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铁质农具中反应出什么问题(从铁质农具中反应出什么问题了)

从铁质农具中反应出什么问题?最近有很多网友都想知道答案。还有一部分人想知道从铁质农具中反应出什么问题了。对此,碳百科准备了相关的内容,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刚刚结束的郑州市七年级历史考试,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论是市里的统一出题,还是区县联考试卷,都能看到某些共性的知识点。学生在考试当中,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轻松的,因为老师基本上都强调到位,该背诵的背诵,该理解的理解。现在就两张试卷进行分析,希望对接下来的学子们有帮助。

时空观念,图文结合

在历史学习中,纵观时空,打通联系,是重要考查方向。学生初步接触中国历史,首先要明确朝代更替,重要人物和历史事件;其次是分清主次,制度变化、生产变革和思想发展等,相对比较重要;再就是结合图文、课下注解、相关史事等,挖掘历史深度,拓宽思考的维度等。

具体而言,第一单元是早期人类和远古传说,主要考点是北京人、元谋人和山顶洞人的基础内容,以选择题为主,更多出题在北京人。如北京人头盖骨化石、距今年代、北京人遗址等。而考古发现又是重要考查方式,灵活多变的问答,让人深刻感受远古人类的魅力。以两张试卷为例,郑州市第1、2、3题和联考中的第1、2题都是考古相关,涉及到石器、纺织等内容。

从第二单元开始,中国古代史正式有了明确的记载。从夏商周的沿袭,到春秋战国争霸,秦汉大一统政权建立和巩固,三国两晋南北朝分裂。整个时间顺序要捋顺,尤其是东汉末年分三国,西晋的短暂统一,立即又陷入分裂动荡三百年的历史中。本次郑州市的选择题22题和联考16题,不约而同地聚焦时代更迭,这是老师们的共识。

历史学习中,以图片为导向,一方面激发学生兴趣,另一方面更能直观感受,多角度展示历史的全貌。把考古发现与文献资料相论证,得到更全面的历史信息,这是对学生历史素养的要求。郑州试卷中的第1、17、21、23、24、25、26、27、28题等,都是以图片为据,提出相关问题。联考中的第2、3、6、11、21、22、23题等,也是相似的考法。图片无声,历史有颜。

制度变更,民族外交

我们常常强调,书本上的重要知识点必须背诵,次重点要重点理解。学生总是似懂非懂,执行的过程中多有偏差。然而,历史考试不会说谎,凡是按老师要求做的,肯定不会吃亏的。从第4课开始,大题的内容基本呈现,无论怎样出题,万变不离其宗。

制度上的变革,以西周的分封制、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商鞅变法、秦始皇和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孝文帝改革为主;生产力的变迁,以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都江堰、江南地区的开发为重点;思想文化上的成果,甲骨文作用、百家争鸣、两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明,其中夹杂着北方民族交融和中外文明交流,多考查民族内迁、丝绸之路和佛教西来等。

本次试卷中,郑州市的第5、7、9、11、13、18、19、24、25以及大题中的27、28、29,无不体现出以上重要内容。同样的考点,在联考中的第6、7、8、10、12、15、17、19、20和大题的21、22、23、24都有体现。其中,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农业生产工具的革新、商鞅变法等,是高频相似考点

掌握基本知识后,还需要灵活应变。有些题不会直来直去,总得绕几个弯,但是聪明的学生一定可以抽丝剥茧般,找出最适合的答案。以联考第8题为例,明明考的是郡县制,选项中却没有明确体现,最标准的答案是“秦朝制度创新的表现”。学生一下子懵圈,以为没见过就不敢选。其实,用排除法完全可以把别的选项去掉,这就看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了。

开卷多思,闭卷有益

虽然中考历史是开卷,但是经历初三考试的学生都知道,历史的考卷基本就是闭卷,因为拿上书也找不到答案。这是出卷人的意图,就是要综合考察、学以致用,中外对比、联系古今,所以从初一就要着重培养。因此,郑州市的初一期末考试,也就着眼于此,以考卷出题,却能体现学生们的历史素养。

开卷来说,材料仿佛都见过,但是出题方向却不常见。以郑州市的大题为例,第26题看着图片是第二课的原始农耕分布图,问题是分布特点、所处的社会阶段;28题的铁制农具和翻车,问的是农用工具的共同作用;29题的东罗马金币和龙门石窟,问的是体现了什么历史信息。虽然看着生疏,但是我们平时训练中都有涉及

原始农耕遗址图,很明显的特点是分布广泛,沿大江大河分布。至于社会阶段,正是我们强调的原始社会,整个人类的社会历程: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等,从初一就开始灌输。农用工具而言,提高生产力、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农业的发展,这些话都是脱口而出的。最后的历史信息,很明显看到中外交流和佛像传入,组织语言即可。


至于县区联考的闭卷,更好理解出题人的意图,就是考察基础知识,以背诵和理解为主。只要能够知道是哪一课,基本上就能拿到分数。当然,有些材料还是比较绕,需要学生认真思考。死记硬背早已过时,历史也需要理解性记忆,学会融会贯通,因时因地改变。需要强调的是,一定要读懂弄通题意,不要答得南辕北辙。

后记

为了更好的应考技巧,我们特意编了一段小口诀。第一不准空题;第二看题答点,先看有几问,几分,不要漏掉每一问;第三不会做的题,要么在材料当中找,要么联想课本知识;第四启示、认识题,要结合题意,找出材料主题和关键词,总结概括就是答案。最后,衷心祝愿所有学子,通过历史试卷,找出差距所在,做好培优补差!

本文地址: https://www.tanjiaoyicn.com/n/1547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部分来源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或其他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戴阜栏
    学习啦!
  • 游俗帖
    学习啦!
  • 左丘消澎
    转发了

    联系我们

    9384018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baban38@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