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氰酸是生产哪些产品的原料(氢氰酸的主要危害)

最近有很多老铁都在搜氢氰酸是生产哪些产品的原料这个问题。还有少部分人想了解氢氰酸的主要危害。对此,碳百科整理了相关的教程,希望能帮助到你。

(报告出品方/作者:国盛证券,王席鑫、杨义韬)

1. 格局良好,全球草甘膦进入中长期紧平衡

草甘膦是全球市场规模最大的除草剂品种。草甘膦(N-膦酰基甲基甘氨酸)是一种高效、 低毒、安全的除草剂,由美国孟山都公司于 1970 年开发。其工作原理为抑制植物氮代谢 酶(EPSPS 合酶)的活,从而让植物死亡。而通过基因改造可以生产抗草甘膦的转基 因作物,转入的基因可以让氮代谢酶增加 50 倍,从而抵消草甘膦的作用,农民能够杀死 杂草而不杀死庄稼。随着上世纪 90 年代开始转基因抗草甘膦作物(大豆、棉花、油菜、 玉米)的发展,草甘膦的用量逐年增加。

2020 年,全球农市场规模 608 亿美元,包括了除草剂、杀菌剂、杀虫剂三大类。在市 场规模近 4000 亿元的农市场中,除草剂占比约 40%,2020 年市场规模 240 亿美元。 而草甘膦是世界上运用最广的除草剂,已在 90 多个国家登记,可以用于非耕地除草,也 可用于耐草甘膦状的多种作物。2020 年全球草甘膦市场规模 56 亿美元,占全球除草 剂份额 23%,占全球农份额 9.2%,是全球最大的除草剂品种。


1.1. 复盘草甘膦历史的景气周期

1)2006 年以前:行业逐步打破垄断,价格向下,需求快速增长

1996 年美国孟山都推出耐草甘膦转基因作物,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快速增长。1996 年 至 2004 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复合增速高达 65%,草甘膦的市场同步发展。随 着孟山都的专利于 2000 年到期,我国产能增长加速。因而全球草甘膦进入量增价跌的 快速成长时期。1991 年,全球草甘膦原的平均最终用户价格是 3.4 万美元/吨,1997 年下跌至 2 万美元/吨,2007 年 1 月,草甘膦价格已下跌至 2.6 万/吨。草甘膦的价格持 续下跌使得人们减少对价高的选择除草剂的使用,2002 年美国 10%的大豆田使用的 除草剂数量从 11 种减少为 1 种(即草甘膦),奠定其全球第一大农品种的地位。

2)2007-2008 年:供需两旺、量价齐升

该时期草甘膦历史上最大的一轮景气,价格从约 2 万/吨上涨至最高约 12 万元/吨。需求方面,1)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持续上升,2005 到 2008 年复合增速达 9.35%,拉 动了我国草甘膦的出口需求。2006 年,我国草甘膦产量 17 万吨,其中约 13.5 万吨用于 出口,2008 年我国草甘膦出口需求增长至 24 万吨;2)2007 年全球粮食价格大幅抬升, 2007 年 7 月到 2008 年 3 月,全球大豆价格迅速上涨,期间上涨 99.65%。草甘膦作为 最主要的农品种,价格随农产品联动上涨。供给方面,从 2006 年至 2008 年 8 月,全 球最大草甘膦厂商美国孟山都将其 10 万吨生产线停产,停产产能占孟山都 20 万吨产能 一半。

3)2009-2011 年:新产能上马,价格陷入低迷

快速增长的盈利空间刺激了行业产能的迅速扩张。2009 年,国内草甘膦产能超过 100 万 吨,而全球草甘膦需求总量仅为 80 万吨,过剩严重。在金融危机和产能过剩的冲击下, 草甘膦价格于 2010 年 6 月下跌至 1.9 万/吨,多数厂商难以实现盈利。

4)2011-2013 年:行业经历两年出清后,稳步上涨

2012 年,我国出口草甘膦 35 万吨,是全球最大的供给来源(海外孟山都 24 万吨)。2013 年,受国内全国雾霾、山东潍坊地下水污染事件、行业安全事故等影响,我国草甘膦 企业开工受限,不少中小企业逐步退出市场,草甘膦的供应能力有一定的缩水;行业经 历两年的低迷,社会库存逐渐消耗,开启了持续两年的稳步上涨行情。

5)2014-2016 年:新一轮供给扩张,需求增速放缓,价格低迷

在价格持续上涨的刺激下,新增产能不断涌现。2013 年国内新增草甘膦中小产能 15 万 吨,2014 年和邦生物新增 5 万吨。2014 年,国内实际产量达到 45 万吨,海外孟山都产 能 24 万吨。而需求方面,我国每年使用草甘膦原约 5 万吨,全球草甘膦原需求 50- 55 万吨。并且,全球转基因作物面积增长开始大幅放缓,2013 至 2016 年,全球转基因 作物种植面积 CAGR 复合增速下滑至 0.87%。综合因素导致草甘膦价格重新下行。

6)2017-2020 年:供给侧改革,行业格局逐步改善

草甘膦生产过程污染严重,排放大量废水。2016 年开始我国化工行业供给侧改革,2019 年“三磷”整治,行业新增产能极少,加上部分落后产能退出,行业集中度大幅提升。


7)2020年6月至今:草甘膦价格由2.09/吨上涨至目前6.28万/吨,累计上涨200.48%; 海外对草甘膦的需求旺盛,拜耳三次调高美国草甘膦制剂产品价格。我们基于以下原因 认为,草甘膦正在进入相对历史上前两次景气持续时间更长的,高盈利高景气周期。

1.2. 格局良好,全球草甘膦进入中长期紧平衡

我国竞争格局改善,集中度大幅提升。我国草甘膦最早从 1982 年 3 家发展到 1990 年 10 家、1994 年发展到 18 家、2005 年发展到 40 家。2007 年底,多数企业产能在 5000 吨以下,最小的 1000 吨,集中度低。2008 年,我国草甘膦行业 CR3 为 36.8%,CR5 为 51.5%。2013、2014 年开始,在国家严格的监管下,大批草甘膦产能遭淘汰,再加上行 业已不再审批新增产能,竞争格局逐步改善。2021 年,全球仅剩余 11 家草甘膦厂商, 多数落后产能已在数次行业衰退周期、环保严格监管中被淘汰。行业集中度大幅提升。 目前,我国草甘膦 CR3 已上升至 54.5%,CR5 已上升至 72.1%。


全球集中度高,议价能力强。全球目前拥有总产能 112.2 万吨,海外方面拜耳具备 37 万 吨产能(IDA 工艺),我国产能 75.2 万吨。拜耳过去曾是草甘膦行业的寡头,在本世纪 第一个十年占据全球超过 50%产能。目前,全球草甘膦 CR2=49.0%、CR3=62.4%,拜 耳、兴发、福华等寡头对行业上下游具有很强的议价能力。

供需格局改善,全球草甘膦进入中长期紧平衡。2009 年,我国草甘膦拥有草甘膦产能 103 万吨,产量 49 万吨,产能利用率不足 50%,价格也曾经到达冰点 1.8 万/吨,行业 毛利率仅 3.35%。而后,行业经历了持续的产能出清、集中度提升的过程。根据卓创资 讯,2017 年我国草甘膦产能为 93.7 万吨,2021 年已削减至 75.2 万吨。同时,随需求 增长,产量持续提升,开工率由 2017 年 54%大幅上升至 2021 年 79%。与此同时,社 会库存自 2019 年底开始迅速下行,2022 年 3 月,我国草甘膦月度社会库存相比 2019 年 10 月下降了 89%,也体现了行业供需格局的稳步好转。由于草甘膦供给端政策审批 限制严格,后续行业已披露新增产能仅兴发集团 5 万吨,行业良好的供需格局得以维持, 全球草甘膦进入紧平衡时代。再加上海外拜耳美国、巴西等地工厂开工多次出现不可抗 力,供需格局、竞争格局支撑全球草甘膦进入中长期紧平衡。


2. 全球农产品高景气,草甘膦价格联动强势

2.1. 粮食安全重要凸显,叠加地缘政治因素农产品强势上涨

人口增长与耕种面积的不适配,粮食安全重要凸显。过去 70 年,全球人口增长超过 50 亿,且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而耕地面积仅从 12 亿公顷增长至 15 亿公 顷,耕地面积增速远低于人口增速。这导致了人均耕地面积的持续减少。1961 年,全球 平均耕地面积为 0.36 公顷,2018 年已下降至 0.18 公顷。我国以世界 7%的耕地面积养 育了全球 20%人口,2018 年人均耕地面积 0.09 公顷低于世界平均,病虫害压力不断加 大,农业生产承担着巨大的压力。

同时,我国部分粮食供给高度依赖进口,且进口依存度不断攀升。2021 年,我国大豆、 玉米进口依存度分别高达 85.9%、49.8%。其中大豆进口依赖度较高,进口国主要为美 国、阿根廷、巴西,三国合计占进口量 94%。我国为满足我国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保 障粮食安全问题,对转基因作物与农的需求应运而生。


2020 年开始,受到全球货币宽松影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2020 年开始, 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经历了一轮价格上行,2020 年 1 月国内玉米、大豆现货价分别约 1900、3500 元/吨,截至 2022 年 4 月价格分别上涨至 2800、5700 元/吨,涨幅分别为 47%、63%。本轮粮食涨价原因主要包括:全球疫情导致生产环节、运输环节受限;生 猪存栏量走高,饲料需求增长;全球货币宽松带来玉米、大豆等大宗产品价格上涨。

地缘政治影响下,全球农产品景气度持续。乌克兰被誉为“欧洲粮仓”,农作物种植面积 大且农产品种类丰富。产量方面,根据 USDA 数据,乌克兰葵花籽油全球第 1、玉米全 球第 6、大麦全球第 6、小麦全球第 9、大豆全球第 9。出口方面,乌克兰玉米、大麦、 小麦、葵花油出口量占全球总出口市场约 16%、10%、9%、42%,而乌克兰与俄罗斯 玉米、大麦、小麦、葵花油总计出口量占全球约 18%、20%、23%、63%,在全球农产 品出口市场有着重要的地位。受俄乌战争因素影响,包括玉米、大豆、小麦在内的农产 品的出口受到较大程度影响。由于农产品之间存在一定替代关系,预计未来国际农产品 价格将持续维持强势。


农产品的高景气带来下游对农价格更强的承受能力,亦助于提升农民种植热情。历史 上,农产品与草甘膦价格关联度较高。分析原因,首先,农产品高景气,会带来下游对 农价格更好的承受能力,利于农价格维持强势,草甘膦作为最大的农产品将充分 受益。其次,当农产品价格高时,农民种植热情高涨。2020 年 6 月至今,草甘膦价格由 2.09/吨上涨至目前 6.28 万/吨,累计上涨 200.48%。我们认为,未来在良好的行业格局 下,叠加农产品高景气,草甘膦将进入新一轮有持续的景气周期。(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2.2. 转基因作物推广提升草甘膦需求空间

草甘膦和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是减少虫害的重要手段。通过基因改造生产抗草甘膦的转 基因作物,农民能够杀死杂草而不杀死庄稼,是减少粮食虫害,增加单位耕地产出的重 要手段。EPSPS 是草甘膦作用于植物产生抑制的关键合成酶,草甘膦的工作原理为抑 制植物氮代谢酶(EPSPS 合酶)的活,从而让植物死亡。因其对 PEP 亲和较好且高 抗草甘膦,转 CP4-EPSPS 基因的植物对草甘膦具有较高的抗,当前世界范围内应用最 广的是来自根癌农杆菌 CP4 菌株的 EPSPS。1983 年,孟山都和华盛顿大学的科学家从土壤农杆菌分离到高耐草甘膦的 CP4 菌株;1986 年,孟山都将 CP4-EPSPS 基因导入大 豆基因组中,成功育成了抗草甘膦新品种;1996 年,世界首例耐草甘膦大豆 GTS-40-3- 2 商业化。


我国进口依存度持续攀升的大豆和玉米,是最主要的转基因作物,也是草甘膦在全球最 大的需求来源。大豆和玉米是主要的转基因作物品种,也是草甘膦最大的下游应用作物。 转基因大豆是种植范围最广的转基因作物品种,以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为主。该大豆 1996 年获准进行商业化种植。2018 年全球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达到了 9.590×107km2, 相比 1996 年增长超过 100 倍;我国每年玉米田草害面积达 2667 万 hm2,占播种面积超 过 70%,可造成玉米减产 20%至 30%,严重地块达 40%。2018 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 植面积的 30.7%为转基因玉米,转基因玉米种植面积高达到 5890 万 hm2。2005 年,美 国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已占美国大豆总种植面积 87%。目前有 6 种主要的抗草 甘膦作物:大豆、玉米、棉花、油菜、苜蓿和甜菜。2015 年 1.8 亿 hm2 转基因作物以抗 草甘膦转基因作物为主,抗草铵膦转基因作物为辅,世界草甘膦约 56%用于抗草甘膦作 物。

在我国推广转基因作物对保障粮食安全意义重大,有望进一步打开草甘膦需求空间。由 于转基因作物的新品种持续研发、商业化推广,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不断增长,2019 年已达到 1.9 亿公顷。2014 年开始,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增长开始放缓,核心原因 是美国等发达国家转基因渗透率接近饱和。美国 HT 大豆、HT 棉花、BT 棉花、BT 玉米、 HT 玉米 2020 年渗透率分别为 94%、91%、88%、82%、89%。而我国过去转基因作 物增长缓慢,2019 年种植面积近 320 万公顷,占全球 1.7%,有很大的增长潜力。转基 因作物的主要品种是大豆和玉米,我国大豆、玉米进口依存度持续攀升,尤其大豆进口 依存度已达到近 85%。因此,推广转基因作物,对于保障粮食饲料安全供应意义较大, 能有望进一步带动我国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增长,提升草甘膦需求。此外,替代百草枯 亦能增加草甘膦需求。


3. 生产工艺对比:一体化的 IDA 路线综合优势显著

3.1. 三种草甘膦主流生产工艺的流程

草甘膦包括甘氨酸法、IDA 法两种工艺。其中 IDA 工艺由美国孟山都公司于 1971 年创 制成功,我国沈阳化工研究院于 1973 年研制甘氨酸合成路线成功。 IDA 路线-氢氰酸工艺:2006 年至今,由于国内氢氰酸合成技术的进步、IDAN 合成技 术取得突破,IDA 法在我国逐渐发展起来。

IDA 路线合成草甘膦先要生成中间体 IDA, 然后再与三氯化磷、甲醛生成双甘膦后,经氧化生产成草甘膦。根据合成 IDAN(亚氨基 二乙腈)方式的不同,IDA 法又可细分为氢氰酸工艺和二乙醇胺工艺。其中,氢氰酸工 艺先由天然气和硫酸合成氢氰酸,再由氢氰酸合成羟基乙腈,进而合成 IDAN。IDA 工艺 具备产品纯度高,且易于出口到欧美市场等优势。然而氢氰酸剧毒,操作难度大,用氢 氰酸生产 IDA 存在一定技术壁垒。


IDA 路线-二乙醇胺工艺:二乙醇胺工艺由二乙醇胺和烧碱直接合成 IDAN(亚氨基二乙 腈)。该工艺使用有效催化剂可使二乙醇胺转化率达 99%,IDA 的收率可达 90%以上, 产品质量高、操作环境好、便于规模发展。该工艺对环境友好,技术先进成熟,易于向 欧美市场出口,但 2004 年底二乙醇胺反倾销后,成本大幅提升。

甘氨酸路线:该路线以甘氨酸、亚磷酸二甲酯作为主要原材料,又可细分为两种。一种 是以氯乙酸、氨为原料的氯乙酸氨解法,另一种是以甲醛、氰化钠或丙烯腈装置副产的 氢氰酸为原料的施特雷克法。氯乙酸氨解法不仅工艺流程复杂,生产成本较高,而且该 工艺产生大量富含氯化铵和甲醛的废水,环保处理费用较高,在国外已基本淘汰。而国 内现有甘氨酸生产厂所采用的生产工艺基本上都是氯乙酸氨解法。


3.2. 环保对比:IDA 路线三废排放更少

草甘膦在生产及使用伴随甲醛、可溶盐、磷的污染。草甘膦是发改委限制投资项目, 未来行业无明显新增产能。草甘膦被限制生产的主要原因来自污染,其主要污染成分包 括甲醛与可溶盐。另外,磷的排放也会造成环境污染。目前草甘膦生产过程中磷元素的利用率为 60%~65%,剩余部分进入到母液中,未经处理地排放将带来严重的环境污 染,造成土壤板结、水体富营养化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废液处理能力和水平成为制 约行业供应的核心问题。因此,环保投入已经成为草甘膦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甘氨酸路线“三废”排放大,每生产 1 吨草甘膦副产废液约为 5 吨,甘氨酸生产过程中 也产生废水、VOCs 等污染物,同样会因环保问题而涨价并传导至下游。根据《化学工业》 数据,甘氨酸法草甘膦三废或副产物数量高达 13 种,包括废气(氯化氢、氯甲烷)、废 水(亚磷酸、甲醇、甲缩醛、草甘膦、磷酸盐、氯化钠、氯化铵等),其中 5 项来自亚磷 酸二甲酯工序、2 项来自甲醇回收工序、2 项来自母液浓缩工序、4 项来自其他工序。

相比之下,IDA 法草甘膦三废或副产物数量仅 7 种,主要包括尾气(HCN、氨、氯化氢)、 废水(有机腈类、双甘膦、甲醛、氯化钠等),其中 4 项来自 PMIDA 工序、3 项来自其 他工序。处理量少,易处理和综合利用。 另外,甘氨酸的合成对环境也有污染。虽然氯乙酸氨解法原料易得、工艺简单,但反应 时间长,并且除去反应中产生的氯化铵比较困难,产品质量较差、精制成本高。作为催 化剂:乌洛托品回收困难,造成环境污染。每生产 1 吨甘氨酸产品将产生 3 吨以上的废 水。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无机和有机化合物,包括剧毒的甲醛和氯乙酸、二氯乙酸等。


从母液污染物含量看,双甘膦母液甲醛、草甘膦含量较高(1-1.5%草甘膦、3-4%甲醛); IDA 法草甘膦母液双甘膦、甲醛含量较高(1-1.5%双甘膦、2-3%甲醛);甘氨酸法草甘 膦盐及有机物含量较高(2%亚磷酸、15-18%氯化钠、2.5%增甘膦、1.5%甘氨酸、2% 其他有机物)。对比两大草甘膦路线,IDA 法母液污染物含量相对较低。

3.3. 成本对比:一体化的 IDA 路线更具竞争力

随着草甘膦价格的上涨,行业盈利迅速提升。截至 2022 年 4 月 14 日,草甘膦行业毛利 润为 2.50 万/吨,行业毛利率为 39.87%。同时,2020 年 6 月开始,随着草甘膦主要原 材料的上涨,草甘膦成本出现了一定上调。目前草甘膦行业成本(甘氨酸法)约 3.7 万 元/吨,较往年约 2 万元/吨成本有一定上浮。

甘氨酸/IDAN、黄磷是草甘膦的主要原材料。甘氨酸法生产草甘膦,主要原材料包括了 甘氨酸、黄磷、甲醇、多聚甲醛、液氯。以黄磷、甘氨酸为主,合计占比约 75%;IDA 路线生产草甘膦原材料包括 IDAN(亚氨基二乙腈)、黄磷、烧碱、甲醛、液氯等,其中 以 IDAN、黄磷为主,合计占比约 83%。


3.3.1. 甘氨酸路线草甘膦成本分析

景气高点时,配套甘氨酸厂商将享有显著增厚的利润空间。历史上,甘氨酸法草甘膦历 史上成本波动较大,主要来自于黄磷、甘氨酸价格的上涨:甘氨酸方面,草甘膦是甘氨 酸主要的下游应用,占比 92%。历史上,草甘膦的高景气往往会对主要原材料甘氨酸有 较强拉动。在目前价格下,自产甘氨酸厂商(如乐山福华)相对于需外购甘氨酸的厂商 具有约 2300 元/吨的成本优势;在 2021 年 12 月初,草甘膦价格达到年内高点 8.03 万 元/吨的时候,自产甘氨酸厂商相比未配套厂商具有约 7500 元/吨的成本优势。在产业链 高景气时,一体化厂商利润增厚显著。

磷化工品涨价背景下,配套磷矿、黄磷带来可观优势。黄磷方面,生产一吨黄磷需要耗 电 14000kWh,属于高能耗化工品,在碳中和、碳达峰背景下受到国家严格限制新增产能。预计将具有较过去更高的价格中枢。另外,草甘膦占黄磷下游需求比重 29.6%,草 甘膦景气对黄磷价格亦有拉动。目前,黄磷行业毛利率约 22%,自产黄磷厂商(如兴发 集团)相对于需外购黄磷厂商具备约 2600 元/吨成本优势,若自身拥有磷矿将额外拥有 约 1000 元/吨成本优势;在 2021 年 12 月初,草甘膦价格达到年内高点 8.03 万元/吨的 时候,自产黄磷厂商相对于需外购黄磷厂商具备约 3600 元/吨成本优势。


3.3.2. IDA 路线草甘膦成本分析

IDAN 是影响 IDA 路线变动的核心,一体化厂商优势显著。IDA 路线成本的黄磷部分与 甘氨酸路线近似,因而配套黄磷、磷矿的磷化工厂商同样具备成本优势。与甘氨酸近似, IDAN 容易在草甘膦高景气时被拉动同步涨价。在本轮草甘膦景气中,IDAN 价格由过去 约 1 万元/吨上涨至目前 2.7 万元/吨,造成草甘膦厂商成本的大幅上浮。IDA 的主要原 材料包括氢氰酸,以及甲醛、盐酸、烧碱,其中氢氰酸是主要原材料,占比 83%。在 IDA 路线中,若能具备氢氰酸-羟基乙腈-IDAN-IDA 一体化生产能力,将具备显著的成本优势。

3.3.3. 成本结构对比:一体化的 IDA 厂商最具原材料成本优势

对比成本结构,一体化的 IDA 厂商最具成本优势。仅考虑原材料配套,未考虑循环产业 链带来的成本优势,目前,行业中大约有六种成本结构:1)自产氢氰酸-羟基乙腈-IDANIDA 的一体化 IDA 路线厂商(和邦生物);2)配套磷矿、黄磷及配套甘氨酸的甘氨酸路 线厂商(兴发集团);3)自产甘氨酸的甘氨酸路线厂商(乐山福华);4)未配套原材料 甘氨酸路线厂商;5)未配套原材料的 IDA 路线厂商;6)采用二乙醇胺工艺的 IDA 路线 厂商(扬农化工),因未获得公开的二乙醇胺工艺单耗数据,因此暂不作该工艺成本对比。

在甘氨酸路线中,主要原材料为甘氨酸、黄磷、烧碱、甲醇、多聚甲醛。若可以外购醋 酸、液氯自产氯乙酸、再实现甘氨酸自产(例如乐山福华),则可节约成本约 3000 元/吨; 若配套磷化工产业链,实现磷矿-黄磷-草甘膦一体化产业链,则可节约成本约 5800 元/ 吨;在 IDA 路线中,若可实现从氢氰酸开始到羟基乙腈、IDAN、IDA 的中间体全自产, 可实现行业最具竞争力的原材料成本结构,在当前价格下原料成本约 2.76 万元/吨。

实现氢氰酸-IDAN-双甘膦全产业链配套具备一定壁垒。2018 年,全球氢氰酸总产能约 220 万吨/年。其中直接法生产氢氰酸的产能占 70%,丙烯腈副产法占 30%。杜邦是全 球龙头,占全球总产能 20%,Koch、赢创德固赛、SNC Butachimie 产能占比达 56%。 一方面,氢氰酸投资较大,建设一套 1 万吨/年的安氏法单套反应装置,工艺设备投资约 需 1 亿元。天然气是安氏法氢氰酸中占比最大的原材料,我国四川拥有丰富的天然气资 源。因此,我国安氏法氢氰酸装置集中在该地区。此外,氢氰酸剧毒,操作难度大,用 氢氰酸生产 IDA 存在一定技术壁垒。


海外厂商采用 IDA 工艺,我国以甘氨酸路线为主。目前,国外拜耳为 IDA 工艺,国内目 前以甘氨酸法为主。全球草甘膦产能共 107.2 万吨,其中,我国草甘膦产能共 70.2 万吨, 其中甘氨酸法产能 50 万吨、IDA 法产能 20.2 万吨。海外方面,拜耳 37 万吨产能为 IDA 法,在美国、巴西基地配套了双甘膦产能。在我国甘氨酸法草甘膦厂商中,兴发集团配 套从磷矿到黄磷的一体化磷化工产业链,拥有最具优势的甘氨酸路线成本。乐山福华(拟 被江山收购)配套 4 万吨甘氨酸。其余甘氨酸法草甘膦生产商均需外购甘氨酸、黄磷。

在我国 20.2 万吨 IDA 法的草甘膦厂商中,扬农化工采用二乙醇胺路线,其余厂商均采 用氢氰酸路线。其中,和邦生物实现了关键中间体自产,经我们测算,生产成本约 3.2 万 /吨,优势显著。(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4. 投资分析与重点公司分析

4.1. 对行业的核心观点,后续景气度研判

我们通过复盘近年来,包括本轮涨价在内的,历史上数轮草甘膦的景气周期,寻找出草 甘膦历史上价格上涨的因素包括:竞争格局和供需格局的改善、全球转基因种植面积的 增长(主要影响行业需求量)、农产品价格的景气度(主要影响涨价空间)。受我国日趋 严格的环保监管制约,未来行业新增产能极少,仅兴发集团新增 5 万吨,行业供给、竞 争格局有望维持在良区间。

需求方面,在玉米、大豆进口依存度持续攀升的背景下,我国以玉米、大豆为主要品种 的转基因作物的推广,有望带来新增需求。加上百草枯替代、南美垦荒亦将带来新增需 求。并且,短期内受到地缘政治影响,全球粮食价格预计将高位整理,有望联动带动草 甘膦价格高位。中长期,随着全球人口增长,人均耕地面积持续下降将成为发展农及 转基因作物的持续驱动力。

4.2. 和邦生物:一体化盐气化工龙头,双甘膦扩产巩固全球龙头地位

和邦生物是我国西南地区的盐气一体化龙头,公司自身拥有 9091 万吨磷矿以及 9800 万 吨盐矿资源储量,并立足四川地区区位优势,以天然气为原材料延伸至联碱、双甘膦/草甘膦、蛋氨酸、玻璃,现已经完成了在化工、光伏两大领域的布局。截至 2021 年年报, 公司拥有联碱(纯碱+氯化铵)产能 110 万吨、双甘膦 15 万吨、草甘膦 5 万吨、蛋氨酸 7 万吨、建筑玻璃 46.5 万吨。受益于良好的费用控制,公司完全成本领跑行业,净利率 显著领先同行。短期内,公司原主业供需格局良好,维持高景气。中长期,公司将光伏 材料作为下一个集中发力点,2022 年集中投产后有望提估值、促成长。

2022 年 4 月 19 日,公司公告拟建设 50 万吨双甘膦产能,投产后有望凭借产业链一体 化优势、工艺环保优势,双甘膦投产后将进一步巩固其全球龙头地位。


立足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完整的一体化产业链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我国四川省天然气 资源丰富,公司立足四川省区位优势,以价格有竞争力的天然气为核心原材料,经过数 年时间不断完善,构建出了天然气-氢氰酸-羟基乙腈-IDAN-IDA-双甘膦-草甘膦完整的一 体化产业链。并配套磷矿,对冲磷化工产业链产品涨价带来的黄磷采购成本上行。并且, 公司草甘膦产业链中的氢氰酸、甲醇等中间环节原料与公司蛋氨酸等其它产品板块形成 了良好的协同效益。完整的产业链一方面为公司带来成本优势,根据我们测算,目前公 司草甘膦生产成本低于 3.3 万元/吨,竞争力强。另一方面,完整的产业链配套能在全球 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的背景下,稳定成本端的波动,增强业绩的确定。

4.3. 兴发集团:磷化工龙头,甘氨酸路线草甘膦成本引领者

公司是我国磷化工龙头企业,拥有从磷矿到黄磷、草甘膦的一体化磷化工产业链。公司 拥有采矿权的磷矿资源储量约 4.29 亿吨,拥有磷矿石产能规模 415 万吨/年,并在建后 坪磷矿 200 万吨/年采矿工程项目,计划 2022 年下半年建成投产。公司拥有黄磷产能超 过 16 万吨/年,精细磷酸盐产能约 20 万吨/年。公司控股子公司泰盛现有 18 万吨/年草 甘膦产能(含其全资子公司内蒙兴发 5 万吨/年产能),规模居国内第一。内蒙兴发目前 在建 5 万吨/年草甘膦产能,计划 2022 年三季度建成投产,届时公司草甘膦产能将扩大 至 23 万吨/年。

公司草甘膦业务具备显著的原材料配套优势,主要表现在:自身配套 10 万吨/年甘氨酸 产能;本部及子公司拥有规模化的黄磷产能,能够就近供应;宜昌园区内有机硅装置副 产的盐酸,也是草甘膦生产所需原料。此外,有机硅装置可以有效消耗泰盛公司生产草 甘膦副产的氯甲烷,既降低了环保风险,又带来了经济协同效益。经过多年发展,公司 掌握了先进的草甘膦生产工艺、环保治理技术。2021 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 236.07 亿元, 同比增长 28.88%;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 42.47 亿元,同比增长 583.58%。


4.4. 江山股份:打通两种草甘膦工艺的农龙头

江山股份有 60 多年的农生产历史,主要从事以除草剂、杀虫剂为主的农产品,是国 内四大草甘膦生产企业之一,拥有草甘膦产能 7 万吨/年,其中甘氨酸路线产能 3 万吨/ 年,IDAN 路线产能 4 万吨/年。此外,公司拥有的农品种有草甘膦、甲草胺、乙草胺、 丁草胺、(精)异丙甲草胺、敌敌畏、敌百虫、氯噻啉、烯啶虫胺、二嗪磷等原以及制 剂产品,农制剂品种包括水剂、乳油、水乳剂、水溶粒剂、水分散粒剂等;基础化 工产品包括烧碱、氯气、氢气、高纯盐酸、饮用水级次氯酸钠等;新材料包括纳米粉体 及纳米保温材料、阻燃剂等;化工中间体包括亚磷酸、亚磷酸二甲酯、亚磷酸三甲酯、 三氯化磷、三氯氧磷、三氯乙醛、氯甲烷等,综合看,形成了丰富的化工产品结构。原 材料配套方面,公司拥有双甘膦生产能力,需外购甘氨酸、亚氨基二乙腈(IDAN)。


4.5. 新安股份:“氯循环”产业链设计形成一定成本优势

公司是我国有机硅龙头,现有有机硅甲基单体产能 49 万吨/年(折合硅氧烷产能约 25 万 吨),其中 80%用于自用生产下游有机硅终端产品。2021 年,公司硅基材料板块实现营 业收入 43.57 亿元,同比增长 72.44%,毛利率 47.42%,盈利能力强劲。上游原料配套 方面,公司位于云南盐津 8000 万吨储量的硅矿一期项目已达产。此外,公司在原有 10 万吨工业硅基础上,落实四川平武 6.5 万吨工业硅建设项目,完成云南景成硅业 5.4 万 吨工业硅收购项目,实现了工业硅完全自给。随着项目逐步落地,公司工业硅产能将达 30 万吨以上。同时公司与乐山协鑫共同投资建设首期 20 万吨/年工业硅粉,拓展与光伏 下游企业的战略合作。

公司有草甘膦原产能 8 万吨,年产量约 8.5 万吨,每年另外购部分原用于制剂生产, 年销售量折合草甘膦原近 10 万吨。农板块,公司形成了以草甘膦为主导,草铵膦、 敌草隆为补充的除草剂,以毒死蜱为代表的杀虫杀菌剂,以信息素、诱导剂为代表的 生物防控产品等多系列协同发展的产品群。公司的草甘膦和有机硅业务能形成协同效应, 运用草甘膦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氯甲烷,进行有机硅生产,独特的“氯循环”产业 链设计形成了一定成本优势。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本文地址: https://www.tanjiaoyicn.com/n/59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部分来源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或其他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20条)
  • 闾丘整
    草甘膦行业分析:草甘膦景气延续,一体化IDA工艺优势显著
  • 乐正谣俱
    不看这两天新闻吗?孟山都发明草甘膦,因掩瞒致癌信息,被罚
  • 慕翼诺
    那个票子好
  • 锺离地践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感谢分享
  • 向彰乱
    利尔化学值得关注
  • 严店
    都已经涨到天上去的票了
  • 郏师
    没钱,亏本了!
  • 利造
    草甘膦行业分析:草甘膦景气延续,一体化IDA工艺优势显著
  • 山郁潦
    利尔化学龙头,还是单一龙头!
  • 寿炙
    和邦生物
  • 阚糖
    还可以
  • 郜枣盎
    广信
  • 桑部伞
    关注了
  • 盖裔恒
    盛极必衰
  • 仉衬
    已阅读
  • 蔺殴鞍
    转发了
  • 益祈殆
    转发了
  • 齐龟
    转发了
  • 后乙幢
    转发了
  • 牛围
    转发了

    联系我们

    9384018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baban38@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