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持委内瑞拉石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说明委内瑞拉吸引中国油气企业投资的优势条件)

如何保持委内瑞拉石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最近有很多网友对这个问题干到困惑。还有网友想弄明白说明委内瑞拉吸引中国油气企业投资的优势条件。对此,碳百科准备了相关的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2019年,历经160年风雨的世界石油工业处在新旧交替、剧烈变化中:低油价余寒未消,供需重心加快转移,页岩革命方兴未艾,地缘冲突此起彼伏、环境挑战前所未有……

“石油工业正处在急剧变化的时代。全产业链从上到下,新的因素在不断涌现,而以前司空见惯的事情却在逐渐消逝。”国际能源署署长法提赫·比罗尔在去年一次发布会上说道。

在变化交织中,油气行业走到了分水岭上,市场力量对比消长,传统行业加快转型,这是将对未来产生深远影响的一年。石油工业有哪些剧烈变化“新的因素”?一系列重大油气事件背后蕴含着石油工业哪些发展趋势?

1.“黑天鹅”频频,国际油价全年“窄幅”震荡,市场渐趋理

彭博社用“一大一小”来评论去年的油市:发生的事件不可谓不大,给市场造成的影响却是出乎意料的小。最直观体现在油价的“动静”上。

2019年油价前涨后跌,年末翘尾。对比往年,整体震荡波幅收窄,少了过山车式的大起大落。2018年,布伦特原油价格全年最大波幅达到71%,去年最大波幅在40%左右,是2014年来油价“动静”最小的一年。

全年均价也有所回落。2019年布伦特原油价格均价为64.23美元,比2018年下跌11%,但是比2017年54美元均价高。这意味着国际油价连续三年复苏增长的势头终止,承压回落,并围绕新的价格中枢震荡。

然而去年油市并不平静。几十年不遇的黑天鹅事件不断。从产油国两度减产再加码到沙特阿美史上最大公开募股,从美国对伊朗和委内瑞拉制裁升级到中东油轮扣押、炼厂油罐遇袭等突发事件。如此频繁重大的事件面前,油价这种表现就显得很“淡定”了。

最典型的是去年9月份沙特石油设施被袭击,中东原油供应锐减570万桶/日。这场号称史上最严重的供应中断事件,这在往年都会带来油价相当一段时间的上涨。例如,1973年中东石油禁运中,供应减少了500万桶/日,油价一下涨了4倍多。但是这次,油价只是短期跳涨不到20%,仅两个星期就回落到遇袭前的价格水平。

“2019年,油价和地缘政治事件几乎脱钩了,在我印象中是前所未有的。”美国外交理事会能源与环境高级研究员埃米·杰夫说。

近年来,突发事件对油价影响力趋小,而市场供需基本面是主导影响。油价“遇事冷静”背后是市场更趋理。一边是非欧佩克,尤其是西方主要产油国原油增产,平抑了中断恐慌。另一边是去年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贸易摩擦不断,导致需求疲软,石油总体供给宽松。从曾经紧缺到宽松,石油这个大宗商品在多元供应力量和供需平衡作用下,回归商品属趋势明显,单个政治事件或者组织力量的影响力趋弱。

IHS Markit公司副董事长丹尼尔·耶金指出,北美页岩革命重塑了市场心理,使市场面对突发事件更具韧。沙特前石油部长纳伊米则说:“在今天市场环境下,个人或者单个国家企图左右油价的想法,都是不切实际的。”

2.从“三足鼎立”到“减产联盟”与“增产阵营”两极角力,油市再平衡充满变数

2019年12月,欧佩克+达成170万桶减产协议,沙特表示将额外减产40万桶/日。

看似近三年来减产政策的延续,但从欧佩克角度看,这一抉择并不轻松。

之所以不轻松,一个原因是欧佩克市场份额已到了历史低点。欧佩克最新月报显示,2019年11月,欧佩克在全球原油市场中份额近30年来首次跌破30%,跌至29.6%。另一个原因是,非欧佩克增产将突破历史高点。2019年,非欧佩克产量增长将达到184万桶/日的高位。多家机构预测,202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210万桶/日,刷新1978年非欧佩克增长196万桶/日的纪录。

35年前,为了应对非欧佩克产量快速增长,欧佩克抛弃了限产保价策略,与非欧佩克上演了市场份额“争夺战”。5年前,页岩油蚕食导致市场份额一度跌到30%,欧佩克再次上演弃价保市。

然而,如今心理底线再次被挑战,欧佩克却选择加大减产,一退再退。看似奇怪,实则无奈。背后是欧佩克和非欧佩克产油国的市场话语权此消彼长。

今天的石油供给端,博弈格局从几年前沙特―俄罗斯―美国“三足鼎立”,变成了沙特和俄罗斯为首的减产联盟,对阵美国为首的“增产阵营”,两极相互角逐。

近三年崛起的“增产阵营”以页岩油和深海石油为代表,势头猛、潜力大,成为世界石油供应增长的主导力量。页岩油革命让美国持续一年多保持世界第一大产油国,2019年9月一度成为石油净出口国。革命还在全球持续发酵,阿根廷、波兰、澳大利亚、哥伦比亚等国家都在努力复制美国的成功。巴西、挪威海上项目2020年也将陆续投产,产量有望创下历史新高。这一切让石油不再如以往稀缺。

面对增产阵营的挑战,欧佩克和其他传统产油国组成了减产联盟,合作力度前所未有。2019年初,沙特等欧佩克成员国,寻求同俄罗斯组建正式伙伴关系。传统产油国之间短期的减产联盟正向长期市场盟友转变。到2019年底,减产联盟更是深化减产份额。

但是,近年来,“欧佩克+联盟”的减产力度跟不上“增产阵营”上产步伐,在这场博弈中暂处下风。而且欧佩克减产空间几乎到了上限,减产不足以根本扭转供需基本面。由于页岩油项目弹更大,变化增减更加灵活,市场调节话语权正逐步向非欧佩克产油国转移。

牛津能源研究所所长巴萨姆指出:“面对资源冲击,欧佩克再平衡油市的行动将变得更加艰难,这是不可控制的。”

话语权式微,欧佩克目前更多扮演了市场稳定器的角色。不少分析师认为,欧佩克减产并不一定能给油价带来多少提振,但如果不减产必然会令油价大幅下跌,所以稳定市场预期离不开欧佩克。2019年12月欧佩克在市场份额被侵蚀下,仍决定扩大减产,说明稳定的市场也符合欧佩克的利益。而且,虽然市场份额被压缩到30%以下,但是欧佩克拥有全球71%的原油储量。相对于目前美国页岩油产量增长放缓的隐忧,欧佩克有足够的资源底气保障全球更长期的石油需求,仍将是全球原油市场无可替代的“压舱石”。

3.需求峰值渐行渐近,油企布局“向东看”渐成趋势

金融危机以来,市场没有像2019年这样如此关注和担忧石油“卖不动”的问题。这种担忧甚至完全盖过了供应中断带来的利多效应。

据EIA数据,2019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仅75万桶/日,而去年是140万桶/日,增长几乎减半,创近10年来最低增速。直接原因是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全球经贸摩擦加剧,造成需求萎缩。

近两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一直呈现放缓态势。中长期石油需求达峰问题在2019年再次热议起来。

每年市场展望里,国际能源署(IEA)都会乐观地预测未来几年需求增长。2019年展望却首次指出,从2020年到2030年,全球石油需求将缓增触顶,2020年增长100万桶/日,2030年增长仅10万桶/日。

沙特阿美在IPO招股说明书中明确指出,石油需求或将在20年后,即2040年左右见顶。这也是沙特拉美第一次公开承认需求峰值问题。BP首席经济学家戴思攀指出,业界的焦点不应放在石油需求峰值到来的时间上,而应正视峰值到来这一事实本身,达成共识。

2019年,在石油总体需求增速放缓同时,需求内部结构调整却在加快。

从区域上看,消费东移的势头更加显著,中国成为全球石油需求增长中心。长期以来拉动世界石油需求增长的三个国家―中国、美国、印度表现有所分化。美国市场表现不佳,原油需求年度平均下滑37万桶/天,为10年来的最低值。印度原油进口和加工量在去年也有大幅下滑,处于近4年来的低点。

相比而言,2019年,中国市场需求表现得异常亮眼,甚至扮演了拉动需求的“火车头”。2019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量,中国市场贡献了75%,占比达到历史新高。近年来,国内原油使用权、进口权放开,大炼化项目陆续上马,叠加增扩原油储备等因素,中国原油需求增长稳定,年增幅保持在80万桶/日左右。

从油品上看,对轻质油的需求不断强化,轻重分化加大。2020年国际海事组织(IMO)船燃限硫新规对石油需求影响巨大。去年11月,全球轻质原油和高含硫原油价差创18个月新高,石油市场基本面出现明显的“轻重之分”,轻质、低含硫原油越来越受到各地炼厂青睐。目前全球航运约消耗高硫燃油350万桶/日。伍德麦肯锡预计,IMO新规执行后,高硫燃油需求将降至130万桶/日左右,船用汽油的需求将有望增长一倍多。

从用途来看,作为汽车燃料的份额即将见顶,需求加快转向化工、航空、航运。在需求旺盛的中国市场这一特征非常突出。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前10个月,国内炼厂原油加工量同比增长6.3%,但是国内成品油产量同比下滑2.2%,这说明新增的原油需求大部分流向了化工,炼厂“油头化尾”转型加快。IEA预计,到2050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长中,一半来自石化、航空等领域,成为未来全球石油需求的最大驱动力。

鉴于石油需求发展趋势,全球石油企业布局也纷纷“向东看”。近两年,埃克森美孚、巴斯夫、沙特阿美等石化巨头加快抢滩中国、印度市场,上马大型炼化项目,产能集中释放,竞争更为激烈,未来几年世界炼化行业有望迎来新的整合周期。

4.天然气市场加速“全球化”,供给宽裕将是未来行业“主色调”

2017年以来,全球天然气行业步入发展快车道。据IEA数据,2017年全球天然气消费量增长2.2%,2018年这一数字攀升至4.6%,消费增速创2010年以来新高。与此同时,全球天然气贸易快速发展。全球LNG贸易额已经连续三年两位数增长;管道气贸易量持续上升。

近年天然气行业的高速发展,发生在市场供应整体宽松的大环境下。2018年、2019年,全球天然气行业处于集中投产期。全球LNG项目正在加速投产。2018年全球有5个项目,7条生产线投产,主要集中在美国、澳大利亚和俄罗斯;2019年投产的LNG项目更多。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数据预测,2019年全球LNG供应能力上升至4.34亿吨/年,增速为13.13%。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供大于求的宽松局面仍然是未来几年全球天然气行业的“主色调”。2019年上半年,全球新增8个液化项目,产能达到2720万吨/年,预计全年投产项目产能超过4000万吨/年。而据液化天然气咨询公司Poten&Partners预测,2019年全球新增LNG需求仅为1600万吨。而近两年,加拿大LNG、莫桑比克LNG、北极2等项目也在陆续建设中,按照4~5年的建设周期,预计投产时间都在2024年前后,这意味着更多产能还将持续释放。

供应宽松背景下,快速扩张的天然气产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一些新特点、新趋势。

天然气行业的“全球化”发展正在提速。突出表现之一就是,全球LNG贸易增长态势十分强劲。2016年之前,全球LNG贸易年均增长还不足1%,2016年开始强势增长,当年达到6%,2017年涨幅达到12.5%,近年均维持两位数增长。产能不断增长的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和卡塔尔等国的LNG正在源源不断供应至全球各个角落。世界天然气行业正在由传统的管输区域贸易市场,向船舶运输模式下的全球市场迈进。

加速全球化的另一个信号是,随着LNG贸易的不断扩张,不同地区的天然气价格正在走向趋同。IEA报告指出,由于市场供应充足,亚洲和欧洲之间的区域价格差异正在急剧下降。2019年二季度以来,亚洲LNG现货价格出现暴跌,安迅思预计其全年均价约为5.98美元/百万英热,远远低于去年9.87美元/百万英热的水平,4月交付的亚洲JKM价格因此几乎与荷兰TTF天然气价格相当;亚洲JKM现货价格相对美国亨利中心的价格差,也从平均5美元/百万英热,收窄到了2美元/百万英热左右。

灵活不断提升,是近年全球天然气行业发展的另一大显著新特点。IEA指出,未来几年,全球天然气市场的灵活将继续在能源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一方面,天然气贸易合约的灵活正在不断提升。LNG市场主要依赖的“照付不议”长约合同,在过去更加保护卖方利益,如今随着买方市场的崛起,正在从以往单一、固定的长期合同,向更加灵活、对市场信号反应更灵敏的合同形式发展。例如,短期和现货合同更加受到青睐,以及“不限定目的地”正在成为所有合约类型的共同特征。

另一方面,亚洲传统买家,特别是日本,正在成长为一个二级市场的卖家,在买家和卖家的角色中转换,从而为中国、印度及其他新兴买家提供更加灵活的区域内供货渠道。

5.市场低迷业绩下滑,油企破局求生面临重重挑战

2019年对于各类石油公司来说,也是走出油价低谷以来,压力较大的一年。

市场供过于求的基本面下,油价在50到70美元之间震荡。油市的寒冬过去了,春天迟迟不到,长时间处于冬末早春、清寒料峭的状态,而且很可能是行业要面对的新常态。

沙特需要油价在75到80美元才能收支平衡,因而压力山大,去年沙特阿美进行了史上最大IPO。哈萨克斯坦、阿联酋等国家石油公司在收支压力下也纷纷上市融资。去年,国际油公司三季度利润同比大幅下滑,雪佛龙、BP等国际公司资产减值已经超过300亿美元。美国页岩油独立生产商也面临债务危机,活跃钻机数量从885台直线下跌至660台。哈里伯顿、斯伦贝谢油服企业多次裁员,减少业务,威德福甚至申请破产保护……

2019年,也有少数公司迎来近年来业绩最好的时候。近年来在圭亚那深水海域连续有重大发现的美国赫斯公司,去年市值股票上升了50%;壳2016年收购英国天然气公司,在天然气热潮推动下,业绩表现强劲;道达尔严控成本,持续推进巴西盐下油田,连续5年在国际石油公司中业绩名列前茅。

低迷的环境中有红利,新常态需要找到新动力。近年来,全球石油公司不断调整策略,增强市场适应力。

去年,收缩与专注是国际石油公司的不约而同的选择。除了西方石油公司收购阿纳达科,整个2019年的并购不算活跃。并购更多发生在国际石油巨头剥离非核心资产,聚焦长周期、低成本增长的资产,包括天然气、页岩油气、深水油气等有增长潜力的领域。BP收购了BHP公司在美国陆上的世界级非常规油气资产,同时出售了阿拉斯加的上、中游全部资产。壳公司持续剥离超过300亿美元的非核心资产,增加LNG项目投资。康菲石油通过出售,完全撤出在英国北海的业务,投资将集中在低成本市场。

近两年,国际石油巨头不断收缩海外经营区域,油气资产集中度不断提高。海外资产分布国家的数量平均从2014年的40个以上,大幅下降至2019年的30个左右,专注领域也更加清晰明确。

埃克森美孚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伍德伦表示:“虽然去年利润同比下滑,但我们在长期增长战略方面取得了极大进展,包括二叠纪盆地产量增长和下游化工业务优化。”

一些国家石油公司和油服公司则选择了转型和求变。在页岩油冲击下,传统的原油出口优势不再,中东地区国家石油公司们频繁上马炼化项目,转向成品油出口、化工品出口。去年,沙特阿美已经在中国、美国、马来西亚、韩国和印度多次完成炼油和石化业务收购交易。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宣布向下游大规模进军,2025年前将投资450亿美元,对炼油、石化和制造业务进行改造和扩能。阿曼石油公司首个世界级别的塑料工业工厂明年中期将投产。科威特石油公司正加快芳烃和烯烃产业发展。

近年来上游勘探开发投入降低,油服公司也开始向非油气领域转型。据挪威雷斯塔能源数据,全球油服公司收入中,非油气业务占比从2014年22%上升到2018年27%,包括海上风能、太阳能和地热能以及生物质能的转化。这一趋势还将继续。可以说,在能源转型大势和上游市场形势双重作用下,油服公司努力进军多元化能源市场,从油田服务公司转型为能源技术服务公司。

6.气候问题倒逼低碳发展,油气行业要未雨绸缪应对化石能源“储量搁浅”

从西欧高温连连到亚马逊森林火灾,从北极冰川消融到北美飓风肆虐,气候变化问题从未像2019年这样如此刺激着公众的神经,如此尖锐地摆在油气行业面前。

IEA去年4月发布报告指出,2018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331亿吨的历史最高水平。化石燃料排放量上升是重要原因。

2019年12月中旬,著名投行高盛宣布不再为北极地区钻井勘探开发提供融资,并将在未来提供7500亿投资用于应对气候变化。这是美国首家银行停止对北极油气业务融资。有分析师称,华尔街其他银行也将紧跟其后。

美国能源经济与金融分析研究所指出,2019年是转折的一年,全球资本市场越来越认识到,在技术驱动下,可持续低碳能源份额将不断增长。转变投资方向,恰逢其时。

市场担忧,在2摄氏度温控目标下,化石能源或将面临“储量搁浅”的问题。近期,咨询公司伯恩斯坦新出炉的一份报告认为,在2摄氏度情景下,全球约59%的化石能源储量将不能被开发。其中,约77%的煤炭储量,约29%的石油储量和8%的天然气储量将搁浅。一些环保机构甚至认为,按照《巴黎协定》的要求,当前石油公司油气投资要削减60%。

然而,未来油气仍然是全球主体能源,必须要在满足需求同时兼顾碳减排。面对双重挑战,油气公司普遍更为重视,采取更大力度减少油气业务碳排放。国际石油巨头将碳定价纳入公司投资决策体系,加快推进投资决策模式和生产方式的调整。碳捕获、利用和封存(CCUS)技术的项目近十年来首次获得大规模发展。雪佛龙表示,计划未来5年将上游石油生产的甲烷排放强度降低5%-10%。道达尔预测,计划到2030年将公司碳强度在2015年基础上再降15%。

石油巨头调整资产结构,加快向低碳、甚至“零碳”业务转型。当前多数石油巨头的天然气产量占比已经超过40%,道达尔、壳、BP等已经达到50%左右。雪佛龙公司开始投资充电公司,大力发展海上风电业务。一向“保守”的埃克森美孚也开始购买绿色电力。

一些传统产油国也开始主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沙特计划总投资300亿至500亿美元,5年内使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达到1万兆,替代8万桶/日原油。阿联酋也宣布,2050年实现国内电力用能50%依靠可再生能源和核能,50%依靠天然气。

一些专家指出,在2摄氏度情景下,石油和天然气还相对是安全的,尤其是大部分上市石油公司的资产。未来4年,多数石油巨头将把桶油成本控制在30美元/桶,加强低碳资产组合,提升抗风险能力,应对“储量搁浅”总体将处于有利地位。

来源: 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本文地址: https://www.tanjiaoyicn.com/n/1075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部分来源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或其他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联系我们

    9384018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baban38@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