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华酒楼(德华酒楼新华路店在哪)

德华酒楼?最近有很多热心观众都想知道答案。还有网友想弄明白德华酒楼新华路店在哪。对此,碳百科准备了相关的教程,希望能为你解除疑惑。

改革开放初期的德华酒楼

到今年,原六渡桥附近的德华酒楼有99年的历史了。

1924年,天津人李焕庭在汉口创建“得华楼”,由于经营得法,赚到银子就回老家了。临行时,他对接手的人讲,如果有人以“得华楼”继续开餐馆,那必须改名,以示区别。

1931年,又是几个天津人,如陈世荣、曹树召、陈大友等合股,在汉口中山大道民众乐园正对面,一栋二层楼的木板房,以“德华楼”的招牌开办了一家餐馆。哪知那年武汉发大水,市区都被淹,新店只得停业。水灾过后,陈大友接手,继续开业,更名为“天津德华酒楼”。也由于管理不善,资金耗尽,不到两年也关了门。

伙计们要吃饭啊!老板关门,原掌作师傅李晶珊、堂头周秉山两人商议东山再起,于1934年集资2000余元,雇工30多人再度开业。营业面积不算小,约有500平方米,再把店堂整治装修,聘请名厨刘开榜、龚虎臣等人做鮰鱼菜,霓虹灯广告在店门上方闪烁,蛮招引人。

这鮰鱼肉质细嫩,味极鲜美,红烧鮰鱼成菜色泽金黄,汤汁纯净,粉蒸鮰鱼也是此店的招牌菜。此店就在民众乐园对面,开演前散场后都是顾客盈门,生意好的不得了。就说1938年,员工增至70余人,可见规模非同小可。

武汉沦陷后,日本商人看中这个地方,强占店房,开办汽水厂,德华楼又一次熄了火。到1945年抗战胜利,原店房虽归还,但炊具设备早不知去向,李晶珊与周秉山只得另起炉灶,重新组股恢复营业,但做鮰鱼的名师不再好找,就另改其他风味,但不为顾客所接受,生意清淡。

红烧鮰鱼,徽菜做法,主料鮰鱼则是地道的湖北特产。

说起来,曾经的德华楼原属于中南旅社,1924年由黄冈人方本仁所建,四层钢筋混泥土结构,沿中山大道和三民路两边跨角。解放后,德华楼实行公私合营,经过江汉区二商业局调剂,1960年搬迁到中南旅社三民路一侧,营业面积1600平方米。一楼设南北两厅,专供北方水饺和小包等小吃品种。

当时德华楼技术力量雄厚,有全国著名特级厨师万德森、李顺炎掌厨,前堂有著名服务师叶海珊、李德富挂牌服务。厨师们所制作的菜点,继承和发扬了宫廷清真京津传统风味,其中煎、炒、爆、溜、烧、煮等烹调技艺闻名全市,其著名菜肴有:抓炒鱼片、爆双脆、三丝鱼翅、三鲜海参、溜桂鱼片、红烧鲍鱼、八宝香酥鸭、挂炉烤鸭、全福甲鱼等,深受顾客欢迎。与附近不远的老会宾楼形成六渡桥的两大王牌餐馆。

炒年糕,纯正的北方小吃,据说由德华楼引入武汉。

1998年,张向阳任该店总经理,很快形成新的骨干力量。在企业股份制改造中,进行人员分流,理顺财务关系,在经营格局上适度调整,坚持“三宝”(包子、年糕、饺子)为主,其他小吃品种为辅。

德华年糕是他们的传统产品之一。据周围的老人们回忆,最初是由踹糍粑演变过来的,在隔壁惠民里巷子里用手工踹打,接着做黏糕,后来改作年糕,从手工而改进小机械加工生产,这样产量逐步提高,市场销售蛮好。其实,做年糕的工艺很有讲究,从泡米、磨浆、蒸制、摊晾等得上十个小时,哪道工序不到堂都不行,尤其是火功要大火成气。德华年糕之所以好吃,就是靠的传统工艺和科学配方。多年来,沿袭前铺后坊坐店经营,由于保鲜期短,只在冬季才能生产年糕。

1998年后,德华楼实行股份制改造,在全市最早进行技术革新,改进了机械设备,取代了人工体力劳动,使年糕产量成倍增长。2004年,德华楼购回国内最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将抽空无菌袋装年糕正式投入生产,经过了质量技术监督局检验通过,批量生产出水磨、黑米、桂花、火锅等多品种的抽真空无菌袋装年糕应市,成为全市年糕制造业的首家。

每到寒冬腊月,武汉人在“德华楼”前排队买年糕,包子、水饺的队伍可以从店门口一直排到六渡桥的天桥下,那是江城一道独特的街景,也是许多老武汉人抹不去的记忆,这样的仪式感在武汉人心中就和腊鱼腊肉一样的重要,缺不得!

邻居街坊们都知道“德华楼”的鲜肉包子是一绝,口感扎实有弹性,葱的分量较重,和肉一起调和出地道的鲜香,肉馅成形与面体可以活动。前几天,我专门采访该店特级面点师王永中,此人在1989年获得武汉市首届筵席点心表演赛全能冠军,获得商业部颁发“金鼎奖”的“螃蟹酥”系他所精心杰作。他告诉我,该店制作包子的面粉选自内蒙古产的优质产品,猪肉即当天送来新鲜猪肉,并且还要为猪肉测试温度,达到标准才进货。

当年的“德华楼”的师傅和面揉面就靠一双手,现在进入现代化生产以后,机器代替了手工,包子的生产也变得又快又好,机器生产大大节省了时间和人力,也提高了包子的标准和质量,但是有一项技能却是机器永远无法替代的,那便是手工包包子。

半开放式的厨房,隔着玻璃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厨房内部的情况,师傅们调馅、和面、切剂,擀皮、包馅成型,分工非常明确,师傅在包包子时,会通过褶子和开口来区分包子的种类,酱肉包大致十五六个褶子,中间有个小圆孔,包子里面的肉很多,味道微微带点甘甜,这正是老武汉人最熟悉的味道!

目前,因修地铁6号线,老德华楼拆迁了,在附近清芬一路又打出德华包子这一品牌,加上古香古色的店门,宽敞明亮的店堂,每天顾客盈门,生意红火。德华楼因时而变,食品质量不断精益求精,这是他们制胜的法宝。如今经过了99年的蜕变与改革,“德华楼”依然扎根在武汉,并且将“田恒启”和“老福庆和”联合在一起。今年2月,德华楼代表武汉出席商务部组织的“全国十佳餐饮名店”经验交流活动,继续弘扬武汉老字号的影响力。

本文地址: https://www.tanjiaoyicn.com/n/1962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部分来源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或其他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20条)
  • 滑须
    炒年糕,上海看家菜,北方小吃?
  • 毋契
    已经自掉身价了,最多算是小吃。都是预制好的,在各个门店里加工一下。调味也是那些阿姨随手放的,哪里能吃得上特级厨师做的?
  • 西门讳削
    我是吃德华年糕长大变老的,但觉得自从搬到清芬一路后包子,年糕没有以前的味道了。希望莫把传统的东西弄变味了。
  • 阎秆
    1982年8月同事结婚在德华酒楼二楼吃席,有一道黄焖元子的菜,肉有臭味,怕是我口感不好,就和旁边的朋友说,他也说是变质了。改革开放之初都有不良的商家,到现在就更不用说了。
  • 余费
    现在好像10个老牌子干不过一个‘油饼包烧麦’,是什么原因值得深思。
  • 禄结
    东西越做越差,份量越来越少,价格越来越贵!千万莫做第二个北京烤鸭!
  • 封绥哩
    可惜了,已经不是小时候吃的那个德华楼了,老师傅退休后,已经吃不到原来的老味道
  • 裴境
    口味还是那个味,只是年代变迁,随吃么丝都回不到从前了[捂脸]
  • 严低
    香姑饺子不错,经常买
  • 汤曳涩
    德华的包子,饺子,年糕,已经没有以前的好吃了。以前的包子皮薄馅多一咬油直飚[呲牙]
  • 计曳
    总店的包子甩其他连锁店好几条街,亲测试过。
  • 何眩
    青山区“印象城”有“德华酒楼”分店
  • 满覆斗
    早就完蛋了,东西不像东西,味道不是味道
  • 祁烽于
    即使正暂克清芬一路店吃包子都不是那个味了。还莫说其它滴店[捂脸]
  • 訾粗
    只晓得他的年糕很翘
  • 乌敢京
    小时候吃过包子。
  • 宰暖企
    只见“德华”,“酒楼”不存,该传承的没有传承下来,现在的“德华楼”似乎只做“早点”类的面食。
  • 封舶液
    1976年十月一号曾进过德华二楼参加同事婚宴,二十块钱一桌酒席,吃一半停电了
  • 楚澡壹
    现在德华的包子,面都是塌下去的。吃的只是情怀
  • 伏李
    我一直以为是刘德华开的,没去过总店,只在商场里见过。[呲牙]

    联系我们

    9384018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baban38@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