钨沙的长什么样(钨沙是什么材料)

最近有很多老铁都在问钨沙的长什么样这个问题。还有网友想了解钨沙是什么材料。对此,碳百科收集了相关的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红山的前世今生 涂明谦


红山,长汀县最西的乡镇,也是最边陲的乡镇。

红山,长汀县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山乡,92%的覆盖率。

红山,两省四县八乡交界之处。

红山,长汀县平均海拔最高的乡镇,平均海拔745米。

红山,是如何奇特的所在啊?

原本红山不叫红山。在我的祖父母口中得知,这个地方叫腊溪,做墟场的地方叫腊口。民国时代,人口三千左右的腊口乡也还归在成下里管,以濯田为治理中心,虽然本地也有墟场,但总体来说存在度比较低吧。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至少宋代就有了,从宋代开始到民国之间,红山的前身腊溪至少在成下里之中稳定存在了一千年。1958年之前,红山还叫过一段洪山,所以红山之红,可以肯定与腊溪上游的山河土地的颜色是有关系的,今天的赤土村当年的赤土面,而下游今天做水库的红塅,自然也是因为上游冲刷下来的泥土颜色的因素而命名。故而今天红山之名得来,你可以将她与革命年代的遗留相关联,也可以将她与当地特殊的地理特征相关联。

其实早在明代,至迟到清代中期,大多数红山的地名就已经定型,这也说明居民结构也基本稳定了。这点可以从《乾隆长汀县志》的记载上得知:“成下里统图六计村七十三 兜坑,苦竹山,中坪,磜下,岗背,苏陂坑,上坪,大金,童屋,门州定,腊溪,下归阳,碓公坑,乌坑,上湖,赤土面,陈坑,乾化洞,分山凹,半坑,黄草橑,白石坑,山车,员田。”基本是今天的村庄名字,无甚大差别。


至于腊溪腊口。

村庄之中的老人说,腊溪腊口腊石寨这些名字是因为当地曾有石洞会流出天然蜡,所以得名。

找了一下,闽西的汀州当年真有不少这样的名字,不过却不是蜡油的蜡,而是蜡石的蜡,这有区别。比如今天位于永定境内的蜡石,可见《嘉靖汀州府志》所载:“蜡石 在溪南里,石色如蜡,层叠雄耸,民居其傍,以蜡石名鄕。”但是田野访谈得到的东西一向来都会是有些根据的,因此不能就此罢休。再找《嘉靖汀州府志》,果然:“土贡 唐 本州蜡烛二十条。”一个刚建立没多久的边陲小州,向朝廷纳贡,其实是一个身份认同问题,也是一个态度问题,所以当地官员将本地产的蜡烛进贡。那么这个蜡烛是什么做的呢?我其实挺早就已经肯定是成下里的那几个出腊的山头特产,所以此处可追究一二。

到了明朝就没有再贡蜡烛了,改成了黄蜡。《嘉靖汀州府志》:“国朝(明) 黄蜡 一百六十六斤。” 黄蜡是什么呢?就是蜂蜡,在采完蜂蜜之后的底脾之中炼而入水过滤得到。而白蜡则虫蜡,也就是称中国蜡的那个,这个汀州未见记载。


但是唐宋进贡的蜡烛显然不是黄蜡,如果是就直接说了,更不会是白蜡。同时产量极少,但是作为贡品必须质量极好,黄蜡并不出奇。

符合这种特征的还真就有一种蜡,地蜡

地蜡是什么?用作冷霜类化妆品的基质原料,也用作发蜡、唇膏等化妆品的固化剂,是一种天然矿物蜡,是石蜡族高分子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固体到半固体物质,外观似蜂蜡。多产于页岩、砂岩的断层、裂隙中及含油、气岩层的露头处。目前则大量由石油产物制取经精制提纯后,可用作凡士林、润滑油脂、蜡烛、蜡纸等的原料,还用于绝热、绝缘、隔水、工业涂料及医疗及化妆品等。

是的,这个东西非常干净,几无杂质的样子,可以用作凡士林,想必很多家长会想起给婴儿涂屁屁的神器,想必这才是贡品该有的品质。

红山乡现在的腊溪腊口和南面山脉顶部的腊石寨以及下游濯田镇的腊石顶,是连成一气的。当然,这些天然蜡数量不大,经过数百年的采收,已经差不多绝迹,但我的濯田同学仍然在家中老人口中听闻此事,说明采蜡之事消失也不是太久远。如此就和村庄中老人所述的“洞中天然流蜡”能连接在一起,腊溪腊口腊石寨腊石顶,这些名字当然就是来自天然流出的“地蜡”。那么红山这个地方存在岩层的断裂带吗?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是巨大的断裂带。


石水牛断裂带与闽赣墟场

石水牛,位于红山赤土村北的闽赣交界处,由石英岩、花岗岩组成,山岭隆起于万山之中,从高远处望去,如水牛浸于满是青绿藻的池塘。与北部四都镇的梅山顶共同形成福建西部与江西交界之界山,而此山脉又向东北与新路岭共同组武夷山脉南段之主要山脉。

长汀的地形其实是东西有山,狭长的谷地连绵,地理上说是南北向构造不发育。长汀的东部界限在廖坊-塘背褶皱断裂带,而西部便是在红山的石水牛断裂带。熟悉县界的话,立马就会明白,现代长汀的县界分法其实就是遵从了这一地理上的天然分界之物,将福建和江西,长汀与连城、武平进行了必然的分割。所以长汀县红山乡的石水牛,即是天然分界之山,而她所在的断裂带也必然造成可以往来的孔道。现在安装于红山至四都一带的风力发电机组,正是利用了武夷山的走势和石水牛断裂带,这里由于地理断裂带,必然带有风道,华润电力因之投入数亿元建立风电项目。

我与家姐在点校《嘉靖汀州府志》就被南温墟困扰过:“南温墟 在县西南一百二十里。”向长汀县西南方向一百二十里,确定是红山乡无疑,但是红山乡在长汀是一个山乡,很山很山。红山乡,人口在1949年之前,很少。这里如何形成墟场?要知道,早年的墟场是官办的,所以一旦她的位置过偏或者交通不够发达,就会变得很不合理。

但如果知道石水牛形成的断裂带造成了汀赣秘密孔道,就不难理解了。江西与福建,长汀、武平、会昌、瑞金,二省四县,在此交界。交界处最合适做墟场,地形不是很有利,但没有关系,可以克服的,这是常识。南温墟就是教导这种常识的典范。为何?因为这个地方,乃是两省四县不管且八乡交界之处。

南温墟卖啥呢?私盐。

哪里来?潮州。关于贩盐部分还请参看拙文《涂与赖的八百年盐分》。

卖给谁?江西会昌和瑞金的人们。

用什么买?真金白银和粮食。当然我更倾向于金银铜或者钨砂这些硬通货,而不是粮,粮会有一部分,但山道难行,运粮费事,不会多,也没法多。这种情况从宋代开始一直延续到了民国,也足有一千年的历史。

证明呢?1930年代,红军在腊口设立过墟场,用于两省四县的贸易,而红军在潮汕和厦漳进行必要物资如品、武器的交易,所用即为钨砂和某种贵金属。

所以在这里还得讨论一下南温墟有多古老?《永乐大典(卷之七千八百九十)》:“南温墟。在长汀县西南百二十里。” 这是明代初年《永乐大典》收录南宋《临汀志》的内容,也就是说在南宋之前,这个墟就已经存在了,事实上可能更早更久远,我无实据,但猜唐代就有。也就是说红山乡,汀人居住的历史确实超过一千年。

因此顺便就得讨论一下先人们为何在红山这个地方居住。

一个山乡如红山这样的地方,如果要长期安定,基本的居住条件有二,就是有平地可用,同时有水可供灌溉。如果在古代,怕还得加上一条,不能有太发达的交通,你应当懂的。


红山的高低差与降雨。

最低点便是集镇所在的腊口,海拔358。腊口即是腊溪之口,在这里有别的溪流汇入,溪水始大,而现代修建的红塅水库,储水的上端大体也是从这个地方开始算吧。最高点在刘郎寨(现代方志作牛栏寨顶),海拔1101。我对这两种写法都不认同,海拔这么高,养天牛吗?刘郎,倒是有“前度刘郎今又来”的诗句可考,但是不符合客家人的习惯。刘郎寨,应当是客家话“流郎寨”被说普通话的人听去的雅写,用客家话一讲便知。为何叫流郎寨?两省四县交界之处,同时地处山乡,山高林密交通不便,却是战争无法波及的。所以南方各省流亡之民结寨自保,是常见的事情。在长汀,流民就更不是一个什么新鲜词,当然肯定也不是一个贬义词。但说一个人“打流郎”,就不是什么好话了。

红山的降水量不是特别大,可也不是特别小,年降水1781mm,这仍在县年降水平均水平1731mm之上,在长汀县排名靠前,而群山环抱,褶皱极多,这就意味着集水面积相同的情况下,集水量肯定是超过别的地方的,而红山的山林土地面积在全县居中,占到全县面积的6.65%,耕地一万亩左右,其中九千多亩为水田。近年人口普查人口近万人,则相对别的乡镇为少,也就是说人均土地拥有量还挺高。

在一个降雨量过得去人口数量不大而耕地量还不错的地方,生活总是还过得去的。当然得说清楚,红山的一万亩耕地分得很散,散布于褶皱山间的小平地上。因此,红山的人们也就必然要随耕地的分散而分布于那些小平地,或者这样讲,哪有小平地,同时有水资源可引可用,哪里就有村庄。

但仅此就够了吗?

不够的,还得加上人文。


先是人文中主动的部分,体现为红山的竹苦。

苏竹村的核心为苦竹山,红山乡的那些苏字地名据很多方志工作者说是来自当年的苏区,我表示保留意见,因为从乾隆时代起,苏陂这些地名就已经固定,说明当地“苏”早有来历。故此不讨论此字,我只说苦竹之古。古人用苦竹来褒扬隐居避世之君子。

唐代的诗人杜甫便写有《苦竹》诗:“青冥亦自守,软弱强扶持。味苦夏虫避,丛卑春鸟疑。轩墀曾不重,翦伐欲无辞。幸近幽人屋,霜根结在兹。”

杜诗所说,是离群而居,青冥寂寞须守心。需要重建秩序,扶持软弱。同时不要以世间庸俗之见评价自己,因为君子总是被短视之小人回避的。同时竹子有节有用但不作栋梁,可以自由于民间生长,这是野之木,也是民间保持生命力的来源。当然杜夫子当年不知我们后来也用竹子做一些事情。最后同时以竹子自励,保全晚节,那些近人之竹,老根露于霜雪之中,越加遒劲。

我喜欢苦竹山原来的居民。他们在群山之中,高岭之上,借势从近青冥之处观望风气摇烟动树,而那些竹子与更低的草本,软弱自芬芳。那些伏于岩崖与石壁的地衣,其实才是最有生命力的事物,人类于他们是不可语冰之夏虫。陈氏与钟氏在苦竹山上曾建立起高大宽敞的楼宇,便是用当地那些巨大合抱之老树,但最后地方仍用苦竹为名,由此看得出当地居民原本的修养与来由。

闽西一带叫苦竹的地方还不少。汀州永定有苦竹,可见杨昱所作《辟永定县诸险塞记》。汀州长汀则古城有,策武有,红山也有。即使不去算小地名,这也显然还是一个算很普遍的名字。


苦竹是什么样的竹子啊?在闽西,挺普遍的。《乾隆长汀县志》:“笋 有苦笋有甜笋,江南竹、苦竹,其笋皆苦,筯竹、筀竹、石竹、猫竹,其笋皆甜。......苦竹 《图经》曰:出闽中者,本极粗大,笋味殊苦,不可噉。《齐民要术》:有靑苦,白苦,紫苦,黄苦。孟浩然诗:风霜苦竹余。又有苦伏竹,笋冬生,士人以爲珍味。”苦竹又名伞柄竹,禾本科,可高四米,笋有苦味,茎可作造纸和制伞柄、笔管。

红山原本的路不太好,常听乡人描述此事。大体是宋人梅尧臣在《山行冒雨至村家》诗中所写:“雨急芹泥滑,禽鸣苦竹秋。”想必是山乡居民那些年向城市转进时的确切感受吧。

早年道路不好,是直接影响了红山的山区经济的。1950年代之后办的国有伐木场,采伐过于粗暴,采伐量上去了,却只伐不造。同时因道路因素,根本运不出,大量木材堆积山间腐烂,后来人们想出了春季雨天放木的“小河赶羊”办法,但仍然不能解决堆积问题。而赶羊法中,山区河道对木头的损伤很大,无可回避,实在是浪费。直到1980年代之后要求随采随造,采一造二,同时道路在改善,红山才算有机会喘口气。这些年油茶面积不小,各种林下经济百花繁盛。当然不可忘记杨梅。

其次是人文养成中被动的部分,那便是红山的杨梅酸。

可千万不要认为我说红山杨梅酸是贬义,“礼失求诸野”。当一个地方城市化了,当一种动物或植物被驯养了,当野失去了,这就相当于活力失去了。想必大家听说过全球香蕉危机,过度驯化和统一物种,香蕉面对某种特定病毒,已经面临灭绝之险。以香蕉为例,人类社会和动植物资源是一样的。故而当农林专业的科学家在红山发现以千亩计的野杨梅时,想必心情是雀跃的。

近年杨梅在超市中可以轻易买到,但一口下去,全是糖水,甚至有些品种致力于将杨梅之中的酸味彻底清除出去,这在我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何不直接吃砂糖?杨梅的原味,贵在山野,那种酸与甜纠缠,“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旦去除干净,杨梅便与草莓、蓝莓、西梅同质化了,物种丰富多样也便没了。

而人也是如此,如果将红山建成和城关一样的模样,那何不将人们直接迁入城关,谈何乡村振兴?如果乡村振兴的方式用的是城关同质化的方式,那何不叫城市振兴?石水牛、五九寮、大乾隘、凤凰山、刘郎寨、石榴花樟那些高山之上,风正大,或者便是红山起飞的助力呢?

但愿我的乡和父母官格外智慧,那么将来,我们或者会有一个新成语可用:礼失求诸“红山”。


(本文图片来自长汀梁斌先生、谢文辉先生、廖海腾先生、刘永凯先生和林金玉女士,还有诸多红山的林业从业者,使用图片,未能一一备列大名,只能在此一并致谢,再三)

后记:正要发出文章,乡人发来图片,满树灵菇,真是祥瑞,心情欢愉,独美不美,附于文后,以悦君耳目。

本文地址: https://www.tanjiaoyicn.com/n/1110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部分来源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或其他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16条)
  • 璩蔓萍
    红山自古就是福建江西两省的边贸重镇,也是连接广东与江西的中转站。早期沿海地区产盐、铁等,但是缺粮;江西沃野千里,产粮,缺盐。潮州的盐和其他物资,沿着韩江——汀江航道,船运到武平湘店店下码头和长汀濯田水口码头,经挑夫肩挑转陆运到红山。再从红山经赤土,运至江西会昌和瑞金。在当地换成大米、茶油等土特产之后,再挑回红山,又经水口、店下码头,船运至潮汕地区。红山90岁以上的老人应该都还有这种记忆。早期红山男人都是农忙时耕田,农闲时挑担。解放前,红山腊口街,两边都是客栈和货栈,有广东江西商人在此经商。
  • 卢趾
    谢谢作者! 关于红山的 腊口地名 我也是在头条 以前有看到 一个曾经在红山上山下乡的 印象中他好像是做了 长汀县级 领导 写的 腊口是纪念 杨成武 长征途中 腊子口 大胜利 而取名腊口 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呲牙]
  • 衡哲揽
    文章写得挺好,作者文学造诣很高,但科学素养稍嫌不足,自然科学方面存在不少常识性错误。
  • 崔神
    长汀的世外桃源
  • 澹台砌扇
    笋红菇松脂特多赤土还有铀矿
  • 计绘硫
    老一辈口中的走汀州是不是作者所说的南温墟,听父辈们常说祖上肩挑本乡土产爬山涉水至汀州换盐。
  • 匡舜尾
    刘郎寨据上坪刘氏谱载是刘天从元末与苏将军起义的一个地方。
  • 禹唤
    文章写得太好了[赞]
  • 苏轨坷
    湖岭、阙屋、元岭下、上塅、浦竹坑…还很多地名呢?那时候一个人拄着一根棍子,腊口到元岭下步行往返啊
  • 支狭客
    现在大部分人进城,再好也没有人
  • 古摧
    红山有一宝,芒头归女倒!
  • 幸弛
    谢谢作者,第一张图片是我村的整体图,就是不太清晰,写的挺好的[赞][赞]
  • 钱遭州
    龙岩怎么就不搞合乡并镇呢
  • 商秸悔
    富城很多人都去赶腊口圩
  • 昌锈萎
    [赞][赞][赞]
  • 盖赶贰
    转发了

    联系我们

    9384018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baban38@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