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地区哪里有卖啡钻花岗岩的(沈阳花岗岩石厂家批发)

最近有很多网友都想知道关于沈阳地区哪里有卖啡钻花岗岩的的答案。还有其他网友想了解沈阳花岗岩石厂家批发。对此,碳百科整理了相关的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华网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华号”账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华号的立场及观点。新华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一、

鲁迅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是啊,在广袤的国土上,来来往往、川流不息的列车,满载着观光旅游、走亲访友、经商买卖、出差办事的人们。风驰电掣的火车带着人们穿隧道、跨山涧、攀陡峭、越天桥,在崇山峻岭中奔驰着。

但你是否知道四通八达的铁路从何而来?谁在这陡崖峭壁、高寒缺氧、风沙弥漫、荒芜人烟的地方造铁路?谁移山填海,叫“高山低头,河水让路”?谁走小路建铁道?谁在这本没有路的地方闯出人类的第一个脚印?

江山为凭,山河为证!那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中曾经拥有的一支特种兵部队———勇悍善战的钢铁劲旅铁道兵!

铁道兵在35年的征程岁月里,脚踏祖国的大地,挽狂澜于海疆,征林海于大兴安岭,气吞山河于云贵川,呑风饮沙于瀚海黄沙,迎风斗雪于青藏高原。他们与昆仑山脉斗志,与唐古拉雪山争雄,将青春与热血,洒在祖国的万里河山,凝固在延绵万里的铁道线上,为各族人民开辟了一条立足之路,致富之路,幸福之路。他们战天斗地的峥嵘岁月,至今仍似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从1948年7月5日组建铁道纵队到1984年1月1日并入铁道部的35年间,在战争环境下,共抢修铁路3600多公里,抢建铁路690多公里、战备公路430多公里。解放战争期间“大军打到哪儿,铁路修到哪”;抗美援朝期间,创造了“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保障了我军赢得了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胜利。

和平建设中,铁道兵响应祖国的召唤,走小路修大路,他们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风餐露宿,沐雨栉风,从东北兴安岭到海南五指山,从东海之滨到青藏高原,从长城内外到天山南北,先后主持参与修建了:黎湛、鹰厦、宝兰、贵昆、成昆、嫩林、襄渝、京原、京通、青藏、南疆、通霍、衮石等52条铁路干支线和北京地铁的修建任务,连同国防、林业和各种专用铁路在内,共新建铁路干、支线12590多公里,约占全国同期新建铁路总数的三分之一,让一条条通向繁荣和幸福的钢铁大道在神州大地上崛起、延伸。

“汗水融化化千层岩,风枪打通万重山”,他们用辛勤的汗水凝聚成晶莹的铺路石,用鲜血浇灌成一排排坚强的枕木,用筋骨锻造成勇往直前的钢轨,为国家的物资流通,为各族人民建设美好家园铺路架桥,为祖国锦绣山河“编织”起巨大的铁路网,让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挺起了高大的脊梁!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铁道兵脚下的路,是蜿蜒崎岖的羊肠小道,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陡崖峭壁、崇山峻岭,是风沙弥漫的沙丘,是冰雪覆盖的沼泽草原,是罕无人迹的原始莽林,脚下没有路,披荆斩棘也硬生生开出一条路来。

经过铁道兵的艰苦奋战后,你可以看到“云开巫峡千峰出,路转巴江一字流”;可以看到“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他们用自己的双手为新中国筑起崛起的框架,用坚强的臂膀挺立起共和国不屈不挠的的脊梁。

解放战争时期,铁道纵队从诞生之日起,就显示出强大的战斗力,根据东北野战军的战略意图,冒着战火硝烟,沿着锦州、长春、沈阳三个方向,前往抢修战争中遭受破坏的战区铁路,保障了辽沈战役的铁路运输,并迅速把哈尔滨、长春、沈阳、锦州等东北主要城市之间的铁路连成一片,可使列车直达关内。时任东北军区副政委的陈云在修复哈长线陶昭松花江大桥的通车典礼上说,这座大桥的修复,“为东北人民修通了一条胜利之路”。

辽沈战役胜利后,铁道纵队随东北野战军迅速入关,随即担负起“野战军打到哪里,就把铁路修到哪里”的光荣使命,保障了大兵团作战的部队调动,粮弹供给和重型装备的运送,保障了平津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战役战斗的胜利。

抗美援朝期间,敌人在前沿铁路和后方运输线采用前后夹击战术,在大桥和场站投掷大量定时弹、子母弹、杀伤弹和重磅炸弹,并辅以不间断的低空炮击和俯冲扫射,疯狂破坏、阻止我军的抢修和运输,铁道兵采取分段保障的战法,集中兵力随炸随修;巧作伪装迷惑敌机;加强防空火力,逼迫敌机减少低空轰炸;统一便桥设计标准,预先做好排架和木龙,缩短抢修时间。

针对敌人对我重点桥梁、车站和铁路交汇点的“绞杀战,”,铁道兵头顶呼啸敌机,身旁伴着随时爆响的定时弹,脚下是敌人故意抛洒的三角铁钉,英勇顽强,日夜奋战。炸断,修复;再炸断,再修复。尽管敌人机关算尽,不断变换战法,今天“炸两头”,明天集中“炸一头”,并亮出了所有的新式武器,始终没能阻止我军用列车源源不绝开住前线。

铁一师一个连,76个昼夜扛住26次大轰炸,在全连伤亡99人,只剩下40人的情况下,硬坚持按时完成抢修任务;铁二师袁孝文,排险时双腿被炸断,硬是用手爬行了300米,设置铁轨,流尽最后一滴血,牺牲在钢轨旁。铁道兵奋不顾死的勇悍,令美军不得不承认“凡是炸断了的铁路,很少是在24小时内未能修复的”,也不得不感慨:“铁道兵是世界上最坚决的建筑铁路的人”。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也无可奈何地说:“虽然联军的空军和海军尽了一切力量,企图阻断共产的供应,然而共产仍然以令人置信的顽强毅力把物资运到前线,创造了惊人奇迹。”

铁道兵以血肉之躯筑起一道“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这就是铁道兵在朝鲜战场走的路,修的路。

1965年至1970年,铁道兵再次抗美援越。针对越北丛林高温多雨、高湿闷热,年平均气温24度,正常30度,上有敌机狂轰滥炸,下有蚊子、蚂蟥、毒蛇骚扰,铁道兵发扬我军高度的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优良传统,舍身忘死,一往无前,在担负的改善铁路网,反轰炸抢修,快速抢建铁路、公路等任务中,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保障了越南北方的战时交通运输。

铁道兵战时修的路在新中国的军威中有一抹利刃般的光芒,直刺苍穹,成为美国的噩梦!

二、

朝鲜战争结束后,为了打破美国当局的海上封锁和国民军窜犯大陆,巩固东南海防,铁道兵按的指示,以战斗的姿态,迅速抢通黎湛、鹰厦两条铁路。

黎湛铁路抢修快。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集中兵力,全线展开。铁道兵万众一心,士气高昂,到处热气腾腾,一片繁忙,将国家规定的23个半月的工期缩短到12个月。

鹰厦铁路“穿山”、“移山”、“填海”。王震司令员亲自带领工作组进入倚天而立、石坚似铁的大禾山隧道,他和干部战士一样打风抢,一起研究改进施工方法,鼓舞士气,工效提高两倍多,提前118天打通了这座天然屏障的武夷山脉。

施工部队大胆采用定向爆破扬弃法,加大量,移山填谷。一次投放炸234吨,一炮炸掉3座山头,把戴云山等山峰削平。

填海是实实在在的人间壮举,铁道兵驾着小船,鏖战大海。头晕、呕吐,全然不顾;风急浪高,抛石不停。创造了一列式拖带和快速抛石法,硬是把一条长5公里、宽19米的长堤劈波斩浪,跃出海面。

一条漂浮于碧海蓝天之间的白色玉带像海上的游子被祖国母亲伸出巨大的手臂揽入温暖的怀中,这“移山填海”之功,被开国元帅朱德总司令,亲题大字永远镇守在厦门海提,彪炳铁道兵千秋功勋!

开发大兴安岭,打开绿色宝库。新中国需要大量的建设物资,大兴安岭有万山木材可供开发,而这一切都需要建铁路来实现,1964年国家组织开发大兴安岭大会战。嫩林铁路的重担落到了攻坚克难的铁道兵身上。

这里是难以涉足的高寒“禁区”,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期间,为了掠夺林业资源,曾4次闯入未能站住脚,主要就是熬不过大兴安岭寒冷的夜晚。建国后国家曾两次开发,也都无功而返。

困难也同样摆在我们铁道兵面前,这里冰冻期长达8个月,最低气温达到零下57度,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银装素裹,冰凌剔透,是无边的大冰窖,“滴水成冰,吐痰成钉”、“开门用脚踹,吃水用麻袋。”

先头部队开进正值初冬,冰天雪地,他们知难而进,披荆斩棘,挥舞斧头和镐头清理路障、砍伐道影,手冻裂了,脚冻肿了,鼻子冻伤了,没人叫苦,没人掉队,硬是从没有路的原始森林“杀”出一条通道。

铁道兵发明了“地火龙”,在这里安下家,打破了“夏进冬出”的惯例。冬天酷寒,夏天也下温存,要面对吃人的草垫陷阱,及数不清嗜血的牛虻,到了夜间是一片黑压压的蚊子和小咬,在头顶肆虐咆哮,白天辛苦劳作后,夜间温柔的梦乡哪儿去寻找,沿途森林密布,禽兽出没,渺无人烟,生存尚且艰难,谈何修路!铁道兵一住就八年。

施工中的困难自然也不在话下。他们边安家、边施工,不断探索实践,逐步积累了一套在严寒气候下的施工方法。利用高寒冰冻快的特点,采用逐层冻结、逐层剥冰的“冻结法”开挖桥涵基础;以低温早强混凝土灌注桥梁墩台,或用铁板炒、开水烫为砂石料增温然后搅拌灌注;沼泽地施工反扣“塔头”,减少春融后换填土方的工作量;架起挡风墙,引寒风进基坑,降温促冻,解决基坑渗水问题等等。办法虽土,但很管用。在这些不怕困难又善于创造的铁道兵面前,什么艰难困苦都不在话下,他们用热血与青春,修筑了嫩林铁路。

纵贯内蒙古、宁夏、甘肃3省区的包兰铁路,可将包头钢铁、“漠南粮仓”河套区、贺兰山大煤田、“塞上江南”的银川平原、金城兰州连接起来,但是要经过沙漠地段,需与沙漠相抗。

铁道兵头顶是万年的骄阳,身周是无垠的沙漠,脚下赤地千里,这里无草、无水、无路,10级大风经常光顾,巨大的沙丘随意流动,黄沙翻滚,天昏地暗,咫尺不能相见。

今天修起的路基,明天就被流沙覆盖。吃水要到几十里外的地方去运,只得洗脸、洗脚、洗衣“一水多用”。经常迎风进食,“饭沙俱下”,“每天吞沙二两五,早上不够晚上补”。

白天是烈日骄阳炙烤,夜间是大漠繁星,天寒棉衣薄,何等的苦!其苦纵使随军的骆驼也累死不少。

就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铁道兵经过反复试验,终于找到了沿线植树,用秸秆、稻草设置沙障和路肩加铺片石等有效方法,制服了风沙,实现了“今朝吞风饮黄沙,明天彩虹草原挂”的豪迈誓言。

用贵昆铁路将云贵高原连接起来,然后又沿着青藏高原的边沿板块撞断裂带上修筑成昆铁路,将云川连起来,其后襄渝铁路将巴山蜀水与中原连接,把国家的兵工业、重工业体系布局在祖国的内陆纵深之处,这是、的战略决策。建设大三线,必须先修路。这最基础也是最难的基建工程,又落到了铁道兵身上。

仅以成昆铁路为例,看铁道兵如何为国筑路。穿行于四川、云南的万水千山之间的成昆铁路,在大渡河、江两岸,山高谷深,川大流急,线路迂回重叠,经过地区有气温高达四五十摄氏度的“火沟”,有常年积雪的雪山,有烈度7~9度的地震区,山体错落,岩石破碎,溶洞、暗河、断层、流沙、瓦斯、岩爆,一应俱全,工程之艰巨,地质之复杂,在世界筑路史上实属罕见。在堪称“地质博物馆”的崇山峻岭中开凿密集的隧道,有的地段桥隧相接,有的地段隧隧相连,有的地段蜿蜒盘旋,多姿多态,铁道兵俨然成为异形隧道的雕塑家。

脚下没有路就履尽蛮荒,铁道兵带上绳索,攀悬崖、走峭壁、俯瞰山河;机械设备上不去,就将设备拆成零件,众心协力抬上山。没有电力,就肩挑手扛盘山而上,将大电拉上山;没有住的地方,就牛毡盖顶、木板为墙,或栖身峡谷之间,或筑巢悬崖之巅。头顶危岩峭壁,脚踩万丈深渊;或满脸满身流淌着污泥淖水奋战于隧道深处;或直上直下高耸的桥墩将心悬挂高空。

为了节省时间,他们打着火把进洞,硬是用铁锤、钢钎这些原始工具,打通了近千米的隧道。越掘进,地质越复杂,有铁青钢硬的特坚石,有一触即溃的烂泥巴,一会儿是40多度的“火焰山”,让人汗流如注,一排跑过后,岩缝里又会水如泉涌,仿佛突然进入“水帘洞”,冰冷刺骨。为了节约时间,早日将隧道打通,放炮之后浓烟还未散尽,铁道兵即顶着浓烟往里冲;为了节省时间,打钻的时候经常关掉水枪,不戴口罩,冒着滚滚烟尘赤膊上阵,肺里装着粉尘,头上流着汗,脸上身上淌着粉屑与汗水,汇成道道泥浆,就这样夜以继日,昼夜不歇,这就是铁道兵以命相搏的路啊!

三、

青藏铁路是我国第一条通向世界屋脊的高原铁路。曾有西方人言:“只要昆仑山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是的,这里海拔3600米,含氧量为内地的60%,途经唐古拉山时,更是下降到50%。

地处哈尔盖至南山口的藏北高原温差更大,冬季长,气候恶劣,沿线人烟稀少,经济落后,物资匮乏,施工难度大。而铁道兵手中的机械却十分寒酸,只能以血肉之躯,一寸寸地掘进,一车车往外拉,一米米地修。

在“卡脖子”工程的4009米的关角隧道,这里多处断层切割,石质破碎,地下水昼夜喷涌,最多可达万余吨。五十年代铁路局曾开工修建,经济困难期间停工封闭。

铁道兵部队开工后,仅前期清理就用了1年半时间,先后处理大小塌方130余次。最大的困难是空气稀薄,火柴划不着,打火机打不着,几乎每天都有人在洞内昏倒,扶到洞外,稍一清醒又返身进洞施工。

有一次隧道大塌方,一下子堵住了127人,连周总理都被惊动了。在救人第一的口号感召下,各级领导率领部队排险情,闯难关,终于化险为夷。关角隧道平均每30米经历一次塌方,每80米牺牲一名战士,一个关角隧道就牺牲了50多名铁道兵,他们的青春热血永远冻结在青藏高原上。

血与险又岂止是关角隧道,铁道兵还需在高原上,一层层洞穿如被海水渚沸而冻结的山脉,并以桥隧相连,或沿谷地穿行于冻土之上。浩瀚的盐湖有密布的岩溶溶洞,有硬似花岗岩的岩盐,还有状似海绵、质地松软,稍一晃动就会下陷的盐地。

铁道兵勇敢接受盐湖的挑战,身居盐块垒砌“盐宫”,顶住盐卤极强的腐蚀,吃着从外地运来的脱水菜,呼吸着带有咸味的空气,夜以继日,展开了一场以沙石治盐的顽强战斗!

他们先用机械压实地表盐壳,再挖掉盐壳回填砂石料,打挤密砂桩处理基底,然后在湖面上铺筑路基。战士们称这样的路基是看不见桥墩的“砂桩盐桥”。在如此困难的条件下,施工部队在32公里的盐湖区和57公里的超重盐渍土地段,共打进挤密沙桩5.7万根,挖掉盐壳,回填片石、卵石6.4万立米,就这样一条世所罕见的不见晶莹桥墩的“万丈盐桥”横贯在浩瀚盐湖。

风火山不仅空气稀薄,而且气候严寒,素有“冰雪仓库”之称,是施工试验部队环境最艰苦的冻土地段,这是“六月雪,七月冰,一年四季分不清”,情况瞬息万变,常常狂风呼啸,大雪纷飞。

他们不顾严重的高山反应,头发脱落,头晕脑胀,心慌气短,胸闷无力,指甲下陷,心脏扩大甚至移位,三上高原,坚持试验,换来高原铁路施工极其宝贵的科学数据。铁道兵顽强拼搏,克服了生理极限,终于征服了昆仑山脉、青藏高原,把铁路修到了拉萨,向世人奉献出这条世界海拔最高的铁路,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荣誉和自豪!

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何以壮丽成诗篇?因无数建设者竞折腰,铁道兵位列其中,其功勋泣血丹心,其重筑山河之功,彪炳中华史册,历千秋而光辉不散。

朋友,当你穿梭在祖国大地铁路线上,你可曾想到当年的筑路人?当你依靠铁路线经营发家致富的时候,你有没有想到当年的铁道兵?当你旅游观光在火车上欣赏沿途美景的时候,你有没有想到这无限风光之下,当年的铁道兵是怎样在这难以越及的禁区内施工?“铺架”中有8000多名铁道兵献出了生命,有多少好男儿风枪手患上矽肺病,有多少好男儿负伤致残,有多少默默无闻的战斗英雄,他们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无私奉献给祖国的铁路建设事业!

也许有人会说:“我花钱买票,坐车理所应当。”朋友,我开双倍、三倍的工资给你,你愿意去零下40~50摄氏度的大兴安岭修铁路吗?你愿意上悬崖峭壁修襄渝铁路、成昆铁路吗?你愿意上人迹罕至,严重缺氧的南疆、西藏修铁路吗?

也许有人会说:“你们军人吃的皇粮,拿的国家津贴,理所应当为国家吃苦卖命。”我可以告诉你,正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一颗红心头上戴,革命的红旗挂两边。”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我们才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我们吃的是高粱米、苞米粒、干菜、牛皮菜,每个月的津贴6、7、8,(第一年6元,以此类推)当时也只能买点信封信纸等日用品。

我们的命也值钱,生命只有一次,但我们的生命属于祖国和人民。如果哪个私营业主请我们去这样卖命,拿我们的命换他们的利益,对不起没门!仅盘活了国家经济和资源脉络,而且为许许多多、普普通通的大山深处、穷山僻壤、落后村庄打通了走向外面的世界,使他们过上了丰衣足食,脱贫致富的好日子,给当地带来实实惠惠的沧桑巨变!

也许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会坐上磁悬浮列车,穿越海底真空隧道,去领略更精彩的外面世界,但别忘了是铁道兵用双手构筑起新中国崛起的框架,为今天的高铁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铁道兵是起步者、奠基人,吃水怎能忘掘井人。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铁道兵用激情燃烧的岁月,用青春热血修建了一条条钢铁大道,锻造的伟大的铁道兵精神,也指引了广大铁道兵军人的人生之路,铁道兵战士退役以后,有的重新学技能,艰苦创业;有的面朝黄土背朝天从事农业劳动;有的拖着在部队施工中落下的冻伤、扭伤等伤残身体艰难前行,但他们在人生的路上积极进取,百折不挠,顽强拼搏,在各行各业都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虽说我们已到甲子之年,但我们老马识途、老骥伏枥、老马嘶风、老成见到、老将知兵、老当益壮,让我们团结在周围,紧跟习主席在新的长征的路上奋勇前进!

作者:吴凤祥

责编:方迎欣《白浪情》

来源:新华号 白浪情

本文地址: https://www.tanjiaoyicn.com/n/528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部分来源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或其他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联系我们

    9384018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baban38@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