蛊惑是什么意思(蛊惑是什么意思怎么读)

蛊惑是什么意思?最近有很多兄弟对这个问题干到困惑。还有其他网友想搞清楚蛊惑是什么意思怎么读。对此,碳百科收集了相关的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小时候,听老人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说我们那里有一位懂得放“蛊”的人,一到农忙时期,就喜欢给人放“蛊”。

而被放“蛊”的人,往往会不知不觉地跟他回家,然后自己去帮他种田,种完之后,就自己回家,啥事都没有。

当然,这也只是一个故事,真假难辨——因为传说中那个懂得放“蛊”的人,我自己也认识,后来我问他,有没有人经常帮他免费种田?他只是笑笑,一副云淡轻风的模样。

再后来,我出到外边读书,有机会翻阅到更多关于“蛊”材料,反而让我不再相信那个让人“心向往之”的故事了。

那么,在民间文化中,所谓“蛊”,到底是什么呢?

其实“蛊”这个字,最初源于商代甲骨文 ,这个字的形象就犹如虫在器皿中一样——古人把许多有毒的虫子聚敛到一起,让它们彼此吞噬,互相残杀,最后剩下的就是“蛊”。

因此,“蛊”这一概念既可以引申为蛀虫、害人的邪术,又可能指人中蛊虫之毒以及蛊惑、迷惑等多种含义。

当然,也正因为如此,“蛊”这个字,在人们的印象中,就开始有负面且具体的形象了,并让不明真相的人产生莫名的恐惧,于是敬而远之。

但是,其实“蛊”这个东西,实际上并不神秘。

甚至可以说,“蛊”说到底,不过是一种自然现象——人或动物在死后,身体会腐烂生虫,当人们看到有虫子从人体内爬出时,就会认为此人的体内有“蛊”,又由于这些虫子大都具有恶臭之特征,于是口口相传,才会让人产生负面的误会,如在汉代时期,汉武帝刘彻就听信谗言,将太子在内的上万人迫害致死,于是后人就将这一事件称为“巫蛊之祸”。

当然,所谓“蛊”,据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所讲,即:

“取百虫入瓮中,经年开之,必有一虫尽食诸虫,即此名为蛊”

大意是说,把多种虫子放入一个瓮中,让他们互相竞食,能够活到最后的虫子就是“蛊”。

因此,“蛊”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非常厉害的毒虫之意,而这其实也是古人为什么对“蛊”敬而远之,生怕沾上的真正原因。

由此可见,“蛊”这个东西虽然可怕,但并非是不可解释的迷信,而是人们千百年来由于恐惧而不想去探究真相的缘故,才会导致只会敬而远之的结果。

当然,以上所说的这些内容,正是“蛊”的本义,至于开篇讲的那个故事,不过是人们道听途说的产物罢了,根本不足为信。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问过蓝天

问过蓝天专注国学、每天都有内容更新,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击关注,欢迎收藏,欢迎赞赏,欢迎转发。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论语》《庄子》《坛经》《道德经》《暂坐》《红楼梦》《金瓶梅》《废都》《自在独行》《人生哲思录》《柏拉图如是说》《史记》《王阳明全集》《菜根谭》《大学》《礼记》《天道》《孙子兵法》《本草纲目》《周易》《诗经》《左传》《曾国藩全集》

本文地址: https://www.tanjiaoyicn.com/n/3318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部分来源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或其他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毋办
    感谢作者引经据典 虽然我还是不太了解[呲牙]
  • 涂年
    看来作者也是一知半解,完全搞不懂,其实蛊我也会解,它是真实的,我也中招了两三次,都是我自解了的[呲牙][呲牙]
  • 韶重
    看小说,从小说里知道“蛊”,受之影响,觉得很吓人

    联系我们

    9384018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baban38@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