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春不老和酱菜哪里买(保定春不老是什么菜)

最近有很多热心观众都十分关心保定春不老和酱菜哪里买这个问题。还有网友想了解保定春不老是什么菜。对此,碳百科准备了相关的攻略,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清末民初,作为直隶和河北省的省会,保定曾商贾云集,出现了远近驰名的数百家老字号,槐茂酱菜、刘伶醉、马家老鸡铺、白运章包子、稻香村、望湖春……这些老保定人耳熟能详的百年老字号,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商品竞争的冲击,很多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据保定老字号协会秘书长刘山晓说,现存的这些保定老字号仅剩十几家。

对保定来说,这些老字号不仅仅是一个商业符号,更是这座城市文化记忆的一部分。这些“老字号”们的发展故事背后,是保定繁盛的商脉传承。这些历史悠久、世代传承的老字号,凝聚的是一段历史,对塑造城市品和商业文化意义非凡。如专家所言,老字号历久弥新,并且有其特色,每一个百年老店都是活标本,值得细细研究。

槐茂酱菜

保定有三宝,铁球、酱菜、春不老。而说到酱菜,就不得不说槐茂酱菜。据了解,保定槐茂酱园的历史可追溯到清康熙年间,距今已有300多年。1671年,由北京金鱼胡同迁来保定的赵氏夫妇,用几口大缸在西大街从事酱业,专营酱菜和面酱。因店旁有一株古槐而取名“槐茂”。借喻买卖像古槐一样枝叶茂盛,买卖兴隆。由于该店酱菜酱香浓郁,脆嫩爽口,很受百姓欢迎,生意日渐兴盛。

1937年7月,日本侵华,保定沦陷后,保定的工商业开始衰落,槐茂酱园也不例外,再加上家族内部原因,于1941年后陆续将“槐茂酱园”分为三个酱园:由赵泽南代表一股的酱园名称承接“槐茂号”;1942年赵少农代表的一股,开设“永茂号酱园”;日本投降后,另一股东赵星如、赵茂堂于1946年开设“槐昌永号酱园”。

1954年赵少农的永茂号实现公私合营,成立了“公私合营保定酱菜制造厂”。1955年,保定酱业加快公私合营步伐,由魁盛号、聚和成、文兴栈、槐昌永四户酱园合并为私股,与公股合营,成立了“保定市公私合营槐茂酱菜制造厂”。1956年国家工商局首批注册传统手工业产品商标,保定市公私合营槐茂酱菜厂“古槐”杂件酱菜商标。1957年7月20日注册“古槐”商标酱菜专用商品注册证号1915号。

改革开放后,有着300年酿造历史的河北保定槐茂公司,已是一家著名综合调味品企业,被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

刘伶醉

徐水酿酒有千年的历史,刘伶醉酒的故事流传至今。后人为了纪念刘伶七贤268年解救徐水百姓,同时为了纪念酒仙刘伶,将当地佳酿命名为“刘伶醉”酒,自此,刘伶醉酒因此而得名,传世至今。刘伶醉烧锅源于魏晋时期,其古窖池始于1126年,已承载了近两千年美酒文化,连续使用至今的千年古窖池,酿造蕴藏了百年基酒。

1948年,徐水解放后,人民在刘伶醉烧锅的基础上建立了国营徐水刘伶醉制酒厂,文革期间更名为保定地区徐水制酒厂,1972年更名为徐水县刘伶醉酒厂。

1998年7月,在酒厂东厂区第一生产车间技术改造工程中,发现了一些瓷片,经河北省文物专家组对出土的瓷片、瓷器和古井进行鉴定,特别是位于酒厂车间内的古发酵池,保存情况良好且一直在连续使用,2001年2月被河北省公布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2005年4月5日,刘伶醉烧锅遗址被国家文物局批准为首批中国食品文化遗产,该遗址的发现为研究当时我国北方地区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为研究华北地区乃至我国白酒酿造工艺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从目前已知的考古资料看,可以说刘伶醉烧锅遗址是中国蒸馏酒的发源地之一。2006年5月25日刘伶醉烧锅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12月15日刘伶醉烧锅遗址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预备名单。2012年,刘伶醉被认定为 “中华老字号”。

白运章包子

白运章包子是老保定的名小吃之一。创始人白运章是生于1886年,世居清真寺街的老保定人。1924年,在旧马号济善商场,开设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包子铺,专门卖清真包子。开张初期,这里的包子就被当时的直隶官员誉为食品之冠。京剧大师梅兰芳来保演出多次,每次必吃白运章包子,并打包带回北京。解放后,白运章包子更是名扬四海。1958年在全国包子质量大评比中,与天津“狗不理”包子双双夺魁,受到过王光英先生的称赞。

解放初期的白运章包子铺,由于旧马号的拆迁又搬到了裕华路保定商场东侧和“望湖春”饭庄同在一座楼上,各自经营。后由于保定商场东扩,整个楼被拆除,白运章包子铺关张歇业。1994年春,在保定商场后街,直隶大剧院东边的一座楼上,白运章包子铺重新开张营业。并请著名书法家张布舟先生题写了“白运章”包子铺的匾,生意非常红火。

马家老鸡铺

马家老鸡铺清真卤煮鸡,已传世五代。马家老鸡铺的创始者系河北省河间县一个回族人。传到第三代马耀辉名下,在府衙前大街南边置买了两间铺面,命名为耀兰斋马家老鸡铺,生意兴隆。清末民初,马家卤煮鸡负有盛名,曾博得当时封建官僚、军阀政客、太太小姐、公子哥儿们的赞赏。据说清末直隶总督李鸿章以及民国初年直隶督军曹锟、省长曹锐都喜欢吃马家老鸡铺的卤煮鸡。

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时,马家老鸡铺第五代人马学勤,以小业主的身份合营到保定市食品公司鸡纸品加工厂,由安排为该厂副主任。马家老鸡铺经过五代将近二百年的苦心经营,为肉禽熟食制品行业创造了独特的工艺技术与下料配方。

1976年,马家老鸡铺重获新生,招高悬,渴望已久的顾客蜂拥临门,争相购买。

白家罩饼

问起保定现在的食客哪里的牛肉罩饼正宗,大部分“老饕”会首推南河坡老商业区的“白家罩饼”老店。“白家罩饼”原名“老白牛肉泡饼”,由白络春老人创办。白络春自小在保定学徒,学成后去石家庄中和轩饭庄深造。后来他到山西太原市繁华街段的西米市开了一家饭店,利用在中和轩学得的牛肉罩饼技艺又结合自己的感悟,专门经营“老白牛肉泡饼”。

白络春老人的儿子白桂森自小跟随父亲耳濡目染,也深爱餐饮行业。白桂森先后在山西路安府(今长治市)以及陕西省西安市经营“老白牛肉泡饼”。公私合营后,白桂森返回保定老家。

改革开放后,的惠民政策又唤起了白桂森老人重操旧业的想法。1977年他在保定南河坡开设牛肉罩饼店,并在保定市工商局以“白家罩饼”为店名申请注册,后又在国家工商总局申报注册。白桂森以自己一生对餐饮的经验,总结保定百姓对牛肉罩饼的喜爱和认可,在原来牛肉和老汤配方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调制成了独特白家罩饼的牛肉罩饼配方。白家罩饼的牛肉色泽红润,肉质肥嫩;饼为荷叶饼,层多,撕成寸大的云彩形片,经百年老汤一勺一勺加热罩透,牛肉和饼松软适口,撒上香葱;再配一小盘白家独特配方烹制的辣椒,吃起来香气扑鼻,越嚼越香,味道鲜美。2013年,白家罩饼申请保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白桂森老人的长孙白刚申请为白家罩饼传承人。

稻香村

稻香村于1773年创建于姑苏城玄妙观东侧,主人姓沈,颇知诗书。因《红楼梦》中诗句“柴门流水稻花香”,稻香村由此得名,乾隆吃到稻香村的糕点后,赞不绝口,御赐稻香村葫芦形招,稻香村由此名扬天下。保定稻香村始创于民国六年,开创人曹洪波,清末曾经在北京稻香村学徒。保定稻香村食品始建于1917年,前店后厂,自产自销,主要生产京广式中西糕点、元宵、月饼、禽肉制品、果汁果脯等,品种达300余种。产品风格属南味特色,甜咸两具。产品入口清爽,食后增加食欲。保定稻香村位于西大街的店面,至今仍是老保定人买糕点的首选之地。

何记糖葫芦

“满族何记糖葫芦”已历经七代传承,第七代传人何平安,今年已经六十多岁。

说起做糖葫芦,那是何家的家传绝活。他们做的糖葫芦儿,看上去晶莹剔透,干净漂亮;吃起来又入口酥脆,不会沾牙。让人叫绝的还有一点:如果不小心,把“满族何记糖葫芦”掉在了地上,只须捡起来用嘴吹一吹,沾上的沙土会被吹掉,不像有些糖葫芦只要沾上点土,立刻就变成灰蛋蛋。一来二去,人们赞其“神奇”,便送一雅号曰:“玻璃糖葫芦儿”。更让何家人引以自豪的是,“满族何记糖葫芦”第四代传人何栓子制作的糖葫芦,被当时的朝廷看中,不仅常常被宣进皇宫饱皇亲国戚们的口福,更是得到了老佛爷慈禧的喜爱。所以,“满族何记糖葫芦”屡次作为贡品被召入宫。

义春楼白肉罩火烧

白肉罩火烧是保定名楼义春楼的主要名吃之一,义春楼开业于清代光绪年间,曾是保定五楼之首,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叔父爱新觉罗·溥新亲笔为名吃提了匾。如今,白肉罩火烧的传承人李领根将义春楼开设到百花路的老式居民里。白肉罩火烧的制作工艺精湛,挑选新鲜的猪肉,经反复冲洗熬制,并将煮熟的肉片切成薄片,再配以撕成彩云状的火烧,用开过头汤反复浇制而成。吃法讲究三吃六味,即以白肉罩火烧配合不同的辅料,便可以吃出不同的风味来,令人回味无穷。而营养价值更是值得一提,既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又不含过多的脂肪,是又解馋又健康的食品。

大慈阁香油

很多老保定都知道近几十年来,大慈阁香油曾长期在南大街一带销售,却少有人知道为什么叫“大慈阁香油”。根据其家族的口口相传,公元1227年元将张柔重建保州城,命部将何伯策参与修建大慈阁等寺院,并出任管理官吏。何伯策借此与其家族在大慈阁名下开办窖冶、作坊、典库、浴堂、店舍、栈场等商业与手工业,其家族经营的香油坊、酱菜园、糕点铺最为出名。其中的香油选料上乘、做工严谨,以精选芝麻为原料,利用小石磨采用特殊工艺加工制作,保持了芝麻香油的古朴风味,其颜色呈棕红色,清澈透亮,味香持久。爱吃的人越来越多,民间为便于称呼就叫它大慈阁香油。

根据大慈阁香油传承人周新提供的资料,这个古老调味品的发展脉络大致如下:始于南宋宝庆三年(1227年),发展于清顺治四年(1644年),盛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直到清朝末年,大慈阁香油兴盛不衰。保定“壬子兵变”后,工商业凋敝,大慈阁香油也备受打击、雄风不再。1924年,王双久的大慈阁香油在保定城南大街营业。在日伪统治期间,民族工商业备受歧视,大慈阁香油仅能苟存。改革开放后,腰山王氏后人重操旧业,将大慈阁香油逐步发扬光大。1980年后,张彤云在保定市区经营大慈阁香油。2007年,保定大慈阁食品成立。

大慈阁香油饱经岁月洗礼并传承至今,其“色如琥珀、闻香醉人”的美食正在续写之中。

万宝堂

2013年,西大街万宝堂店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五批保护名单内。万宝堂成了历史文化名城的一个标志,是保定医文化的里程碑。

清朝同治末年,在保定走街串巷的浙江游医陈拙安倾尽积蓄,买下了因经营不善而倒闭的中店“大生堂”中铺。经过改修装饰,更名为“万宝堂”。万宝堂发展迅速,很快就赢得了市场并创出了名气。在李鸿章任直隶总督,淮军驻保期之际,利用与淮军均系江南人的同乡关系巧妙接近,扩大了自己的声誉。李鸿章得病后服用万宝堂的剂很快痊愈。万宝堂主人抓住有利时机乘机请李鸿章题写万宝堂和万全堂匾额,名人效应让万宝堂受益匪浅。这一年是光绪十一年。民国期间,曹锟、吴佩孚驻保时,也曾请当时的副经理沈筱斋诊视,颇见功效。曹、吴给沈亲笔所书“济世为怀”、“着手回春”两块匾额,万宝堂因此声名大振。

1948年保定解放后,万宝堂店恢复正常营业,并得到了新的发展。1956年,保定中业实行了公私合营。2002年,万宝堂成功改制,迅速扩延,形成了以西大街老店为中心、直营店为主干、连锁加盟店为分支的现代模式,形成了好与大众分享的现代运营模式,万宝堂品得以发扬光大。

天义斋包子

天义斋包子铺开设于1924年。旧址位于原“老马号”内,与白运章包子铺毗邻,至今已有九十年的历史。天义斋包子铺的创始人,原是由姓梁的兄弟三人所开设的。1937年秋,“宴乐园”饭庄的老东家王丰年正式接收了天义斋包子铺,名声越来越大。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后,天义斋正式归为国营。一直经营到文化大革命中后期,天义斋包子铺关张歇业了。

1980年,王丰年之子王振川,重新启用“天义斋”包子铺的招,之后又都相继歇业。

改革开放后,由王振川之五子王建昌作为“天义斋”的第三代传人,重新开发经营天义斋包子铺。于1993年,在河北农业大学东门正式挂出了“天义斋”包子铺的招。2003年因“非典”关张。2004年春,在西关大街路南又重新开业至今。

何家烧饼

何家烧饼坐落在保定裕华东路路北,仅有半间门脸,小店虽老,却像是一枚久藏的珍珠。“何家烧饼铺”的主人何步云,1927年13岁时,就随其父何文明开始打烧饼的生涯。何文明幼时曾随舅父在北京学打烧饼。练出了一手过硬技术。后来何文明独自到保定穿行楼南租了一间门脸起名“和盛斋烧饼铺”,以芝麻饼为主,兼营糖饼、豆沙烧饼、馓子麻花等食品。由于他做的芝麻烧饼别具一格,生意一直很好。当时保定人一提起吃烧饼,就要吃“何把式”的。久而久之,人们便称“和盛斋烧饼”为“何把式”烧饼。

1947年何文明去世后,何步云继承父业,和其父生前收留的徒弟哈恩义共同经营“和盛斋烧饼铺”。1949年把铺面让给了哈恩义,自己经营“家庭客店”,招客住宿。1959年公私合营时,和盛斋烧饼铺并入国营穿行北楼食堂,何的家庭客店被并入国营旅馆。1957年何步云退休。

1980年,应广大群众要求,经有关部门批准,将自家半间厨房改造为小门脸,重操旧业,起名何家烧饼铺。何步云的手艺虽搁置30余年,但烙出的烧饼仍风味不减。

六味斋

说起保定口碑最佳的熟肉食,“六味斋”当之无愧地名列前茅。过去的六味斋熟食店位于繁华的西大街与城隍庙街南口接处的路北,南对面为天华市场。它所售卖的熟肉制品以制作精细、花色品种多、风味独特而遐迩闻名。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保定市民对六味斋熟食店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六味斋的名字是有讲究的,六味斋的产品以咸、甜、辣、香、嫩、酥六种风味而闻名,六味斋皆因此而得名。

保定六味斋建于1940年,最初由北京宝华馨熟肉店经理王书田和盛福亭等人合股经营。它的历史却可以追溯到清乾隆年间。清朝乾隆三年(1738年),北京西单楼附近开设了一家熟肉店,名为天福号。一天夜里,两伙计守灶煮肉朦胧入睡。一觉醒来,肉塌烂于锅中,只好将肉起出锅来放到盘中放凉后出售。看锅中已成浓汁的肉汤,弃之觉得可惜,于是便将肉汁涂到肉上一并出售。谁知歪打正着,人们食后觉肉质香嫩烂熟,味道更加鲜美,一传十、十传百,生意火爆。1919年,山东掖县人王书平、王书田兄弟来北京先在天福号学徒,后在北新桥小石虎胡同儿创办宝华馨酱肉店。盛福亭与王书平、王书田兄弟为同乡,他在天福号和华馨酱肉店都干过,所以六味斋股东们公推盛福亭为保定六味斋代理人,又是店里师傅。六味斋熟肉用的为天福号的工艺。由于盛福亭技术好,经营有方,六味斋生意兴隆。

黑闺女饺子

相传,黑闺女饺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其创始人是明朝崇祯年间的宫廷御厨苏乔生。后来苏乔生与京城前门外开饺子馆的民间厨师李桐梅结婚,他便把加中草拌饺子馅的技术传给了李桐梅。由于李桐梅肤色有点黑,人们便亲切地叫她黑闺女,称她做的饺子为黑闺女饺子。后来,黑闺女饺子的名气就传遍了京城。

黑闺女饺子有两个祖训。一个是把好用料关和制作关,要求黑闺女饺子的当家人亲自选料进料。重视品质,同时也能防止秘方外泄,这第一条祖训自是题中应有之义。但第二条却与大多数以秘方传家的祖训截然相反——传女不传男,因为女人稳当、心细,做事认真。自明末至今已有300多年,黑闺女饺子传承8代,始终坚持着女人当家的传统。黑闺女饺子当代传人杜阿红的丈夫王文章说,拌馅所需要的中大多是他采购的,但最关键的几味,却总是杜阿红亲自采购。

保定酒厂

说到保定酒厂,可能好多人并不熟悉,但是说到一亩泉酒,相信你肯定喝过,而现在被人们所熟知的河北一亩泉酒业集团,其前身就是保定酒厂。据保定酒厂《厂志》记载,保定酒厂始建于1945年,是一家拥有70年历史的白酒老酒厂,解放初期列为保定市八大国营企业之一,在战争年代是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制酒企业。

保定酒厂的历史与创建,充满了色彩。1944年秋,清苑为了抗日,实行“坚壁清野”,由于部分“坚壁”的粮食受潮,易发霉变质,急待解决,1945年在清苑县王盘乡小李庄创建了一个隐蔽的小酒厂,当时名称叫“裕民酒厂”,公私合营,隶属清苑县委和县公安局。1946年,裕民酒厂与蠡县杨马庄酒厂合并,迁到蠡县桑园乡潘营村,正式更名为“蠡县裕泉湧酒厂”,当地俗称叫“潘营酒厂”。由于在战争中遭到破坏,裕泉湧酒厂迁入保定,1949年2月,酒厂正式在保定市平康里八条(现东升街五十二号)建厂,占地五亩半,新酒厂正式名称为:河北省保定市裕泉湧酿酒厂。之后酒厂名称先后变更为:保定市酒厂、河北省人民保定市制酒总厂。

1959年,保定制酒厂对深受保定市民爱戴的“一亩泉酒”、“新保定酒”商标提出注册申请,到1961年,工商行政管理局审定注册。

2010年12月,保定市一亩泉酒销售成立。2014年,河北一亩泉酒业集团成立,保定白酒产业扩大升级,实现华丽转身。

美章照相

保定市最早的照相部之一,民国初年开始营业,已有近百年历史,地址在当时的西大街北门的东侧路南,位于稻香村的斜对面。保定解放时,存有照相馆10家。建国后,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照相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到1956年公私合营时,照相业已有13个门店即:光明、新生、真善美、海滨、美章、华容、三滨、国风、宾宾、良友、中国、大方照相馆和第一照相部。

公私合营后,因地方窄小和调整商业网点诸原因,先后关停了大方、良友、中国、海滨、国风、华容、真善美、光明照相门市部。美章照相部更名为人民照相部。1966年“文革”开始后又关了新生照相部。这时市内只剩下4个门市部和新市区的新影照相部。1971年改建保定商场时,又拆除了第一照相部和工农兵(原宾宾)照相部。届时,只剩下红旗(原三滨)、人民(原美章)和新影照相部。

本文地址: https://www.tanjiaoyicn.com/n/171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部分来源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或其他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联系我们

    9384018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baban38@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