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湖白扁豆(菱湖白扁豆长什么样)

最近有很多网友都想得到菱湖白扁豆的回答。还有网友想搞清楚菱湖白扁豆长什么样。对此,碳百科准备了相关的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

刚出荚的新鲜大白蚕豆

桑金伟文/摄

慈溪的“三白”中,“二白”是明确的,即棉花和海盐。还有“一白”就有争议了,有白丝、白米、大白蚕豆、白布之说。

新中国成立不久,棉花告急。1954年10月,国务院为集中产棉区域,对宁波地区北部进行了大幅度的区划调整,原慈溪、余姚、镇海三县之北部(俗称三北)组成以生产棉花为主的新慈溪县,这就是现今的慈溪市。此后,慈溪成了全国首个棉花亩产超《农业发展纲要》的县;大批赤脚的植棉能手被抽调到外省任棉花老师;五洞闸公社成了全国棉花生产的先进典型;中央纪录电影制片厂制作了电影《慈溪棉花》;县委书记黄建英多次参加全国棉花会议,被周恩来总理称为“棉花姑娘”;后来又围绕着棉业发展了工业,为今天慈溪成为工业强市打下基础……这一切奠定了棉花是慈溪“首白”的地位。

将基本晒干的海盐收集起来

鲜为人知的是,当时地属“三北”的小小庵东却未被列入上述县域区划调整之范围,只因它当时是独立的县级特区。此特区是专门的生产区,与“矿区”“林区”等一样。

庵东盐场位于今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南堍一带,属三北平原的滨海海积平原,它是得天独厚的晒盐基地,拥有近10万亩盐田。百余年来,庵东一直为盐业主产区,新中国成立后,发展成为全省最大产盐地、全国重点产盐区之一,有着“浙江盐都”之美誉。庵东的盐成为慈溪“三白”之二,不会有异议。

当年五洞闸公社农民采摘棉花

第三个“白”究竟选谁?

是白丝?我姓桑,似乎注定与蚕丝有缘。光绪二年(1876年)出生的祖父桑滋和未成年时去宁波府上学打丝线,学成后回家乡浒山创业,不久开了丝线店(也称绢线店),后来我伯父也另开一家。据回忆,在小小的浒城,鼎盛时有丝线店及其作坊20余家(不含零售代销处)。

成书于民国九年的《余姚六仓志》辟有“制造物”一章,将盐和棉布分别列为姚北的第一、第二种制造品,把“绸丝织品”和“丝”列为第三、第四种制品。此外,还能在当地诗歌中领略到众多的诵桑、诵蚕、诵丝、颂桑农、颂蚕户的诗作。但是不管规模、产量,还是品种、质量,这里的丝业无法与杭州湾对岸的杭嘉湖平原之丝业相比——白丝难以列入“慈溪三白”中。

是白米吗?现今慈溪东部的一些地方文化爱好者常说:“民国初年,鸣鹤古镇是慈溪重要的‘三白’(棉花、白布、大米)集散地。”并以此为依据,把棉花、白布、大米确立为慈溪之“三白”。但我不以为然。其一,集散地和产地是不同的概念。其二,以三北为俗称的慈溪不是大米主产区,相反是缺粮区。显然,白米难以列入“慈溪三白”中。

晒制霉干菜

大白蚕豆呢?浙江省五大名豆是:慈溪大白蚕豆、湖州菱湖白扁豆、平湖元青豆、平湖粗黄豆、兰溪大青豆。慈溪人称大白蚕豆为“大豆”,宁波一带习称蚕豆为“倭豆”。大白蚕豆种植历史悠久,据说已有400多年。豆粒可加工成“兰花豆”、芽豆,口味尤佳;观海卫一带炒出的豆子松脆喷香,被上海人誉为“三北盐炒豆”。

说来奇怪的是,大白蚕豆引种至外县,其大粒的优势完全丧失。迄今仍不明原因,据推测与土壤中含有的某种微量元素有关。因此慈溪大白蚕豆成了独家名品,其出口时常名为“宁波手拣白蚕”,在国际上颇有名气。从“鲜豆子”到“芽大豆”、五香豆、“胖燥豆”(盐炒豆),我是吃着大白蚕豆长大的。光凭这般“名特”,大白蚕豆理应成为慈溪“三白”的候选物。

白布可以入选吗?“白布”是个历史性名词,也称作“土布”或“老布”,这是相对于后来的机布或洋布而言。因主产地在当年余姚的北部,故也称“余姚老布”,余姚老布最早的称呼应是“越布”,因余姚旧属越地。此外还有粗布、小江布、杜布之称。但不管怎么称呼,白布始终是大宗产品。

停泊的乌篷船

棉花业的繁盛必然带来纺织业的兴起。据说早在东汉,“越布”已经闻名并成为贡品;宋绍兴十六年(1146年)时,姚北就产布7.7万匹;元代时又以“小江布”驰名,《元一统志》载:“余姚有小江布,今出彭桥”;清代至民国,姚北更是“家家纺纱织布,村村机杼相闻”,纺织业成了传统支柱产业。看来白布也应成为慈溪“三白”的候选物。

然而只能在大白蚕豆和白布中“二选一”。若以产品在产值上所占比重为要,应选白布。但白布是棉花的下游产品,若考虑产品在品种上的代表性,则应选大白蚕豆。

“绍兴三乌”。是绍兴很具地方特色的三种物产,即:乌毡帽、乌篷船、霉干菜。

乌毡帽是过去绍兴一带乡村男人喜欢戴的帽子,既可当草帽遮阳,又可当斗笠防雨。戴上它显出憨厚土气的忠厚相,因此成了绍兴乡人的一个鲜明标志。绍兴乌毡帽之出名与鲁迅先生的作品分不开。正宗的毡帽制作过程繁琐,其所用材料为羊毛,成本很高。做成的毡帽手感细腻而柔软,冬暖夏凉滴水不漏,牢固耐用可当枕垫,必要时可随手用它作盛器。帽檐有卷边,可藏香烟、钞票等小物件,一举多得。

乌篷船木制而形体较小,船篷用竹编成,中夹竹箬呈半圆形,并用烟煤和桐油漆成黑色,乌篷由此得名。其实按绍兴习俗,凡用乌篷的,不管船大船小,是载货的还是搭客的,是脚划的还是手摇的,统统叫乌篷船。而用白篷的夜航船、檀船、小梭飞等,则称为白篷船。其中脚划的乌篷船在全国罕见,极具地方特色。

霉干菜又叫梅干菜,“梅”只是称呼之雅化。霉干菜因霉呈棕黑色,故又称乌干菜。霉干菜味道鲜美,曾是清代绍兴的八大贡品之一。鲁迅先生当年在京沪时,就经常托人要霉干菜。周总理也爱吃这家乡菜。霉干菜蒸肉是一道典型的绍式名菜,被撰入《中国菜谱》。

戴乌毡帽的绍兴乡佬

慈溪“三白”与绍兴“三乌”,不仅是色泽上的对应,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组成慈溪市现境的“三北”是以姚北为主,而余姚历史上一直隶属于绍兴府。绍、姚两地联系紧密。

姚北海地淤涨后,引来大批的绍兴移民。在慈溪市的坎墩街道至今仍有绍兴舍头村(自然村)的地名和“绍兴舍”的路名。据《慈溪县地名志》载:绍兴舍头村158户、574人,村民大多于清乾隆年间由绍兴迁入。

在庵东盐区绍籍后人比比皆是,他们为慈溪的“白盐”作出了贡献。

早年在慈溪县城浒山,快船特别发达,绍兴籍的“船老大”戴着乌毡帽、划着乌篷船在东门、西门及南门的河上兜客。

慈溪的菜干更可与绍兴的霉干菜一比高下。慈溪蔬菜种植在宁波地区最盛,其中雪里蕻菜是主打品种,常年种植约4万亩。其出路有二:鲜售和腌制,后者居多。腌制后的咸菜也有两种方式外销:湿售和干售,后者就是菜干。

在慈溪丝线业中同样有一批绍兴师傅加入。

我们在鲁迅小说里看过孔乙己吃茴香豆的情节,现在,这茴香豆好多就用了慈溪大白蚕豆。

本文地址: https://www.tanjiaoyicn.com/n/1995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部分来源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或其他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17条)
  • 巫哨北
    余姚慈溪人大部分来自于绍兴的古代移民,庵东那地方是近代绍兴移民,曾经的绍兴府,包括余姚萧山的越中八县,一起共荣共耀了千年,讲的是吴越语系临绍片,绍兴方言分支,现在却做了宁波人,历史上很多名人出生在绍兴府,绍兴城内大量余姚籍精英故居,著名诸如王阳明,黄宗羲等人,长期在绍兴府城内学习居住讲学
  • 南门摘垛
    历史上都属于绍兴人
  • 唐韵
    宁绍市直辖市可以成立了,余姚为中心,绍兴为8环,宁波为九环
  • 屈梨拿
    义四公社的农民都绍兴搬过来的
  • 车捷
    盐炒豆,我们这叫沙炒豆。以前周巷北部小安很多炒豆的家庭作坊。现在因为环境问题基本都关了
  • 倪娩
    大部分是余姚的地
  • 归厌
    听我父亲说过,现在的锦堂职高过去养过很多蚕,本地桑叶不够吃,就去逍林一带采摘,挑着桑叶排着长队从家门口走过
  • 衡舰鹅
    慈溪有“一清二白”之说,三白狗尾续貂。
  • 长孙澈
    慈溪的等于绍兴的!
  • 梁丘啤驾
    想起小的时候过年母亲炒胖豆
  • 东方到
    现在的慈溪是余姚原来的三北
  • 鲍音
    庵东解放后也是余姚的
  • 有觉啡
    我是海盐的桑姓,你对面
  • 穆徐
    都是绍兴传统的东西[赞]
  • 包狱
    慈溪现在没人种棉花了 晒海盐了。
  • 阮僻饮
    转发了
  • 施汪
    转发了

    联系我们

    9384018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baban38@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