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各子行业发展哪个好(医相关的行业)

最近有很多网友都想得到医各子行业发展哪个好的回答。还有网友关心医相关的行业。对此,碳百科准备了相关的内容,希望能为你解除疑惑。

(报告出品方/作者:粤开证券,陈梦洁)

一、复盘 2000 年以来的四轮医牛市行情

二十年峥嵘岁月,医板块拾级而上,走出了波澜壮阔的行情。2000 年至今,医 生物指数从 1000 点一路飚涨至 9000 点,期间最高上涨超 13 倍,而同期沪指仅上涨 2 倍 有余,万得全 A 上涨 5 倍左右。 从趋势来看,2000 年以来医行业经历了四轮较为完整的牛市行情,分别是:06-07 年的大盘牛、09-10 年的新医改牛、13-15 年的创新牛和 19-20 年的蓝筹疫情牛。从相对 大盘走势来看,除 06-07 年没有取得超额收益外,其余三轮在新医改、行业不断进行改 革创新和结构升级的影响下,医板块获得了长周期维度下不错的收益,整体呈现牛长 熊短的特征,是 A 股长期走势较为稳健的板块之一。

具体到二级板块来看,每一轮牛市行情由于驱动和催化因素的不同,引领板块向上 的动能亦有不同,但整体来看医疗服务、医疗器械、生物制品和中板块仍取得了较好 的收益。第一轮领涨板块为医商业(+432%)、化学制(+400%)、中(+376%), 第二轮领涨板块为医疗服务(+213%)、医疗器械(+194%)、中(+177%),第三轮领 涨板块为医疗服务(+338%)、医疗器械(+289%)、生物制品(+209%),第四轮领涨板 块为医疗服务(+225%)、医疗器械(+169%)、生物制品(+148%)。


(一)第一轮牛市复盘(06-07 年):行业整改下的结构行情

市场:2005 年,“国九条”重启股权分置改革,与此同时,汇改重回有管理的浮动制 度。到了 2006 年,在股改和汇改的双重顺利推进下,上市公司质量得到了全面提升,高 增长+低通胀的基本面使得市场持续上行。2007 年,市场“一路向北”,大盘一举突破 6000 点并创记录的达到 6124 点,市场情绪亢奋,拔估值是市场最为重要的驱动力,这也是中 国股市最大规模的一次牛市。 行业:受益于 06-07 年大盘整体上行,医生物板块也迎来一波牛市行情。2006 年行业年涨幅为 67%,主要是受到行业大力整改的负面影响。随着整合出清、基本面加速 修复,估值也明显显著提升,行业迎来戴维斯双击,2007 年行业年涨幅为 186%。但从相 对收益的角度看,在本轮行情中大部分的时间,医生物行业是没有跑赢大盘的,这主 要源于政策层面的负面扰动以及情绪面的压制,但结构的机会仍存,医商业、中 等领域的利润增长和市场表现要明显优于其他细分板块。

政策:大力整顿和规范运作是主旋律。从 2006 年 3 月开始的打击购销环节商业贿 赂拉开了医行业整治大幕,此后飞行检查、现场核查相关规定陆续出台,要求强化监 管把好市场准入关,行业竞争格局和医价值体系产生发生深刻变革。同时,品持续 降价、同质化产能扩充等负面因素因素爆发,行业景气陷入低谷。2006 年上半年,全部 医生物行业营收增长 12.2%,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长降至 5.9%的个位数水平。 2007 年,医行业加速复苏,净利润增长明显快于收入增长,上半年利润端增速大 幅跃升至 75.5%,下半年再次继续飙升至 130.5%的高增长。其背后是产业环境得到明显 净化,产能利用率低、质量控制水平差的中小企业面临生存大考,具有一定实力的上市 公司加强整合,降本增效效果显著。


(二)第二轮牛市复盘(09-10 年):新医改下的“独立牛”

市场:2008 年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蔓延至全球引发金融海啸,悲观情绪迅速蔓延, 指数大幅下跌,但时间进入 2009 年,市场在“四万亿”、“天量信贷”以及“十大产业振 兴规划”等财政货币政策以及产业政策的刺激之下,呈现 V 型反转,超出市场预期。 行业:医生物行业伴随着 2009 年大盘反弹同步 V 型向上,全年行业涨幅为 103%。 2010 年行业年涨幅为 30%,在整体大盘向下的背景下表现强势,本轮医牛市是在新医 改开启下的一波相对独立牛市,这主要还是源于之前一年的负面因素出清,政策利好开 始兑现驱动行业长期逻辑清晰通顺,基本面是支撑本轮医牛市的驱动因素。

政策:2009 年 3 月,中共、国务院向社会公布《关于深化医卫生体制改革的 意见》,提出了“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近期目 标,以及“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 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长远目标。这标志着我国进入“新医改”实质实施阶段,同 时,新版医保目录扩容、基本物制度实施以及加快基层医疗卫生建设投入,即大幅增 加了总需求量又培育了大量优质龙头企业,行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使得行业独立于整 体大盘走出一波相对独立牛市行情,行业估值持续提升。 从医保基金支收支及上市公司营收增长情况开看,国内医消费潜力初步释放。 2008-2010 年三医保基金收入(增速)分别为 3,040.4 亿元(34.70%)、3,671.9 亿元(20.77%)、 4,308.93 亿元(17.35%),医保基金支出及增速分别为 2,083.60 亿元(33.41%)、2,797.41 亿元(34.26%)、3,538.10 亿元(26.48%)。医保制度逐渐完善之下,医保支出增速远超收 入增速,直接促进医生物板块经营规模加速扩大,营业收入分别达到 2169.26 亿元、 2506.51 亿元、3393.7 亿元,增速分别为 11.87%、14.35%、17.99%。


(三)第三轮牛市复盘(13-15 年):转型升级下的“创新牛”

市场:2013 年,国内经济仍呈弱复苏,但资本市场冰火两重天,主板在全球市场普 遍上涨的背景下最终收跌,而创业板在智能手机渗透率快速提升的背景下走出独立牛市 行情。2014 年,市场终于摆脱了多年阴霾,迎来久违牛市,在杠杆资金的推动下再次上 演牛市行情,上证指数也再次突破 5000 点到了历史次高的 5178 点。2015 年,在清理场 内配资的带动下,指数最终快速崩盘,行情终结。 行业:创新与纠偏是行业的主旋律。医行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自主创新成为 主要基调,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成为推动行情的主要因素,尤其是智慧医疗、基因 检测等新概念崛起,成为拉动板块上涨的主要力量,2013 年 1 月至 2015 年 6 月,智慧 医疗、基因检测板块区间最高涨幅高达 1270%和 770%。 政策:《医工业“十二五”规划》与此前发布的《全国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 (2011-2015)》《医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等政策一脉相承,依然强调以转变发展 方式为主线,以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通过加强自主创新、改造提升传统医 等多种方式,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具体到执行层面,一是在国家重大新创制、战略新兴产业和技术改造专项等扶 持推动下,加大创新投入、加快创新产出进展;二是通过新版品 GMP、“限菌令”、试 点医保控费等限制手段,促进市场资源向龙头企业集聚,提高行业集中度和运行效率, 因而在这一阶段,医疗服务、医疗器械和生物制品等具备创新潜力的方向领涨。 在政策的影响下,医工业换挡调速,2013-2015 年医营业收入、利润增速连续下 降跌破 20%,医终端市场总体规模增速下降,进一步倒逼行业创新升级。化学原料 等产能过剩产业加快淘汰,创新含量高的生物制品营收占比不断增大。医服务业新技 术、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壮大,医研发外包领域多家公司 IPO,通过融资快速发展;智 慧医疗领域,互联网技术嫁接加快中心医院资源下沉,医疗信息化、智慧诊疗、医疗健 康管理加快落地;基因检测领域,二代基因检测进入商业化应用场景,直指癌症筛查、 无创产检等领域,国产检测仪器和部分检测产品获批上市。


(四)第四轮牛市复盘(19-20 年):蓝筹叠加疫情牛双轮驱动

市场:2019 年,市场逐步走出中美贸易摩擦的阴霾,即便经济复苏之路仍在途中, 但悲观情绪已经充分释放,市场在流动宽松和外资加大 A 股配置权重的带领下逐步回 暖,在外资审美的带动下,蓝筹股始终是市场的主旋律。2020 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并未 终结本轮行情,仅在短期剧烈波动后重回趋势中枢,“喝酒吃开车”是市场的主线。 行业:在政审批改革、医保谈判、带量采购等重大事件的影响逐渐定价之后,医 行业表现强势反转,成为当年市场主线之一。2020 年,受到疫情的催化,主线由“科 技+消费”演绎为“喝酒吃开车”,医行业仍是本轮行情的核心参与者,医疗服务、 医疗器械板块年涨幅高达 95%和 84%,指数两年涨超一倍。资金面来看,公募基金持仓 医市值冲破新高,医疗服务持仓市值最高突破 2000 亿,医商业、中持仓市值未突 破 100 亿。

政策:2016 年以来,政改革持续深化,医疗体系发展进入新时代。2020 年,疫情 催化之下医行业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医、医疗、医保三方加速发力,创新与临床 价值导向深入人心。 医方面,优化审评审批,推进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临床试验申请实行 60 天 默认许可进入平稳运行期,取消 GMP、GSP 认证进一加速推动品投产问世,附条件批 准和纳入突破治疗的物优先审批加速疫情相关的品、疫苗进入临床。根据《2019 年度品审评报告》统计,我国创新在审评制度完善后,品上市速度明显加快,品 种数较 2018 年有显著增长。 医疗方面,重大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补短板深入实施,进入加大建设 ICU 病房、传染病医院、发热门诊、医联体等方面的医疗新基建阶段。 医保方面,医保谈判和集中带量采购逐渐常态化、制度化,我们看到医保降价幅度 已趋于缓和,控费效应边际递减,带量采购范围不断扩大。


二、历次医牛市行情的驱动因素有哪些?

从我们复盘 2000 年以来的四次医牛市行情来看,其驱动因素都离不开政策层面的 改革推动、技术层面的创新升级、行业层面的基本面增长以及资金层面的涌入青睐,这 是因为医生物行业是典型的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长周期行业,同时从 研发、生产、上市、流通、使用及支付均离不开行政审批监管,因此政策、技术、盈利 是影响基本面发展的最核心的因素,资金是助推行情演绎的重要动能。

(一)政策三个抓手:鼓励医创新+提升医疗服务+优化医保支付

医行业兼具民生属和经济发展属,强政策调控必不可少。尤其是国内现代制 业起步晚,发展快,相关政策循序渐进式引导尤为重要,这也是政策能引领行情的先 决条件。 国内医政策调整概括来讲是医、医疗、医保等医卫生体制基本秩序的构建及 改革。以 2009 年 3 月发布的《中共国务院关于深化医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为分 界点,在此之前,行业处于秩序构建期和政策探索试点期,医行业尚不发达,板块行 情也以大盘拉动为主;在进入秩序改革期后,医行业发展迈入新阶段,板块行情也与 政策变动密切相关。 以史为鉴,在行情演绎中,政策变化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影响和扰动市场,但中长 期维度来看,医行业始终是强刚需行业,政策的变化旨在改善民生、推动行业持续健 康发展,因此,在短暂的调整适应后,行业往往能够在格局优化、动能切换中迎来更好 地高质量发展。

(二)创新主旋律: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

创新,始终是医行业的主旋律。近年来,随着生命科学研究不断深入,疾病机制 理论日趋完善,大数据、人工智能加速与生物技术融合,医行业进入提质增效新阶段, 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为特征的新发展模式是医创新的驱动力。 从一级市场投融资情况来看,以创新、体外诊断、基因检测为代表的“新动力”投 融规模连年扩大,占比也显著提升,在疫情的催化之下呈现爆发式增长。


对应到二级市场来看,板块内部行业分化,以 CXO 为核心的医疗服务(此外还有检 验检测、专科医疗等)以及国产替代为逻辑的器械行业(IVD、设备及耗材)的市值占比 快速提升,显著压缩了其他板块的市值权重。预计创新仍是未来十年整个医行业的主 旋律,而创新的方向将由传统制切换至新型生物技术(ADC、抗体、细胞与基因治疗)、 小分子靶向等新技术领域,同时,创新也有望扩散至器械及部分中领域。

(三)基本面特征:供需为长期之盾、盈利拐点为短期上攻之剑

医行业被称为“永不衰落的朝阳行业”。从长期趋势来看,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 阶段,中国 60 岁以上老年人数量从 2011 年的 1.85 亿快速增长到 2022 年的 2.8 亿人,占 总人口比例从 13.7%快速增长至 19.8%,占比已至两成。而伴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势必大幅催生对医疗保健、生命健康等方面的需求,医疗消费支出将持续保持高速增长。

从支付端来看,医疗支出大幅增长,但卫生费用占 GDP 比重仍有提升空间。参考日 本老龄化演进阶段,老年人医疗费用占整个国民治疗费中的比例会随着老年人口增加而 持续上行,未来我国的医疗费用占比的提升空间仍然较大,市场空间广阔。此外,随着 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升,消费升级也将带动医美、牙科等领域的需求增长。

除了供需结构的变化带来行业中长期的影响之外,基本面的边际变化是影响短期行 业指数走势的核心。从近 20 年行业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增长情况与市场表现结合来 看:基本每一轮的牛市都行情演绎都伴随着利润端的拐点与修复,二者的同步会受到 当时全球环境、市场风险偏好、资金质等因素的扰动影响,但从最近两轮牛市行情来 看均保持了较高的同步,也就是说盈利端的拐点是牛市行情的基础。


截至 22 年三季报医行业 ROE 的负增长已处于历史低位区间,结合高频数据来看, CPI 数据显示价格端拐点已现,对基本面具备较强逻辑支撑。

(四)资金助推趋势:机构资金青睐助推演绎医牛市

政策导向和技术发展会影响行业长期发展趋势和格局,基本面、盈利能力的边际变 化会在相对短周期扰动行业的走势,而资金面则无疑是资本市场表现最直接的助推因素。 从过去四轮医牛市阶段,新发基金的发行情况来看,每一轮都离不开新发基金的贡献: 06-07、09-10 年主要是由于公募的爆发,新基金快速扩张,新发基金份额分别同比 增长 499%和 496%; 13-15 年则主要受益于私募基金的推动,私募基金率先回暖,2013 年私募新发同比 +15%而公募则是-46%,第二年同步回升; 19-20 年公募和私募齐回暖带动市场上行,医行业市值迎来爆发式增长,从 2003 年末不足 10 亿元增加到 2021 年末的 7072 亿元高点,资金是板块上行的重要推动力。

除了公募和私募基金,陆股通经过多年的发展,也逐渐成长为 A 股市场最重要的机 构资金之一,从持仓市值占比和超配比例来看,均呈现中枢上行的态势,近年来持仓比 例稳定在 10%左右,属于机构重仓行业之一。

三、2023Q2 医行业投资机会展望

(一)政策、技术展望:政策周期消化,行业重回创新研发驱动

2022 年 11 月以来,国内防疫政策大幅调整,相继出台优化防疫“二十条”和 “新十条”,各地方积极贯彻落实。在经历年底首轮大面积感染冲击之后,人群整体免疫 水平较高,规模聚集疫情爆发风险降低,国内疫情基本宣告结束。伴随生产生活逐步 恢复,医疗需求和消费必将得到进一步释放。

政策层面:鼓励医创新+促进医疗水平提升+优化医保支付长期逻不变

医方面,从 2015 年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之后,提高新上市品审批标准、MAH 试点、取消 GMP、GSP 认证相继出台,核心主旨是为了加快品上市进度,确立以临床 价值导向的评价体系。在新的评价体系下,创新市场将加速分化,以患者为中心、临 床价值经过充分确认的产品将脱颖而出,创新链上的企、CXO 将经历更为严格的考验。 中医传承创新则面临新的发展机遇。2 月 28 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中医 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从增强中医科技创新、提升中质量、促进产业现代化、 加强中医服务能力等方面对中医传承创新做出新的要求。未来,伴随政策和资金的 投入,中医医疗、中创新等板块大有可为。 医疗方面,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成为长期主导,2023 年工作 报告下一步工作建议亦重申该项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国家财政部近期接连下达了约 300 亿元经费预算用于 2023 年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提升、重大传染病防控。未来,财政贴息贷 款更新改造医疗设备、提高公立医疗机构国产设备配置水平将支撑医疗器械行业加快放 量。


医保方面,控费主旋律不变。医保谈判已进行多轮,规则较为成熟,降价幅度也较 可预期,建议关注相关产品的持续放量;集采进入深水区,品国采进入常态化执行阶 段,器械面临“万物皆可集采”强杀价风暴,龙头企业或能通过提高市场占有率、行业集 中度、市场渗透率深度弥补降价缺口。另外比较值得关注的是 DRG/DIP 支付进入改革实 施阶段,医院精细化管理要求趋严,控费势头明显,倒逼医行业提供高价比优价产 品。不过各地市正积极开展创新除外支付试点,未来一段时间或能为研发成本较大、 临床价值高的创新换取更大的放量空间。

技术层面:创新研发驱动,大批新技术新产品酝酿中

研发管线的丰富程度是衡量发展前景的重要指标。重磅品种方面,2023 年预计将会 有 30 个左右国产一类创新物获批上市,big pharma 挨过转型阵痛,biotech 公司进一步 完善产品矩阵,双双进入收获期。国际化市场方面,多家企自主出海进入关键节点, 部分品种通过头对头挑战获得优效验证,海外销售放量具备确定。

(二)基本面:业绩前瞻来看行业整体复苏

截至 2023 年 4 月 10 日,医行业共有 141 家上市公司披露了 2022 年年报,171 家 披露了 2022 年业绩预告,此外还有 18 家上市公司披露了一季报情况,从披露的数量来 看已超半数,能够对行业的复苏情况窥之一二。结合年报、预告和一季报情况不难发现, 行业整体明显回暖,业绩预喜率较高,同时利润端的修复也较为明显。


从已披露年报的 141 家公司情况看,大部分公司实现了业绩的正增长,尤其是线下 店、医研发外包、医疗设备、原料等领域的净利润平均增长较快。

从披露 2022 年业绩预告的 171 家公司来看,预喜率最高的行业有线下店、血液制 品和诊断服务、体外诊断和原料板块,前三个行业预喜率高达 100%。

从 2023Q1 业绩预告的公司来看,整体预喜率较高,近九成公司实现业绩正增长。

(三)资金面:机构持仓历史低位,已有边际回暖

前文我们通过分析发现,过去四轮医牛市阶段,资金是板块上行的重要推动力, 尤其是在 A 股机构占比越来越重、话语权逐渐增强的背景下,机构资金的入市对行业的 市场表现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从持仓市值占比来看,公募基金相较于陆股通有更强的定价权。公募基金在医行 业,公募持仓市值占比约 11%,距离历史 18%的水平尚有较大的空间,北上资金的持仓 则表现相对稳健。从历史分位水平来看,持仓处于 2003 年以来 63%分位数,显示当前具 有较大弹空间。

北上资金方面,截至 2023 年 4 月 8 日,近一个月、近半年北上资金医行业净流入 额分别为 92 亿元和 157 亿元,排名分别为第 1 位和第 7 位。北上资金对医行业的持仓 保持稳定,但近期流入幅度明显加速。

从边际变化的角度来看,公募基金在持续加仓医板块,医生物行业的持仓市值 占比提升幅度位居前。

(四)市场回顾及 23Q2 市场展望:牛长熊短,新周期起点

2021 年下半年,随着蓝筹权重股展开调整,医生物指数在一年半的时间里持续下 跌,区间最大跌幅超 40%,我们将行情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1)阶段一(1-4 月的下行阶段):多地疫情爆发、防控趋严,停工停产大环境压力下, 集采幅度和范围大幅超预期、CRO 龙头企业被列入 UVL 清单加剧市场恐慌,板块持续 下行。 2)阶段二(5-7 月的弱反弹阶段):疫情出现拐点,市场整体向好,防控放松后基础 就医需求增加。 3)阶段三(7-9 月的震荡回调阶段):人民币贬值,原材料进口型行业成本上升,美 国生物法案出台,外围因素扰动,行业见底。 4)阶段四(9 月下旬以来持续修复阶段):防控政策优化,新冠流行基本结束,贴息 贷款改造医疗设备、集采趋于温和、医保谈判符合预期。


本轮医行业自 2021 年下半年以来持续调整,截至 2023 年 4 月 11 日,医生物指 数 PE-TTM 估值仅有 24.5 倍,处于历史 5.96%分位数处,其历史平均 PE 为 41 倍。从历 史估值水平来看,当前估值处于历史冰点位置水平,历史上大约对应到 2006 年初和 2018 年底左右,在此后 1 年的收益水平均表现优秀,我们认为当下行业已极具价比。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本文地址: https://www.tanjiaoyicn.com/n/1309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部分来源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或其他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联系我们

    9384018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baban38@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