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菊是怎么死的

黄菊是怎么死的?最近有很多网友都想得到回答。还有网友关心。对此,碳百科整理了相关的攻略,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我本是一布衣,被改革开放推上历史舞台……”

1998年,年满60岁的黄菊和年轻干部们谈话时,回忆了自己刚进市委的场景。

黄菊出生于平民家庭,从一名普通工厂技术员成长起来,刚进上海市委常委会议室时,连怎么坐怎么发言都不了解,老同志们手把手带着他走了过来。

担任地方领导后,黄菊时常自谦天赋不高,相信勤能补拙,从来不敢懈怠,为上海经济的飞跃做出了巨大贡献。

2007年6月,黄菊因病在北京逝世,中央肯定了他的贡献,骨灰被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过了8年多后,黄菊的骨灰被迁往上海,这是为何?

从工厂技术员到地方领导

黄菊1938年9月28日出生于上海市,父亲黄凤池是镇上少有的高中生,文化水平很好,对黄菊的学习要求很严格,时常要求他用普通话演讲,从小锻炼了好口才。

1950年,黄菊进入嘉善县立初级中学,据语文老师回忆,他的个子比较小,长着娃娃脸,人非常机灵,平时很喜欢唱歌。

1953年,黄菊凭借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清华大学电机系,后来分到了上海人造板机器厂工作,以后一直留在了上海。

黄菊当过工厂技术员、厂长秘书、还成功研发了我国第一台可控硅电炉自动配电装置。

1986年10月,黄菊任上海市常务副市长,先后协助两位市长开展工作,分管文化宣传,他是技术员出身,对普通群众的衣食住行十分关注,时常会身体力行地了解百姓的冷暖疾苦。

20世纪80年代末,上海的经济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城市地位也在下降。

1992年,中央决定开发浦东给上海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黄菊担任了浦东开发领导小组的组长。

让人头疼的是,由于资金不足导致开发进展缓慢,黄菊和其他领导经过研究,提出了土地批租的方案。

当时土地批租还是新概念,引起社会各界的讨论,黄菊通过电视讲话解释:“拿人家的钱,拆棚户建新楼,建了新楼繁荣商业,改善市民住宅条件。”

土地批租,也就是政府有偿出让土地的一种方式,使上海城市建设资金短缺得到了缓解,有效进入良性循环。

经过10年的发展,上海用土地批租的方式形成固定资产达4000亿元,而市政府的投入只占20%。

更可喜的是,许多的外资闻风而来,上海的金融业不断发展,进出口行业也随之崛起。

上海决策层很快审时度势,确定了“三二一”产业的发展战略,构建贸易、流通、金融的第三产业发展格局。

为了努力完成上海“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目标,黄菊深感责任重大,时常日理万机,工作到深夜。

邓小平打出浦东开发、振兴上海的王牌策略后,上海迎来凤凰涅槃的机遇,从传统盘根错节的计划经济大本营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

早在1984年,我国启动了股份制改革试点,但刚开始试点范围仅限于小型企业,后来才逐渐推行到大型企业。

很多国有企业在长期亏损的情况下,要减少冗余人员,还要考虑人员分流的问题。

这时深入推进改革面临两难,如果不痛下决心减员,企业无法轻装上阵,人员分流处理不当,也会引发社会动荡。

1994年,时任上海市市长的黄菊去德国考察,有个“托管局”的机构引起了他的注意,这个机构是东西德合并后出现的临时机构,托管东德的失业工人。

但上海和德国的情况不一样,上海的保障体系不完善,冗员数量巨大,技能单一。

经过认真研究,“再就业服务中心”成立了,数千企业断臂求生,百万职工转岗再就业,下岗成为常态化,再就业服务也成了一项温馨的民心工程。

1995年,上海航空公司到纺织系统招收了18名乘务员,鼓励下岗女工飞上蓝天。

紧接着,巴士、地铁、超市等行业也相继到纺织系统招工,大量第二产业人员向第三产业转购。

这时黄菊等市领导仍不满足,时常下基层调研,在社区服务、家政服务等挖掘劳动力需求市场。

有人说这些“太小儿科了”,黄菊则表示:“小儿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

到了2000年,上海以这种社会化服务为“非正规就业”人员超过了10万人。

上海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取得的成效,受到中央的高度重视,对全国国企改革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推广。

十年磨一剑,推进洋山深水港建设

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讲话后,中国经济驶入快车道,东南亚和欧美之间集装箱运输与日俱增。

上海位于中国海岸线的中段,如果发展成国际航运中心,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地带。

上海港是一个河口海港,码头泊位分布在长江口内的黄浦江两岸,长江水夹带泥沙在长江口形成拦门沙,一些超过7.5米的大吨位货船,必须候潮才能进出长江航道。

长江口航道整治最大程度只能达到水深12.5米,上海的岸线没有15米以上的泊位码头,就需要建立深水港。

1995年8月,黄菊坐上一艘中型港监船,从吴淞口经过长江航道驶入东海,观察深水港的选址,认真听取了分析汇报后,从崇明外海、秦皇岛、小洋山岛等几个备用选址中选中了洋山岛。

黄菊强调:“上海搞深水港,不是上海一家的事,而是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一定要扎实推进,直到成功为止。”

推进洋山港项目面临着很多困难,洋山岛属于浙江,当时交通部启动了长江航道束水整治工程,浙江宁波市又在建设北仑港。

这意味着建设洋山港将是多地联动的重大项目,需要专业机构来评估,还需要国家的审批。

黄菊不管多么忙碌,但对深水港的事总是亲自研究协调,项目规划、土地征用、动迁安置、航线开辟等千头万绪。

黄菊还强调,深水港建设必须和贸易、金融服务相配套,否则只能是运输搬运工,并不能成为航运中心。

为了做好洋山港和相应港区的配套项目及运输体系的规划,黄菊先后6次到芦潮港等地区进行实地考研,研究管理机制和开发模式。

上海提出的洋山港深水港项目,得到了浙江领导的支持,双方多次沟通,达成了共识。

2002年3月,国家正式批准了《洋山深水港区建设工程可行性方案》。

2005年12月,洋山港正式开港,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黄菊特意从北京赶到了上海参加庆典。

平时黄菊喜怒不形于色,现场却忍不住笑容满面,他感慨地说:“十年梦想终于圆了!”

洋山深水港建设整整经历了10年,黄菊感慨“十年磨一剑”,后来洋山港“二、三、四期”工程不断上马,经过发展,洋山这个无名小岛成为世界第一的集装箱吞吐大港。

直到2022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已达到4730.3万标准箱,连续13年蝉联世界第一,其中洋山港区贡献率超过50%。

上海背靠广阔的长江流域,水网密集航运便利,但这样条件的不是天生的,而是后人不断努力改变的结果。

随着现代航运服务体系不断突破,洋山港助力上海成为国际航运中心。

魂归故里,骨灰迁回上海

曾任黄菊机要秘书的马弘回忆,黄菊在2005年12月回京后便生病住院了,之前身体一向很好,让人感到很意外。

2006初,黄菊生病后在北京医治,后来到上海医院治疗几个月后,病情相对稳定。

这时黄菊时常有些疲惫,还稍有隐痛,但依然不停操心着工作,几次在西郊宾馆接待中外来宾,有时赶回北京参加重要会议。

2007年2月,马弘去北京看望老领导时,黄菊高烧不退,身体十分虚弱,这时全国两会即将召开,他表示:“到会上还要和大家见见面,打声招呼,就算是告别。”

听了老领导的话,马弘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2007年5月31日,黄菊时常处于昏睡状态,身体十分的虚弱,医疗专家组表示,首长的情况不太好。

自黄菊病重后,夫人余慧文非常担心,上网查询了大量的医学资料,时常和医生们讨论救治方案,日日夜夜地守候在他身旁。

2007年6月2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黄菊,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享年69岁。

2015年11月29日,一架从北京到上海的飞机降落在虹桥国际机场,市委的同志们焦急地等待在机坪的廊桥上。

这时黄菊去世已经8年多了,骨灰盒按照国家领导人的规格,一直被安放在八宝山,这一天就要回到上海。

这时在飞机上的马弘给大家发了一个消息:“飞机已降落,护灵人员等其他游客离机后下机。”

大家明白,老领导在世时有低调不扰民的作风,这么做也是为了不影响其他旅客下机。

机上的客人都离去后,黄菊的夫人余慧文等一行人走出了机仓,黄菊的晚辈双手捧着遗像和灵盒,后面跟着家属。

余慧文感慨地说:“老天爷非常帮忙,一切顺利,飞机提前了25分钟。”

下了飞机后,护灵人员们坐上汽车,载着灵盒开往了福寿园。

福寿园位于上海青浦区,陵园里安葬着数百名中华各界名人,上海解放后首任市长陈毅夫妇也安葬于此。

在庄严肃穆的灵堂里,放着黄菊的遗像,温和的笑容,炯炯有神的眼睛,音容笑貌仿佛仍在眼前。

昔日下属刘云耕为老领导献上一束黄绸结,内心感慨万千:“黄菊同志,你终于回家了。”

夫人余慧文潸然泪下:“刘云耕同志来接你了,当年北京也是他送你走的……”

福寿园苍柏青翠、绿荫环绕,墓碑是一块多边形岩石,上面雕刻着黄菊的头像和生卒年月。

黄菊出生在上海,在上海工作了40年,他担任上海主要领导时,正是上海发展的关键时期,从浦东开发到国资改革,再到洋山深水港的规划,耗费了大量的心血。

黄菊对这座城市有着深厚的感情,生前曾留下“本是布衣生,回归布衣群”的遗愿,经过多方的协调和关心下,终于魂归故里。

如今,洋山港的发展一日千里,上海国际大都市建设日新月异,黄菊同志若泉下有知,一定很欣慰吧!

《中国经营报》:黄菊:温和微笑与上海飞跃 2003-03-24

《人民日报》:黄菊同志生平 2007-06-06

《英才》:黄菊亲历上海十年 2001-06-15

本文地址: https://www.tanjiaoyicn.com/n/2748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部分来源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或其他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15条)
  • 毕需
    为民一生,值得怀念![流泪][流泪][流泪]
  • 逄照
    黄菊,上海的骄傲。老上海的我,尊崇有二,第一陈毅,第二黄菊。
  • 农伴钙
    青山处处埋忠骨
  • 呼延拈
    说明了什么?为什么呢?
  • 章理
    好文章,质朴无华但很生动! 这样的好市长,可遇而不可求啊!
  • 潘焉亏
    为国为民办实事的好领导。
  • 车吠
    黄菊勤奋、勤政为公为民办实事,值得缅怀!
  • 邰立
    为民一生,值得怀念![流泪][流泪][流泪]厉害了
  • 都蛀
    为上海浦东发展做出重大贡献!黄菊同志功不可没!
  • 孟促
    上海港立项建成,历时十年,终成世界大港!黄菊同志功不可没。
  • 颜含
    为人民服务的好干部。
  • 关鼓拄
    黄菊是上海人民的好市长。
  • 喻悄
    人民的好公仆
  • 荆烷责
    好啊好啊!
  • 莫椭
    党的好干部,值得学习。

    联系我们

    9384018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baban38@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