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母盘是什么(cd开盘母带是什么意思)

cd母盘是什么?最近有很多热心观众都在问这个问题。还有少部分人想知道cd开盘母带是什么意思。对此,碳百科准备了相关的攻略,希望能为你解除疑惑。

起这个标题是因为太多的所谓发烧友对黑胶唱片过分褒奖,似乎只有用黑胶唱片听音乐才能听到真正高保真的音响效果,在黑胶唱片面前,CD,磁带等,“尽折腰”。更有甚者,说黑胶唱片除了信噪比不如CD,其他方面完虐CD云云…真不知这些说法是否是认真的,亦或只是玩笑,还是出于某种利益的驱使?在此,我并不想抹黑黑胶唱片(及其刻录重放体系)。我知道不少人对黑胶情有独钟,甚至,我听说周杰伦还要将其之前的作品复刻一套黑胶唱片版本重新发行。对此,我非常理解,说不定我也要买一套收藏呢。我只想实事求是的展现一下黑胶唱片(及其刻录重放体系)的本来面貌,从更多的技术细节,剖析这套系统的优缺点,以及要想获得好的听音体验,应该努力的方向…


让我们先从黑胶唱片的刻录生产开始说起吧。

除了所谓的直刻唱片之外,正常的唱片内容都是先经过磁带录音编辑之后用所谓的母带进行胶片刻纹的,其基本流程如下:录音->编辑->母带->刻纹->原版胶片->喷银+镀镍->金属头版->镀镍->金属二版->镀镍->金属三版->压片->成品唱片。从录音到母带过程与唱片无关,但是需要了解的是,作为唱片制作的母带,模拟时代用的是开盘磁带机,后来用的是所谓“PCM信息处理器”+磁带录像机,这个组合记录的是PCM编码的数字信号,由于需要将数字信号打包成模拟的视频信号被录像机正常记录在录像带上,其数字采样频率经过PAL制电视信号的行场频率转换就变成了了44.1kHz,这也是后来CD格式所采用的数码采样频率。一般来说,母盘的质量决定了后续产品的音质,因此,从母盘的规格来看,说黑胶唱片音质优于开盘录音机,或者优于CD机基本是不可能了。下面从刻纹开始看看每一道制作工序会为黑胶唱片带来什么样的失真…


先说刻纹,刻纹是由刻纹头将音乐电信号转换成机械振动,并通过刻纹刀将其刻在胶片上的工序。


左图是刻纹头整体构造,右图是刻刀尖部特写,可以看出与唱针的区别。


上图就是刻纹头的构造,其动作原理类似于电动式扬声器,但是线圈驱动的不是扬声器纸盆而是刻纹针(刀)及其连杆组件。刻纹头的工作环境非常恶劣,在高频高振速刻录时,其经常要承受高达数百瓦电功率的瞬时冲击,以及因此带来的100多度的高温。另外,刻纹刀是在电热丝加热状态下对胶片进行切削刻纹的,整个过程都是在高温下进行的。由于是靠机械结构件进行机械刻录,因此,刻纹头自身会像扬声器一样,会在某一频率点形成谐振峰,其谐振频率在1.5kHz到2kHz左右,为了消除这个谐振峰,必须对整个系统做负反馈处理,图中的反馈线圈就是起负反馈作用的,由于采用了负反馈技术,刻纹头的频响可以在10Hz到22kHz范围内基本平直。通过,了解刻纹头原理,我们可以看到,这个环节引入失真的机会还是蛮多的,首先,线圈驱动环节就会导致失真,其原理与扬声器失真类似,另外,刻纹刀自身的质量惯,固有谐振频率等都能够导致失真,虽然有负反馈系统,但是,其输出特并非理想状态,再加上其振动最终要通过对胶片的切削刻纹才能被保留在胶片上,虽然刻刀经过加热处理,但是这个过程依然会引入不可挽回的失真。


胶片刻纹后需要对胶片进行电铸处理制作头版金属模板。由于胶片是绝缘的,不能够对其直接电镀,需要先对其进行喷银处理,也就是在胶片表面薄薄的喷一层银,具体工艺是先将胶片上的碎屑清洗干净,然后将其高速旋转,并用喷雾器将硝酸银溶液与还原液均匀喷到胶片表面,使银离子析出形成银膜。这个工序对工艺完美要求非常高,银膜要求又薄又均匀又光滑,任何瑕疵对于唱片来说都是额外的噪音与爆点。


将金属化了的胶片放在镍电解液里淀积,使其在银膜上沉淀出大约0.3毫米的镍层,然后取出洗净,将胶片与银面镍背的金属板剥离,就得到金属头版。在这道工序中的任何瑕疵(尤其是剥离过程),都会导致噪音与失真。


在用金属头版翻铸金属二版前,必须对金属头版进行处理,否则,如果直接在头版金属上沉积金属,则将无法剥离。因此,需要将金属头版置于重铬酸稀释溶液中数十秒,使头版表面形成一层非常薄的氧化层,然后洗净再放入镍电解溶液中淀积,使头版上再形成0.3毫米厚的镍层,取出洗净后剥离,得到金属镍二版。重复上述过程可得金属镍三版。金属三版可以用于唱片的压制。下图为各模板示意图。


胶片刻出来的是凹槽,成为负模,头版为正模,二版为负模,三版为正模


大家从制片的工艺上可以看到其制造完美唱片的艰难程度,这中间每一道工序都是人工操作,任何瑕疵都能带来不可挽回的噪音与失真,最后从金属三版压制唱片的过程虽然是自动化生产,但是,注塑温度,材料,模具保养都必须完美无瑕,任何的杂质,凹坑,气泡都对唱片造成灾难的影响。


至此,我们得到一张黑胶唱片。我相信,如果能达到完全的工艺要求,唱片的质量应该是可以接受的,但是,这个世界本就不是完美世界,这么多出错机会,注定不有唱片都是完美的。好吧,就算我们得到一张完美唱片,下面我们看看如何将这张完美唱片里记录的声音,完美的播放出来吧。


我们来看看唱片的重放时会出现的失真:

1. 因刻纹头上的刻纹刀与拾音头唱针的几何形状差异导致的“随纹”失真或“夹挤效应”失真。

2. 由于声槽的振动方向与拾音头振动方向不一致,引起的“循迹误差”失真。

3. 因拾音头的反作用力和唱针尖形状造成声槽壁损伤而产生的失真与噪音。

4. 拾音头循迹能力差加上针压不足,导致针尖与声槽壁未能保持紧密接触,从而引起类似晶体管放大器的“削波”失真。

5. 因换能转换系统和放大系统的非线而产生的失真。

6. 由于随纹失真而导致的重放频响损失而带来的频率失真。典型的就是唱片内圈失真比外圈大。

7. 重放特曲线与唱片录音特曲线不对称造成的频率失真。

8. 转盘转速误差、漂移导致的声音变调失真。

9. 唱片偏心导致的周期变调。

再看看重放时可能引入的噪声:

1. 转盘运转时产生的噪声

2. 拾音头拾取电磁环境中的哼声

3. 唱片上尘埃导致的噪声

4. 静电导致放电噪声

5. 拾音头拾取环境噪声,包括音箱声反馈形成的噪音。

6. 针尖与唱片壁摩擦产生的噪声

以上罗列的产生失真与噪声的可能,有些是可以通过调整电唱机系统可以改善的,有些是可以通过改善听音环境改善的,但是,这些改善举措,很难从根本解决问题,或者即便能解决也是代价高昂。而有些问题是根本无解的。


综合上述的黑胶唱片系统,从刻录制作唱片,到重放聆听系统,整个系统充满了不确定,任何一点儿瑕疵都会带来灾难音质劣化,想得到良好的重放效果,需要在很多方面精细调整,改进,或许这就是黑胶唱片的魅力所在吧!但说黑胶唱片是最好的音乐载体,我就不能苟同了,相对于黑胶唱片的刻录重放系统的不确定,模拟系统如磁带录音机,数码系统如CD,DAT,MD,DVD,甚至Mp3播放机,都更加简单,稳定,也更容易掌控。比较容易获得较好的聆听体验,当然,仪式感就差一些了…

本文地址: https://www.tanjiaoyicn.com/n/1095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部分来源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或其他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20条)
  • 吴宵
    黑胶是把振动转化为振动,数码系统是把0 1 01转化成振动,没有泛音,都是罐头声音,但是黑胶调试好就是比数码好听,空气感是数码无法达到的,数码是千方百计地达到模拟的听感
  • 乌又曳
    我也就搞不懂了,怎么黑胶会更真实。其实喜欢黑胶的只是喜欢模拟的声音而已,模拟会多一些噪音和饱和失真,在数字音乐混缩和母带的环节都会加上去的。喜欢黑胶的最多是一种习惯和情结。关于泛音……就更加不靠谱了……
  • 糜烤
    哈哈,怎么把RIAA补偿产生的频率失真和相位失真忘了[呲牙]不过LP唱片也没你说的这样不堪。说实话听大乐队的演奏还是用母带做LP的好。因为乐器的泛音还保留不少。经过PCM编码的就另说了。我还有好些上世纪八十年代买的RCA的remster的唱片。经过数字采样降噪后重新灌录的还是蛮好的。估计采样频率很高的。但用44.1KH采样的再复原的就不同。按照奈亏斯特采样定律能完整採到的正弦波就是采样频率的一半。乐器里的大量泛音经过采样都消失了。对听感有影响。所以CD唱片同LP比许多细节都没有了。我还有几张直接刻录的唱片声音也很好。唱片上标明是直接刻在铜盘上而不是刻蜡盘的。但这难度也太高了。
  • 习婶
    其实听音乐用水电不好,水轮机受水位高低变化,交流电频率会有变化,会造成音质失真,火电在峰段,也是同样问题,要选择在谷段,最好的就是核电,最稳定,所以,要想听到好音乐,要在核电站旁边买套房
  • 陈类仪
    HIFI界谜之信仰:换条电源线音质大好
  • 墨询腑
    归根不是黑胶和CD的争执,其实是单频指标和互调脉动之争,黑胶是互调记录格式,CD是采样转换格式,其实真正的问题根源是数字编解码的转换过程数字互调失真比较大,这个不是单频定幅指标涵盖的
  • 景巧托
    首先先确定声音是模拟的这个原理。模拟播放系统,即使有这个那个失真也好,频率限制也罢,这些只是做减法而已。而当把模拟转成数字,再由数字转为模拟播放,这往往就面目全非,或者物是人非了。这基本上算再造声音(俗称罐头声音)。数字音乐播放本质上是一个“程序”(解码芯片)而已,谁把数字还原成模拟得越真实,谁就越厉害。我们讨论先排除压片制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无论黑胶或是CD,都会碰到mastering等的诸多因素,纯就回放来讲,模拟系统应该是首选,不仅仅只是仪式感而已。
  • 曹后
    作者分析还是很到位的。在收听效果等各方面,黑胶唱片是无法和CD相比的。特别是早期的胶木唱片,收听效果更差,有的象钻针唱片必须用老式手摇机械唱机才能发出声音。本人也是一个老唱片爱好者,收藏了不少各时期的老唱片。喜欢老唱片,一是怀旧情绪,过去的东西值得回味;二是收藏。唱片发明到现在有120多年的时期。早期能留下来的很少,物以稀为贵。因此被称为音乐化石。三是那、种原汁原味的沧桑感给人以真实的感受。
  • 郁融莱
    不管黑胶也好,胆机也罢,很多人喜欢的就是其失真特性对声音还原的影响,数码太没特性反而不受人喜欢[泪奔]
  • 钮抿
    音响追求的不是真实,而是听觉感受。有些失真会让人听着舒服。
  • 鱼交
    模拟信号放出来的声音有一种味道在里面,是数码产品所没有的,就像电子管收音机一样声音有一种温暖感觉,数码声音是高保真也是感觉冰冷的。
  • 能醋
    黑胶的音色,就是舒服,柔和
  • 都魏谢
    播放时一定要盖上盖子,不然空气流失太快,必然造成空气感严重缺失!
  • 贝撂
    以前佛山电台 每张黑胶播八次就淘汰了。就看用户要仪式感还是要音乐真实还原。
  • 郏忽
    我对比过黑胶和DSD音源的同一首歌,黑胶的声音就是好得多的多…特别是听交响乐[泪奔][泪奔][泪奔]………虽然我盘不起黑胶但是还是想拥有[泪奔][泪奔][泪奔]
  • 宋饥
    去听过黑胶系统再説吧! 理论只是理论,黑胶弄好了真比CD系统好听!是好听!
  • 杭绽
    其实我更喜欢监听风格,那种尽量接近原始声。
  • 隆杖懈
    纯理论控,黑胶和数码类似于两个人面对面交谈和手机通话
  • 有泰之
    我在巅峰时刻能听出来用什么发的电,水电,风电和核电有不同的音色,当然,最好听的还是干电池和铅蓄电池,锂电由于技术原因听起来还是有瑕疵的!
  • 顾鱼纠
    从科学的角度来阐述,很好。但也不要忘记了,音响发烧友花钱买器材是为自己听的,自己高兴才是最重要的,要说黑胶是为了情怀,为情怀有啥不对,花了钱又有了情怀不好吗?科学不能替代一切,虽然我不玩黑胶。

    联系我们

    9384018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baban38@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