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批是什么(罗是什么意思啊)

罗批是什么?最近有很多老铁都十分关心这个问题。还有网友想弄明白罗是什么意思啊。对此,碳百科收集了相关的教程,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编者按

2003年初,宜宾日报记者严为远在屏山县屏边彝族乡与清平彝族乡的民族学校采访时发现,这两个少数民族乡因地处边远贫困山区,教育基础设施差,师资力量弱,学生入学率低、流失率高。

严为远经多次深入当地采访后,写了一篇题为《我市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堪忧》的内参,经报送市委、市主要领导参阅,得到批示。随后,由市教育局牵头,与市民宗局、市财政局组成联合调查组对屏山县屏边、清平两个彝族乡教育基础设施、师资力量等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

最后,经市常务会议研究,决定从2003年起,由市财政每年划拨专项教育资金200万元支持屏山县两个彝族乡改善办学条件。截至目前,市委、市这项教育决策已持续了近20年,彻底改变了两个彝族乡孩子们的命运,让当地的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20年过去了,当年意气风发的严记者已经成了两鬓斑白的老人。那么他当年投入了大量心血采访报道的两个彝族乡近况如何?近日,宜宾日报记者沿着他当年的足迹走进了这两个少数民族乡。

教学环境大改观 学生人数成倍增长

12月5日,宜宾日报记者随屏山县屏边彝族乡委委员、人大主席刘盛彬,委委员、宣传委员张晓芳走进屏边民族中心校。

一进学校大门,就看见五层高的新教学大楼在阳光照耀下格外显眼,操场上100多名彝汉中小学生正在进行篮球、排球、跳绳、跑步等各类锻炼,整个校园朝气蓬勃。

校长朱思建告诉记者,为了整合教育资源提升教育质量,目前全乡基点校学生已集中到乡中心校上学,全校现有中小学生1409人,其中彝族学生1119人,占比79.4%;住校学生551人,占比39.1%。

据了解,屏边民族学校地处雷马屛三县交界地带,该校还吸引了周边雷波县的西宁、沙沱与马边的民主等乡镇的300多名学生来中心校寄宿就读。加之当地彝族村民生育率维持在较高水平,学校生源稳中有增长。

“各级委、高度重视彝族乡的教育事业,不断加大财政投入,从2015年至2019年期间,各级财政先后投入资金2082万元,新建小学教学楼、学生寝室和教师周转房等13347平方米,教育教学基础设施明显改观,优化了办学环境。” 朱思建说。

记者跟随朱思建走入运动场,这个5000多平方米、环形跑道200米,用新型材料建成的运动场,在边远山区学校较为罕见,与记者看到的这个学校20年前的照片相比较,真是天壤之别。

“寄学制”营养餐 学生免费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19年,屏边民族学校新建了学生宿舍楼,满足了551名中小学生的住校需求,除场镇学生走读外,其他地方的学生都到学校“寄宿就读”,即“寄宿制”。

在该校女生宿舍,记者看到室内窗明几净,床上用品和洗漱用品摆放得整整齐齐。

在室内整理生活用品的几名初中三年级彝族学生见到记者一行,立刻很有礼貌地用普通话打招呼:“老师好!”

朱思建说,现在的彝族学生已经养成了文明用语、礼貌待人、爱护清洁的良好习惯,他们的汉语表达水平与20年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初中彝族学生已经完全可以用普通话与汉族学生正常交流。

朱思建说,所有寄宿学生都享受免费午餐,早餐和晚餐也有补助,每个学生一学期补助1000元,由财政资金补贴,解决了寄宿学生的后顾之忧,孩子们的成绩逐年提升。

12月6日,记者随清平彝族乡便民服务中心主任黑勒拉罗来到星星基点校。星星基点校的校长彭中年仅25岁,他初中在星星基点校就读,2018年大学毕业后回到母校任教。彭中的父亲,也是这所基点校的老教师。

彭中告诉记者,星星基点校现有学生204人,其中彝族学生143人,占比70.09%;住校学生147人,占比72%。这所基点校彝族学生寄宿就读比例高,上学路程在5公里以上的学生都住校,学生住校享受免费午餐与早晚餐生活补助,学生和家长十分满意。

清平乡民族中心校副校长耳石布前说:“中心校对寄宿学生实施标准化管理,按照住校统一补助标准安排好学生生活,让学生在校安心学习。免费午餐与生活补贴,减轻了困难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确保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落实。”

委重视 教育优先发展

屏边彝族乡委书记敖东说,乡委、把教育发展放在优先位置,总体思路是全乡教育布局“一所中心校、三所幼儿园”实现教育全覆盖,把全乡基点校学生集中到中心校就读,以享受优质教育。目前已有一所乡中心幼儿园,改造后的街基村幼儿园已投入使用,新建的麻柳村幼儿园明年秋季将投入使用。

该乡把优先发展教育列入委、的重要议事日程,做到教育工作优先研究、教育困难优先解决、教育环境优先构建。乡委、始终把“普九”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层层落实责任制,目前全乡在校学生巩固率达到100%。同时认真为学校教师排忧解难,投资修建教师职工周转房,为70名教师解决了住房问题,稳定了教师队伍。

清平彝族乡便民服务中心主任黑勒拉罗说,乡委、高度重视发展彝族乡教育事业,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整合全乡教育资源,针对乡情合理布局“一所中心校、一所基点校、两所村小”。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从稳定教师队伍、加强师资培训、解决教师困难做起,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黑勒拉罗还告诉记者,乡委书记杨勇尊师重教率先垂范,去年他到乡上工作后,第一件事就是去学校了解情况,看望慰问教师,关心帮助教师解决困难,检查指导学校消防、食品等安全工作。他的工作成绩得到上级组织的充分肯定,今年9月,屏山县委、县授予杨勇“尊师重教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彝族教育观改变 一家八名大学生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屏山县屏边彝族乡、清平彝族乡经济发展滞后,教育教学条件差,彝族同胞受教育文化程度普遍较低。

2000年,清平彝族乡民族村300多名村民中只有一名初中毕业生,名叫马黑拉里,后来他被组织送往西昌学院学习,成为全村第一个能读懂彝文的人,马黑拉里现任民族村村委会副主任。

这些年,已经退休在家的严为远一直关注着少数民族乡教育事业的发展。11月17日,他再次驱车前往屏山县清平彝族乡民族村彝族大户黑勒罗批家走访。

黑勒罗批的妻子吉胡拿足是原马湖村小学教师,由于她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以及她对孩子们的严格要求与悉心培养,他们家的六个子女全部考上了大学。同时,黑勒罗批还供养弟弟家的两个孩子直至大学毕业,这8名大学生中有4名中共员,6名已参加工作。黑勒罗批夫妇是彝乡重视教育的楷模。

黑勒罗批家排行第四的女儿名叫黑勒仁信,今年6月她从西南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参加工作了。据了解,她是本世纪以来宜宾市第一个全日制彝族硕士研究生。

当天中午,在外地工作的黑勒仁信得知严为远不辞辛劳又去她家走访,便给他发了一条信息:“严叔叔好!很开心您又到我家来做客,是您从小鼓励我努力学习,走出大山去见外面的大世界,这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希望的种子,才有我的今天……”

彝乡之行,所见最靓丽的楼房是学校教学楼,所闻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所感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已经全覆盖,彝族大学生越来越多,彝族乡教育事业正在蓬勃发展……(徐万琪 耍子木尔 宜宾日报记者 李美琪)

本文地址: https://www.tanjiaoyicn.com/n/742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部分来源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或其他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联系我们

    9384018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baban38@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