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展农村电影院线(农村电影市场发展历程)

如何发展农村电影院线?最近有很多朋友都想得到回答。还有其他网友想知道农村电影市场发展历程。对此,碳百科收集了相关的内容,希望能为你解除疑惑。

渭南日报 记者 程瑾 任晓彤 见习记者 秦强

“虽然住在村里,但我们能和城里人一样看上‘同步首轮’的电影,还能根据放映员提供的名单,在微信群自己点映,看喜欢的好电影,感觉比城里还好。”谈起家门口的电影放映,临渭区崇凝镇永庆寺村村民左新民高兴地说。

老左点赞的获得感,背后正是渭南市新创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多年来积极探索、持续创新,不断提高农村电影放映服务水平的最好印证。日前,由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广电总局开展的第九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荣誉榜单上,渭南市新创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榜上有名。

农村电影放映作为文化惠民工程,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和传播科技知识的同时,还能很好地宣传的路线、方针、政策。自2008年1月8日,我市被国家确定为农村数字化电影放映推广城市,渭南市新创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成立之后,每年全公司280名放映员,140支放映队都会走遍全市2000多个行政村,截至2021年12月底,数字电影在全市行政村的覆盖率达到100%,共完成农村公益数字电影放映45.4万场,累计8278万人次观看。

加快供给侧改革

选片权力不断优化

弦月下的临渭区崇凝镇永庆寺村,路灯明晃晃地照亮了村委会门前的广场,村民三五成群,扶着老人领着孩子,说说笑笑地往这儿赶……此时,渭南市新创农村数字电影院线的放映队正准备在广场上播放电影。

“之前我还觉得村里放的电影肯定没人看,但来小广场连看了几场,令我很意外,放映的都是像《战狼2》《唐人街探案》这样的大片,乡亲们也很爱看。”打工返乡的“85后”杨艳分享了她的观影感受。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娱乐方式的多元化,对于农村人群来讲,想看新上映的影片可以不通过农村电影放映渠道。加之农村电影放映的硬件和软件不理想,对观众的吸引力就更低。

在各级的大力支持和关注下,渭南市新创农村数字电影院线也在管理、订片、改善观影条件提升观影体验感等方面做了诸多卓有成效的探索。

在管理上,公司全面推行“标准化放映”,在场次监管上采取“监控平台”和现场“微信水印照片”相结合的办法,实时监控率100%,有效杜绝了空放、不按时间放映、短时间密集放映等弄虚作假的现象。同时,为促进公益电影提质增效,院线公司自2018年起,持续组织开展“两规范三提升活动”,以规范化放映和规范化服务,提升群众观影满意度。

在影片的选择上,渭南市新创农村数字电影院线以需求定供给,将选片权力下放,用内容吸引观众,坚持少量多次的原则,由放映员在村组(社区)微信群里提前提供候选电影名单,由群众代表、村干部“菜单式”点片,确保村民在家门口就能看上自己喜欢的电影。

为进一步改善群众观影条件,2010年后,公司放映设备达到184台,实现了全市电影放映100%覆盖。同时为每个放映队配发了20个小板凳,实现群众由“站着看”到“坐着看”的转变。暑期更是贴心地为群众发放小扇子、纸杯、抽纸、供应矿泉水等,增强群众观影体验感。

目前全市共有广场社区固定放映点60余个、固定银幕墙6个、固定银幕架8个、固定室内放映点24个,初步实现了室外转室内、群众看到电影向看好电影的转变。

创新放映形式

让电影文化热在基层

“放映的影片内容涵盖科普知识、爱国教育、传统美德等。”说起放电影,放映员张战宏打开了话匣子,“放映前,乡亲们在广场上跳广场舞、扭秧歌,有时我也跟着跳上一段,其乐融融。放映一开始,大伙儿就坐在小板凳上观看影片,随着电影情节开怀大笑或伤心。电影丰富了乡亲们的生活,我心里也有成就感。”

从2008年开始放映数字电影以来,张战宏走过了临渭区11个乡镇,累计放映电影2000余场次。

张战宏的放映记录是渭南市新创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放映记录中的一个小小缩影。为激发群众观影积极,院线公司班子运筹帷幄,科学分析,根据每年市委、市的重点工作,配合“我们的节日”活动,积极创新电影放映形式,拓宽渠道,相继开展了“我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公益电影放映活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活动专题影片3458场,“学史,颂恩,百部万场红色电影下基层”活动,放映红色主题电影1万多场次,观众累计100余万人次。

与此同时,该公司将公益电影和渭南市公共文化服务“四进零距”工程相结合,坚持电影进校园、进军营、进社区、进工地,公司放映队每年在中心城区广场社区放映电影100余场,全市放映1000余场,满足了城中村和城区流动人员的观影需求。每年走进市特殊教育学校、老年福利院、渭南武警中队等开展“公益电影送温暖,献爱心”活动,丰富残疾儿童、孤寡老人和部队官兵的文化生活。3年来,全市公益电影进社区、工地3500余次,进校园2000余次,进敬(养)老院100余次,进军营60余次。

“放映员们带着放映机、幕布、电影走进农村,用生动的电影故事传递正能量,激励着青年人,再加上几段快板、几首民乐,结合宣传主题内容自编自演小节目,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渭南市新创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总经理代缨鸿表示,下一步他们将遵循“电影跟着群众走,让更多的群众享受的惠民政策”的思路,发挥好农村公益电影的“桥梁纽带”作用,做好“电影+文化惠民”品,充分发挥农村公益电影作用,让好电影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电影+打造“流动讲堂”

擦亮“文化惠民”品

“行人勿闯红灯,摩托车、电动车勿逆行并佩戴安全头盔,机动车要礼让行人、系好安全带、勿乱停乱放……”4月25日,渭南市10个县(市、区)100个村开展“十城百村”“百日千场”电影下乡直播活动,在电影放映之前播放交通安全宣传知识公益视频,并在电影播放期间,通过游飞字幕提醒群众文明交通注意事项。

“我们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到了交通安全知识,特别是对于农村地区的群众来说,骑行电动车、摩托车居多,头盔就犹如生命的保护伞,这些公益宣传片对我们也是一种教育。”村民王芳说。

电影放映队送文化,也送技术。这个流动“大讲堂”,根据群众需求,申请科普片源,将科技文化大餐精准推送到农户手中,每年放映科教影片7000余场。“富脑袋还要富口袋,接下来,我们将送更多文化成果下乡,让乡亲们的日子越来越红火。”渭南市新创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副经理孙涛说。

“这两年因为疫情防控,对外出旅游影响很大。为推动渭南旅游市场繁荣,助力文旅融合发展,唱响‘岳渎相望、华夏根脉、大美渭南欢迎您’这一主题,渭南市新创农村数字电影院线组织安排各放映队在电影放映前播放‘渭南旅游景点’宣传视频,开展渭南旅游推介活动。”孙涛说,以“电影+旅游”宣传推广活动,鼓励全市群众近郊游、周边游,提振旅游市场,扩大渭南旅游知名度。

近年来,渭南市新创农村数字电影院线还开展公益电影“防疫宣传”助力疫情防控、“小康生活奋斗有我”助力脱贫攻坚,“文旅融合”“扫黑除恶”“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活动,精选村庄治理、基层建、农村产业发展、乡村文明、移风易俗、生态农业发展等方面影片,为乡村振兴助力添彩。

文化提振群众精气神,科技敲开群众致富门。多年来,渭南市新创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持之以恒、为功实施的农村电影放映活动为基层群众送去文化大餐的同时,更送去了和的关怀与温暖,温暖了广大群众心田,激发起人们创造更加美好生活的信心和激情。

“‘电影下乡犹如一道文化大餐’,这是农村群众对文化惠民工程善意的赞誉和鼓励。我们将致力于把这道‘大餐’做得更好更美味,根据互联网时代的新趋势,不断创新放映形式,提高放映标准,及时更新和丰富影片片源,努力向广大群众提供更多新鲜好看的影片。”代缨鸿说。



本文地址: https://www.tanjiaoyicn.com/n/502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部分来源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或其他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联系我们

    9384018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baban38@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