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荸荠(白洋淀菜特色)

最近有很多老铁都十分关心白洋淀荸荠这个问题。还有其他网友想搞清楚白洋淀菜特色。对此,碳百科整理了相关的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

苦薅不尽心力疲,造物有意防民饥。

年来水患绝五谷,尔独结实何累累?



这是明朝王鸿渐的一首题图诗,生动的刻画了一种神奇的植物,与名贵的花木不同,她的美不在其形,而是它“防民饥”的功效,在饥荒的年代里,这是一种救命的植物。

在旧书典籍里它被称为“野荸荠”,但无论形状,还是口感都和我们常见的荸荠不同,其形似梨,皮黑多毛,剥皮后食用,咀嚼起来,汁水不多而且很硬,在霸州,天津,廊坊,任丘,保定一带,它有一个更为贴切的名字:地梨儿。

这是荸荠非地梨


老一辈的人一说道地梨儿就会想到文安洼,文安洼地处北京、天津、保定、沧州、廊坊中心地带。宽阔、清澈的海河像一条玉带环绕县域北部,丰水时节,河面上白帆点点,两岸烟柳迷蒙顺流东下可直达天津,逆流而上与白洋淀联为一体。文安东部,地势低洼,素称东淀,是河北省八大洼淀之一。洼淀滩涂多产地梨儿。



地梨儿也成为文安的特产之一,和其他的地方特产不同,这种特产并非来自它的美味,而是它能够饱腹救命。在饥荒年达,文安周边几十县的饥民,聚积在文安洼挖地梨儿,取食求生。不知道救活了多少人。

地梨儿这种植物有一个神奇的特性,在好年景里隐而不显,一遇灾年却取而不尽,以至于人们给地梨附上一层神话色彩,相传宋朝一荒年,饥民无食,朝廷让包拯救灾,包公焚香求生,入梦有神让包公画一可以充饥的食物,包公按时神仙的要求去做,画出地梨,埋入洼地,果然长处了这种救命的植物。

神话终究是神话,笔者试图找出地梨儿的学名,可惜的手头上并没有地梨儿实物,在《中国植物志》中莎(suo)草科荸荠属荸荠中就有几十种,着实不好判断,更不能妄言轻论。或许现在经济发达,饥荒少人们早已忘记了这种植物,而就少有人研究。不过在古人的著作中,还是能找到些许信息。



在《救荒本草》中,地梨儿被称之为:铁荸脐,书言:救饥,采根煮熟食,制作粉食之,厚人肠胃,不饥。听老人说:地梨儿可以生吃,也可以磨成粉,贴饼子,蒸窝头。

也许这种植物对于以前太过重要和神奇,在《文安县志》也做了比较明确的记载:地栗,有人、猪两种。猪地栗,坚韧异常,不能啮,但以饲猪;人地栗,甘脆,类荸荠,生熟可食,能充饥。河决生水中,民取为食;水落藏土中,岁久不朽,亦不芽。一遇河水,生机勃发,旬日遍郊野,生性独异。



笔者在查阅资料时,读到“厚人肠胃,不饥”时,心中一暖,饿殍遍野,能遇到这能厚人肠胃的植物,是多么庆幸的事,在《霸州土地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民国31年(公元1942年)春荒,118个村的群众去大清河南侧刨地梨充饥。这样的场景而今看来还是让人心酸。

至于地梨儿何时成为饥荒时的救命粮食不得而知,不过,宋苏舜钦就写过:“前去固无望,即日已苦饥。老稚满田野,斫掘寻凫茈。”《本草纲目》记载,“荸荠”,《尔雅》作“凫茈”,后遂讹为“凫茨”,又讹为“荸荠”。

古代没有严格的植物学划分,凫茈是地梨儿还是荸荠,不好辨别,但从诗中的意思,笔者还是倾向地梨儿。



同时宋朝在郑獬《探凫茨》中:“朝携一筐出,暮携一筐归。十指欲流血,且急眼前饥”可见,在宋代地梨儿就已经成为荒年之食。

饥饿早已远去,像地梨儿这种救荒的食物也慢慢淡去了身影,唯独追探,牢记前人的艰辛,才能懂得珍惜二字的珍贵。

部分图片来源网

本文地址: https://www.tanjiaoyicn.com/n/2206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部分来源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或其他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1条)
  • 范藤
    转发了

    联系我们

    9384018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baban38@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