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明庵龙眼

普明庵龙眼?最近有很多朋友对这个问题充满疑问。还有其他网友关心。对此,碳百科收集了相关的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

拳头、烧酒、曲,是泉州自古以来三大民风。“拳头”即武术,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南少林的深远影响,让泉南处处少林风。

中山中路花巷口的正骨医院,从创建到发展,都深深打上了泉州武林的历史烙印。

一鼎吊膏建医院

当年位于中山中路花巷口的正骨医院,“泉州市正骨医院”几个大字出自泉州书法家黄光汉之手。街头小朋友坐在大人的自行车前杠上,头上戴着的彩色帽子是当年服饰中少见的鲜艳颜色。

从中山中路243号旁小巷进去,可以看到一栋两层洋楼,年深月久,房子爬上了藤蔓,四处是斑驳的岁月留痕。这栋无人居住的危楼,说来大有来历。据泉州市正骨医院软伤科廖聪龙主任介绍,作为“全国四大正骨医院”之一的泉州正骨医院,前身“泉州市第五中医联合诊所”正是租用楼房创办于此。

如今楼房已不宜居住,楼下院中有租客,一口老井可供日常使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医儒不分家,如范仲淹说的“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医儒都是救世之道。在传统武术中,同样存在“医武兼修”的文化现象,如武学之风盛行的河南登封、河北沧州、广东佛山等地,也是正骨疗伤的高手云集之处,泉州同样如此。

据正骨医院党支部原书记林国兴介绍,历史上多次中原移民,给泉州带来丰富的中原文化,其中晋人衣冠南渡、唐代南少林创立,还有宋室南渡后将南外宗正司移设泉州,都对泉州武术文化产生深远影响。再加上民间海患不断,乡人习武保家卫国,千百年来蔚然成风。

到了上世纪40年代,不少武术家开设药堂正骨疗伤,遍布全城,东街有益安堂廖尚武,西街有普安堂药房庄子深、徐云时、铁龙堂张铁龙,北门有姚醒狮、陈飞龙,南门则是杜丕草、郑青龙等。

正骨医院的主要创办人(从左至右)廖尚武、张铁龙、庄子深。

廖尚武之子廖聪龙医生1984年根据母亲吴美珠、原鲤中公社书记李荣宗等人口述,整理一份正骨医院创建历史:1955年,为了抢救和保护中医,号召个人诊所和行走江湖的医生走集体化道路,时任泉州市长王今生和泉州市卫生局长洪元隆来到东街益安堂,委托廖尚武创建泉州中医第五联合诊所。廖尚武深感旧社会医者地位低,被人称为“打拳卖膏药”,于是动员连清江、庄子深、张铁龙、苏天赐、刘振兴等加入,得到大家支持,共几十人参与,廖尚武被选为主任,诊所位于中山中路通政巷口。

当年正骨创立之初,由于经费严重不足,医生们捐出家中诊疗用具和各种自制药来帮助建院。院长廖尚武带头把家中的中药柜、诊桌、制药工具等无偿捐献给诊所,并捐出自家祖传吊膏,留下 “一鼎吊膏建医院”的佳话。

在廖尚武带领下,诊所员工自力更生,勤俭办院,几年后在中山路花巷口建了一幢三层新门诊大楼。

当年中山路正骨医院,大门前设置夜间门诊。

医院内部有天井采光,宽敞明亮。

当年正骨医院的X光机。

这是1981年一位88岁老太太在正骨医院的挂号证。(舲舲/供图)

1962年,诊所正式更名为泉州市正骨医院,在中山中路花巷口大楼挂牌成立,内设中西药房、放射科、小制药间,廖尚武任第一任院长兼书记。

1998年,医院搬迁到刺桐路南路。

2017年,正骨医院北峰新院建设获批。

传统武术一直有门派之见,各派拳术功法一般不外传。据统计,正骨医院成立后,其中的武术拳种占当年泉州武术拳种的三分之二,对泉州武学的交流传承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同时民间正骨医生的社会地位发生了质的变化。

在泉州有一句话,正骨有三宝:整复、推伤、自制药。老一辈正骨医生在一起交流医术、武术,打破门户观念,比如庄氏手法、庄氏骨伤、廖氏骨伤这些家传医术,还有正骨活络油、吊膏、化瘀丸等自制药,均无偿奉献给医院,成为如今正骨医院的根基,这种精神至今令人钦佩。

廖聪龙曾在古玩市场买下一本廖尚武亲笔写下的医册手稿,当年父亲将所学所得的手稿笔记全部直接拿给学生抄阅、学习,可一窥当年正骨医生的高尚医德。

少林秘笈五毒指

廖尚武的少林正骨医术遗著。

廖聪龙介绍,民国年间,爷爷廖波当年在洛江罗溪岭头山上砍柴时,遇到山中居住的一位老尼姑。见老尼年老体迈,廖波经常帮她干活。日子久了,老尼看到这小伙子宅心仁厚,便传给他一身功夫,并讲述自己的身世:原来她是少林女弟子,因避难隐居于此。老尼临终前还授下三本少林秘笈:《青草伤科》《符咒伤科》《南少林五毒指》,其中前两者是医术,后者为武术。

廖波学成之后,带着儿子廖尚武辗转于泉州和厦门谋生,即使受人欺负,也极少显露功夫,一则怕过于张扬,二则怕出手太重。

廖聪龙说,爷爷和父亲均已学成的五毒指,要用蛇、蜘蛛等五种毒虫加上秘制药材配合,苦练方成。对手被五毒指击中会中毒,需特制解药才可化解,虽然此功的练法和解毒法传承至今,但不敢去轻易修炼施展,毕竟化解起来非常繁琐。

廖尚武当年在正骨医院教四子廖聪龙(左一)、学生洪建(左二)、蒋小霞(右二)正骨疗伤。(廖聪龙/供图)

廖尚武1918年出生于洛江罗溪,少年时为了生计,随父亲前往厦门谋生。后来由于父亲早逝,廖尚武家庭生活困苦,于是弃学当小贩,贴补家计。1930年他到厦门百草林诊所当学徒,其后拜泉州天德师、厦门柯剑峰、永春潘孝德、湖南蔡金标等人学习南北少林和正骨伤科,并在厦门创建泉义堂。日寇南犯厦门后返回泉州,1941年1月在泉州东街开设益安堂诊所,开始中医骨伤科的行医生涯。

廖尚武是泉州市正骨医院首任院长兼书记,也是泉州武术名家,“廖氏正骨疗法”被评为福建省非遗项目。在伤科中,有丹凤指推刮法、八卦开胸法、八字推法、平掌推法等;在骨折科中,有霸王开弓、撑指法、遥控法、旋转法、摸脊法等,传下推拿手法12种,推拿套路18种,接骨手法20余种。

除了医术精湛,廖尚武自幼学习南少林武术,武术根底深厚,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多次参加全国及全省武术观摩赛并获奖。(廖聪龙/供图)

廖聪龙家中收藏的民国年间父亲走镖时用的镖袋。

廖聪龙家中的传统十八般兵器,有刀枪剑戟、流星锤、三股叉等,上世纪60年代,廖尚武弟子将兵器藏于乡下柴火中,得以保存下来。

如今刺桐路正骨医院三楼软伤科内,有一个院史陈列橱窗,里面有许多流传下来的中医正骨资料。这是廖尚武的遗著中用杉树皮来固定关节的图示。

橱窗中除了传统正骨器械外,还有许多传统兵器和习武器械,充分体现正骨医院“医武结合“的风格。

一代宗师出少林

据泉州正骨医院院长陈长贤介绍,在正骨医院院徽上,“泉州市正骨医院”的书法是 “光汉体”,右侧是正骨医院的“正”字,左侧是一位练拳老者,这位老者就是医院创始人之一庄子深。这是庄子深在90岁高龄施展花拳留下的瞬间,花拳是南少林内家功,由五枚师太传下,传至泉州少林寺仰华大师,庄子深的父亲庄九弓受业于仰华大师,为清末著名武术团体“十二人社”成员,学得花拳后,又传给庄子深。

庄子深(1913年-1996年),泉州北门普明人,是泉州武林大名鼎鼎的一代宗师,10岁随父庄九弓习武,后师承泉州侯君焕、福州郑忆山、山东曾毓卿、湖南黄金标、河北的柴剑痴等名家,学习武术及中医,不仅武艺精湛,中医骨伤技术也独树一帜。

上世纪30年代,庄子深在庄府巷创立少林国术馆,传授北拳。1962年,国家提出抢救、发掘民间传统武术,当时福建只有泉州成立武术研究社,庄子深被各门派推选为泉州业余武术研究社首任社长。

泉州市原副市长、国际南少林五祖拳联谊总会原主席周焜民在《庄子深先生纪念集序》一文中写道:“子深先生的武术造诣,不仅仅止于北拳,而是术兼南北,卓然成家。”“他幼承庭教,接受了南少林武术的严格训练,对以五祖拳为代表的南少林拳系有系统的了解和研究,尤精花拳、罗汉拳、狗拳。”

庄子深整理撰写《少林达摩棍》《少林花拳》《少林地术犬法》《罗汉拳》等武学著作,蜚声中华武术界。

1978年,庄子深在《少林达摩棍》扉页中曾题诗一首:“老来休说眼昏花,棍法多藏练武家。六十七岁不挂镜,坐看樵青为煮茶”,表达精力充沛、豁达开朗的心态。

庄子深在山东曹毓卿师傅那里学习少林拳术和各种长短兵器,更获赠师傅的独门武器——海底珊瑚钩,这种武器状如珊瑚,连钩带刺,威力巨大。

庄子深85岁时使出一招“醉卧仙床”,武术功底令人惊叹。

庄子深替少年患者正骨疗伤。

张志民展示爷爷张铁龙当年的手稿。

在正骨医院成立前,创始人之一张铁龙在西街开设的铁龙堂已经声名在外。据老辈泉州人回忆,上世纪40年代,张铁龙在晋江、石狮、南安、惠安一带行走江湖,打拳卖艺,表演睡铁钉床、吞铁剑、胸口碎大石等功夫,令围观者拍手叫绝。

张铁龙13岁到西街鹏山堂草药店做学徒,鹏山堂堂主刘鹏山是南拳太祖派,张铁龙便跟他学拳,治疗关节扭伤是练家子必备技能之一,自然也学会正骨医术。

张铁龙平时手中拿着一支带叉的鹿角,鹿角中空,粗的一头放烟,细的一头当烟嘴,关键时刻还可以当兵器,后来长髯及胸,颇有武林中人的风范。

1946年,张铁龙在西街西塔下开设铁龙堂,结束了走街卖艺的日子,后来参与到正骨医院创立工作中。

1964年正骨医院全体人员在全省工作会议上合影,前排左二为廖尚武。(廖聪龙/供图)

泉州民间传统武术之风盛行,大人小孩生活中伤筋脱臼,往往就近求助习武之人,或者到正骨医院,往往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是不少泉州人的童年集体回忆。

原泉州七中教师林孙民回忆,1963年他读小学二年级时,有一次大腿被木头猛撞一下,结果小腿提起来变成V形,只能“金鸡独立”,父亲赶紧用自行车载他去花巷口正骨医院。中午时分,老先生正在值班桌前吃饭,马上停下问情况,然后抹上松节油,突然把他的腿往上一抽,瞬间就可以落地行走,很神奇,记得当年的医疗费为5毛钱。

泉州媒体人魏怀阳回忆,11岁读小学时,与同学模仿中国引进的第一部日本电视剧《姿三四郎》里面的人物,一起从龙眼树上跳下,结果他断了胳膊,同学断了腿。正骨医院医生一边和他聊天,一边突然用木棍在他胳膊断骨处敲了一下,再迅速接上,整个过程不到三分钟,立马见效。后来家人还买了两个竹编外壳的热水壶,写上感谢的红字,送给正骨医院。

在中山路长大的丘鹰扬回忆,当年经常从正骨医院路过,坐诊医生一般只有三四个,常看到庄子深、张铁龙两位医生在其中。此外,在体育场经常看到一群青少年在舞枪弄棍,操练武术,领头的就是庄子深之子庄昔贤。一天突然看到庄昔贤在正骨医院穿上了白大褂,与平时印象大为不同,还颇为不适应,现在想来很有趣。

医武兼修、手法精湛的正骨医生,不仅诊治许多泉州人的童年创伤,还留下传奇的泉州武林故事和泉州古城浓浓的人情味。回想起来,备感温馨!

注:本文在撰写过程中,得到廖聪龙、蔡永怀、廖福伟、林孙民、丘鹰扬、魏怀阳、郑福海等人的大力协助,在此一并致谢!

文字:王了 摄像:点创传媒图片:王了 王柏峰实习生:苏婷慧(部分老照片来自网络,请作者与泉州网联系)

本文地址: https://www.tanjiaoyicn.com/n/2061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部分来源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或其他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联系我们

    9384018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baban38@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