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哪个省水泥船最多(中国最大的水泥生产线)

中国哪个省水泥船最多?最近有很多热心观众对这个问题干到困惑。还有其他网友想了解中国最大的水泥生产线。对此,碳百科整理了相关的攻略,希望能帮助到你。



正解局出品


前两天,有统计数据说,今年上半年,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国际市场份额均位居世界第1。


尤其是,中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下水命名,更是中国造船业的高光时刻。


海洋时代,造船业是国富民强的基础产业。


但,又有多少人知道,走到世界第一,中国造船业有多拼。


水泥船,就见证了中国发展的不屈历程。


很多年轻朋友或许会发出“水泥也能造船”的疑问。


是的,在新中国的奋斗岁月里,水泥曾一度是我国主要的造船材料,江河湖海到处都是“水泥船”,堪称一代人难以磨灭的记忆。



沿海,有钢丝网水泥渔船,载着渔民出海;内河中,大到能承载车辆和货物的水泥货轮,以及各种作业的挖泥船和打桩船,小到随处可见的各种舢板水泥船,真正是“一切船皆可水泥造”。



中国水泥船的,始于一穷二白的建国初期。


首先介绍下,水泥船并非中国独创,世界上最早的水泥船是法国人约瑟夫·兰博特于1855年设计建造,并参加了当年的巴黎世博会。


约瑟夫·兰博特建造的水泥船



水泥船发展的高潮,始于一战时期。


由于战争严重消耗了欧美各国的钢材,深感钢产量不足的各国便开始采用水泥船来替代钢制船,主要是用来满足内河航运。


1915-1916年,日本甚至还制造出了4艘满载排水量835吨的“桃”级水泥驱逐舰。


日本“桃”级水泥驱逐舰



该型驱逐舰长85米、宽7.6米、吃水2.3米、最大航速31节,搭载3门120毫米舰炮、2挺6.5毫米机枪和1座3联装457毫米鱼雷发射管。


别看数据挺亮眼,这种军舰纯属“银样镴枪头”,一挨炸弹便会沉,纯属吓唬吓唬亚洲周边的一些国家。


二战期间,欧美等国的水泥船讲究实用,主要是用来运输军事物资和人员。


美国甚至造出了载重量4500吨的巨型水泥货轮,充分保障了后勤补给。


建国后,国家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造船业也提到了议事日程上。


造船离不开钢材,可那时全世界的钢产量约18960万吨,中国只有60万吨,占全球钢产量的0.3%。


同时期的日本钢产量为484万吨,美国则是8772万吨,彼此间的差距显而易见。



百业待兴的新中国到处需要钢材,可交通运输、生产作业同样离不开造船业的发展。


那时全国有点基础的船厂有20多家,也想为经济建设做贡献,但没钢材,“臣妾实在做不到啊”。


1957年,即便经过数年的经济恢复,钢产量超过解放前的历史最高水平,达到了535万吨。


但放在造船产业上,依然是杯水车薪。


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既然是“巧妇”,那就总能想出办法。


好在那时的水泥产量激增,全国水泥产量达到685万吨,比1952年增加了400万吨。


当时为炼钢修建的土高炉



于是,国人便想到了用水泥造船。


1958年,中国自行研制的40马力水泥船成功下水,激发了各地造船业“灵感”,纷纷开始上马水泥船项目。


1959年,山东、上海、江苏、湖南、上海等16个省市,一口气造出大批水泥船。其中,有5吨重的小水泥船,也有420吨重的水泥驳船。



各地更是不甘示弱,用水泥造出各种款式的船只,从传统舢板水泥船到大型渡轮,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造不出的,水泥船由此成为新中国造船业的“宠儿”。


有人肯定要问了,水泥船那么重,不会沉么?


其实水泥船的原理和钢材船一样,都是由于船只同属空心结构,这种结构让船只有了更多浮力空间,能够稳稳地漂浮在水面。


相比钢材船,水泥船的好处很明显:就地取材,只要能生产水泥,就能造船;造一艘水泥船,比同样体积的钢制船节省至少一半的钢材,比同样体积的木船省百分之八十的木材;生产周期短,一个月左右就能下水。


那时的河道里到处是这种舢板水泥船



行驶中难免有磕碰,水泥修补又快又省事。


尤其是运输石料粮食时,载重量比传统木船大得多,特别是还有农村常用的化肥、粪肥,根本不担心会腐蚀船舱。


更关键的是,在经济困难时期,水泥船的造价实在太便宜了,一艘5吨水泥船的造价不过数百元,而且养护还很方便。


这里要补充一句,水泥船主要材料是水泥不假,但并非一点钢材、木材不用啊,船体龙骨、构件以及船舱等还是有用到这些材料的。


如此众多的好处,水泥船想不火都难。


从50年代开始,水泥船整整为中国船运服务了几十年,遍布全国各地区各行业。


荣光照耀下的水泥船熠熠生辉,而一次期待已久的航行,却给其致命一击。



“古田号”的出现,正处于冷战时期,国内钢铁产量依然不足,上级始终在思考建造大吨位水泥船只的可能。


1970年,上海708船舶钻研所接到了上级的要求,设计一艘千吨级的水泥商船,可如此大吨位水泥船的设计,在中国前所未有。


经过再三思考,设计师们设计出了这款单甲板、双层底的超大型水泥船,不仅可以最大限度节省钢材,还能有效减轻船的自重。


最终,方案通过上级审批,由708船舶钻研所与马尾造船厂开始合作建造。


1973年,这艘庞大的水泥商船成功在福州下水。


“古田号”是水泥造船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一艘船只



这艘长105米、排水量5773吨的巨型水泥船,载重量3024吨,每小时13.5海里的航速,堪称当时世界水泥船中的“巨无霸”。


只是,花费了如此巨大人力、物力的水泥船仅仅航行一次,便永久退出了历史舞台。


1974年,“古田号”运载了一批沙子和木料前往上海,开始了试验航行。


抵达上海后,“古田号”搭载了另一批物资顺利返航。


应该说,航行很顺利,也让很多人憧憬着未来建造更大型货轮乃至军舰的可能。


不过,交通部事后并没通过“古田号”的审批,甚至还由此否定了后续建造大型水泥船的诸多申请。


因为这次试验中,水泥船的弊病也显而易见。


首先,水泥船再怎么设计,自身重量依然导致吃水深,满载后的船身更是超过了设定的吃水线。


吃水深的船最怕行驶时遇到风浪、浅滩,一旦碰见此类情况,就是水泥船的“噩梦”。道理和底盘低的车就怕碰见凹凸不平的路面,质一样。


其次,选择水泥船本来是为了节省资源,可负重下的水泥船对内燃发动机是个巨大考验,载重越大,发动机压力就越大,燃料消耗也会增高。


“烧”燃料的同时,不仅损耗发动机能,更“烧”的是大笔的成本。


如果每次消耗的燃料和磨损成本超过收入,那肯定是笔不划算的买卖。


最关键的问题,还是水泥船太重了。



水泥船能浮起来是靠巨大的空心结构,可满载货物后,这些中空结构全被塞满,状态和一块石头没多大差别。


满载货物的水泥船因为惧怕风浪,很“挑”航线;满载时要是再碰到礁石,无疑就是“以卵击石”,后果不堪设想。


此外还有修补上的难题。


水泥船产生的裂缝、坑洼固然用水泥缝缝补补很省事,但熟悉水泥能的人都清楚,直接填补水泥的效果只是“创口贴”,牢固度可以忽略不计。


算来算去,如此耗费巨大的水泥船,只能在内河航道跑跑运输,远达不到最初近海航行的设计目的。


没办法,只好忍痛放弃。



“古田号”先是被搁置,后来移交给了院校作为教学实习用船,直至最后被彻底拆毁。


同时期的水泥船,都有着和“古田号”一样的弊病,基本无解。


水泥船的往事,来不及回味,便静静搁浅在了滩涂。


不过,水泥船的热潮逐渐散去,华丽登场的却是我国的造船业和钢材产量。


背后,也离不开海外华人的助力。



中国的造船业一直很努力,无奈在技术上与发达国家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


1980年5月,大连造船厂承接了由世界船王包玉刚家族投资的“长城”号货轮建造项目。


只是,拿到足足三大厚本的《技术说明书》,中方代表有些傻眼。


除了所有建造工艺采用英国劳氏船级社的指导规范,制造是日本JSQS标准,管系缆绳采用日本的JIS级别,涂装要达到瑞典SA2.5级等等。


英国劳氏船级社是世界级船舶建造标准制定者之一



甚至小到船舱内的船员休息室壁灯、鞋柜尺寸都有严格规范。


你说制造工艺达到国际化还能接受,可船员生活设施还如此精心设计,过惯“苦日子”的中方实在难以理解。


没办法,那时的中国造船者不懂也不知道该怎么做。


哪怕当时负责设计的是曾设计过的“远望”号航天测量船和“向阳红10号”科考船,大名鼎鼎的上海708所,也有些犯愁。


包玉刚的弟弟包玉星‍‍‍‍‍知道情况后,主动提出委派自己的技术顾问,负责指导技术谈判。


可熟归熟,合同还是要按照流程来。


船厂必须要在18个月内交船,超期1天,罚款4500美元;超期150天,算中方违约,还得缴纳巨额赔偿。


得,那就按标准来吧。


只是有标准还不行,甲方有自己的英国验船师,细致又较真。


比如过去刷船身油漆,随便刷,涂完整个钢板就行。


按照国际船舶制造标准,刷涂料都有讲究



可甲方拿个油漆厚薄测量仪,时不时就测量油漆的厚薄度,涂薄了不行,涂厚了也不行,不满意就立即返工。


对了,天气不好还不能开工,愁坏了中方造船厂。


还有要求更为苛刻的船体制造与切割工艺。


中方一寻思,咱不懂这个,就请个懂这方面的外方专家吧。


等一问咨询价,30万美元起……


算了,还是自己来吧。


按照整理出的380多条制造技术难题,造船厂一方面依靠专家指导,一方面组织技术员和工人组成攻关小组,所有人吃住就在船台边搭的简易窝棚里。


整条全船122个分段,有放样、号料、切割、装配、焊接等多道工序,全部落实到每个人身上。


就这样,中国造船者不仅体会到什么是现代化造船标准,更从中总结出适合中国造船业的技术和规范。


建造一年后,“长城”号要开始船体组装了,这是项目验收的关键时刻。


验船师先是认真进行了船舶长度测量,测得179米,这意味着船舶长度的误差居然只有2毫米,所有组装部件严丝合缝。


再测其他几个项目指标,误差几乎为零,令甲方感觉不可思议。


1981年9月14日,“长城”号正式交付下水,顺利完成了为期一年的全球试航。


远航途中的“长城”号货轮



“长城”号的出现,从此也让中国造船技术有了质的飞跃。


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造船产量占世界份额的比例尚不足1%(世界第17位)。


20年后,我国造船产量已达224.51万吨,在世界造船产量的份额上升到了6%。


“十五”期间,中国船舶工业更以年均增长28%的速度,成为世界瞩目的造船大国,并拥有了自己的船级标准。


2021年,中国造船完工量、订单量均保持在世界领先位置



造船业的突飞猛进,是因为中国再也不缺钢材了。


从1996年开始,中国实现钢铁产量破亿吨,到2020年,全球钢产量18.78亿吨。其中,中国钢铁产量就达到了10.65亿吨,占了全球产量的一半以上。



而同时期美国的产量却仅仅占全球钢铁产量的4%。


毫不夸张地说,钢铁产业是中国造船业壮大的最大功臣。


今天,我国的年钢铁产量每年均超10亿吨,连续26年稳居钢铁产量世界第一的“头把交椅”。


凭借脚踏实地,中国造船业与钢铁业逐步实现了从小到大、由弱转强的历史转变。


40多年前遍地都是的“水泥船”,现在已悄悄沉入了历史的海底。


中国制造的巨轮正驰骋大洋,航行于全球每个角落。


无论“水泥船”现在看来多么简陋,我们都没有资格去嘲笑这位曾为祖国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前辈”。


因为这是一个时代的“浮标”,记录的是中国那段艰辛与奋进的岁月。

本文地址: https://www.tanjiaoyicn.com/n/566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部分来源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或其他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20条)
  • 桑二泄
    我是北京人78年开卡车跑上海;走老国道过徐州进入南北大运河顺运河边南下,到高邮马头一看给我惊呆了!南方大运河实在是太繁忙到处是运货的船只!从小没见过这么多的船只拥堵的很,本人心情激动所兴靠边停车上马头玩会!不由自主上到船上问这问那?我问开船人这船怎么挂这么多斗呀???船老大可笑我这一大串叫拖船我左看右看原来是水泥制造的船?
  • 阴浦绽
    水泥造船!今天不可理解。可在发展初期,江河上的水泥船可是内河航运的骨干力量,它们为中国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劳动人民攻坚克难的精神十分珍贵!共和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崛起,那表现的正是愚公移山的精神!今天人们的质疑,抹黑,显得多么无知,苍白!
  • 景远
    钢材不够用,被迫造水泥船
  • 廉士敞
    我父亲单位是县级航运公司,六、七十年代大部分是拖轮,拖十条水泥船,每条一百二十吨,拖轮是175匹常柴油机,那时单位效益好,工资超过一百元,就是太辛苦了,24小时航行,上至武汉,下至上海,为当时国家做出很大贡献!
  • 郑钢姜
    在钢材短缺的年代,造水泥船(实际是钢筋混凝土)也是一种无奈,虽然有造价低的优势,但两大缺陷也是致命的,一是较脆弱,怕碰;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自重大,几乎超过相同排水量钢制船的两倍(大吨位船比值更高)。在钢铁供应充足的今天,水泥船被淘汰是必然。
  • 翁嗅栏
    水泥船比塑料船稳多了,一次开塑料船在湖上闲玩,看见一老头开着水泥船就上去聊天,发现上去的时候船身稳稳的,都是差不多体积的船,我那塑料船就容易左右摇晃。
  • 厉窜屈
    我曾在省轮船公司运务科工作,“古田”轮水泥船是我司下属海运公司的船舶,走沿海航线,营运了好几年,根本不是上文所述一个航次。
  • 禄语
    我一次去常熟出差,在河道里第一次看见了水泥船在运货,很是惊讶,大开眼界。
  • 吉制
    据我所知中国最新的水泥船就是“抖音”网红“这是爷爷留下的船”刚造的水泥船,前天刚下水![捂脸][捂脸][捂脸][捂脸]
  • 梁丘梢旗
    如果能研发出物理性能优异的水泥配方,可以造很薄的水泥船体,那还是很赞的。
  • 边却蝇
    欢迎来无锡“中国乡镇企业博物馆”参观。中国最早的乡镇企业之一,“无锡东亭春雷造船厂”,它是造水泥运输船舶的行家里手。 博物馆就建于该船厂旧址内。[呲牙]
  • 林使
    水泥船没有消失,江苏省有很多水泥船,来回穿梭。大运河、灌溉总渠,很常见。
  • 仲孙均憎
    水泥船,造价低,易维护。曾经广泛使用在內河、湖泊。
  • 寿疾窖
    零八年奥运会之前几个月运河内才不给水泥船航行,船薄不给检了强制报废。然后这些水泥船都卖到小航道里有住人的开店的搞养殖的,现在也有很多,这玩意要是改装了住人一百年也坏不了。
  • 晋鼎耘
    八十年代广西北流市民安水库就有两艘水泥船充当轮渡运送当地村民出行,我回父亲老家也搭过几次,费用两毛一人,自行车一毛一辆。
  • 终矣
    台山公益水坭船厂,七十年代中期就可以造五十吨的沿海水坭货轮,120吨的沿海水坭驳船,当时是广东省首创,还出了个全国人大代表
  • 鲍挚
    验船师先是认真进行了船舶长度测量,测得179米,这意味着船舶长度的误差居然只有2毫米,所有组装部件严丝合缝。
  • 阮聪澎
    抖音上有个账号(湖家郎),微山湖上三兄弟修复爷爷留下来的水泥船,很有意思,正在更新中,有兴趣的去看看
  • 禹办夷
    全称"钢丝网水泥船"。被淘汰的原因主要是:自采大、吃水深、耗时油多、经济效益差。没钢材时勉强用,有钢则马上冉钢。
  • 夏侯喉帜
    小时候农村生产队有二条船:一条木桥一条水泥船,两船作用不一!木船运草运粮。水泥船运砖运沙夹河泥!

    联系我们

    9384018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baban38@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