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他霉素国内研究状况如何(纳他霉素厂家)

纳他霉素国内研究状况如何?最近有很多网友都想知道答案。还有少部分人想弄明白纳他霉素厂家。对此,碳百科整理了相关的攻略,希望能为你解除疑惑。

1995年到2002年,他主持的生物防腐剂纳他霉素的高产菌种选育、发酵工艺研究、分离提取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打破了欧、美企业对此技术和市场的垄断,填补了国内相关生产技术的空白。

1999年到2007年,他率领创新团队建立起的营养分析检测技术研究平台,参与8项食品营养分析检测国家标准的制定,为我国“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卫生部颁规章和国家标准的颁布与实施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2008年到2017年,他在院所改制时敢于创新,勇于担当,在亚健康人群营养干预的创新研究领域勇于探索,带领团队创新建立“健康预警测评与营养干预研究中心”。

本期食品学院周刊邀请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所长李东走进【对话封面人物】,谈谈他对创新研究和科技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8年潜心研发纳他霉素 成果转化打破国际垄断

李东在接受采访时介绍说,纳他霉素是一种链霉菌发酵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抗真菌作用,被用作一种天然的生物食品防腐剂,可以有效地抑制酵母菌和霉菌的生长。1982年纳他霉素被美国FDA批准为食品防腐剂。在此后的近20年时间里,世界上只有一家美国公司和一家荷兰公司掌握纳他霉素的产业化生产技术,因而当时纳他霉素的价格高昂,达到约每公斤(含纳他霉素50%)8000—10000元的价格。

1995年,李东在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支持下,开始纳他霉素的菌种选育研究,1997年在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和跨世纪人才计划支持下开展发酵条件和提取工艺的研究,1999年李东开始联合天津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科研人员,进行高产菌种、发酵代谢调控技术研究。经过8年的潜心研究,2002年在北京东方瑞德生物技术实现产业化,产品质量达到国际标准,产品价格降低一半,达到每公斤(含纳他霉素50%)4000元,批量出口国外30多个国家,打破了欧美企业对此的技术和市场垄断,填补了国内相关生产技术的空白。目前,纳他霉素作为一种天然的生物食品防腐剂,已广泛应用于乳制品、肉类、焙烤食品、饮料、酱油等多种食品品类中。纳他霉素成功产业化,推动了中国科研人员开发生产天然食品防腐剂的潮流,聚赖氨酸、溶菌酶等天然食品防腐剂不断被开发。2004年,李东主持的纳他霉素生产技术也获得了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营养标签明示营养含量 助推百姓选择健康膳食

李东告诉记者,1998年他开始主持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营养分析检测中心的工作,针对国际先进的营养标签标示技术,1999年李东带领团队跟踪研究各国营养标签标示方法和技术,在两项十一五科技部科研计划的支持下,与国家标准物质中心合作,开展了标准物质和相关检测技术标准的研究,并在行业内不断为营养标签标准法规的出台进行呼吁。同时,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团队和国家标准物质中心合作,先后制定了8项食品营养分析检测国家标准方法。

李东表示,营养标签是提高大众对食品营养含量知情权的途径之一,也是指导消费者健康膳食选择的有效手段。食品营养标签向消费者提供食品营养成分信息和特的说明,包括营养成分表、营养声称和营养成分功能声称。让消费者迅速了解食品中主要营养成分的含量,以便其根据自己的营养需要来选择食品。

2007年底,卫生部《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颁布,2008年5月实施。2011年,该规章修订为国家标准GB28050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2013年强制实行。随着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的规定写入2015年颁布实施的食品安全法,《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进一步具有了法律约束力。

在推进食品营养标签法规出台的进程中,李东所带领的团队不断探索食品中营养成分的检测技术,培养营养分析检测技术人才,提升食品中营养素和营养成分检测的经验与能力,搭建成为全国领先的“营养素”和“功能成分”检测分析的专业机构,具有第三方公正地位的权威检测机构。目前,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营养分析检测中心可以为社会提供300多项营养成分的分析检测服务,为营养标签的定制提供数据和检测支持,营养成分检测能力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每年的国际营养成分盲样比对检测评估成绩都十分优秀。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的营养分析检测技术平台,不仅可以提供“营养成分”检测技术,而且可以提供完整解决方案。既可以承担“营养标签”标示成分的检测,也可以协助制作国内和进出口的食品包装上的“营养标签”内容。

同时,该团队不断跟踪调研国际食品营养标签法规和检测方法的进展,为我国的食品营养标签法规更新扩项做好了技术储备。

李东分析说,在国际上,很多国家都推出了食品营养标签法规,在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食品营养标签中规定了15项内容,除能量、三大营养素、钠之外,还设立了糖、膳食纤维、一些维生素和矿物质等项目。目前,中国的《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规定了能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钠5项强制标出的营养成分项目。随着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意识和素养的提高,检测技术的进步,食品产业的营养健康化转型,我国的《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中强制标出的营养成分项目也有望增加扩项。

院所改制勇于担当 营养干预乐于探索

1988年发酵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到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工作的李东,倾心于科研,当时看到所里拥有一整套从1升、2升、5升、10升、30升到300升容量的进口全自动发酵设备而下定决心留在了营养源研究所工作。在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一直潜心科研,成果显著。而2000年研究所由事业单位转制为科技型企业,李东作为当时的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副所长,面临挑战。

当时,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的账面经费不足300万元,资金用于解决员工的一年工资尚且不足,进一步开展科研难以为继。时任营养源研究所领导班子改革创新,将研究所的二十几个研究室合并同类项,重组为8个科技型公司,每家公司注册资金从10万元、50万元、100万元到600万元不等,鼓励骨干员工以自然人身份投资入股股份制形式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入资不足的,由研究所出资补齐。作为最年轻的所领导班子成员,李东也带头从家中拿出积蓄,投入到8家公司中。李东说:“那时候从外地来京的同学和朋友来看我,我都没有请人家吃饭的钱,只能说‘我请客你买单’。”李东等所领导的行动激发了员工的积极,将自身利益和智慧与科技型公司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成为研究所转制成功的基础条件。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到2012年底,当初营养源研究所成立的8家股份制形式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营养源所总部,技、工、贸总收入达到4.98亿元,营养源所员工从128人增加到368人,当年给国家缴税1600万元。

2006年作为营养源研究所科研副所长兼总工程师,李东开始将目光投向如何通过预防为主、均衡营养,防止慢非传染疾病的发生,控制慢病的发展,通过营养干预、营养支持、营养治疗来维护健康。经过多年的探索和人才队伍培养,在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的支持下,2008年“健康预警测评与营养干预研究中心”在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建成并开始科研工作。

健康预警测评与营养干预研究中心是一个具有健康测评、营养健康教育、营养指导、营养干预、营养支持等多种功能的平台。建有北京营养健康展览馆,以展板、视频、模型等多种形式,全面介绍生命健康的内涵、生命与营养的关系、营养对疾病康复的重要作用、健康监测与管理等多方面的科普内容。健康测评包括代谢测评、组织与细胞结构测评、体适能健康测评、生物电信号测评、液体生化测评、心理测评,通过测评发现存在亚健康的人群并可进行干预研究。

影响我国居民身体健康的饮食营养因素有三大来源:第一大类是居民居家饮食,中国营养学会发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就是规范这部分饮食的科学和合理;第二大类是预包装食品类饮食,《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规范了我国居民从预包装食品中获得营养的科学和合理;第三大类是餐饮、食堂类饮食,这部分是目前我国还没有法规、规范引导的一大类影响健康的重要膳食来源,在北京市科委和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支持下,营养源所正在开展这方面研究。

李东表示,经过这些年的跟踪,营养源研究所已经对150多道常见菜品进行了营养素实测研究,首先对其食材种类、配比、加工程序、加工要点等进行标准化,检测菜品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钠等成分含量,计算能量值,希望为中国菜肴贴上“营养标签”,方便国人了解菜品的营养成分,做出合理膳食选择,预防慢病的发生发展。本报记者 谢玲 连荷/文 唐卫/摄

本文地址: https://www.tanjiaoyicn.com/n/19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部分来源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或其他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联系我们

    9384018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baban38@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