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找佛香是多少钱(佛香的价格是多少)

查找佛香是多少钱?最近有很多老铁对这个问题干到困惑。还有一部分人想了解佛香的价格是多少。对此,碳百科整理了相关的教程,希望能帮助到你。

5月8日晚9时18分,电视台《等着我》栏目迎来一位特殊的求助者——甘谷县70岁的陈永泰老人,他来寻找当年解放西藏时与父亲一同牺牲的先遣连烈士们的家属。

《等着我》节目由著名主持人倪萍主持,在当晚的节目中,陈永泰第三个出场,他讲述了从父亲当兵失联后,几十年来家庭所发生的一系列催人泪下的故事,由于故事凄婉曲折情景感人,现场观众一直在抹泪,陈永泰也数次掉泪。

希望之门打开后,栏目组邀请到了一位进藏先遣连烈士程进福的弟弟以及侄子,节目组承诺会一位一位帮陈永泰继续寻找,直到剩下的39位烈士全部找到。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剩下的39位烈士也能找到家人,魂归故里。

节目结束时,著名专栏作家、资深媒体人张春蔚动情点评:“陈永泰先生从寻找父亲下落到寻找其他烈士亲属,从一个家庭男儿到一个烈士后代的担当,体现了高尚的家国情怀,非常感人励志……”著名军旅歌唱家郁钧剑说:“进藏先遣连是一个伟大的英雄集体,是人民军队的光荣,是共和国的骄傲!我提议全体起立,向先遣连英雄们致敬!向烈士亲属致敬!”并代表中国爱国拥军促进会和关爱老兵基金会,给予陈永泰资助5万元,陈永泰表示要将资助资金全部用于宣传先遣连精神的公益事业,后续寻找费用仍由自己承担。

《等着我》节目播出后,陈永泰的电话又一次成为“热线”。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陈永泰说,5月8日当晚就有5位烈士亲属和他取得联系,其中一位可能为先遣连烈士亲属。还有观众打来电话表示要资助陈永泰,被他婉言谢绝。

寻找英魂的归属

□天水日报记者 成雄

1 不朽的功勋

60多年前,新疆军区“进藏先遣连”甘谷籍战士陈忠义,牺牲于藏北扎麻芒堡地区。50多年来,陈忠义的儿子,原甘谷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永泰一直惦记着他的父亲,牵挂着英雄的连队。

2009年11月一个偶然的机会,陈永泰发现与父亲先后牺牲的其他62名烈士亲属,绝大多数人至今还不知道亲人牺牲的情况。因此开始寻找烈士亲属,以告慰父亲战友的在天之灵。

陈永泰的父亲陈忠义,生前系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进藏先遣连”战士。1950年8月1日进藏后与家中通信中断,1963年,陈永泰向部队机关写信查找,经查已于1951年春夏之交牺牲于藏北扎麻芒堡地区,1973年9月补办了《烈士证》。

1950年1月,年轻的共和国诞生不久,毛泽东主席在出访苏联的专列上向发去了一封部署解放西藏的绝密电报,根据的建议,和军委决定从西康、云南、青海、新疆四路出兵向西藏进发。新疆军区独立骑兵师由汉、蒙、回、藏、维吾尔、哈萨克、锡伯等七个民族的139名(其中员35人,团员14人)官兵组成的“进藏先遣连”,在总指挥兼代表、团保卫股长李狄三,连长曹海林,指导员李子祥,全军特级战斗英雄、副连长彭清云等的率领下,于1950年8月1日从新疆于阗县誓师出发向藏北进军,王震司令员亲自前往送行,并勉励先遣连官兵说:“你们既是先遣队,又是侦察队,同时还是探险队、战斗队和工作队。希望同志们发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把胜利的红旗插上西藏高原!”

先遣连的官兵们在没有地图、没有向导、没有道路的情况下,以惊人的毅力,孤军徒步2000多公里,横跨海拔6000多米的昆仑山和冈底斯山,历尽千辛万苦,以牺牲63名官兵的沉重代价和后续部队一起解放了阿里全境,将红旗插上了藏北高原,促进了西藏全境的和平解放。

为了表彰先遣连的功绩,原西北军区命名该连“进藏英雄先遣连”光荣称号,每人记功一次,并授于“人民功臣”勋章和“解放大西北”奖章各一枚。

当年,毛泽东主席听了十八军政委谭冠三的汇报后高度评价说:“先遣连的先期进入,像一把钢刀扎进了后藏,震撼了西藏上层人士,有力地促进了西藏的和平解放。”1965年,阿里地区行署和阿里军分区在地区行署所在地狮泉河镇修建了烈士陵园,并将先遣连烈士遗骨搬迁到陵园安葬。2009年,烈士陵园进行了整体改扩建。

40多年来,阿里人民在每年清明节那天,都要举行大型公祭扫墓活动。领导干部的楷模、原阿里地委书记孔繁森同志殉职后,也安葬在该陵园内,这里已成为西藏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2 永远的牵挂

1950年8月1日,陈忠义给家里寄来一封信,来信地址是新疆于阗县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骑兵师二十三团一连。信中说:“我们即将开往西藏,解放那里的穷苦老百姓,家里暂时不要回信,去信是收不到的,等胜利后再给家里来信。”并说:“信内有证明书一件,拿去找县,可以分田地。”

1954年6月,陈永泰的爷爷病危弥留之际,一直呼唤着儿子的名字。爷爷去世后,家里就只留下母亲和陈永泰两个人相依为命。刚解放时,当地给陈永泰家挂了一面“光荣军属”的子,每年春节,县还要发一封《慰问信》。随着父亲音讯的中断,这些待遇后来也没有了,随之而来的是父亲去了印度、台湾的传闻。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的甘谷,农民虽然有了土地,但由于耕作原始,加之土地瘠薄,因此食不果腹的情况普遍存在,有壮劳动力的家庭是这样,陈永泰孤儿寡母生活艰难的境况就可想而知。陈永泰家几亩旱地分散在山屲里,辛辛苦苦劳作一年,打的粮食还吃不了半年。然而不论家里生活多么困难,母亲总要先去交公粮,她说这些粮是送给父亲打仗吃的。生活实在推不下去了,母亲就锁上门,带陈永泰出去讨饭。每次讨饭总是出远门,离得近和有亲戚的村子从来不去,而且都是天亮前出门,夜幕降临后回家。

由于家里十分困难,母亲从来没有想过让儿子上学。天资聪颖的陈永泰用捡来的白土,按照大门上的字在地上练字,他学会的第一个字是倒写的“福”字。1954年冬天的一天,陈永泰在雪地上用棍子写了一个“福”字,刚好被村上教学的陈好礼老师看到。在陈老师的极力动员下,不久陈永泰上学了。

陈永泰上学后,家里更困难了。为了维持生活和给陈永泰挣学费,母亲不顾脚小体弱,竟攀上9米多高的杨树上砍树枝卖柴。到了初冬,用锯子将家门口的杏树枝锯成小节,挖一个小土窑烧成木炭担在街上卖钱。当地村民有熬土盐的习惯,母亲无力攀登山崖去刮盐土,就把别人熬的薄盐水担回家熬盐,从早到晚十多个小时才能熬出几斤盐,拿在集市上也只能换几角钱,幸亏柴火是自己捡的,不然连本钱也不够。母亲还用麦秆掐草辫做成草帽去卖钱,就这样攒钱供陈永泰上学。

在陈永泰的记忆中,不管经济多么困难,母亲总要买一包佛香,求神灵保佑父亲早日平安回家。一包佛香的钱是当时家里最大的一笔支出,相当于母亲近一个月熬盐的收入。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初,大家生活进入了极度困难时期。后来全村断粮,许多有男劳动力的家庭因饥饿失去了亲人,陈永泰的母亲用树叶、树皮、野菜、麦草和玉米棒芯烧的生灰来充饥,竟使母子俩奇迹般地活了下来。1962年后半年,陈永泰升到初中二年级时,便休学回家,他曾去陕西讨过饭,在家务过农,干过木工、瓦工、油漆工和其他农村手艺活,还当了9年多人民公社的生产队会计和大队文书。1972年被录用为国家干部,先后担任过公社副主任,公社和乡委书记,县工业交通委员会主任,县委办公室主任,县委统战部长,县政协副主席,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2007年退休。

父亲牺牲后,陈永泰家一直没有收到部队和的通知。1957年,村里有位军人探亲回家,得知陈永泰父亲没有音讯时,便自己拿钱主动给国防部写信,请求查找他父亲的下落,国防部不久给陈永泰家回过一封信,信的大意是“已由有关部门进行查找,待查清后再给你家通知。”并说,“将信拿去找县,请地方帮助解决你们母子的生活。”1962年10月,陈永泰背着母亲给国防部写了一封请求查找父亲下落的信,由于没钱买邮票,便将自家一只木柜上的铜吊环拆下卖给了供销社,买了一张邮票。陈永泰家至今还保留着那个没有吊环的木柜。

1963年10月,陈永泰收到南疆军区政治部的来信。信中说,“你给国防部的信经总政治部转给了我们,经查悉,你父陈忠义生前系新疆军区进藏先遣连战士,1951年春夏之交牺牲于藏北扎麻芒堡地区。由于当时交通不便,通信困难,未能及时向你家通知……”此时,父亲已经牺牲13个年头。当时母亲身体不太好,陈永泰没有把父亲牺牲的消息告诉她。

过了一段时间,母亲身体逐渐好了起来,陈永泰便在一位乡村医生的陪同下给母亲说明了父亲牺牲的情况。母亲听得很认真,表情非常严肃而又平静,竟然没有哭。只向陈永泰问了一句:“共产最后把他定成好人还是坏人?”陈永泰说:“是好人,是解放西藏的人民功臣。”母亲接连说了两声“好人就好,好人就好。”不久母亲按地方风俗操办了给父亲“招灵”的悼念仪式,这一次她哭了,并以她的名义请人给父亲写了一篇祭文,诉说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和抚养儿子的艰难。

1973年9月,南疆军区政治部给陈永泰家补发了《革命烈士证明书》,此时父亲牺牲已有23个年头。

1980年8月21日,陈永泰的母亲因病医治无效,在她65岁生日的第二天与世长辞。

母亲去世后,陈永泰在工作之余一直注意收集有关父亲牺牲的情况。

3 执着的信念

2009年11月,由于孔繁森同志与先遣连烈士都安葬在西藏阿里烈士陵园的原因,陈永泰应邀赴山东聊城参加孔繁森同志殉职15周年纪念活动,当他代表嘉宾发言后,孔繁森的战友、原阿里地委秘书长柴腾虎对他说,你找父亲下落那样不容易,其他烈士家属可能还不知道自己亲人牺牲的情况,这句不经意的话引起了陈永泰极大的关注。从聊城回来后他多方打听寻找到了7位烈士的家属,竟有6位的家属确实不知道亲人牺牲的情况,于是,他将这一发现写信向总政治部作了反映,引起了各级部队领导机关和首长的高度重视,在部队组织寻找的同时,陈永泰开始了个人的寻访工作。

为了进一步了解先遣连的故事和烈士们牺牲后未能及时通知的原因,陈永泰还赴山西闻喜县拜访了当时健在的先遣连指导员李子祥,赴乌鲁木齐拜访了先遣连副连长、全军特级战斗英雄彭清云,赴甘肃张掖市拜访了先遣连团支部书记曾子修,赴新疆疏勒县拜访了先遣连老班长王兴才,赴兰州拜访了进藏后续部队侦察参谋、曾率战士给陵园搬迁烈士遗骨的马占山等同志。

仅有一份名单,寻找的过程远比想象中艰难、曲折得多。

从2009年l2月开始,陈永泰已坚持了6年多的寻找,期间奔赴新疆、陕西、山东、山西、河南、青海和甘肃的20多个县市,找到了17(包括1位名册上漏登的牺牲人员家属)位烈士的亲属。截至目前通过多方努力,已找到了25位烈士的亲属,其中部队找到7人,央视《等着我》寻亲团找到1人,陈永泰个人找到17人,另外还应其他部队两名牺牲人员家属的请求,为其找到了亲人安葬的墓地。

2010年8月1日,陈永泰应邀赴父亲生前部队参加“进藏英雄先遣连史馆”开馆仪式后,率子女带着母亲的照片和家乡的祭祀品,赴阿里地区狮泉河烈士陵园祭奠父亲的英灵。在父亲牺牲60年后,儿子终于跪在了他的坟墓前,用八千字的祭文诉说了爷爷、母亲和儿子寻找亲人的艰难历程,了却了母亲临终时要陈永泰去阿里祭奠父亲英灵的遗愿。

为了协助陈永泰尽快找到天水籍14位烈士的亲属,本报从2010年6月3日起,先后10多次跟踪报道了陈永泰寻找烈士亲属的情况,并协助找到了一位烈士的亲属。目前还有6位天水籍烈士的亲属尚未找到,他们是原天水县(今秦州、麦积区)的白长城、刘进吉和秦安县的李凤山(或叫李凤云)、陈洛元、赵玉海、曹发荣。另外还有家庭地址只注明“甘肃”的曹护周、康海荣、黄德海、董秀娃等4位烈士,他们也有可能是天水人。

我们不应该忘记,那一个个长眠于阿里高原的先烈,那一个个永垂不朽的名字:

李狄三 巴利祥子 吕永生 白长城 王振帮 王培林 木沙 甘绍华 奴尔甫 艾沙 李怀珍 李凤云 李均义 汪子康 沙吾提 沙的 陈进福 陈忠义 陈洛元 张长福 张佛成 坎曼尔 姜尚仁 康海荣 吐尔逊 沙迪尔……

这是一个个英雄的名字,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中的许多人没有留下正确的名字和地址,他们中的许多人被遗忘、被忽视,甚至由于缺少一纸证明他们“为国捐躯”的《烈士证》,他们的亲人在等待中煎熬:最初是盼着他们生还,但60年的蹉跎岁月之后,所期待的,则仅仅是他们能名正言顺地“死归”,好让自己走到生命尽头时,终于可以放下那个最沉重的包袱。

本文地址: https://www.tanjiaoyicn.com/n/717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部分来源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或其他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联系我们

    9384018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baban38@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