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混响(什么是混响半径)

什么是混响?最近有很多老铁都想得到回答。还有少部分人想了解什么是混响半径。对此,碳百科整理了相关的攻略,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泛音"和"混响"是经常被人误解、混淆、颠倒理解的两个不同概念。本文解释和区分一下。

泛音指的是一件自然乐器(依靠自然振动发声的乐器,不算插电的和电子合成的声音)发出的声音,都是由一个基音加一系列泛音组成的。泛音的频率是基音频率的整数倍。要注意的是基音和泛音是同时发出的,不是分先后的。

举个例子,一把琴拉出一个1000赫兹的音。此时我们听到的琴音,包含了1000赫兹的基音,以及一系列由2000赫兹、3000赫兹、4000赫兹、5000赫兹 ..... 直至10000赫兹、11000赫兹的泛音共同组成的泛音列(Overtone Series)。泛音从低向高音区延伸,有些乐器可以延伸到1万赫兹以上,甚至超出人耳的可闻音域(高于20000赫兹)。当然,频率越高的泛音,能量越为微弱。小提琴的高频泛音是可以延伸到1万赫兹以上的,但1万赫兹以上的泛音能量已很微弱。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现象,是因为存在"部分振动"的现象,也就是说当振动源(琴弦)在整体振动时,同时存在部分振动(见下图)。整体振动发出的是基音,而部分振动则发出一系列高于基因的泛音。

部分振动引起的泛音列

泛音的重要性在哪里? 在于每件乐器有着自己的泛音列特征,而我们的耳朵正是靠这个来区分不同乐器的。一架钢琴、一把小提琴、一把大提琴、一个小号,奏出同样的音,比方中央C,这时基音是一样的,都是261.6赫兹。那为什么我们一听就知道这个C是钢琴发出的,那个C音是小提琴的,这个是萨克斯管的,那个是小号的? 就是因为每种乐器尽管在演奏同样的基音,但它们整数倍的泛音列,比例是完全不同的。也就是261.6X2、261.6X3、261.6X4那些频率的泛音,各自的比例不同。所以同样的基音,混合了不同频谱特征的泛音列,我们听到的就是完全不同的音色:钢琴音色、小提琴音色、小号音色,等等。电子琴和合成器就是依靠模拟不同乐器泛音列的特征来模拟出很多乐器音色效果的。具体的过程就是:采样(录制下真实乐器的声音) - 分析(对真实乐器的声音进行频谱分析) - 重现(按照真实乐器的泛音特征来进行模拟)。

对HI-FI重放来讲,难就难在准确地表现出这个泛音列。特别难表现准确的,是高频泛音列,比方1万赫兹以上的高频、极高频泛音。虽然这些位于高频段和极高频的泛音能量十分微弱,但没办法,我们的耳朵就是敏感,能识别出这些微弱高频泛音的缺失!事实上人耳对于泛音的敏感度很容易理解,因为我们之所以能很快辨认出亲朋好友的嗓音,靠的就是每个人说话发声的“泛音列”的细微差别。只要对一个人的语音进行录音、频谱分析,就能逼真地模仿出他的嗓音。

HI-FI器材要有足够宽的频响范围,特别是优异的高频延伸,以及平直的频率响应,才能完整而准确地表现出乐器的泛音,使我们听到真实的音色。1、延伸要够,2、要平直。延伸不够的话,高频泛音会被切掉。不平直的话,重播出来的各个频率的泛音列有歪曲,音色就不像了。

"混响"(Reverb),也有些人习惯叫它"残响",指的是原始发声源(比如一把小提琴)在停止发声,即声源停止振动之后,在一个空间里,它之前发出的声音会持续一定时间的现象。当然这个声音持续的长短以及特征,和这个具体的"空间"是密切相关的。所以混响这个概念和乐器所处的空间关系很大。而"泛音"与声源所处的空间是毫无关系的。

假如不存在这个"空间",比方你在一望无际的野外拉琴,发出的声音向四面八方散播出去了,除了因为存在地面,会产生一点点"混响"之外(声波接触到地面后的反射),此时的"混响"是极其微弱的。假如一个人从飞机上跳下来,在空中歌唱,那他的歌声是一丁点混响都没有的。而假如你在一间房间里拉琴,那混响就非常明显了。听到的琴声,除了直接从琴弦传到耳朵的所谓"直达声"外,经过四周墙壁和地面反射而来"反射声"(会延迟一点点)是成分很大的。在你停止拉琴,琴弦彻底停止振动后,仍会存在混响造成的反射声,直至声波能量被空气和墙壁吸收殆尽为止。

大致来说,在一个空间内混响的时间长短和空间大小以及四周墙体的材料是关系密切的。有些材料的墙体容易吸收声波能量,这样反射回的声波就少,有些材料的墙体则很少吸收声波,会象镜子一样把多数声波能量都弹回来,这样反射回来的声波就多,混响就强,混响时间就长。对音乐演奏场所如音乐厅来说,存在一个最佳的混响时间,太短过太长都不好。混响时间太短的话声音太"干",听感不自然,而混响时间太长的话就容易发混,造成清晰度下降。对音响听音的空间来说同样如此,有一个适合的混响时间,太长或太短都不好。业界有一个参数叫RT60(混响时间),指在空间里一个声源在发出后衰减到-60分贝所需的时间,用它来衡量这个空间的混响特性。

关于听音室的混响时间以前曾经有过一个争论:有一个观点认为理想的听音室应该混响时间越短越好,让我们听到的几乎都是“直达声”而尽量减少混响。要达成这样的效果,就需要在听音室里的各个面布置强吸音材料,把器材在墙壁、天花板、地面的反射声“最小化”,都吸收掉。这个观点理论上听上去很美好(能听到很忠实的、无添加的录音信息),但实质上有问题,因为强吸音之后我们的耳朵只能听到直达声,没有混响了,那音箱必须发出更大的声音才行,这样对功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一个强吸音的空间里,由于缺乏混响反射,大家说话都会比平时费劲很多,Hi-Fi系统也同样需要费劲很多。

一般认为,听音空间还是带一些适度的混响为好,这样听到的声音会更自然一些。但是在一些很容易积聚反射声的位置安放一些吸音材料还是有必要的,典型的位置是音箱背后的墙角、第一反射点等。很多发烧友会在墙角、音箱的背后或侧面放置所谓“低音陷阱”或“吸音柱”,起的就是这样的作用。把一些有害的低频混响吸收掉之后,我们听到的声音会更干净。下图就是吸音柱在听音间里的放置。

多个吸音柱的布置

放置在墙角的吸音柱

(完)

本文地址: https://www.tanjiaoyicn.com/n/2283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部分来源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或其他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6条)
  • 贾今
    泛音、谐波、混响是不同的
  • 帅板郡
    也就是说泛音是频率域的概念,混响是时间域的概念
  • 宋诈
    泛音是一个声音的组成部分。可以在物理数学上理解为声音的分解。 混响可以理解为声音传播,反射回后与原波的叠加,描述的是一种声音的听觉效果。
  • 鄢萍
    泛音是自然基谐振的叠加,混响是人为的物理或电路制造的时延混合,不能混为一谈
  • 宦股
    全文细看完,好文,谢谢小编!
  • 顾惑蜗
    人的耳朵听到的反射声以及环境混响与高灵敏度的拾音器在相同环境下相同的位置所得到的录音回放声音是完全不同的! 话筒得到的混响回放声音基本上都是模糊的,这跟人的耳朵有意识辨别是完全不一样的

    联系我们

    9384018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baban38@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