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行业的经营模式有哪些(食用菌产业运营思路)

最近有很多网友都想知道关于食用菌行业的经营模式有哪些的答案。还有网友想弄明白食用菌产业运营思路。对此,碳百科收集了相关的教程,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漳州秀珍菇“智慧小方舱”


小菌菇撬起大产业。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依托独特的资源优势,大力推动食用菌产业创新发展、融合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商业化规模栽培30多种,是全国栽培种类最多的省份;工厂化生产占比全国领先,全省生产规模10万吨以上的县达12个,一产产值超亿元县有40个,全省产量产值位居全国前列,全产业链产值已突破千亿大关,成为福建省十大特色优势产业之一,“优质福菌”也已成为福建农业靓丽的名片。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在新起点上,福建将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推广食用菌种植新模式,构建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有序推进食用菌产业向“规模化、园区化、设施化、工厂化、数字化、融合化”发展,持续做大做强菌菇产业,书写更加靓丽的八闽菌香新篇章!

  生产“托管”,质量双收产出“高品质”

  走进屏南县长桥镇半圳茶树菇专业合作社的菇房,一条完整的自动化茶树菇菌包生产线正在有序运行:筛选原料、拌料、装袋、灭菌、冷却、无菌接种......这条建成于2016年的生产线,每天能生产3万包菌包。

  然而,量仅仅是起步,质才是终极目标。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屏南县制定了原料供应、基质配方、菌包生产、灭菌接种、菌包培养、出菇管理指导“六个统一”的标准实施,分段式生产经营的专业队伍,专业化分工渐趋成熟,形成了“企业或合作社+加工中心+农户”的社会化服务模式,推动食用菌产业不断做大做优,带动一方发展、带富一方群众。

  屏南搭上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的“列车”,走上专业化、工厂化菌包加工发展之路,但这只是福建食用菌走向社会化服务的一个缩影。

  漳州市芗城区绿田园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采用“科技+龙头企业+农户”集中制包分散出菇发展模式,由企业集中统一原料采购、制包、灭菌、接菌、进库培养,农户直接购买秀珍菇菌包,进行季节性栽培管理或工厂化栽培管理。该模式一改过去“小作坊式”的生产模式,出菇时间缩短90%,产量提高10%,大大提高了菌包的生产效率,保证了菌包的质量。据悉,2021年该公司生产了2000多万菌包,解决了芗城区天宝镇周围100多人就业问题,实现公司和农户的双赢。

  尤溪县依托良好的黑木耳产业基础,以培育黑木耳菌棒生产供应服务为主体,实行统一菌棒制作,推进黑木耳菌棒集约化标准化生产,促使农户直接跳过了备料、装袋、灭菌、接种等环节,减少农户菌棒生产前期投入的同时,较大程度地保障了质量安全。

  此外,罗源县也依托食用菌产业集群建设等项目,发展集中生产供应模式。通过企业和农户签订订单协议,由企业统一负责秀珍菇菌包集中生产,农户负责菌包出菇管理,有效提高了菇农种植效益。

  社会化服务模式的高度发展,为福建食用菌产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如今,菌种场生产菌包模式在福建各个县域“落脚”,这里已成为一个集菌种加工和菌包生产为一体的“蘑菇工厂”。

仙游姬松茸


 菌稻轮作,天作之合产出“高效益”

  “割完水稻,秸秆继续用来培育姬松茸,而培育姬松茸的肥料入田后,又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改善土地条件。如此循环往复,不仅绿色环保,还能大大增加农业效益。”仙游县食用菌主栽培负责人说道。这种先种水稻,采收完毕后再进行食用菌栽培,食用菌收获后进行土地休养或者种植绿肥的模式,被称为“菌稻轮作”。

  菌稻轮作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生态,实现菌菇与粮食生产质量和效益双提升,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仙游县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大力发展姬松茸种植产业,建成“菌稻轮作”基地,促进姬松茸与水稻丰产增收。

  菌稻轮作无疑是“天作之合”,能够让“闲置”的土地从“休眠”模式中“醒过来”“动起来”,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一块“致富基地”。

  事实上,对绿色高效循环种植模式的探索福建从未止步。“菌稻轮作”模式在漳州、三明等地也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与发展。

  在漳平市溪南、象湖、新桥等乡镇,农户利用稻田空闲资源积极推进“稻菌轮作”模式,在不改变水田地块原貌、不影响水稻种植的基础上,搭建简易种植菇棚,香菇生产结束后撤去简易菇棚,将出完香菇的菌棒废渣作为肥料还田继续种植水稻。

  该模式实现了食用菌产业内部良性循环,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同时对稳定粮食生产面积与产量、促进农民增收效果显著,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据统计,2021年漳平市有3422个农户从事香菇生产,种植规模合计8500万棒,产值达4.5亿元,稻田每亩综合产值可达5万多元。

  在大田,当地农户按照“菌—菜—花”生产流程设施化栽培食用菌,食用菌菌渣发酵处理后代替基质椰糠种植蔬菜,蔬菜釆收后将基质回田作有机肥种植花卉,花卉剩余枝条粉碎后代替部分原料栽培食用菌......依托该模式,大田走上了一条资源循环利用的绿色种植致富路。此外,大田还釆用“公司+基地+农户”运作方式,吸纳当地农户就近务工,带动贫困户发展绿色农业生产,有效促进了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实现精准扶贫与绿色发展协同推进。

  集约生产,提质增效产出“高水平”

  永安市鑫顺农业有限公司位于青水畲族乡早安村,平均海拔730米,平均气温16.3℃。依托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该公司在高海拔地区采用“夏季香菇层架式”种植模式,发展起了食用菌反季节栽培。与传统季节香菇栽培相比,夏季香菇是利用高山地区独有的冷凉气候条件,在不需要或较少使用降温设施条件下进行反季节栽培。该模式可节约生产成本,实现鲜菇持续供给,可填补市场空白,赢得较好的产业效益。2021年,永安市还把高山香菇列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目前,已有多个食用菌企业与贫困户捆绑发展,实现共同致富。同时,还实现了以村为单位逐步形成食用菌专业示范村。

  随着蘑菇产业的发展壮大,永安市已成为全省食用菌产值亿元县之一,专业化生产也成为当地食用菌发展主渠道。2021年,永安共推广菌包300多万袋,生产规模20多万袋,产量150吨(鲜菇)、产值130多万元,为强农业、富农民提供了持续有力的保障。

  无独有偶,在漳州当地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利用5G技术打造出了小户型“智慧方舱菇场”新模式。该模式由企业釆用先进食用菌机械化集中制包,农户只需利用房前屋后空杂地,配备6〜7间出菇房,1间产品保鲜,组合成一个小户型“智慧方舱菇场”,就能实现出菇管理。这种模式主要釆用固定式或移动式制冷机组进行“打冷刺激”以及数控智能化系统,控制秀珍菇生长各环节,从而实现出菇向智能化周年栽培转变,做到秀珍菇精准化管理。

  特色产业培育,非一日之功。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还需继续探索更加多元化生产发展模式,推动食用菌产业全面发力、多点开花。

  古田县传统食用菌产业优势形成独具特色的食用菌“县域工厂化”发展模式,将千家万户分散生产转向有组织有规模生产,实现产业专业化精细分工、社会化精准服务和集约化精明经营;永春县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联农带农发展模式,向农户推广栽培新品种、新技术,确保联农带农有途径,产业做大做强,实现乡村振兴;闽侯县依托林地空气质量好、氧气充足、湿度适宜等独特优势,发展食用菌林下种植新模式,每亩年产鲜芝100公斤,平均每户年增收5000元左右,成为山区经济发展、农民脱贫致富的新途径。

  一簇簇“小伞花”竞相绽放,多元化的食用菌种植模式在八闽大地“开花结果”,强了企业,富了农户。如今,这朵小小的蘑菇“伞”下,俨然筑起了无数群众的小康梦。

本文地址: https://www.tanjiaoyicn.com/n/1694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部分来源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或其他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1条)
  • 裘容岸
    食用菌

    联系我们

    9384018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baban38@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