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什么不同(童话的夸张和其他文体的夸张没什么不同)

没什么不同?最近有很多朋友都在问这个问题。还有少部分人想搞清楚童话的夸张和其他文体的夸张没什么不同。对此,碳百科收集了相关的内容,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深入阐释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对于我们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古老而伟大的民族,有着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是世界上唯一自古延续至今、从未中断的文明,形成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价值观念和文明体系。今天我们使用的汉字同甲骨文没有根本区别,老子、孔子、孟子、庄子等先哲归纳的一些观念也一直延续到现在。这种几千年连贯发展至今的文明,在世界各民族中是不多见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

  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是中华文明永恒的精神气质。几千年前,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就秉持“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精神,开启了缔造中华文明的伟大实践。自古以来,中华文明在继承创新中不断发展,在应时处变中不断升华,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以数千年大历史观之,变革和开放总体上是中国的历史常态。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互通有无、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向世界贡献了深刻的思想体系、丰富的科技文化艺术成果、独特的制度创造,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进程。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正是源于中华文化“天下大同”的理念,致力于促进不同国家之间交流合作。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

  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深深溶化在中国人民的血脉之中。“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化干戈为玉帛”“国泰民安”等理念世代相传。中国历史上曾经长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但没有留下殖民和侵略他国的记录。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率领的是当时世界最庞大的舰队,带去的是丝绸、茶叶和瓷器,而不是战争,沿途没有占领一寸土地。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决定了中国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而不搞文化霸权,决定了中国不会把自己的价值观念与政治体制强加于人,决定了中国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决不搞“党同伐异”的小圈子。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伟大事业,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二十大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进行了宏观展望,明确了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的发展目标。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我们要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5000多年发展史,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面向未来,时与势在我们一边,这是我们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所在。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始终立足自身国情和实践,从中华文明中汲取智慧,不断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我们就一定能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 人民日报 》( 2023年06月06日 01 版)




(责编:卫嘉、曲源)

本文地址: https://www.tanjiaoyicn.com/n/2528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部分来源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或其他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20条)
  • 羊增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我们一定能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 狄券狞
    深刻把我中华文化的突出特性
  • 支氟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古老而伟大的民族,有着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是世界上唯一自古延续至今、从未中断的文明,形成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价值观念和文明体系。 为国家点赞[赞]
  • 殷亥凹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古老而伟大的民族。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是中华文明永恒的精神气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我们一定能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 诸骂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 鞠绣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为习主席点赞![赞][赞][赞]
  • 危馏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力量。
  • 百里鲍
    中华文明的特性告诉我们,中国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民族,追求和谐共处,追求世界大同,追求天下为公的思想放在哪个社会,哪种时代都闪闪发光。
  • 关奄镶
    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我们就一定能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增强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赞][赞][赞]
  • 充侍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让中华各民族文化融合在一起,不断铸就中华文化的新辉煌。[赞][赞][玫瑰][玫瑰]
  • 濮制恬
    为习主席点赞!![赞][赞][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深刻把握好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 柳内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我们定力和底气、决心和信心所在!
  • 向梨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包容性、和平性。
  • 仇章截
    五千年源远流长, 文明历史展宏扬。 中华民族世界伟, 古老而又灿烂芳。 价值观念传千古, 文明体系谱华章。 根深者叶茂之象, 独具特色彰华光。 伟大祖国发展快, 强大祖国望久长。 为国家点赞欢欣, 民族复兴永生芳。 [赞][赞][赞]
  • 章掷靳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古老而伟大的民族!
  • 庞插
    只有了解了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好的传承中华文化,建设现代文明中华。
  • 裘李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互通有无、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向世界贡献了深刻的思想体系、丰富的科技文化艺术成果、独特的制度创造,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进程。
  • 池妓
    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
  • 那产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的转化,创新发展,不断铸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 路嘘
    人民网 2023-6-6 15:36 · 来自北京 · 人民网官方账号 “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赞][赞][赞][赞]

    联系我们

    9384018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baban38@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