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子深加工开厂需要多少资金(桃子加工机器设备)

最近有很多兄弟都想得到桃子深加工开厂需要多少资金的回答。还有一部分人想搞清楚桃子加工机器设备。对此,碳百科准备了相关的教程,希望能为你解除疑惑。

2019-05-12 15:19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楼丽君 文 记者 刘盼 特约通讯员 阮佳波 摄

5月10日,记者走进丁宅乡上宅村,成片成片的桃树郁郁葱葱。树上已结出了青色的果实,村民们正在忙着给桃树疏果。七八月卖桃、九十月采摘桃胶、十一月酿桃花酒……水蜜桃成为当地村民心中的“黄金果”,孕育着山村发展致富的希望。

但在20年前,这个虞南小山村还延续着“靠山吃山”的老路子。“苹果、梨、橘子……基本上能试的我们都试过,但没有成功。回过头来,还是只能依靠卖毛竹、毛笋来增加一点收入。”上宅村党总支书记丁孝章回忆道。

2000年,村干部们率先种起了水蜜桃,将从奉化考察学习得来的经验传授给乡亲们。一户、两户、三户……在党员的带头下,水蜜桃这种适合当地生长的经济树种,渐渐在上宅村扎下根来。不过,面对水蜜桃这种全新品种,如何解决传统农户的技术培训问题,提高品质打响品牌?面对势单力薄的小农户,如何解决市场销售问题,保护每户农户的利益?这些难题接踵而至,束缚着农产品的产业化发展。

“产业化发展,需要农户建立起市场主体意识、永续发展的视野、尊重市场规律的契约精神以及应对自然风险的科学态度。对于也许一辈子没有走出过大山的农民来说,依靠个体的力量,很难实现这一步的跨越。”丁孝章介绍,水蜜桃从种苗到量产需要3年时间,投资回本周期较长;从鲜果到售罄,需要对市场的精准把握——对于习惯了自给自足模式的村民来说,资金和市场是两朵头顶的“乌云”,让这条道路充满了未知的风险。

红色党建引领绿色发展。2014年,在丁宅乡党委的引导下,丁宅乡四季仙果协会正式成立,包括上宅村在内共涵盖周围9个村庄、2000多户农户,以“党建+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逐步形成生产不愁资金、销售不愁渠道的水果产业链条。

“我们村由原先的上宅、中街、芋艿湾三个村合并而成,全村550户农户,八成以上从事水蜜桃种植,全村水蜜桃种植面积达1500亩。”丁孝章告诉记者,为帮助村民打开水蜜桃销路,从2013年开始连续举办了7届桃花节,以水蜜桃为纽带,走出1+X模式,从春赏桃花夏卖桃、秋吃桃胶冬品酒,再到桃花丛中马拉松、桃文化产品,好生态催生出新生产力。

为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壮大桃经济,这两天,丁孝章正在跟余姚一家桃子深加工企业进行对接,希望对方在去年收购3万斤的基础上,今年能增加到10万斤。在水蜜桃品种引种培育方面,上宅村以网格为单位,村干部与网格员带头到田间地头,为农户开展施肥、整枝、疏果等技术指导,在大面积种植“奉化玉露”“湖景蜜露”等品种的同时,积极引种“白梨”“冬桃”等新品种。

近几年,水蜜桃搭上“互联网+”快车之后,桃经济内涵不断丰富,村民从全产业链受益,年轻大学生纷纷返乡,社会劳动力实现充分就业,真正实现了“农业+互联网”“农业+科技”“农业+文化”“农业+旅游”“农业+健康”。小小的桃子,为当地桃农带来较为可观的收入,村里不少农户一年卖桃可以得到纯收入10多万元。

丁宅乡党委书记孙丹青表示,上宅村充分发挥自然生态、人文景观等资源优势,用“一只桃”串起了特色农业、三产服务、乡村建设“三条线”,走出了农村综合改革、美丽乡村建设、闲置农房盘活的振兴“三部曲”,书写出田园乡村、文化艺术、全域旅游三篇锦绣文章,“一村一品一特色”效果显现。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曾几何时,陶渊明笔下那个“世外桃源”,令无数文人雅士为之倾心。而如今,上宅村这一青山绿水、粉墙黛瓦、物产丰富、民风淳朴的“现实桃源”,正敞开博大的胸怀笑迎天下客。

本文地址: https://www.tanjiaoyicn.com/n/1792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部分来源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或其他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联系我们

    9384018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baban38@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