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灯粑粑(示灯粑粑阅读)

最近有很多网友都想知道关于示灯粑粑的答案。还有其他网友关心示灯粑粑阅读。对此,碳百科收集了相关的攻略,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作者:周代申

我国众多的民俗习惯具有很大的地域性差异,就拿正月十三做示灯粑粑来说,肥东人家有这一习俗,而巢县就没有。当年在农村,同为一个大队的十多个村庄,唯有我们黄傅一个村子每年正月十三都做粑粑,而相邻的其他村庄却没有一户人家做,因为我们村子紧挨着肥东县的村庄而受其影响。今年的正月十三,老伴一如既往地早早去了姐姐家,忙活了大半天,下午带回了很多粑粑,我们一家人都喜欢吃,且特别喜欢吃每天早餐熏蒸的粑粑。眼看着带回的粑粑快吃完了,可是二月二又要到了,按照习惯,二月二还是要做粑粑的,甚至三月三都还有人家做的,我们一家人还是会吃到美味的粑粑的。



农历二月初二,人们习惯上称之为二月二,是我们中国人非常讲究过好的日子,是广大农村的传统节日之一,这一天在历史上被称为是“龙抬头”的日子,并被称为龙头节、春耕节、春龙节等。各地还存在许多不同的风俗习惯,如剃龙头、做粑粑、祭祀、敬神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习俗就是理发,被称作是剃龙头,人们都希望在“龙抬头”这天把自己的头发也修饬一下,为了图个吉利。


“龙抬头”的说辞,来自古老的天文学,古人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位置,把皇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俗称“二十八宿”,龙抬头是指苍龙七宿星群在天空的隐现变化,其实并非真的有一条龙在变换,苍龙岀没的周期与一年中农时周期相一致。相传农历二月初二这天夜晚,“龙角”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这时整个“天龙”身体还隐没在地平线以下,故称“龙抬头”,也被称作“土地诞”。所以在这一天,就有各种与龙相关的民俗活动来祈求平安、吉祥和丰收等。


与其他传统节日一样,关于二月二的起源故事传说很多,有传说与武则天有关,有传说与尧王的父亲帝俊有关,有传说起源于伏羲时代。总之,二月二的起源与我国古老的农耕文化有关,与古老的自然天象崇拜有关,与上古时代人们对星辰运行的认识有关。


据说伏羲重农桑,务耕田,每年农历二月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自理“一亩三分地”。后来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纷纷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仅沿袭了这一传统做法,而且还把当作一项重要的国策来实行,并于每年二月初二举行重大仪式,让文武百官都“亲耕一亩三分地”。



在我国,关于龙的传说有着远乆的历史源头,二月二“龙抬头”,成为了全国性传统节日,在历史文献上有记载的是在元代以后,各地举行多种相关活动。无论是采取何种方式,均都是围绕着美好的龙神信仰而展开,且都是寄托着人们生存希望和祈福平安的活动,因地域不同,各地风俗差异很大。


在上古时代,人们认为龙冬天在地下开始冬眠,从春分到秋分开始在天上行云布雨。农历二月二正是惊蛰与春分之间,冬天里蛰伏的动物开始苏醒,民间举行活动纪念这一天,也有祈盼风调雨顺之意。在我国古老的农耕文化中,“龙抬头”标志着阳气生发,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冬天结束了,春天来临了,天气暖和了,农耕由此开始。自古以来人们就将“龙抬头”作为一个祈求风调雨顺,驱邪攘灾,纳祥转运的好日子。关于二月二的民间谚语很多,如“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二月二龙抬头,风调雨顺好年头”……古时候到了这一天,人们一大早就会打着灯笼到河边挑水,放生,还有顺着水边置放祈福灯等。


此外,我国民间还有“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正月剃头死舅舅”之说,这又是为什么呢?其实还有一种说法,“有钱没钱,剃头过年”,过年前洗澡和剃头本是干干净净欢欢喜喜过大年的长期良好习惯。到了二月二已经一个多月了,也正是需再剃头的时候,选择二月二这天是“龙抬头”的日子,被认为是吉祥如意的好日子,乆而久之就形成了二月二剃龙头的习俗。



其实“正月剃头死舅舅”之说是误传,“死舅”是“思旧”的谐音,据说是清朝初期,汉人以正月里不剃头的方式怀念明朝,但又不敢公开与清政府下达的“剃头令”对抗,于是就有了这一说法,相传没有舅舅的人则没有这一顾忌……


最忆是巢州

本文地址: https://www.tanjiaoyicn.com/n/2203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部分来源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或其他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印该
    二月二龙抬头,金子银子往家流
  • 祁眼
    转发了
  • 佘暂
    转发了

    联系我们

    9384018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baban38@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