!
  • 岳良
    教辅价格应该由国家出面定价!!不能自由定价!现在的教辅书价格定得特别的高!搞乱了市场!
  • 邰音
    不仅是教辅资料,还有校服也是如此
  • 越忌障
    国家随教本配发一套最好,别再让家长,学生受罪了

    联系我们

    9384018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baban38@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