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器绝缘研究现状是什么(变压器的绝缘试验项目)

变压器绝缘研究现状是什么?最近有很多热心观众都十分关心这个问题。还有网友想弄明白变压器的绝缘试验项目。对此,碳百科准备了相关的教程,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天津大学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的研究人员杜伯学、朱闻博、李进、姜金鹏,在2019年第6期《电工技术学报》上撰文指出,换流变压器作为连接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交流侧和直流侧的关键设备,其阀侧出线装置可靠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油纸绝缘作为阀侧出线装置的主绝缘,长期受到交/直流复合电场以及极反转等复杂工况的影响,在受到电场、热场以及机械应力等多场耦合作用下易发生绝缘劣化积累空间电荷,而油纸绝缘介电参数和电导参数的不匹配也将使得界面电荷积累严重,导致沿面闪络或绝缘击穿,这也是目前换流变压器阀侧出线装置油纸绝缘结构发展面临的严峻问题。

研究团队综合国内外研究现状论述了换流变压器阀侧出线装置油纸绝缘研究进展,分析了油纸绝缘在不同环境工况下电荷行为、局部放电和击穿特,探讨了电场、温度、水分、老化等因素对其的影响,并对绝缘纸改进行论述,展望了未来换流变压器阀侧出线装置油纸绝缘结构改的发展趋势。这些研究成果的总结能为油纸绝缘材料的发展、改善提供参考和借鉴。

1 油纸绝缘电荷特

随着直流输电技术的应用,空间电荷和界面电荷积聚问题对纯直流或交直流复合电压下绝缘电气特的影响变得尤为突出,也逐渐受到学者们关注。电荷注入量、迁移和分布位置均受到不同施压类型、不同电压等级以及含水量和环境温度的影响。

此外,油纸绝缘在制造过程中的处理、添加剂的选择、杂质的生成、材料的聚集态以及电极试样的界面状态均会影响内部电荷的输运。油纸绝缘空间电荷研究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ABB的R. S. Liu等在1998年采用压力诱导脉冲法对不同水分下单层1mm厚油浸绝缘纸板的空间电荷进行测试,研究表明纸板中的水分含量越高,纸板中的空间电荷建立越快,且分布越深。

日本学者M.Wakamatsu等于2003年利用克尔效应和有限元计算对直流电场下油纸绝缘界面电荷进行研究,分析了油浸绝缘纸的厚度与电压极反转等因素对电荷积聚的影响规律。

国内天津大学利用等温表面电位衰减法(Surface Potential Decay, SPD),针对特殊电压形式,包括脉冲电压、极反转电压等情况下对油纸绝缘表面电荷以及界面电荷动态特进行研究,揭示不同电压参数与试样参数对其电荷特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极反转过程中,电荷消散率会随反转时间增加而降低,正电荷消散速度快于负电荷。

另外,界面电荷密度随油纸层数和厚度的增加而减小。表面电位起始值在脉冲电压作用下会随脉冲频率的增加而减小,电荷消散过程加快。同时,随着脉冲个数的增加,表面电荷消散减慢。而对于脉冲频率而言,表面电荷密度均随脉冲频率增加而变小,电荷消散越快,其陷阱密度和深度均有所减少。

在直流和脉冲复合电压作用下,随着脉冲电压幅值的增加,当直流和脉冲极相同时,油纸绝缘表面电位起始值的绝对值先减小后增大,当两者极相反时,与脉冲同极的电荷增加。此外陷阱密度随脉冲个数的增加而变大,而陷阱深度则取决于直流和脉冲的极。

重庆大学利用电声脉冲法(Pulsed Electro- Acoustic Method, PEA Method),对雷电冲击电压、温度、含水量和热老化等多因素下油纸绝缘空间电荷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多次雷电冲击电压下,空间电荷以正极注入为主,大量正电荷在油纸内迁移并在界面聚集,畸变阴极附近电场并引发击穿。外施直流电压影响电荷注入和积聚,温度影响迁移速率与分布,热老化影响正电荷初始注入量和注入深度。

油纸绝缘含水量和温度越高,内部正负电荷越易发生注入和迁移,而且临近击穿电场强度时,内部仅积累少量负电荷。脉动直流电压下,试样在油中电晕老化过程中多注入负电荷,且电晕老化程度越高,注入电荷的陷阱深度越大,并逐渐注入正电荷。

油纸绝缘结构因材料特及电场形式变化,会存在极不均匀强切向分量的局部电场。正、负极垂直直流电场的作用下,油-纸-油组合的界面电荷极与外加电压的极相反。而在油浸纸-油隙-油浸纸的三层结构下,两个界面处积聚的电荷极相反,而且油纸界面电荷积聚的速度具有明显的极效应,即相较于正电荷在油纸界面积聚速度,负电荷在其界面积聚速度要更快。

清华大学针对不同电老化以及极反转等多种情况下的空间电荷积聚与沿面闪络、击穿的联系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极化与去极化的过程中,负电荷主要积累在双层油浸纸界面,双层油纸绝缘界面势垒使得其积聚和消散速度较慢。随着电老化加剧,油纸内部更易积聚电荷,且消散速率变慢,陷阱密度和深度均有所增加。

电压发生极反转由负变正时,残留正电荷导致电场畸变严重,当电压由正变负时,电场畸变并不明显。油纸绝缘空间电荷在低电场强度下主要以电离为主,高电场强度下主要以同极载流子注入为主,即电荷注入与电场畸变相互作用,电荷积聚导致的电场畸变也会对电荷动态特产生影响。

西安交通大学研究温度梯度对单/双层油浸纸的空间电荷和界面电荷特,结果表明油纸界面对正负电荷具有阻挡作用,温度梯度使低温侧出现异极电荷,油纸界面处积累上与电极极相同的电荷,并且界面处的总电荷量随电压的升高和温度梯度加大而出现与温度相关的饱和现象。

由于温度对油纸绝缘介电常数变化幅度影响较小,温度梯度下电场畸变主要是因为电导在温度梯度下呈阶梯分布,从而使得界面电荷分布发生改变。此外,由于换流变压器运行工况的特殊,其内外温差跨度较大,油纸绝缘电荷积聚主要是通过肖特基注入或隧道效应,电荷注入势垒随温度升高而下降,使得肖特基注入或隧道效应加强,并引发电极的热发射电子,电子或空穴的注入数量增多,电荷能量提高。

华北电力大学对不同电压比例交直流电场下电荷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油层中交流电场呈均匀分布,但直流电场出现畸变现象,直流电场下油纸界面的电荷积聚对电场畸变影响明显。当电场强度相同时,负极电场下油纸界面电荷密度较高,同时电荷积累可分为时间相对较短的肖特基注入和时间相对较长的电介质极化电荷两个过程。

此外,在针-板沿面电极模型强切向分量电场作用下,油隙-油浸绝缘纸板的界面电荷极与针电极上直流电压极相同,相较于正直流,油浸纸板界面在负直流下积累电荷密度要高1.2~1.3倍;油纸绝缘界面电荷在交直流电场下的变化规律与纯直流电场下类似,其电荷密度的累积效应随直流成份增加而突出;界面电荷使极反转时的沿面闪络电压明显降低。

综上,油纸绝缘在交直流复合电压和极反转电压等多种工况下的电荷迁移特等相关研究均有所涉及,然而目前的测量技术和手段使得关于油纸绝缘电荷的研究还多受限于均匀电场,对于谐波、过电压及极反转等特殊工况,并考虑电场、磁场、热场和机械应力等多场耦合下电荷特尚缺乏深入研究。

2 油纸绝缘局部放电特

相较于交流电压下油纸绝缘局部放电,目前研究人员对局部放电脉冲波形、放电谱图和放电脉冲重复率已进行更为系统的研究。成果表明,油纸绝缘气隙在直流电压下的局部放电脉冲波形是脉冲宽度为80ns的单向脉冲。同时,温度和电场会显著加剧纤维氧化过程,并促进水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形成,进而导致油纸绝缘局部放电。

国内外学者已通过分子动力学仿真对油纸绝缘纸板劣化的微观过程进行模拟,表明水分会使纤维素分子糖苷键发生水解反应,并使绝缘纸板出现低温玻璃化过程,而温度升高使得纤维素分子链的水解及氧化反应加剧。

近年来,交直流复合电场下油纸绝缘局部放电特已成为热点,主要涵盖油纸绝缘模型局部放电起始和击穿特,着重于直流分量对局部放电起始特影响。研究表明,针板模型与气隙模型的交流起始电压随直流分量增加而有所下降,且针板模型局部放电与直流电压极有关,更易发生放电。然而球板电极、平行板电极局部放电起始电压与直流电压分量关联不高。

国外学者G. Montanari等对不同比例交直流复合电压下油纸绝缘局部放电起始电压、放电量以及放电重复率进行研究,发现局部放电起始电压下降,放电量增大,重复率较低,预压一段时间后局部放电起始电压有所降低。

G. Chen等对纤维素颗粒在交直流复合电压下的成桥理论进行研究,认为纤维素在直流电场的极化效应是导致复合电场下成桥的主要原因。国内华北电力大学对油纸绝缘放电模型的局部放电特征进行统计,包括放电相位特征与电压关系、放电量与放电次数的时间演化规律、放电脉冲时序特、放电脉冲波形特。根据脉冲电流和特高频信号规律,典型缺陷下的局部放电起始、发展和产气过程也得以分类。

西安交通大学对油纸绝缘放电模型的局部放电特高频特、灰度谱图特征、统计谱图特征和指纹谱图特征以及能量分布特征均有所研究,发现不同放电类型的放电能量中心频带不一致。哈尔滨理工大学则考虑了温度与含水量对复合电场下油纸绝缘电场分布影响,并结合放电过程中油纸绝缘理化特,研究油纸绝缘典型缺陷的局部放电机理。

综上,交直流复合电压和谐波电压下油纸绝缘局部放电特仍需进一步的研究,目前还缺少温度梯度、直流分量下油纸绝缘局部放电时频特、谱图特征、能量特征以及熵特征的探讨,且运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纤维杂质导致局部放电的机理研究中,尚未考虑影响纤维素分子链断裂的电场强度条件等重要参数,有待进一步完善。

3 油纸绝缘击穿特

针对换流变压器中出现直流电压分量,国外学者研究交直流复合电压下油纸绝缘击穿或沿面闪络特最早可追溯至1976年E. Takahashi等研究交直流复合电压下换流变压器油纸绝缘击穿特,发现交流分量峰值对复合电压下击穿特影响较大,而与两者所含比例关系不大。同时发现层压纸板的铺设方法对绝缘纸板的电导率以及直流击穿电压的影响较大。之后,冲击电压、直流和交直流复合电压下绝缘纸板表面电场强度均有学者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冲击电压下表面电场强度最大,油纸界面使各种电压形式下沿面闪络电压下降。

国内哈尔滨理工大学则对不同电场分量交直流复合电压下油纸绝缘沿面放电和击穿特进行研究,发现增大油隙会降低击穿电压,并随交流分量增加而有所下降。重庆大学对不同比例交直流电压下油纸绝缘击穿特和脉动直流电压下电热老化油纸绝缘失效模型进行研究,发现交直流电压下击穿电压介于交流电压和直流电压之间,且随温度升高而下降。

清华大学通过将交直流复合电压下油纸绝缘的局部放电信号与时频特和油纸的理化特相结合,对复合电压下油纸沿面放电特进行研究,并根据油纸能带弯曲结构,结合双极载流子输运模型和热平衡方程,对电场和热场耦合下的电热击穿模型进行构建。发现老化导致的绝缘纸板微观形貌改变是造成油纸沿面放电起始电压先升后降的主要原因,复合电压成分比例对油纸绝缘击穿特影响较大,增大交流成分会降低击穿电压,直流成分较大时具有极大值。另外,正电荷难以穿过孔洞处油纸界面的U形能级结构。

目前,交直流复合电压下油纸绝缘击穿或沿面闪络特的研究通过与电荷特的研究相结合进行,失效模型和劣化机理已部分完善,然而大温度梯度以及电场、磁场和机械应力等多场耦合作用下的击穿特以及复杂运行环境下油纸绝缘的劣化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

4 油纸绝缘改研究

纤维素强极亲水结构与变压器油非极结构被认为是纤维素绝缘纸与变压器油电导与介电能不匹配的主要因素。国外杜邦公司研制出一系列非纤维素的合成绝缘纸,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绝缘纸的热稳定以及亲水基团带来的吸湿。但是这些合成绝缘纸均未考虑直流电场下的电导参数匹配问题,不适用于交直流复合电压下油纸绝缘中电场的均匀分布。

国内则多偏向通过添加无机纳米材料或表面处理等方式对纤维素纸进行调控。天津大学利用分子结构调控技术对纤维素纸进行氟化改,并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分析对改后纤维素纸的化学结构、元素组成与物理形貌进行表征,发现经适当处理后的纤维素纸由于引入氟元素导致自由体积增加,分子内部分偶极矩相互抵消,使介电常数有所下降,陷阱能级密度降低。高度极化碳氟键而形成的表面氟化层,能够在外施电场作用下俘获电荷并感应与外电场方向相反的电场,抑制电荷向油浸绝缘纸内部深能级陷阱的注入。

另外,负极电压下油纸表面电荷积累较严重,且消散较快。氟化层抑制电荷注入会加快表面电荷消散,陷阱能级密度变化不显著,高电场强度下效果更明显。调控后纤维素纸电导增加,等温放电电流初始值提高,注入电荷减少,载流子迁移率增加,有助于改善内部电场畸变。此外层间界面电荷积累的影响减弱,多层绝缘纸击穿强度有明显提高,而且沿面闪络电压也得到提升。

重庆大学通过在纤维素纸制造过程中,向纸浆中加入适当质量分数的微纳米级SiO2颗粒,制备出具有较低介电常数的绝缘纸,使得改后的油纸绝缘在交流电场下的电场分布更为合理,同时工频或直流击穿场强增加。另外,也尝试向纸浆中混入适量TiO2纳米颗粒,使得工频击穿电压、局部放电起始电压和直流击穿电压均有一定程度提高,并且认为添加纳米颗粒能有效抑制外电场作用下电荷注入,减弱油纸绝缘内部电场畸变,加快空间电荷消散过程。

哈尔滨理工大学将蒙脱土加到纸浆当中,得到纳米改绝缘纸,电导率随着纳米片含量增加而升高,并呈现出一定程度非线特征。同时,相对介电常数下降,工频和直流击穿电压均有一定程度提高。

然而目前纤维素纸改研究大都只针对改善交流电场下介电能或提高电气击穿特等特定方面进行调控,生产制造的经济成本较大,还处于尝试阶段。尚未有能够同时解决介电参数和电导相匹配,提高击穿强度的方法。

(摘编自《电工技术学报》,原文标题为“换流变压器阀侧套管油纸绝缘研究现状”,作者为杜伯学、朱闻博等。)

本文地址: https://www.tanjiaoyicn.com/n/23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部分来源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或其他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联系我们

    9384018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baban38@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