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定市场调查报告的质量(如何鉴定市场调查报告的质量问题)

最近有很多网友对如何鉴定市场调查报告的质量充满疑问。还有少部分人想了解如何鉴定市场调查报告的质量问题。对此,碳百科收集了相关的攻略,希望能为你解除疑惑。

一、粮食生产发展的基本情况

1.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近年来,登封市围绕全省农业特色产业“3+5”工程和全市四个百亿级产业建设要求,粮食生产上坚持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积极谋划、合理部署,不断加强马铃薯“八化”、玉米“六化”和小杂粮四项关键技术推广,该市近三年重点共实施了谷子良种统繁统供98万亩、地膜覆盖技术164万亩、水肥一体化技术127万亩、测土配方施肥1979万亩,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大幅提高。2022年该市粮食播种面积1094.8万亩、总产260.7万吨,2022年该市粮食播种面积1088.9万亩、总产266.2万吨,2021年该市粮食播种面积1090.9万亩、总产265.5万吨,产量稳居全省第一。

2.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推进。“十二五”以来,该市共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361个,高标准农田建成面积为93.7万亩。其中高效节水面积70.7万亩。形成了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组织实施、统一监管考核和统一上图入库的“五统一”农田建设管理体系。

3.粮食生产经营主体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该市持续推动粮食生产规模化水平,坚持以构建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粮食生产经营体系,市政府出台了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16条”政策,设立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基金。该市积极落实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政策,加快放活土地经营权,全力推广蓝田“一户一田”、万屯土地股份合作等土地流转模式,该市土地流转面积400万亩,有力促进了规模化生产水平。据统计,目前该市共有种粮大户3401户、经营面积61.5万亩,种粮家庭农场590户、经营面积15.1万亩,粮食生产合作社654户、经营面积22.6万亩,粮食托管组织服务152家、托管面积105万亩,粮食生产经营主体规模不断扩大。

4.农业科研成效显著。依托本市农林科技大学、农科院、登封学院等教学科研单位,推进科研、生产、市场深度融合,开展联合攻关,选育出一批高产、抗病、抗倒伏、广实、耐密的杂交玉米品种,优质、专用、适口性好的小杂粮品种以及高产、抗病、适口性好并且有优势的马铃薯品种等生产亟需的优质高效粮食作物新品种,瞄准粮食作物产业链条中的关键瓶颈技术和引领产业发展的高新技术,狠抓产业链上的关键技术的研究与示范,研究推广抗旱节水、绿色优质高效、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新技术新模式,持续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实现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粮食作物上的推广应用。

5.农业机械化水平持续提升。该市近年来认真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大力推广农机化新技术,精心组织实施农机化重大项目,该市粮食生产机耕作业面积常年稳定在650万亩以上,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5%,其中玉米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到68%,马铃薯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到59.8%。2022年底,该市拥有拖拉机4.93万台,联合收割机924台,拖拉机配套农机具6.29万部,农机装备总动力达到306万千瓦,粮食作物生产上能耕尽耕、应收尽收,该市粮食生产中机械化生产占主导地位,逐步向全面全程机械化发展。

二、粮食产量稳定提高的因素分析

1.粮食播种面积增加。随着“蓝田-天水”经济区建设步入快车道,蓝田地区建设占用耕地增加。近年来,在国家耕地“占补平衡”政策下,蓝田地区经济建设占用土地必须在中部尤其是登封开垦大量土地确保全省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2021-2022年,登封市通过土地开发整治项目共新增耕地34.9万亩,占到全省新增耕地面积的40%左右,为全省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保证了该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增加。据统计,2022年登封市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090.9万亩,较2020年(796.6万亩)增加36.9%。

2.粮食种植结构合理调整。“十二五”以来,登封市积极推进粮食产业种植结构调整,减少大豆、小麦等低产量作物种植面积,扩大玉米和谷类杂粮等高产作物种植面积,到2022年,玉米和谷类杂粮种植面积分别较2012年增加78.8%和50.4%,总产量分别较2020年增加70.5%和106.4%。

3.粮食作物种子育繁供体系逐步完善。一是登封市大力开展粮食新品种引育工作,玉米、马铃薯等主要粮食作物的品种结构已与国内先进地区接轨,黔薯12号马铃薯、黔单609玉米、黔谷21号谷子等一批高产优质品种得到快速推广。二是积极开展粮食作物良种繁殖供应工作。到2022年,该市累计建立良种繁育基地30万亩;累计推广脱毒种薯120万亩,脱毒种薯应用率达到45%以上;累计推广谷子良种统繁统供工程100万亩以上;该市粮食单产水平得到提高,马铃薯和谷子单产较2010年分别增加32.9%和25.5%。

4.粮食作物丰产栽培技术快速推广。近年来,登封大力推广旱作节水、测土配方施肥、机械化作业等新技术,有力地促进了粮食作物单产水平的提高。采用全地膜覆盖栽培,与露地栽培相比,玉米增产300公斤/亩,谷子增产100-150公斤/亩;采用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与大水漫灌相比,马铃薯增产20%以上,节水50%以上,节肥20%以上。

5.大力开展粮食高产创建工作。从2020年开始,登封先后开展5大类农作物高产创建活动,到2021年累计创建示范田36万亩,粮食产量由105.38万吨提高到165.1万吨,并且接连创下39项全国粮食高产纪录。高产集成技术的快速推广为发挥光、热、水、土资源优势树立的典型和样板,推动了粮食产量逐年提高,2021年该市粮食产量突破200万吨,2011年到2021年连续4年粮食总产量稳居全省第一位,总产在250万吨以上。

6.农村产权制度稳步推进。近年来,该市积极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引领了土地资源由零散向集中转变、生产经营主体由传统小农户向新型组织转变,极大地改善了该市的乡村土地利用条件和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到2021年,该市有现代农业园区25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0808个、家庭农场3188家。通过规模化种植,新型生产经营主体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土地、资本、技术、市场等生产要素的集聚,使得粮食作物单产水平得到快速提升,蓝田、靖边、定边等北部风沙滩区高标准农田马铃薯规模化种植亩产量由1.5吨增至3.5吨以上,玉米亩产量由0.75吨增至1吨以上。

三、影响粮食稳定生产的主要问题

调查表明,登封粮食生产及其产转化存在以下特点。一是小麦、水稻等口粮化的作物面积较小,受国内外市场波动的影响有限,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相对稳定,玉米、马铃薯、小杂粮种植面积面积常年保持在 400万亩、250万亩、320万亩左右;二是因畜牧业同步发展,玉米以及杂粮作物的秸秆、谷糠等副产品可就地转化,减少了运销和经营成本;三是马铃薯、小杂粮因商品性好、品质优,具有市场竞争优势,价格稳定,销售畅。总的来看,呈现趋稳向好的势头,但也面临着来自自然、社会、市场等多方面的制约发展因素,需及时应对处置,以防面积下滑。

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登封旱地多,水地少,山旱地面积占到耕地面积的77.6%;土壤瘠薄,有机质含量为7.33g/kg,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3(全国平均有机质含量为24.9g/kg)。现有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年代都比较久远,虽然近年来实施了一些节水改造工程和维修养护工程,但一些排灌渠、泵站等仍然设施老化、破损严重。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虽然通过政府补贴政策推动,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受地域耕地条件的限制,机械耕种收比率还很低。

2.耕地保护受到冲击。一是种植户对耕地过度攫取,有机肥料投入少,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破坏了农田生态环境,耕地生产能力出现下降趋势。二是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争地矛盾日益突出,该市目前苹果栽植面积110.24万亩,其中占用耕地103.74万亩,占到苹果总面积的94.1%;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农田种草面积加大,近年来,仅蓝田区面积就达到20万亩,且90%种植在耕地上;设施农业和蔬菜种植面积也有扩大的趋势,目前该市设施农业面积12.62万亩、蔬菜面积58万亩,且有逐步扩大的趋势,也将逐步挤占部分粮田。三是随着城镇化水平的快速提升,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入城务工,导致农村耕地撂荒现象严重。

3.种粮经济效益低下。一是各类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增长幅度远远高于农产品价格增长幅度,粮价增长的正效应被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负效应所抵消,再加上投工投劳等,导致种粮效益低。二是与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相比,粮食价格较低。例如在北部县区种植萝卜、辣椒、山药等经济作物亩收入可达到1万元以上,南部种植苹果亩收入也可达5000元以上,所以农民种植经济作物的意愿更加强烈。三是受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农业工作条件艰苦等因素影响,农村农业劳动力素质普遍较低,在农村从事种养殖业的劳动力年龄大都在45岁以上,以50~65岁年龄段为主,且受教育程度在初中以下,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相对偏弱,劳动技能提高难度大。

4.农业生产投入不足。政府对于粮食生产没有专项资金投入,农业部门只能从专项资金里拿出1200万用于粮食生产。由于资金较少,有限资金只能用于示范园区建设等项目,涉及面不够广泛。另由于涉农资金整合,部分县区资金整合后,农业部门无法利用资金,对接困难,农业试验、示范、推广经费严重不足,粮食生产项目得不到的更多的资金支持,许多重大的粮食生产实用技术得不到及时推广应用。一大批粮食作物良种、先进农业耕作技术等良种良法虽然得到示范推广,但仅停留在示范点、示范园,推广覆盖率还很低。

5.水资源瓶颈制约明显。登封市水资源将长期处于短缺状态,时空分布不均将长期存在,用水量将呈刚性增长态势,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难度将越来越大,受水旱灾害、水体污染、城市污水排放量的增加等影响,水生态压力也将越来越大,该市资源性、工程性、水质性、管理性缺水同时并存。该市水资源总量约为26.72亿m3。地表水资源总量约为18.45亿m3,地下水资源总量约为16.31亿m3,地下水与地表水的重复量为8.04亿m3,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9.41亿m3,人均水资源量722 m3/人,占**省人均水资源量的64%,仅占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36%,登封市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6.农业灾害频繁发生。登封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年降雨量仅为400毫米左右,且时空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7-9月份,年度间差异大。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影响,近年来登封市极端气象灾害发生频率增多,霜冻、干旱、冰雹、强降雨等灾害性天气频发发生。如当前该市严峻的旱情,截止7月13日,仍有109.32万亩粮食作物没有入种,入种的982.68万亩粮食作物除水浇地207万亩长势较好外,其余775.68万亩普遍出苗、长势较差,对粮食生产工作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粮食减产已成定局。

7.产品市场竞争力差。一是登封市粮食产后多以原粮分级包装销售为主,缺乏精深加工、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差。二是随着网络电商的快速发展,因宣传不够、知名度低,导致粮食产品卖难的问题时有发生,“好产品”卖不上“好价钱”。

四、关于做好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和建议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统一认识,把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作为该市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任务来抓,将稳定粮食生产纳入各级政府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建立奖惩机制。加强粮食生产团队建设,引导建设专业化的行业协会组织、专业化的社会服务机构、专业化的营销队伍,围绕粮食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强化指导,落实措施,促进该市粮食安全产业链协调发展。要建立有效的粮食安全监督检查和绩效考核机制。要逐级分解落实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等任务,并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对各级政府尤其是领导班子的绩效考核体系。

2.严格实施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行动。一是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控制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对高产、基本农田的占用,充分发挥登封地域辽阔优势,在水资源控制、不影响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支持将部分林地、荒地等非农土地改造成为耕地。二是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开展和实施能够有力提升粮食生产综合能力,现有的财政投资力度还远远不够,需要进一步扩大建设面积,北部风沙滩区实施节水灌溉措施重点扩大有效灌溉面积、南北丘陵沟壑区修建宽幅梯田和沟坝台地重点扩大适宜机械化作业耕地面积,改善粮食生产立地条件。三是开展耕地地力提升行动计划。要切实搞好土壤培肥、轮作休耕、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化学品的投入,持续保障农田高产稳产,实现“藏粮于地”。

3.强化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和农艺节水措施推广。大力实施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加快补齐灌区工程体系短板,创新灌区管理体制机制,提高供水效率和效益,促进灌区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微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完善灌溉用水计量设施,确保灌区灌溉保证率达到设计以上水平,灌排设施完好率达到90%以上,具备条件的灌区开展灌区现代化改造,进一步提升建设水平。

4.有效调动种粮积极性。一是继续实行种粮补贴,进一步优化补贴政策,将补贴资金真正落实的粮食种植者手中。对种植玉米、小杂粮等主要粮食作物进行补贴,补齐种植粮食与种植经济作物的效益差价。二是确保良种供应,对农民实行粮种补贴,继续推行马铃薯良种繁供“一亩田”和谷子良种统繁统供等良种工程,加强良种价格监控,保持种子价格稳定,确保补贴受益到户。三是组织好农业生产资料供应,严格控制价格,确保农资价格稳定,确保农民种粮效益。

5.全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切实加强粮食作物良种繁育和推广体系建设。面对水资源紧缺、土壤肥力下降,土地承载能力有限等情况,依靠科技破解生产过度依赖面积和投入品消耗,建立新型的育、繁、推一体化育种和产、研、用商业化种业体系,加快发展现代生物育种技术,培育高产优质良种,挖掘单位面积生产力。

6.不断完善农村经营体系。一是结合农村“三变”改革,强化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调解仲裁,鼓励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确保经营者能拥有更加自主的生产经营权。二是建立政策扶持机制,引导小农户向大农户,大农户向中型规模农场发展,推进该市粮食作物适度规模经营。三是激发科研机构和推广部门的活力,允许农业科技人员采取有偿服务、领办创办农业企业等形式调动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加大科研投入,针对登封市粮食生产中的技术瓶颈进行联合攻关;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行轮作倒茬制度,加大节水控肥减药力度,大力推广适宜于该市粮食生产持续健康发展的技术模式,推进水土资源利用持续化和粮食商品生产优质化。

7.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一是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职业农民扶持制度,引导和支持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发展壮大,并使其逐步成为该市粮食生产的主导力量。二是扶持加工企业转型升级。引进粮食精深加工企业,鼓励现有企业转型升级,延长该市粮食产业链条。三是强化市场营销工作。建立完善的区域性产地批发市场或物流中心,促进产销衔接和市场流通,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积极组织营销主体参加各种产销对接活动。四是加强区域公共品牌建设。依托“登封马铃薯”、“米脂小米”、“横山大明绿豆”、“定边荞麦”等现有地理标志产品,打造“登封尚农”区域公共品牌,加强农产品电商营销模式,促进该市粮食产品销售,使一二三产业真正得到融合发展。

8.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明确和落实粮食发展目标,强化扶持政策,抓好粮食生产,坚决防止和纠正放松粮食生产、忽视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的倾向,进一步强化金融、信贷支持粮食生产力度,完善提高种粮补贴制度,调动农民群众种粮积极性,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一是加大粮食产业资金投入。以区域特色粮食产业发展为主,加大对玉米籽粒机械收获、马铃薯良种繁育推广、小杂粮品种提纯复壮等关键环节的支持力度,解决制约玉米、马铃薯、小杂粮等粮食作物健康发展的瓶颈,促进粮食作物品种更新换代,进一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藏粮于技”。二是加强农业保险政策的实施,切实减少种粮农民因灾害造成的损失。

本文地址: https://www.tanjiaoyicn.com/n/1749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部分来源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或其他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联系我们

    9384018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baban38@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