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塑板是什么(彩塑板是什么材质)

最近有很多网友都想得到彩塑板是什么的回答。还有网友想搞清楚彩塑板是什么材质。对此,碳百科收集了相关的教程,希望能为你解除疑惑。

□傅伯星

2014年我写了《图说宋人服饰》(再版时改名《大宋衣冠》)出版以后,觉得一椿心事已了,就不愿再炒冷饭了,所以自去年夏天《湖上》杂志约我写一篇宋人服饰的文稿,就一直想如何写才能稍有新意,而不是老生常谈,一眨眼到了庚子年,还苦思不得其门,忽然灵光一闪,想到杭州岳王庙里人人都见过的岳飞彩塑坐像的衣冠服饰存在着诸多失误,又长期得不到纠正,何不从此谈起解人之惑呢?

(一)问题之来由

这座塑像是1982年由浙江美术学院雕塑系几位老师创作的。关于岳飞的衣冠服饰,听说是由当时国家级的宋史专家决断的。我见过他们为此留下的一个类似笔记的材料,抄录着《宋 史·舆服志》中一些相关的文字,但无图像,也没有根据史料研究所得的发现和发明。

杭州岳庙中的岳飞彩塑像 摄影:邵群

历史上留下来的可作参考的岳飞“标准像”,一是明代佚名画家画的坐着捧读《春秋》的工笔设色像。二是岳庙的碑廊里有一幅线刻坐像,作者和创作年代不明。

这两幅画像中的岳飞有如下共同点:1、方脸,五绺短鬚。2、头裹软巾。3、窄袖圆领长袍,袍上皆有纹样腰束带。4、足着靴。不同的是:1、前者设色,后者黑底白线。2、设色一幅的长袍上绘有团蠎纹样,胸前一大团,左右肩上和膝上各一小团,以表示岳飞死后追封为王的身份。

明人画岳鄂王像

岳庙碑廊里的线刻岳飞坐像

这一标志,显然被移植到了岳飞塑像的袍上,只因披着臂甲的右臂需要露在外面,只好减去右肩上的小团蟒纹,袍上只剩了三团,颇不合传绕图案对称的美感。线描像的大袍上则刻满了花纹,因模糊不淸反而使整体形象变得支离破碎,我在把它用于拙作《岳飞正传》插图时已将袍上碎花尽皆刪去了。但这一细节似乎引起了史家们注意,重新设计了一枚看不出时代特色的纹样,化成四方连续图案,作为布满岳飞塑像大袍上的底纹,衬托那镀了金的一大三小团蠎,成为今天人们看到的岳飞塑像的最抢眼的部分,以至有喧宾夺主之感,远远望去只见花袍,好似花花太岁一般,令人啼笑皆非!

袍上底纹图案既无宋代 图案特色,也无传统图案的美感

北宋《武经备要》中的盔 式和左右披膊(臂甲)

再看岳飞塑像的头盔和外露的左臂上的臂甲(名披膊)。专家们既没有采用北宋 《武经备要》木刻线描插图中盔的造型,也似乎没有想到河南巩义北宋皇陵前有许多将军石像可作参照借鉴,却采用了一款未经考证不知何据的样式,盔顶还带有枪尖。主将 着袍而裸露披甲的左臂,在北宋李公麟的《免胄图》中倒有一例可作依据,也足证当时确实存在这样一种穿着方式。至于臂甲与臂褠(革制袖套),似乎都一体作了简化,失去“郁郁乎文哉”的精微之美。而大袍下外露的袍上底纹图案既无宋代图案特色,也无传统图案的美感。北宋《武经备要》中的盔式和左右披膊(臂甲)翘头鞋,也存在着与事不符的问题,留待后文再详。

李公麟《免胄图》 四将中唯左一将右 臂外露, 为古代画塑中之孤例。

1950 年以前岳庙中的鄂王岳飞坐像。

八十年代初,书市上还不见有全面系统介绍古代服饰的图书。人们对于古代服装的认识,大多来源于古装戏剧和通俗美术读物。而“文革”前岳庙正殿里奉供的岳飞像,乍看还以为是玉皇大帝。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我第一次去岳庙,看到大殿神龛中的岳飞就是这样,心中疑惑久不释怀。直到投老之际,才知道供奉的这个岳飞像是按他追封为王后的礼服设计的,而古代的王的礼服和皇帝的礼服的形制是大同小异的,这小异就是皇帝帽沿垂下的珠串是十二串,大臣按品级递减,一品的王帽沿只有九串珍珠。

与这个穿戴如皇帝的旧岳王像相比,新做岳飞彩塑像设计成如在前线部署抗金战事一般戎装在身,自然更加符合人们的心理期待,大受欢迎,以至使整个岳庙景点成为当年西湖北区除了灵隐以外最大的一个亮点。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知识包括古代服装史知识的日渐推广,人们对这座岳飞塑像的着装开始看出越来越多的错误,即不符合历史的真实。人们可能会问:当年的国家级专家难道会犯错吗?会。因为隔行如隔山。他们对于有关宋史的文字记载,是无可置疑的一流专家,却没有去掌握、研究体现宋代服饰制度的真实遗存(宋代有关绘画与雕塑)和图像,所以就此建言,等于跨入了一个未知的专业空间,故难免出错。那么真实的标准是什么呢?真实的资料又在何处呢?

河南巩义北宋皇陵前的将军石像

河南巩义北宋皇陵前的将军石像

宁波东钱湖南宋史氏 墓前将军石像

重庆大足石窟中的南宋武将彩装群像

真实的标准,就是宋人创作的表现当时真实生活的美术作品(绘画与雕塑)中人们的衣冠服饰。换言之,这就是宋人用这一方式保留下的 “录像”。它们是人人可见的真实存在或图像,比文字记载更全面立体、更多视角、更详确无疑。平面的绘画有时候难免搞不清某些重叠穿插的结构,对照立体的雕塑的同一部位,其结构关系则一看便知。非常庆幸的是,虽然表现宋代 盔甲的绘画作品甚少,但雕塑中的将军像极多而皆雕镂精确,每一细节都交代得精深入微,无一丝含糊。它们分布在以下三个地区:1、河南巩义市北宋皇陵,从宋太祖到宋哲宗陵前竖立着各朝的将军全身石雕像,可以看到盔甲细节的细微之变化。2、浙江宁波东钱湖南宋史氏(三代为相、两位追封为王)的家族墓前的将军石雕像。他们的盔甲细部比北宋皇陵的将军石像有较多细小变化,可以看作是南宋前中期盔甲的经典样式。而越王史浩,就是第一位提议为岳飞平反的宰相, 所以东钱湖将军石像与岳飞活动年代最为接近,最有参考价值。3、四川重庆大足石窟佛教故事中的将军和士卒石雕像,时间几乎贯穿整个南宋。将军盔甲和细部几乎可与东钱湖将军石像互证。有了这三大遗迹和如此精确的实样,拿来和历代岳飞画像的衣冠服饰作逐一对比,就能发现岳飞彩塑坐像存在的错误,是完全与史相违的。

(二)先说头盔

从巩义、东钱湖、大足三处宋代将军石像来看,宋代头盔的样式三百多年间的基本结构和形状是一致的,约分三种基本样式: 一是金属制,整体呈球形,无展翅,或展翅在盔前额上。无明确的盔前帽沿。二是球形前额有明确的帽沿,左右加保护双耳的“展 翅”。三是盔顶隆起,盔前正中线作棱状。以上三式盔顶皆有缨而无枪尖。四、只有李公麟《免胄图》中有一位骑马持长矛 的武将头戴笠子型头盔,这表明曾播出的岳飞电视剧中让岳家军将领都戴笠盔也是不符合史实的。

宁波东钱湖南宋史氏墓前将军石像盔缨

整个头盔的构件:1、保护头脑部份的是金属制造的兜鏊。2、盔的前额是帽沿,正中有浮雕状图案大小如大衣扣或略小,图案各不相同,具有明确 的标志作用。3、帽沿左右的“展翅”,形式极为多样,据说为唐太宗所创,寓“兵贵神速”之意,几乎成为宋盔的标志构件。4、盔顶装缨,以东钱湖石像最为明确。其中有一将军石像头部残件被搁在地上,其高及胸,我曾特地俯看缨上有无枪尖的残痕或插孔,结果光洁无余痕,全无枪尖影踪。本人画了几十年的盔顶枪尖,此方才“觉今是而昨非”。5、项顿,即盔的后面保护后颈的装置,也布满甲片,不是一块布。

我在太原对着石像残件画速写时发现,头盔左右两侧表面刻有团状图案,外圈有细小的孔洞,估计是用以散热透气的,十分符合实际需要。但这样的细节,看画是发现不了的,还以为只是装饰。盔顶正中有孔是安装盔缨的。但是不论绘画与雕塑,所有宋的盔缨上并无竖起枪尖,令人意外的是大同辽代佛刹华严寺中的彩 塑将军的盔顶却赫然竖着枪尖,从此开启了元明清三代盔顶竖枪尖的先河,至明而大盛。所以我们大概让明人骗了,以为宋盔顶必有其物,殊不知这么一加,不觉间把宋将变成了辽将。

项顿

宁波东钱湖南宋史氏墓前将军石像盔顶并无竖起的枪尖

宋盔前额帽沿正中镶嵌的徽章,尚未找到文字记载,但从石像上细看,式样多变,选型各异,大小不一,且皆有勇武、克敌、破坚等含意。这种多变想表示什么呢?南宋初期宋军分几大军区:如韩世忠驻 守楚州(今淮安),刘光世守卢州 (今合肥),岳飞守江州(今九江),吴玠守四川,张俊为禁军,不同军区之番号是御前神武后军,下设十三个军兵种,如前后中左右五个军、背嵬军、踏白军、破敌军、捷胜军、摧锋军、游奕军,忠义军、水军等。每个军的将领铠甲头盔基本一致,唯一能区别归属的标志只有帽徽,一看便知他是哪个军、哪一部的,才能统辖管理,才不致乱套。所以我以为这头盔前沿正中的徽章,就是宋军的军徽。

宋盔的展翅,以鸟翅与流云纹为基本构成,却做得极为精美,简化只能使这一鲜明的时代特色黯然失色,令人叹息。

东钱湖南宋石像头盔的展翅

本图全用飞升的卷云纹构成,颇具新意

东钱湖南宋石像头盔的展翅

东钱湖南宋石像头盔的展翅

对照以上情况,就能发现岳飞彩塑像的头盔做得太失真太简单了。说它失真,是指兜鍪的球形外观、与宋盔不合,在镶嵌军徽处竟做了一个白兰二色十字架一般的东西,不知依据何在?不该有的枪尖却赫然在目,细看又与辽将蓝顶的枪尖大不同,也与明塑不同,成了三不像构件。帽沿上加装了半圈不知名的饰物,既不美观也不知何据。展翅的部分则被简化,变得索然无趣。由于这一头盔全无宋盔的时代特色,反而错得离谱。平心而论,应该说也是时代的局限吧。

从辽至淸, 军徽、展翅则渐次消失无踪,笠式盔跃为主流,盔顶竖枪尖延续了约一千年,人们对宋代盔式渐次失忆,少有人知,反而误以为也竖着枪尖!

(三)再说大袍

首先要明白的是,宋代的文武官员有两套规定的衣服,即参加朝廷重大典礼穿的礼服(正式叫朝服),日常办公时穿的制服(公服)。两套衣服(包括帽、鞋)有明显的不同,但衣服表面都没有图案与沿边纹饰,既没有“满地花”(工艺美术中的专用名词,意谓物体表面布满了图案)宋代区分官员品级高低的标识,若制服只看衣服的颜色。一二三品紫色,四五品红色,六七品绿,八九品青,南宋时省去了青,仅存三色。那么穿了紫袍,究竟是那一品呢?还有一些小件如腰带的颜色、带上鋥(带上的浅 浮雕图案金属板)的材质,附加的鱼袋(贮放入宫证件的鱼形金属制件)的材质等,可作辨识。礼服则全部红袍,区分品级高下的只有帽子上的梁数, 一品七梁,依次递减,最低九品(类科级),帽子上就没有梁了。东钱湖南宋石刻像中就有无梁冠的小官,永乐宫元代道教壁画中的神也有各级梁冠,但经过了神化即过度美化,不能算作信史。

区分品级搞下的只有帽子上的梁数,8、9是东钱湖南宋石刻像中戴无梁冠的小官

鱼袋(贮放入公证件的鱼形金属制件)

岳飞生前的最高官衔是检校少保(从一品)、节度使(从二品)、太尉(武职正二品),按照宋制,他的朝服应如表中所列:

穿公服的岳飞画像,作者佚名,也不知创作年代。

宋代武将如参加朝廷盛典如郊祭等,也要不怕麻烦地(配件颇多恕不赘述)如此穿戴起来,除了梁冠表明品级,与文官是没有区别的。明代为了区别文武与品级发明了“补服”,文绣禽, 武绣兽,绣品方形,“补”缝在大袍正背两面,让人一望便知是何等官员,但宋代三百多年间却没有发明这玩意儿,害得后人錯以为宋人也该有这样的官袍。与元明清社会的流行价值观不同,宋人的审美意识是越尊贵越扑实无华,越奢华妖艳社会地位越低贱,这当然是题外话。如果一般的上朝,武官那就和文官一样戴展脚硬幞头,身穿园领宽袖大袍,束带,着乌皮靴。岳飞、韩世忠等大将就各有一幅文官打扮的肖像,但不知何人何时所画,水平也不咋的,面相几乎相同。

除了上述活动,武将们平时穿什么呢?刘松年的《中兴四将图》画了刘光世、韩世忠、张俊、岳飞及四名随从, 正好穿的全是平居之服。四将皆软巾裹头而稍有不同,岳飞的软巾按其形制,其实就是“浑裹”的一种。浑裹即随便地胡乱地裹一下,此处可解释为军便帽,颇似美军的船形帽。这种军便帽在箫照《中兴瑞应图》组画中也出现过,由宋军小兵戴着。观其形状,似用袖筒截取一段,一头打结,里面衬上一方硬纸片之类的材料,戴时往头上一套,在髪际处用绳扎紧,就成小帽。这种便帽的形状使人想起旧戏中武松或众家丁戴的顶有一球的帽子,很可能就循此而来,只是在浑裹式军便帽外加了一个小球,更有舞台效果。

四人皆穿园领窄袖大袍,但与文人士大夫的大袍不同。不同在文人大袍多为右袵斜领,宽袖,袍长至足面,因此需要配翘头鞋,免得不小心踩着袍的下沿把自己摔了。武将不需要文人的“慢生活”,而要行动敏捷,执事利索,故袍长仅至小腿,露靴于外。这不同于文人的袍,应该就是古书里常说的“战袍”,与文人文官的袍是不可混淆视为一物的。而靴的原意指短统薄底而革制,也即所谓之“战靴”。细看其靴,竟是二色拼接做成的,底色上配红色如意头,有点象现在的二截头皮鞋,鞋面是白的,鞋头鞋跟是棕色的。这与一般人的鞋相比,已显出许多高贵。

而战靴与战袍是配套的,没有身穿战袍而足着翘头鞋的,其理昭然,好比身穿西装足着土布鞋一样荒唐可笑!所以除了穿礼服需要冠、服、鞋全配套,武将们平时根本不会去穿厚底的翘头鞋。

(四)连带着的几个问题

【1】人们常以为武将无时无刻都戴盔披甲,那是连环画创作的不得已的处理方法,如跟生活中那样按需换衣服,那角色就无法区别了,写实功夫再高强的画家也吃不消这样折腾。

东钱湖南宋将军石像, 臂甲和臂褠较为完整

【2】戏剧舞台上武将的盔甲、袍服上有许多鲜亮的颜色和美丽的图案,有所谓的白袍小将、金盔银甲,这是为了吸引观众故意夸张的艺术处理。实际上只要参加朝廷活动,只能穿礼服和制服;只要参战上战场,则古代盔甲皆为红黑二色,以免受伤流血引起心理压力。所以,既没有舞台上那种绣满花的战袍,也无白袍来表示英姿飒爽英气勃勃,更无以金盔银甲来显示身份的贵不可言。实战中最忌主将暴露身份遭遇不测,金兀术手下一名将军就因身穿紫袍被岳飞部将轧出苗头、合力围攻而丧命的。

【3】艺术创作中的古代将军像本来应该全身披挂。岳飞不一样, 他是儒将,他的诗文书法都有不输文人的表现,在南宋初年的平盗与抗金战争中都有良好的战绩,“岳家军”优良的军纪更获得人们的称颂,所以把岳飞塑造成一个儒将的样子,是人们长期以来给予岳飞的历史定位,并不是某几个人能够左右历史的。

东钱湖南宋将军石像上的臂甲,可以看出其结构,连结肩部的是兽头形的“吞口”,“吞”下整片护臂的铁甲。铁甲是有衬里的。衬里与臂甲用沿边联结和固定。为了使甲片牢固地切入用皮和厚帛材料的沿边,在沿边加上铆钉(微凸的铜钉),再在沿边与甲片间加一圈薄而粘力强的花式小边,以咬住甲片在激烈运动时不致滑脱。在沿边之外是一圈毛或柔软的织物,使不致因甲的坚硬而自伤。这向外的一圈与沿边内向咬紧甲片的一圈,却被岳飞彩塑像省略了。

李公麟《免胄图》中那位露出披甲的右臂的偏将,历来是舞台上、银屏中的岳飞(包括其他儒将)扮相的唯一模特。所以,唯一能体现岳飞将军身份的臂甲和护袖,理应极其认真严谨地再现南宋武将臂甲、护袖及护腕的真实样式,而不能随意更改和简化。外露的左胸甲也多错误,因面积太小,不为人所注意,这里就不细说了。

李公麟《免胄图》中那位右臂露出披甲的偏将

岳飞彩塑像的右侧仰视。臂褠之简单粗糙,与东钱湖石像同一部件相比立见粗鄙不堪。(摄影:邵群)

东钱湖南宋将军石像护袖及新装置:护腕。南宋护袖比北宋护袖多了个部件:舌形护腕,即保护手背及手腕关节。这一小小的添置,在北宋的将军石像中是不曾发现的,因而极富时代特色。

【4】由于杭州岳庙在全国首屈一指的地位,岳飞彩塑像也成了各地多处岳飞纪念场馆中的标配,基本照搬无误。个别如江苏靖江岳飞生祠中的坐像,长须如关公,身着黄袍,须知岳飞驻守靖江时才27岁,何来长须?当时的官阶仅七品,只能穿绿袍。河南汤阴的岳飞像长袍下摆处画上了山水纹,类似的情况各地都有,令人叹息。

江苏靖江岳飞生祠中的坐像

不少不懂历史又不愿深究的作者,以为把古代名将贤臣画得满身祥瑞纹样(龙虎凤云水花)就越金贵,越披甲佩剑就英风凛然,越值得敬崇。在这种理念下,许多先贤英烈被强行包装成了花花太岁,或者不伦不类的江湖好汉,殊不知传播错误的历史信息(衣冠服饰也是历史信息之一),只会误导后人,降低我们的整体文化素质。

河南汤阴岳庙岳飞坐像

所以既然发现了杭州岳庙岳飞彩塑坐像上的诸多服饰错误,就应该借鉴宋人遗存,加以切实的修改。相信这种基于追求历史真实的调整,广大群众是能够理解、接受和欢迎的,也将是一次很好的普及宋代衣冠服饰知识的 机会,一定有很多观众乐于看到一位符合历史真实的、面目一新的岳飞彩塑像坐在岳庙的大殿里。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 https://www.tanjiaoyicn.com/n/1043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部分来源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或其他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庞囱孕
    写的太对了,大多数文物、壁画都不好好保存,任其斑驳损毁,最后不知道这个物品的原来面貌
  • 孔缸
    老傅谈宋韵|岳飞彩莪塑的“衣服”穿错了
  • 子车鸥篮
    老傅谈宋韵|岳飞彩全塑的“衣服”穿错了

    联系我们

    9384018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baban38@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