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磷复肥(磷肥与复肥)

什么是磷复肥?最近有很多兄弟都想知道答案。还有其他网友想弄明白磷肥与复肥。对此,碳百科准备了相关的攻略,希望能帮助到你。

6月9日至10日由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主办、成都云图控股股份等支持的“第二十九届全国磷复肥行业年会”通过线上直播的形式成功召开。来自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上海化工研究院、四川大学、郑州大学、武汉工程大学、中国五环工程、成都云图控股股份的12位领导、专家、学者齐聚线上对磷复肥行业发展现状以及未来方向路径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随着国家“双碳”战略逐步落地推进,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进入新的格局,磷复肥行业发展面临挑战的同时,也迎来了新的机遇。本次年会分为“双碳赋能论坛”和“绿色发展论坛”,与会人员围绕未来影响行业发展的“双碳”和“绿色”问题,分享行业在结构调整、产品升级、技术创新等方面的经验,探讨磷复肥产业实现碳减排的路径和方向,推动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节能降碳——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理事长修学峰

行业持续稳健发展 未来机遇与挑战并存


修学峰对2021年行业运行与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详细阐述。“2021年,中国磷复肥行业在统筹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的同时,努力化解经济运行中复杂多变的不利因素影响,确保实现了国内肥料稳定供应。与此同时,行业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为引领,在转型升级、绿色发展、创新能力提升等方面进一步探索。”修学峰表示,去年行业的发展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行业景气指数提升,2021年磷复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3760亿元,同比增长23.7%,实现利润274.1亿元,同比增长102%。二是行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结构调整取得成效,随着我国复合肥产业进入成熟期,以产能和产量规模增长为特征的发展模式已经基本消失,行业发展重心逐步转移到调整结构、提升质量上,各种新型肥料产品成为行业发展主旋律。根据中国磷复肥协会新型肥料分会对我国复合肥龙头企业的调研数据显示,2021年新型肥料在企业复合肥产品销量中的平均占比达到了36%,其中生物有机肥、微生物肥料和复合微生物肥料增长较快,已逐步成为企业利润的主要贡献者。三是创新助推行业高质量发展,绿色新工艺在磷肥行业广泛应用,复合肥低碳新工艺应用进展迅速,信息和技术与行业加速融合,行业将打造绿色供应链、创建绿色工厂和绿色产品作为发展重点。四是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2021年磷肥行业磷石膏产出量约为8000万吨,利用量3650万吨,利用总量比上年增加了250万吨。五是农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大部分企业已由单纯的产品服务向技术服务、“解决方案+产品包”的模式转型。


对于目前行业发展所面临的形势,修学峰认为,整体来看行业仍将面临三个几方面的挑战:一是疫情变化的不确定以及俄乌局势的不稳定不断对化肥产业链和供应链造成冲击;二是粮食短缺有促进肥料消费增长的可能,同时与高成本投入抑制消费形成明显矛盾;三是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依然紧张,未来产业升级改造将面临能耗双控的巨大压力。2022年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一年。修学峰建议,接下来,行业企业应继续坚持安全生产、保供稳价,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同时,继续深化行业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此外,还应加快提升全行业数字化、信息化水平以及行业智能制造水平,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肥料产业的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产业发展部副主任李永亮

聚焦“双碳”目标 绿色制造为行业赋能


李永亮从宏观角度解读了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主要政策,并详细分析了“双碳目标”对化工行业产生的机遇与挑战。李永亮表示,碳达峰碳中和不仅能助推我国石化化工行业构建更高水平的供需动态平衡,还将推动我国石油化工行业技术革命和产业升级,促进石化化工行业与各行业的融合发展。对于化工行业如何实现“双碳目标”,李永亮作出如下建议:一是把节约能源资源放在首位,大力提高能效;二是推进能源结构清洁低碳化;三是提升高端石化产品供给水平;四是加快发展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项目、二氧化碳用作原料生产化工产品项目。


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郑秀兴

节能降碳潜力较大 内涵式发展正起步


“目前我国磷复肥产业,以产能、产量扩张为主要特征的外延式发展阶段已经过去,以质量提升、低碳绿色、满足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需求为主要特征的、内涵式的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郑秀兴表示,为了全面了解我国磷复肥行业的碳排放现状,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2020年开始,组织开展了磷复肥行业主要能源消耗的碳排放现状调研。调查结果显示,不同磷肥产品和不同工艺复合肥产品的主要能耗及其碳排放量差距很大。他认为,从中可以看出磷复肥行业节能降碳的潜力较大。根据调研数据,协会估算目前磷肥行业年碳排放量大约1500万吨CO2;复合肥行业年碳排放量大约600万吨CO2


通过对磷肥生产和复合肥生产碳排放主要工业过程及影响因素的分析,郑秀兴从技术层面探讨了行业节能降碳的路径与相应措施。首先,在磷矿与磷酸生产的源头降碳方面,可以通过提升磷矿加工工艺,推广先进磷酸工艺,研发新型工艺等路径进行。其次,在磷复肥产品生产的节能降碳方面,主要路径有改进优化现有磷肥、复合肥生产工艺,开发、推广先进节能设备技术,以及因地制宜选择DPK工艺,高效利用上游产业能源,全面降低生产能耗、运输能耗。第三,在磷石膏和尾矿综合利用降碳方面,要研发低能耗的磷石膏综合利用技术,研发低碳的尾矿利用技术,减少能耗、利用尾矿P2O5等有效资源。最后,在产品创新节能降碳方面,郑秀兴表示,创新磷肥和复合肥产品和技术,优化磷肥和复合肥原料结构、产品结构是减少碳排放的主攻方向。对此他提出了五个类型的产品路径,分别是创新发展速效产品、缓效产品、营养型产品、功能型产品、智能型产品。节能、降碳、减排、低碳绿色发展,已成为现阶段磷复肥产业发展的主旋律,郑秀兴希望磷复肥行业企业共同行动起来,将我国磷复肥产业推上“低碳绿色、高质高效”内涵式发展的快车道。


四川大学化工学院二级教授、博导王辛龙

传统工艺技术改造 创制新型磷复肥产品


从磷肥产业现状来看,磷利用率低、碳排放高是行业发展的痛点。据介绍,磷铵在2019年列入“产业结构”限制发展产品,2021年被列入“高耗能”行业,面临“能耗双控”压力。因此,磷的高效利用、低成本、低碳绿色是磷化工行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如何破解磷利用率低和高碳排放的问题?王辛龙表示,基于农业需求的磷肥,首先,要做到磷资源的高效利用,创制适于农业需要的磷肥。其次,整个工业生产过程中做到低碳绿色。例如尝试液体肥料,降低能耗。关于磷资源的高效利用,王辛龙表示,要高效利用磷矿中“低附加值”元素,在传统磷资源加工路线的基础上,利用螯合、聚合等技术改造传统生产工艺,发展高效低碳的新型磷复肥产品。


上海化工研究院肥料所总工程师陈明良

创新是复合肥料行业绿色发展的关键


陈明良详细讲述了复合肥的生产工艺,包括复合肥生产的工艺类型、工艺原理、工艺特点。他表示,复合肥料产品养分综合,科学施肥后,能满足农化要求,省工省时,肥效显著。同时,他通过对比欧洲、美国和中国等不同地区使用复合肥的数量和类型,分析了我国复合肥行业发展现状,我国的复合肥以二次加工为主,其中低温脱氯硫基复合肥工艺和高塔复合肥生产工艺是我国特有工艺。近几年,中国二次加工复合肥的产量基本在5000~6500万吨,生产企业数量3000家左右。陈明良说道,我国复合肥产业规模有了质的飞跃,已经实现自给自足的目标,产业进入成熟的稳定发展阶段,高浓度比重日益提高,各种专业肥料得到快速发展。他强调,在“双碳”背景下,复合肥料需要从原料、生产过程和施用方法三个方面提高肥料利用率,即从提高原料利用率、工艺过程创新、产品配方创新以及合理使用和正确施用来推进复合肥料行业的创新发展。


中国五环工程总工程师郭国清

半水-二水法:节能降耗 绿色环保


半水-二水湿法磷酸生产工艺连续多年入选石化联合会《石化绿色工艺名录》,其绿色节能效果已得到行业的广泛认同。郭国清详细介绍了半水-二水湿法磷酸工艺,此工艺与半水法和二水法工艺相比,具有低耗能、高品质成品酸的优点,并且能提高磷回收率和石膏品质的优势。郭国清还分享了半水-二水法的工艺装置应用情况和应用经验及体会,对于行业更好地认识半水-二水湿法磷酸工艺,加速推进半水-二水工艺改造具有重要意义。


绿色低碳——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共识


郑州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院长汤建伟

产业发展进成熟期 亟需向生态化转型


汤建伟从生态、环境、政策入手,通过分析我国碳排放、循环经济、磷复肥行业现状以及生产现状,为我国磷化工行业绿色发展提出了新思路。据汤建伟介绍,我国磷复肥产业整体已经进入发展成熟期,2021年我国磷酸一铵、磷酸二铵有效产能分别为1846万吨和2205万吨。我国磷铵产能占全球总量的42%、磷铵产量占全球总量的49%、磷铵出口量占全球总量的32%。一铵方面,国内产能占全球总量的47%,产量占全球总量的53%,出口量占全球总量的24%。二铵方面,国内产能占全球总量的39%,产量占全球总量的46%,出口量占全球总量的36%。由于磷资源与碳和氮不同,属于不可再生的紧缺资源,我国磷复肥工业的高速增长主要是依靠增加要素投入、消耗自然资源、追求数量扩张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取得的。汤建伟指出,我国磷复肥产业发展存在如下问题:一是资源贫乏、低品位资源、非矿物资源利用问题;二是钾、硫资源短缺问题;三是磷尾矿、磷石膏、伴生资源高值化利用问题;四是“双碳”目标下的企业减污降碳节能问题;五是化肥施用零增长约束下的产能过剩问题;六是创新动力弱化、技术研发平台期等问题。汤建伟认为,未来我国磷复肥行业应以有限资源为基础,以物质、能力综合利用为约束,以产业生态化为目标,朝着节能减排、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的方向转型发展。


北京中化联合认证办事处主任商立鹏

绿色发展已成共识 企业应做好绿色认证


国务院正式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了要努力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要求定制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企业标准体系,开展绿色评价。目标是到2025年,制造业绿色发展和主要产品单耗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绿色制造体系基本建立。商立鹏认为:“这就要求磷复肥行业的生产企业要生产绿色产品、打造绿色工厂、建设绿色园区、完善绿色供应链。”截至2022年1月,工信部共开展了6批绿色设计产品评价工作,全国有40家,176个肥料产品通过了绿色设计产品评价。目前,通过绿色肥料产品认证(试点)的企业有6家,分别是中盐安徽红四方肥业股份、中国-阿拉伯化肥、湖北祥云(集团)化工股份、湖北大峪口化工股份、五洲丰农业科技、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


武汉工程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张华丽

磷石膏无害化处理 助力产业可持续发展


磷石膏已成为制约磷化工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在谈到磷石膏处理现状时,张华丽表示,2019年磷石膏利用量约3400万吨,国内已经堆存的磷石膏总量超过6亿吨。影响磷石膏综合利用的因素有:一是磷石膏中杂质导致处理后产品品质不佳;二是磷石膏组分波动导致工艺过程不稳定;三是处理及运输成本高,产品价格低,经济效益差。她认为,磷石膏无害化处理对于消除环境风险,助力磷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想全面解决磷石膏对环境的影响,必定会涉及到水中磷氟的回收利用。随着获取磷、氟资源的难度日益增大,最大限度回收利用这些资源的重要日益凸显。因此张华丽团队提出“磷石膏无害化堆存及回水资源化整体解决方案”,从根本上解决磷石膏及回水池中磷、氟浓度过高带来的环境风险,堆场渗滤液满足国家相关标准达标排放,从源头杜绝环保隐患。此外,张华丽还介绍了磷石膏无害化处理整体解决方案的工程案例以及磷石膏综合利用中试基地等情况。


成都云图控股股份总裁助理张鉴

研发增效产品 保障高效种植


张鉴介绍了云图控股在增效肥领域的研发方向和营销方法。提升耕地质量,推广减肥增效技术,助力乡村振兴是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云图控股一直在研究和跟随国家在农业方面的政策和举措,从而推进肥料产品的研发和创新。“要想提供高效种植解决方案,首先要有高效的产品。”张鉴表示,云图控股一直以使种植更加高效,让用户获得更高的收益作为目标来研发产品,推出了四大产品研发方向,即减肥增效、改土养地、品质农业、乡村振兴,分别有相应的肥料产品解决方案和农服解决方案,以此将增效肥料和农服结合起来。在减肥增效、绿色发展背景下,云图控股依托自有磷矿优势,在磷铵生产中严控重金属含量,从源头减少重金属进入土壤,降低污染。据介绍,云图控股与四川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同推进国家重点专项化学肥料和农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目前开发的各类土壤养护产品有效调节土壤酸碱、防板结,养护耕地面积累计达300万亩以上。


中国农业科学院德州实验站副站长袁亮

端稳中国粮 盐碱地大有可为


受气候条件、地形特点、土壤质地、水文条件、人为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盐土和碱土,这些盐碱地缺乏营养、结构差、生物活低、土壤温度低,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袁亮根据盐碱地的肥力特征,提出了盐碱地的六大施肥原则,即增施有机肥,培肥改土;深施化肥,减损增效;重视磷肥和微量元素;营养和调理相结合,平衡施肥,改善土壤保肥、保水能;以上促下,上下互动,促进地上部分生长,增强养分吸收;选择适合盐碱地的肥料,比如化学酸肥料、生理酸肥料和含钙肥料。我国盐碱地分布广泛,离子组成多样、盐碱程度不一,施肥习惯差异大,袁亮建议盐碱地高效肥料产品的开发一方面应赋予传统肥料产品盐碱调理、生物活化、增强抗逆等功能,另一方面,按照盐碱地的类型和特点配套其他治理措施,实现盐碱地中肥料的高效利用和农业绿色增产。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冯固

磷肥减施增效 助农绿色发展


磷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三大营养元素之一,是植物体生长代谢过程不可缺少的。近年来,中国化肥用量增加近几倍,但粮食产量却增加不多,肥料施用与粮食产出反差严重。化肥的大量施用使得化肥利用率降低,这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可能导致环境污染严重。已有试验结果表明,过量施用磷肥导致土壤磷素供给超过作物的营养需求,使得土壤累积大量磷素,这不仅不能提高作物产量,反而导致磷肥利用率下降。冯固表示,挖掘作物磷高效利用的潜力、降低磷肥有效损失是提高肥料磷和累积态磷高效利用的根本途径;实现作物-微生物磷高效利用生物学潜力最大化的土壤条件是将土壤供磷强度控制在农学阈值附近(10~20mg/kg)可以充分发挥作物获取磷的生物学潜力,从而实现磷肥效率最大化。冯固认为,未来的磷肥从产品设计到生产工艺设计都应该是以农业需求为导向,全面开展磷肥减施增效提质工作,对于保证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 | 穆阳芬 张依然 王润楠

编辑 | 炼 晨

主管 | 魏 萌

监制 | 张 琴

本文地址: https://www.tanjiaoyicn.com/n/1021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部分来源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或其他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联系我们

    9384018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baban38@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