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为什么出家(李叔同为什么出家 舍得吗)

最近有很多网友都想得到李叔同为什么出家的回答。还有少部分人想知道李叔同为什么出家 舍得吗。对此,碳百科准备了相关的攻略,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慈悲对世人,为何独独伤我?”这是1918年,李叔同正式剃度皈依佛门后,与其有过刻骨爱恋的妻子喊出的话。和世人一样, 他的日本妻子雪子怎么也不能明白:在世俗已经名利双收的李叔同,为何要出家做弘一!

雪子千里迢迢赶到弘一法师出家的虎跑寺,试图用11年的感情唤他还俗。然而,弘一法师却始终连见面的机会都不肯给雪子。

在此之前,弘一法师出家前曾给雪子留了一封信,这也算弘一法师在俗时的绝笔信了。在信里,弘一法师写到:

弘一法师

对于雪子来说,弘一法师的突然出家是她一辈子最大的谜团。一般人,皆是看破红尘后厌世或者无家可归而选择出家。而这些,在弘一法师身上都不成立。弘一法师在俗时,是有名的教育家,书画家,此外他有家有室,且婚姻美满幸福。这样的一个人,突然选择出家,实在很难让人理解。

于是乎,在弘一法师出家后,无数人纷纷开始猜测他出家的背后原因。


有人说,弘一法师出家与他的破产有关,1911年以后,他家的产业遭受了两次致命的打击,原因是辛亥革命引起的票号倒闭,这使得李家的百万资产荡然无存,世人觉得弘一法师出家是无法接受破产的打击。

而实际上,弘一法师本就不是普通人,对于钱财的看法自然也与普通人有异。实际上,在辛亥革命爆发并最终导致弘一法师破产时,他对此不仅没有丝毫的怨怼,甚至还是充满喜悦的,因为这意味着腐败的满清政府被推翻、国家开始变革、河山有望光复。这点,从事后李叔同的诗作中可见一斑。

还有人说,弘一法师突然出家与友人的离去有关,弘一法师有感于人世终究不过“生离死别”而遁入空门。

这种说法的依据是弘一法师在俗时,“天涯五好友”中有位叫许幻园的有人,有一天,雪中他突然敲门与弘一法师道别说:“我家破产了,我要走了”。弘一法师面对好友的突然离开,感伤不已,在雪地里呆呆静站几个小时后,他回屋创作了著名的《送别》。

天涯五友图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送别》中的字句如此凄婉悲怆,也难怪世人会猜测弘一法师的出家与此有关。但真实的情况是,许幻园辞别弘一法师发生在1913年,而弘一法师出家则是在1918年,如果真是为此事出家,不应该等到五年后,更应该是当时。

在破产说,伤别说等等之外,还有一种说法也引发了热议,那就是:因一名伶的感情纠葛而出家。世人所说的这个名伶是天津著名的歌妓杨翠喜。

早在20世纪初,弘一法师还是少年郎时,当时在天津的他就结识了名伶杨翠喜。那时候的弘一法师,每逢杨翠喜登台,必会捧场,一如今天影视歌明星的粉丝。不仅如此,弘一法师还经常等着杨翠喜散戏后,打着灯笼和杨翠喜一同回家。此外,两人还经常探讨戏曲,一个翩翩富家公子,一个是容貌才华于一身的歌妓,一来二去间,两人有了男女的情愫。

杨翠喜

弘一法师与杨翠喜短暂别离时,还曾为杨翠喜创作了诗词,以诉相思之情。以下这首《菩萨蛮》就是弘一法师写给杨翠喜的诗作之一:

据传,两人甚至约定缔结了鸳鸯之盟。但就在李叔同赴日本留学期间的1907年,杨翠喜却被小王爷载振看中,并被有心人买来送给了载振,用于“美色贿赂”。这一事件后,痛失爱人的弘一法师伤心不已,而杨翠喜也在不久后因为命运的颠沛流离而抑郁终。

人们猜测,这很可能就是导致弘一法师出家的真正原因。但我认为,从时间上来说,事发时间是1907年,这与弘一法师出家时间相隔了整整十一年,所以这个说法也站不住脚。


相比之下,弘一法师的高足丰子恺给出的说法,才是真相所在。丰子恺与李叔同关系深厚,两人在俗时就来往密切,在1918年李叔同出家后,二人来往也十分频繁。从丰子恺的年谱中可以看出,1927年秋李叔同还曾在丰子恺家中小住,可见两人关系非同一般。

关于弘一法师出家的真相,丰子恺认为,弘一法师出家看似突然,实际却是一种必然,这种必然性,丰子恺用“人生三层楼”论,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丰子恺曾经这样解释:他怎么由艺术升华到宗教呢?当时人都诧异,以为李先生受了什么刺激,忽然“遁入空门”了。我却能理解他的心,我认为他的出家是当然的。

弘一法师

丰子恺认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

与此相对应的,人的生活就是一个三层楼。第一层的人,只要物质充裕、子孝孙慈就满足了。第二层的人,则是在艺术创作等精神领域有所成就的人。而第三层的人,他们在满足了“物质欲”、“精神欲”后,并不满足,而是努力去探求人生的究竟,宗教恰是探求的一种方式。

这最后一种人,就是弘一法师这种,他们中的典型代表就是宗教徒。他们不肯做本能的奴隶,必须追究灵魂的来源,宇宙的根本,也只有如此,才能满足他们的“人生欲”。

丰子恺指出:与其他出家之人不同的是,弘一法师,是因为物质已得到最大满足,同时,艺术也达到了很高境界,所以才“必然”地升华到宗教中。因为,艺术的最高点与宗教相接近!

实际上,丰子恺的说法,在弘一法师出家后得到了印证,从弘一法师出家前后的书画作品就可以发现:入宗教后,弘一法师的作品渐入佳境,完成了质的飞跃。以下,就是弘一法师出家一年和四年的书法对比图:

书法对比图

弘一法师高足丰子恺对其出家的说法,也得到了弘一法师研究者的认同,他们表示:


大概,也只有弘一法师自己教出来的高足,才能真正懂他了吧。然而,对于世俗的一切,弘一法师在俗、出家都从未在乎过。他的一生,是真正大彻大悟的一生,真实的他,63个流年里,在俗39年,在佛24年。出家后,他恪遵戒律,清苦自守,传经授禅,普度众生。

“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赵朴初这样评价他。连一世高傲的张爱玲也曾为表达对弘一法师的崇敬说:“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围墙的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

1942年,在佛24年后,63岁的弘一法师留下“悲欣交集”四字,从容圆寂。临终前,他嘱咐弟子在火化遗体之后,记得在骨灰坛的架子下面放一钵清水,以免将路过的虫蚁烫死。

弘一法师圆寂

这位得道高僧,直到生命最后一刻,心里惦记的还是众生,哪怕它是卑微到极点的蝼蚁。他临死前这份心思的细腻,也只有真正慈悲的人才可以做到吧!


遥想最初弘一法师出家后,雪子回国前与弘一法师最后一次江面见面的情景,不禁泪流满面:

清晨,两舟相向。“叔同——”雪子唤!“请叫我弘一。”弘一法师作揖道。

雪子:“弘一法师,请告诉我什么是爱?”

“爱,就是慈悲。”

今天看来,弘一法师,对妻子雪子看似薄情,实际却是大爱,只是,这大爱,非常人能懂。或许,经年后,雪子也懂了!


本文地址: https://www.tanjiaoyicn.com/n/3334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部分来源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或其他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20条)
  • 华彦
    人生温饱儿女全,有名有利终成就,识破红尘往前走,步步才是悟中无。
  • 索调璃
    谁能讲讲悲欣交集的意思
  • 柴漓线
    人生修行靠个人
  • 潘片
    他的父亲68年龄生他,5年后扔下烂摊子,走人, 他,恋上日籍雪子生子后,突入佛门,撒手绝情, 如出一辙,不负责任的父子,哪是上三层楼,一楼的事情没处理好,逃避躲到地下18层了吧!
  • 寿澡
    丰子恺的观点不能让人信服
  • 申硷筹
    弘一大师说:爱,就是慈悲。但是他对自己妻儿所做的事简直就是伤害,何谈慈悲,真是讽刺。
  • 郭迹枣
    大爱无疆,慈悲无界!大师无量!
  • 暴蹭
    一辈子都是人上人,没吃过苦,想哪是哪,有钱任性!
  • 凌墟
    受了某种重大打击。
  • 吕霉煞
    为啥出家人中,有所建树的都是男性。 很少听见哪位尼姑比较著名? 灭绝师太除外
  • 周徐谨
    遗憾的是,弘一大师的爱徒丰子恺在大师圆寂后一直无有用文字记载他与大师从相识到大师圆寂的书……丰子恺是最有能力、和弘一大师相处时间最长的一个人,无人能及,但是,丰子恺一生都没有留下有关弘一大师的记载,不能不说是非常遗憾的事情[祈祷][祈祷][祈祷]顶礼弘一大师
  • 计台
    吃饱喝足,学富五车,精神无处寄托,唯有以身试佛。什么都有了之后的无尽空虚只有什么都没有了才可以填满。
  • 利糠墓
    我不同意什么人生三层楼的说法。那绝对是借口。嫡传弟子肯定不能泄露师傅的隐私,凡事都会往好了说。人生每一天都在这三层楼里,不可能一层一层的走。
  • 竺敢
    吃饱了撑得,活着没意思自杀没勇气,后人还捧的崩高,让你老头背30年房贷就老实上班了
  • 程乌
    空有,无空
  • 常骤
    啊 啊啊啊 啊啊啊
  • 卓言
    不必以一己之见去推测一代高僧出家的因缘,大师之出家,皆受益于佛教的熏陶,法雨的滋润,否则,他怎么能够一出家则能艰辛持戒,矢志苦行?要知道,好多一心向道之佛子也难以持戒如宏一法师者,况且,大师研究戒律,宏扬戒律,严持戒律,岂是消极厌世、避世者所能为?出家前没有对佛法有深刻的理解和预修怎能达到如此境界?大师一出家即追求最高的修行方式,岂是消极出家?大师临终前先向好友们告辞,是预知时至,已至修行的较高境界 。其绝笔“悲欣交集”,我想,稍有些佛教常识的人都会心知肚明。以大师之悲怀,生离死别,离弃众生难道不悲?何喜之有?若见到圣境,乃是修行人之至喜,不然,死亡乃极惨极苦之事,来之喜?
  • 山恫
    丰子恺认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 与此相对应的,人的生活就是一个三层楼。第一层的人,只要物质充裕、子孝孙慈就满足了。第二层的人,则是在艺术创作等精神领域有所成就的人。而第三层的人,他们在满足了“物质欲”、“精神欲”后,并不满足,而是努力去探求人生的究竟,宗教恰是探求的一种方式。 这最后一种人,就是弘一法师这种,他们中的典型代表就是宗教徒。他们不肯做本能的奴隶,必须追究灵魂的来源,宇宙的根本,也只有如此,才能满足他们的“人生欲”。 丰子恺指出:与其他出家之人不同的是,弘一法师,是因为物质已得到最大满足,同时,艺术也达到了很高境界,所以才“必然”地升华到宗教中。因为,艺术的最高点与宗教相接近! 实际上,丰子恺的说法,在弘一法师出家后得到了印证,从弘一法师出家前后的书画作品就可以发现:入宗教后,弘一法师的作品渐入佳境,完成了质的飞跃。
  • 勾汪
    有我,无我…
  • 家撤菇
    这个人太懒,不想干活,不想撑一个家,所谓的避世。有时候面对生活,比逃避更为艰难,弘一法师这一辈子没吃过苦

    联系我们

    9384018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baban38@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